03.08 歷史上蜀國諸葛亮(號稱軍師),那麼有才華,蜀國卻先被滅亡,原因是什麼?

墨竹逸人


蜀國的滅亡是政治、經濟等方面原因決定的,雖然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但其以一己之力是更改不了歷史的發展潮流和方向的。



1. 蜀國在三足鼎立中本來就處於弱勢。劉備和曹操、孫權起點就不一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漢獻帝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根據地、大本營穩固,孫權佔據江東,還有長江天險,有自己的底盤和根據地,就劉備沒有,在多年的征戰中東奔西跑,直到佔據荊州還一直被東吳催著要,直至最後到成都,所以,其歷史積累就先天性不足,比不過其他兩家。



2. 成都地理所處的位置易守難攻,但不是經濟的中心,歷史上本來就是欠發達地區,而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區,以及孫權控制的東吳,歷來就是經濟發展的高地,經過長期的積累底子厚,實力強。再加上後期諸葛亮的幾次北伐,對整個國家的實力是一種耗費,本來薄弱的國庫就更加艱難,手裡沒錢幹啥都難,何況是一個國家。所以經濟欠發達也是其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3. 劉備盲目為兄弟報仇而人為損耗蜀國的實力。為了給二弟關羽報仇,其不聽諸葛亮和眾大臣的意見,一意孤行,帶領國家大部分兵力與東吳決戰,但是被報仇衝昏頭腦的劉備犯了兵家大忌,被東吳一把火燒的慘敗,讓其感受了一把當年曹操的感覺,從此之後就一直戰敗,直至其最終去世於白帝城。劉備不聽勸阻,不顧國力民情與東吳開戰,是蜀國由強變弱的開端,從此以後蜀國國勢逐漸衰微。

4. 蜀國人才缺乏。在關羽、張飛死後,蜀國將才雖然不少,但是能與張飛、關羽齊名的不多,與曹操、孫權相比,不管是武將,還是謀士都嚴重不足,僅僅就靠一個諸葛亮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他不是神仙。同時,蜀國劉禪沒有其父的能力和水平,後期任用奸臣禍亂朝政,更加劇了蜀國的滅亡。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僅憑諸葛亮一己之力實現統一那是痴人說夢,根本不可能,蜀國的滅亡是綜合性因素導致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蜀漢的問題是先天不足,後天畸形。蜀國屬於三國中先天條件最差的一個國家,蜀漢的國土面積狹小,除了南中地區之外,實際能夠控制的只有巴蜀和漢中,其中漢中還不是完整的漢中,幾個重要的郡都被魏國佔領。當時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依靠的就是巴蜀和漢中,但是劉邦時期天下有十八路諸侯,劉邦可以各個擊破,還能夠拉攏一些唯我所用。而蜀漢時期只有三個國家,唯一的出路就是消滅曹魏和東吳。

蜀漢在前期嘗試過對東吳發動戰爭,最後的結果很不理想,東吳的人口是蜀漢的兩倍左右,軍事將領也同樣優秀,夷陵之戰證明,蜀漢根本不具備一口氣吃下東吳的能力。同曹魏對比起來,蜀漢更是弱小很多。曹魏的人口是蜀漢的5倍以上,軍隊數量是蜀漢的5倍以上,如果沒有益州天險的阻擋,曹魏早就把蜀漢消滅了。

蜀漢的地理位置偏僻,每次出兵都受到了路遠山險的影響,諸葛亮多次因為糧盡而退。蜀漢的先天條件就只適合苟延殘喘,依靠著天險勉強保住領土就已經是萬幸。諸葛亮的確是一個奇才,他能夠憑藉一己之力,把本來弱小的蜀漢,提升到能夠主動進攻曹魏的地步。在和曹魏的戰爭中,諸葛亮也多次取得勝利,攻佔了曹魏的武都和陰平,殺死了曹魏的大將王雙和張郃。因為諸葛亮的軍事成就,後代把他供奉在了武廟裡面,地位和孫武等人差不多。可是好劍客也需要一把好兵器,諸葛亮是一個人才,卻受制於蜀漢的先天條件,最終徒勞無功。

