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們認為中醫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非奸即盜記得記得錦江


中醫太難了。僅憑望聞問切,三指診脈,有的病家是主考官,你問他,他反問你:你說呢?能像《沙家浜》中搖串領的劉醫生所說:病家不用開口,便知病情根源。這種中醫確實有,但鳳毛麟角,98%的中醫屬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現在的中醫機制,除非是哄病人,混生活,真正的中醫二十年後可能再也找不到了。我家世代中醫,人人業醫,已達三百六十餘年,我的兒子從十歲開始學習中醫,後又中醫大學畢業,我並沒有讓他從事中醫職業。我對他講幹什麼也別幹中醫,真正的中醫不是人乾的,行內的行毒,行外不知感恩的病人(當然是少數,但也夠當醫生的難受了),終生如履薄冰,幹什麼都比當中醫強。


湯豆之主


中醫為什麼發展不起來?我認為這個問題主要是:

一,政策上扶植不夠。國家對中醫藥發展支持的少,醫保也報銷中藥,找中醫看病的就少了。建國初期國家重視中醫,組織西醫學中醫,鼓勵名老中醫言傳身教帶徒弟,所以五、六十年代是中醫大發展時期,那時強調醫院要設中醫科。把民間名老中醫請進醫院帶徒弟培養中醫人才。現在這些都沒有了!

二、現在一些人心浮氣躁,讀兩本書就自稱祖傳醫家,胡弄人,敗壞了中醫名聲。

三,中藥材市場經經混亂,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亂真,使中醫藥療效大打折扣,毀壞了中醫藥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四、有些中醫師自覺不自覺拿西醫理論套中醫,給人造成中醫沒理論,不科學。比如經絡,西醫說是神經,有的中醫也跟著說。現代科學已經證實經絡的真實存在。

中醫博大精深,理論超前,科學越發展將越來越多證明它是一門中國

獨有的偉大的醫學。


民風觀察


中醫黑敢不敢發個誓?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幾千年來,護衛著中國人的健康。我們從來沒說過他是萬能的,他也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不可能沒有任何錯誤的地方,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相信,中醫的理念更先進,當然,我從來不排斥西醫,西醫同樣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一樣有著合理的成分,但是它也並不是萬能的,它的弊端現在看的也越來越明顯。但是網絡上總有那麼一批人,總是想讓中醫於死地而後快,真不知道是安的什麼心。明明中國人民享受著中醫和西醫兩項保障,是多麼幸福的事情,非要讓我們丟棄一樣,讓我們放棄老祖宗的寶貝。那所有的中醫黑們有本事過來發一個誓,此生至死,不用任何中醫的藥物,技術,理念。比如感冒就不要用任何中醫的東西,比如受傷,扭傷,也別用任何中醫的技術與材料,如若用了,自己不得好死,天打雷劈,有敢的嗎?先給那些槓精給你說明白,本人不迷信中醫,也不迷信西醫,只看療效,相信中國幾千年文化當中一定有非常精華的部分。如果不敢發誓,從此以後閉嘴吧!包括一些學了點西醫的,其實就是的二半料子的所謂醫生。


說實話的清風


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年前我們村的一位女性,年齡四十歲多點樣子,在安陽市三醫院檢查出得了類天皰瘡。醫生告訴她,是免疫系統的病。千萬不可找中醫治療。讓住院一個月。效果不好。舌尖上也出來了。這個醫生給她一包霪羊霍和蛇床子煎熬。這個女人喝了之後,滿口皰疹。飯都不能吃了。才找中醫。吃了一個星期的中藥。皰疹落下去了,回醫院複查,醫生說:誤診了,你是紅斑不是皰瘡。


用戶5089861034353


我個人認為中醫發展不起來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一,清朝時期,皇室以及國人對西醫信奉超乎尋常,打壓中醫。二,清朝後期,很多想要攀上御醫美譽的人暗中勾結,弄虛作假,混水摸魚,草菅人命。三,各種一知半解的文人轉行行醫,到處坑蒙拐騙,視人命如兒戲,毀損中醫。四,文人墨客對當時日益衰落的醫風醫德大肆嘲諷,導致很多不明真相的國人忘記強身健體的重要性而是隨著西醫的日益強大走入有病吃藥,有病上醫院的潛意識中,一直在這條路上不能完全真正醒悟



辣媽豔鮮


1.行業裡的一些中醫盲目自信,誇大中醫的治療效果,好像無病不能治,中醫也是百病都可以看,不像西醫分科,這樣讓人們對中醫沒有信賴感。

2.正規醫院的中醫少,好的中醫專家更少,病人不方便,也不放心,而西醫,要看專家教授是隨便的事。

3.西醫是對症治療,容易看到治療效果,而這正是中醫的弱點。一般市民沒有耐心讓中醫慢慢調理,尤其是年輕人,時間壓力很大,如果一直吃中藥,費用反而可能比西醫大,經濟壓力也大,所以年輕人大部分不願意看中醫。

