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诸葛亮是不是权臣,和司马懿有区别吗?

一见如故199437879


一个是忠臣,一个是反叛者,各为其主。诸葛亮效力于蜀国刘备,司马懿效力于曹魏,两人都擅长军事谋略,天文地理等多种学识。

首先诸葛亮不是权臣来的,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留下的统一大业。诸葛亮便开始了北伐曹魏战役,六出祁山与曹魏大战,直到诸葛孔明死,他都没有权臣反叛刘备,用诸葛孔明的话来说:他对刘备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说诸葛亮是忠臣。

而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之人,心中早已暗藏二心,于是开始了利用自己在,曹魏大将军的权利。一步步的想办法篡夺曹魏政权,成了反叛者,这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区别。


书砚观世


诸葛亮自然是权臣,不过与司马懿有很大区别,司马懿在魏国朝廷上有很多对手,如曹真,曹休,但是司马懿一个一个击败了他们,并且在曹睿驾崩之前,前几任皇帝不可能让司马懿牵着鼻子走,司马懿在曹睿死后,打败其他权臣,一下夺过政权,这时候才能称之为权臣,内有心腹照料,司马懿自己就能领兵打仗了。而诸葛亮不同,诸葛亮自刘备去世,几乎对内政没有插手,主管外交军事,而刘禅虽看似无能,却在国内稳操全局,至少没有出现吴魏两国的混乱局势,可见刘禅的内政功夫,而诸葛亮领兵打仗,虽看似控制全兵,全由诸葛亮说了算,但所有将领还是效忠于刘禅,就是诸葛亮发生兵变,刘禅一锁国门,外边将领一起乱子,诸葛亮不可能成功,当然诸葛亮非常忠心,不可能背叛。

所以诸葛亮这个权臣,可比司马懿的权小多了。


禾呈言似川十甫下有寸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不一样的。

诸葛亮从出山起,就一直活在聚光灯下,尽心尽力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而且,刘备对他毫无猜疑,上来就拜为军师,掌握大权。

权臣一般都是指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算计,最后掌握大权的大臣。

对诸葛亮来说,这些根本就不需要,所以算不上权臣。

反观司马懿,因为有野心,有才华,有谋略,所以在曹操眼里既是一颗可以扎死敌人的钉子,又是一根随时会扎伤自己的针。

所以曹操、曹丕和曹爽三代君王都不会司马懿委以重任。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只好隐藏自己的实力,来保住命。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制约自己的东西都渐渐松垮了。曹操病逝,军中无能人,这些都给了司马懿更进一步的机会和条件。

所以司马懿开始在对抗诸葛亮北伐时慢慢地不漏声色的培育自己的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力。

由于司马懿初期一点权力也没有,做到大都督,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算计才当上的,所以司马懿可以称之为权臣。


古今中外多少事


诸葛亮和司马懿同样做为做为一国执掌大权的重臣,区别有哪些呢?

第一,两人获得权位的过程不同。诸葛亮担任丞相、执掌一国军政大权的途径来自于汉昭烈帝刘备临终时的托孤。司马懿则是通过军事政变取得的魏国大权,是彻底的血腥手段获得。这使得司马氏为了维护自己的权柄只能血腥镇压一切反对势力,甚至对君主也可以弑杀,因为司马氏的权柄一旦失去就会被政治清算,只能不断前进,否则就是灭族之祸。

第二,两人的个人道德品格不同。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具有极高政治、军事才能的人,二人的才华似乎无法分出真正的高下,但道德水准来说司马懿就是完败了。诸葛亮在死后甚至连政敌李严、廖立等人都为其惋惜,巴蜀之地的百姓自发的举行祭祀活动,魏吴两国的政要都感到悲伤,都是因为诸葛亮的个人道德有目共睹、无可指摘。反观司马懿多次对政敌进行夷族,还进行过屠城,完全依靠血腥手段最终走上高位,对于君主也无忠可言。

