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作為孕育、盛載茶的器具,茶具是我們鑑賞和品飲茶湯的媒介,“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因此茶器具的選擇與安置對茶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飲茶習俗的變化,茶具的種類、形態和內涵都有了新發展,帶給大家的不僅有美味的茶湯,還有愉悅心神的效果。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在茶席上,

茶則顯然是不起眼的。

靜靜的待在一個角落,

取茶葉時拿出來,

送茶入壺後便被放在一邊。


茶則卻是重要的,

正因為有它,

席間才能明瞭始終,

存乎捨得。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茶則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與茶匙、茶針、茶漏、茶夾、茶桶並稱為“茶道六君子”。


在茶道中,茶則作為量取工具,擔負起了把茶從茶罐取出置於茶壺的重任。除了量取茶葉,茶則也有賞茶、聞茶的作用。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茶則作為茶具的一種,在唐代已經有了名分。

茶則在茶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古人說“則”量也、準也。

缺少它在泡茶中茶葉量的多少就無法恆量。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由於茶則是茶葉入水前的最後一個驛站,因此在茶道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量取茶葉,供客人聞香、觀賞茶樣、催茶入主泡器都需要以茶則為載物。所以茶則的質感將直接影響人對茶葉品質的第一印象。


茶則的材料豐富,主要有竹、木、銅、鐵、骨、金銀、大漆等,除此之外,海里的貝類、牡蠣之類等也可以用來進行加工製作。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清竹 木茶則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19世紀竹微雕書法茶則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清 牛角螭龍茶則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純銀竹型茶則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昭和時期羽帚式日本純銀茶則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則字的用法較為古典,所以陸羽在其後專門加註“則者,量也,準也,度也”,意為準則、原則、法則的意思,本義是標準、模範。


則者,量也,準也,度也。

——《茶經·四之器》


“量也”,法則。

完美的茶湯,

是水與葉間的交響。

這壺中能盛下的水,

水中能容住的茶,

彼此相互配合著,

才能精準的呈現出最本真的滋味。

而能夠協調這一切的,

不是壺,

壺是凝固住的藝術;

不是水,

水是流淌著的生命;

只有茶,

投入多少,皆憑“法則”。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準也”,準則。

茶禮中最重要的是尊敬,

取送之間,來處即歸處,

才得以有序。

撥弄乾茶,不許用手,

才能保證潔淨。

席間律己尊人的“禮”,

源於舉手投足的“準則”。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度也”,原則。

雖然投茶量有其“法則”,

但在取茶的一瞬間,

茶則托起的量卻或多或少。

此時,

是安之若素的,品味著千變萬化,

還是一絲不苟的,推倒重來。

接受的,

在何種程度時不再接受,

嚴謹的,

達到某個界限才能不再較真。

其實這一切都無關對錯,

畢竟,

茶湯入了口,

原則進了心。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之所以選擇茶則作為定製品之一,

更多的,

是想借此照進自己的內心。


事茶的過程,

就如沏上一杯屬於自己的茶,

在去往終點的路途中,

期間有多少的坎坷尚不得知,

每一步走出去,不能忘記的,

一往無前是“量”;

謙和尊敬是“準”;

能捨敢得是“度”。

茶則——茶案上的風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