4.江湖上的中醫太多,良莠不齊,誇大病情,延長治療時間,甚至沒有效果,讓人失去信心。

5.大部分患者無論看多久中醫,自己都無法瞭解處方和自己患病的關係,所以會長期依賴某個醫生,一旦換醫生,又是不同的判斷和治療方法,讓病人無所適從,失去耐心和信心,不像西醫,病人至少知道大概的治療方向,心中有數。

所以,要中醫要建立口碑,國家要大力扶持正規醫院裡面的中醫專科,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能夠和西醫一樣,有更多的專家教授,讓市民看病更方便更放心,對一些常見病推出中成藥,讓患者可以更多理解中醫。


不老傳言


中醫是在實踐中建立的系統經驗智慧,學習中醫投入的人力成本過重。醫師要聚畢生之力,從幼徒施教,邊授邊學。還必須認草,識草藥,還要根據不同季節,不同生長環境,不同生長週期,區分其單株的藥性藥理,還必須在成千上萬種中藥材中,根據病因病情病人的不同體證,調配出相應的最佳配方,還要在臨床中積累經驗,需付出畢生之力而專攻。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在專業的路上,沒有十年八年的歷練,醫技醫術不可能有大成,是沒有捷徑可走的。高科技西醫未出現之前,中醫是理論智慧的積累。由史為鑑。

國家制度不提倡,不重視,醫療體制的束縛,制約了中醫學發展。主管部門,重科學,輕實踐,棄繁從簡,《有圖省心省事,失去民族文化自信之嫌》。再之中醫學知識涉及面太廣,耗費精力過大。學習難度又非常之大。普及教育很難系統化,規模化。

雖說目前中醫學,繁花不再,枝葉凋零,後繼欠缺人才,但中醫學根系深扎百姓心中,深埋民族文化的沃土,但遇雨霏時,必會盎然依舊。

我們民族文化,不論與任何文化交融撞擊,甚至稼接,我堅信民族文化根在中華,本質永存。

一己之見。供參考!


天馬909張冰河


這幾天寫了幾篇有關中醫的文章,可惜因為沒有相關資質,被拒絕發表,不由得歎服“文憑高於一切”。

中醫為什麼發展不起來,第一條就是在向西方化看齊造成的惡果,因為西方沒有中醫,所以中醫無法向西方看齊,於是中醫就被無限的排擠流放邊緣化了。

最重要的一條是,中醫是一個和今天各科相對獨立的領域,所以今天各科的學習、培訓模式不適合中醫傳承和進修:比如西醫講的是實驗室,而中醫講的因時因地就地實踐,實驗室是先設定程序,再按部就班的驗證,而實地實踐需要的是先掌握法則,然後根據具體情況,運用法則,開展混合運算,所以實驗室和實地實踐南轅北轍,只能拖累中醫發展。

中醫的傳承太保守,到今天還是遵守口口相傳,師徒相傳,要知道伯樂本來就不常有,所以傳承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代不如一代,這也造成了中醫越式微了。

中醫之所以得不到發展,還有一個主要的因素,那就是被受益者回頭黑,也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覺中踐行著中醫,比如養生等,然而很多人一葉障目,儘可能去黑中醫,從而讓中醫從業者不得不躲藏。

上面說了,中醫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由於太多人眼光問題,看不到中醫的全面性,甚至只看到中醫的九牛一毛,就認為知道中醫,對於不從事中醫的人,他們這樣,大不了黑中醫,而從事中醫的人,就像一個姓萬的人學寫字,學寫過“一二三”之後,就認為自己可以出師了,遇到寫自己的“萬”姓時,只能畫一萬個槓。

所以中醫要發展,必須改革傳承模式,必須改革教學模式,必須公正對待中醫,必須要求中醫從業者有一顆積極向上進取的謙虛恆心。


詩人的眼睛83314


中醫乃醫之瑰寶。中醫發展不起來一言難盡,其一,西醫發展日新月異遺忘了傳統中醫。中醫幾千年來積累的經驗經不起先進醫技設備的衝擊。諸如B超、CT,磁共振等,看病幾乎設備說了算,中醫望聞問切少了。其二,急功近利思想影響。中醫再好,但診療時間長,抓藥煮藥吃藥到藥力發揮作用是慢跑,患者一般不接受,中醫慢慢的被冷漠。其三,中醫中藥研究滯後,儘管中醫在診療中有很多優點和療效,但它的作用原理乃至更深層次的理論根據貧乏。中醫中草藥大多經驗之談,尤其在民間。希望國家重視中醫,全民重視中醫。聯合國世衛組織已將中國中醫納入公共衛生事業管理體系,我們為何沒有緊迫感?


魁帝


有人說中醫在國外發展的有聲有色,有人說中醫必定會在不就得將來全面取代西醫,今天突然看見這個問題,到底中醫現在的發展勢頭如何啊?你們圈裡有句準話嗎?

中醫圈子裡太亂了,一點標準都沒有,理論框架備受質疑,藥材療效不做驗證,起效原理不作深究,毒副作用尚不明確,四診信息無法量化,人才選拔不用考試,雙盲測試避而遠之,一個郎中一套方子。

這樣一套沒準的醫學怎麼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