到了諸葛亮去世後,蜀漢就開始了後天畸形的發展,蔣琬和費禕時期,蜀漢一直沒有任何進步,都是吃諸葛亮的老底子。到了姜維時期,蜀漢更是分為多個派系,大家相互碾壓,內部的整治情況急速惡化。蜀漢從諸葛亮去世後,就一直依靠著諸葛亮時期的將領支撐,後期的廖化年齡在九十歲以上,張翼年齡最起碼也有八十歲,被人戲稱“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一個九十歲的老將做先鋒,足以看出蜀漢後期發展的畸形。


史海泛舟擺渡人


蜀國為什麼會最先被滅亡,這跟諸葛亮個人才華其實沒有多大關係。諸葛亮雖然是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但他挽救不了蜀國,蜀國的滅亡在當時是大勢所趨。主要是以下幾方面所決定的。

第一是戰略位置;在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戰略措施是,佔據荊益二州為基地後,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秦川。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諸葛亮是想,從荊州發一隻兵攻南陽,直逼許昌,再從益州出兵,奪長安。兩路夾擊,則漢室可興,霸業可成。可是在關羽丟掉荊州之後,這一切都不可能了,荊州不管是戰略位置還是經濟基礎遠比益州重要的多,荊州丟了之後,蜀漢要想北伐就只能從秦嶺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四川這個位置,別人不容易進來,自己也不好出去,打仗,軍需物資供應極其困難,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沒能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後勤跟不上,魏國防守嚴密。荊州丟了之後,蜀漢其實是相當於被困蜀中了,在外界強盛的情況下,只能是坐以待斃。


第二是實力差距太大;在冷兵器時代,打仗打的是人口,後勤。魏國佔據北方,人口是蜀國的十倍,吳國在南方富饒之地,又有長江天險。而蜀國偏據西南,人口和耕地面積都是三國最窮的一國。軍需和兵力都跟魏吳差距太大,蜀漢後期,人才凋零,能征善戰者不多,經濟差距被拉開之後,只能是最先滅亡的。

第三是內部原因;蜀國內部矛盾複雜,荊州派和益州本土派矛盾很深,諸葛亮數次北伐也是想要轉移國內矛盾。並且對手很強,魏國司馬懿,吳國陸遜都不是等閒之輩。諸葛亮死了之後,劉禪和姜維壓根不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的對手。這三個主要原因決定了蜀國最先滅亡的結局。


白話歷史課


首先,諸葛亮雖然才華橫溢,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在歷史大勢面前也無回天之力,只能延緩蜀國的滅亡。

蜀國最先被滅亡當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

一、天時

蜀國從立國之前就打著“興復漢室”的口號,這一口號在東漢末年還勉強有一定的號召力。但曹氏父子兩代,從建安元年(公元196)開始,到曹丕建魏(公元220)經營了二十多年,人民生活初步安定,社會平穩。早已得到了世族大家與平民百姓的認同,成為時代的正統。從而使“興復漢室”這一蜀國之根本,無法得到世族大家與百姓的支持,失去了其政治意義。

二、地利

在魏、蜀、吳三國中,魏國的綜合實力最為雄厚,其疆域廣闊,人口眾多。天下十三州,魏國佔有九州。其人口也是蜀國的8倍。在佔有國土面積和人口優勢的情況下,在經濟上,魏國從曹操時便開始採用屯田制,大力發展經濟,以充實府庫,保證了戰時物資的充足。在軍事上更為強大,滅蜀一戰,魏國三路大軍共十六萬,而蜀國舉國上下僅九萬兵馬。

原本蜀國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計劃也是很有希望統一全國的,但關羽敗走麥城,丟失荊州後,蜀國便已經失去一統天下可能。隨後劉備不甘心失敗,打出為關羽報仇的旗號,實則是要收復荊州,爭取一統天下的有利態勢,無奈夷陵之戰的慘敗,更是使國力大損。

隨後諸葛亮在蜀國獨撐危局,制定了以攻為守,積極防禦的策略。可以用戰爭的形式來轉移國內激烈的政治鬥爭。當時蜀國國內有由來已久的蜀中兩派的政治鬥爭。加上劉備又有大批荊州人馬入蜀,使原本就複雜的政治形勢變得更加犬牙交錯。只有戰爭才能使國內各政治勢力保持團結,才能轉化矛盾。另一方面積極出擊穩紮穩打,逐步削弱魏國的軍事實力,用不斷的戰爭使魏國只有招架之力。諸葛亮這一權宜之計本可以儘量延長蜀國的國祚,但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與姜維相互掣肘,沒有很好的執行這一政策。

在滅蜀之戰中,在軍事上姜維也存在很大的失誤,自魏延、諸葛亮、王平等人防禦漢中,均採取依託秦嶺谷口險要地形,使敵人不能攻入的防禦戰略。而姜維輕易放棄險要,致使敵軍順利進入,使得蜀地的大門,漢中很快失守。姜維本想將敵人放進來造成關門打狗之勢,但是魏國三路鍾會十萬,諸葛緒三萬,鄧艾三萬,共計十六萬大軍過於強大,將關門打狗變成了鄧艾的猛虎掏心!蜀國才被滅亡。

三、人和

1、後主劉禪的昏庸無能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在諸葛亮死後,整曰只“溺於酒色,信任中貴黃皓,不理國事,只圖歡樂”,直到魏國發兵來伐,他仍無半點憂國憂民之心。那邊姜維仍在與敵人激戰,扼守要道,這邊他已出城納降。也許劉禪看的比較清楚,知道蜀國必將滅亡,但即便大勢如此,但也不能坐以待斃!

2、人才的匱乏為蜀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早在諸葛亮北伐用兵上,就時常感到捉襟見肘,無人可用。諸葛亮死後更是既無賢臣,又無良將。蜀中的人才本就不及中原,而且蜀國朝堂還在不停的內耗與政治鬥爭,無形中打壓了很多人才的崛起。

3、孫、劉聯盟的有名無實,讓蜀國孤立無援。

綜上所述,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佔,蜀國何能不滅!


熊魚自笑z


諸葛亮不是號稱軍師,就是軍師,而且並不是有軍師的頭號就非常厲害了,他也是人。

諸葛亮這麼有才華為什麼蜀漢第一個滅亡呢?實際第一個滅亡的是曹魏,那是已經被架空,有名無實,只不過沒有更換朝代罷了。

第一,諸葛亮雖然厲害,但是那個時代厲害的人還有很多。

第二,蜀漢是263年滅亡,諸葛亮是234年死於五丈原,也就是說諸葛亮那時候已經不在了。

第三,蜀漢地方小,人口不足百萬,在穩定發展情況下必定會被代替。




小史微課堂


首先,諸葛亮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被過分神話,事實上,諸葛亮並沒有那麼神奇的能力。

諸葛亮理政能力絕對是頂級,其次是諸葛亮對國事的認真態度,絕對的事必親躬,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正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

在軍事上,諸葛亮幾乎從不用奇,雖然他對軍事不可謂不精通,但比起龐統法正仍是差上一截。所以劉備真正的軍師其實應該是龐統法正,諸葛亮主要是處理政事。可惜龐統法正早亡,諸葛亮只能獨領軍政。

由於諸葛亮性格謹慎,所以喜歡重用循規蹈矩的人,這就導致蜀國後期文武都是資質平庸之輩,出不了驚才絕豔的文臣武將。

說完了諸葛亮,下面分析一下蜀國的國情。

蜀國在漢中之戰後勢力達到頂峰,以天府之國西川為腹,漢中荊州為兩翼,窺視中原。此時荊州派,東州派以及西川派三黨在劉備的統御下眾志成城,勢要掃平中原,匡扶漢室。可惜關羽北伐失敗,被孫權呂蒙偷襲,丟了荊州,張飛又被刺殺丟了性命,劉備不僅失去了戰略要地荊州,又折了關張這左膀右臂,可謂損失慘重。

為了重樹威勢,也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東征孫權,卻在夷陵被陸遜打敗,這一戰的損失讓蜀國傷筋動骨,劉備也鬱鬱而終。

劉備死後,三派矛盾再起,開始爭權奪利。為緩和內外矛盾,諸葛亮先割讓兩郡土地向東吳求和,然後興兵北伐轉移國內注意力,再廢李嚴,威懾三派勢力,這才使蜀國內部平穩起來。

然而,夷陵之戰的傷痛還未痊癒,諸葛亮先定南蠻,又發動北伐戰爭,四川雖是天府之國,但是國力畢竟有限,土地人口無法與魏吳相比,時間久了自然無法維持。諸葛亮死後,姜維繼續北伐,結果勞民傷財,還丟失了戰略要地漢中,這個時候蜀國已經註定了結局。


牧羊人223585603


在三國時期出身低微的,劉,關,張三兄弟,手提三尺寶劍創舉了蜀漢天下。從奪荊州,到佔益州,攻漢中,進攻襄陽,可以說是劉備創蜀的盛時期,國力超越魏國,成為三國時期兵馬錢糧最強盛的國家。(公元2|4一2|5年)劉備勢力最大,這時候從有荊州五個郡之外,再加上益州之地。可以說這時也是劉備(蜀)勢力膨脹最快的時期(公元2|9年),由於勢力膨脹過快,引發了曹,魏和孫聯手打擊,最終丟掉了荊州,退到了蜀中。

從歷史的覺度看,劉備與諸葛亮相比,劉備是君,諸葛亮是丞相,智慧能力相比,肯定諸葛亮個人智慧比劉備強。。。。。。!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為保關羽之仇,與東吳爭奪荊州,御駕親征,被吳軍火燒連營,殺的大敗。劉備感到無臉回成都,只在白帝城居住,將當時的驛館改為永安宮。寓意"安"字,卻未得安寧,得了重病(後評有的說,得了痢病,有的說得了大腸癌,還有說得了痢疾腹瀉)。。。。。。!




劉備從章武二年六月染病至章武三年四月病逝,前後長達近一年。劉備死後,蜀國勢力也日漸衰落。諸葛亮雖然有才能,但在用人方面還是不及劉備。同時諸葛亮晚年的時候,什麼國事都親力親為,就象軍中打二十軍棍懲刑官員都要親自盯著,有時候甚至自己親自上去打。照這種情況來看,作為一個丞相最後不是肯定累死嗎?

回味一下,劉備死前"白帝城託孤"此故事大家並不陌生,劉備先囑咐劉禪(及阿斗)拜諸葛亮為相父,還說了如果劉禪扶不上牆,就讓相父諸葛亮自己稱帝吧!其實這句話也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同時也在提醮劉禪。劉禪登位的初期,國事政事都取決於諸葛亮。過了兩年之後,劉禪才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並且開始防範於諸葛亮。由於諸葛亮在朝中的勢力和號召力遠大於劉禪,所以劉禪一下子還不幹攬權。只有謹小細微慢慢地開始攬權。(其實這也是劉禪中庸,放蕩造成習慣蜀國走向滅亡的部分原因所在)。同時劉禪也擔心勞苦功高的諸葛亮搞事情。然而諸葛亮心裡也明白,這個時候讓權給劉禪,認為劉禪還沒有能力治理蜀國朝政,認為一旦放權蜀國離滅亡就不遠了。同時諸葛亮解釋他這種行為時說,我不是不知道這樣做的弊端,(但是因為諸葛亮忠於先帝)是因為先帝對我太好了,我接受了先帝託孤的重託,就不容許自已出差錯。

其實正是因為諸葛亮這樣小心意意謹慎,同時又不能放手於他人做事,又不放權培養扶臣,扶將。主要原因他唯恐別人做不好,又不相信別人,不能放手讓劉禪去做,和手下臣,將去做,從而造成手下的人就得不到鍛鍊和施展,自然難出人才。

從而證明當時就算蜀國有人才,諸葛亮不給他們機會,也將會人才被埋沒了。所以劉備在的時候,蜀國有五虎猛將,而劉備死後。在一次姜維北伐時,蜀國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亡故了。(假如即使不亡故,都是老臣,又有什麼用呢?能趕上當年的雄風嗎?)無人可用,只得讓原來在關公帳下做書記的廖仕(做過山賊,舊順關羽),做先鋒。這就是史書中"蜀中無大將,廖仕作先鋒的三國典故吧。。。。。。

從而說明一點,蜀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諸葛亮沒有培養年輕人和放權。同時劉禪中庸,不管政事的習慣而造成後來蜀國最先滅亡的所在。2o|9年四月,歡迎指教指正,謝謝!


墨竹逸人


首先,諸葛亮是有才華,但再有才華也是人,不是神,何況蜀漢還是在諸葛亮死後近30年蜀漢才被滅的,已經不關諸葛亮什麼事了,即使諸葛亮在世,也挽救不了蜀漢滅亡的命運。

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位置決定了蜀漢避免不了被滅的命運

四川是絕對意義上的群山環繞,四川盆地被群山包圍,在這樣的地形地貌下,如何進出蜀地,就成為最重要的問題:先來說四川盆地西部的青藏高原,在古時是沒有辦法能夠從這一方向出川入川。同樣的情況,也存在與四川盆地南部的雲貴高原,這裡海拔雖然比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好一些,但對於古代軍事而言,同樣是不可逾越的大山。如此一來,我們發現出入蜀地的道路只剩下了兩條:其一是由陸路穿越四川北部的秦嶺,通過漢中中轉,進入陝西境內;但這條路並不好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並不是說說的,這樣的地形對從四川向外進攻是不利的,軍事運輸是大問題,諸葛亮五次北伐好幾次都是由於糧盡而無功而返。

其二是沿長江而下出川。但蜀漢水軍有東吳厲害嗎?沒有,這條路行不通。何況荊州和漢中的丟失,使得蜀漢就像困在籠中的鳥,怎麼可能飛得出去?再來看歷史上,除了劉邦走了狗屎運從蜀地打了出去,後來佔據四川的哪個不是被滅?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蜀漢是最弱的

雖說四川被人們稱為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但三國時期四川的開發可沒有後來好,很多地方都還是不毛之地。這樣一個地方能有多少物資供應軍備?更何況蜀漢還連年北伐,軍備物資消耗厲害,蜀漢的經濟不被拖垮才是怪事。反過來看看曹魏和東吳多大地盤?曹魏大多是平原,東吳是江南魚米之鄉,蜀漢是比不過的。人口更是這樣,蜀漢滿打滿算才100多萬人,曹魏是440多萬,東吳230多萬,人口是什麼,人口是經濟發展和戰爭的基礎,沒人口,就沒人生產,就沒有兵源,地盤最小,人口最少,蜀漢緣何不先被滅?

3、人才匱乏和內鬥也是蜀漢被滅的原因

蜀漢後期,可以說人才想當匱乏,當初打天下的那批人相繼老去,蜀漢已經沒有多少能征善戰和智力超絕的人才了,更何況人口少,即使出人才也比不上曹魏和東吳。再就是蜀漢內部的派系鬥爭和宦官弄權,更使得蜀漢進一步衰弱。

本來就是三國中最弱的一方,再加上上面所說的弊端存在,蜀漢被最先滅掉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老王春秋觀史


成語概括‘窮兵黷武’四個字。


用戶174629721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神機妙算但是他很多事也算不到。第一沒有算到劉備會死的那麼早。第二沒有算到劉備死後手下人的反應。第三由於阿斗的平庸導致了諸葛亮必須面面俱到結果把自己累死了。第四後期與東吳交惡失去了盟友。第五曹操後期實力太強,而司馬懿的謀略不輸於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