第三,两人面对的政治环境和自身的政治抱负不同。诸葛亮所处的蜀汉政权,采取的是依靠荆楚士族集团压制益州本土士族势力的崛起,而荆楚集团在蜀汉失去荆州后已经破落为寒族,诸葛亮的政治抱负与理想也是要恢复两汉时寒族参与的统治秩序,清理士族门阀崛起带来的社会问题。司马懿本身就是士族门阀,魏国也正是在与士族门阀做出政治联盟后取代东汉的,魏国实际上就是士族门阀崛起的结果。司马懿及其家族更是希望与其他门阀进一步联合创建士族政治。

可以说,诸葛亮也是权臣,却与司马懿截然不同,这也是二人的历史评价相差极大的原因。


吾乃八字眉


公元223年,刘备在死之前,最担心的是什么,他在托孤的时候就说,你的才能胜曹丕十倍,我的儿子你能辅佐就辅佐,辅佐不了,你就当汉中王吧!刘备说这样的话,内心是怎么想的吗?意思非常明了,想我戎马生涯几十年占有这么个一席之地,到后来都是你诸葛亮的,苦呀!

诸葛亮是一个明白人,听后汗流浃背磕头如捣蒜。请问刘备死后,谁能撼动诸葛亮的位子,刘禅虽然是第一领导人,诸葛亮让他下去,是分分钟钟的事。南征北伐牢牢地掌管着军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有他刘家的份。

刘备说马谡不可用,他便要用,魏延是刘备的人,他便不重用此人。刘禅没有培养出一个人来平衡诸葛亮的势力。而诸葛亮培养的人都是他一手提拔的,朝中不臣不站在他一边的他都打压。整个蜀汉政权他说得算,权倾朝野。

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止。如果刘备在世会让他一次次北伐吗?休养生息是立国之本,就像我们现在的国家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最后才繁荣富强,没有哪一个国家因为年年战争不断,使他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战争只能拖垮一个国家,这个道理难道诸葛亮不明白。其一,诸葛亮不愿意丢下手中的权力,其二,诸葛亮想滾固自己的势力。当然诸葛亮不会让刘禅禅位给他,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不就留下刘备临死所说的话吗?这样傻事诸葛不会做的,如果蜀国政权比较长,诸葛亮的后人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司马懿没有诸葛亮运气好,同样是托孤大臣,曹丕用了平衡术,国家权力分散,权势相互制衡,到了后来,司马家族一家独大。那也是司马家族常年征战的原因,最后牢牢地掌控军权。其形式都一样谁掌握军权,谁就能取代帝王之家。诸葛亮没有私心,不能代表诸葛亮的后人没有私心,司马懿没有私心,司马懿的后人不还是取魏代晋。

人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没有那个人看到一桌子美食,没有嘴馋的时候,蜀汉政权太短,才没有形成格局变化,蜀汉后期刘禅不重用姜维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诸葛后人已经在朝中形成势力,刘禅需要一个有势力的人来平衡诸葛家族的势力,姜维是诸葛亮一手提拔上来的,如果诸葛家族的人和姜维联合,刘家江山提前易手不是不可能的。最后刘禅不战就投降,因为他知道蜀汉政权已经架空了。


风月追狂


您好,非常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我个人也是个小小的三国迷,当看到您的问题是整理了很多思路,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希望您能满意。

在正式回答您的问题之前,首先我们来讲一讲“权臣”的含义,这样方便我展开后续的解释。权臣,顾名思义我特指是权利很大的臣子,诸葛亮,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最耀眼的谋士,手中的权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亮作为刘备临死前的托孤大臣,更是可以用权倾朝野来形容。所以说诸葛亮是“权臣”我认为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冤家”的不同,先说说司马懿吧,司马懿是属于典型的绵里藏针,善于藏剑,而且隐晦颇深的人,虽然出身名门,但身世多踹。为了避免曹操猜忌,躲避出仕,曾自残双腿,直到五十多岁,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他才出仕,同时又相继消灭魏国朝堂的政敌家族,从而权倾朝野!这也给司马家后期做大,打下了坚实基础。可见司马懿这样的权臣是属于什么性质了,司马懿曾说,他一生只出一次剑,但是这把剑,他却磨了三十年。可见司马懿是这种权臣当朝,更多的是为了个人或者说家族的利益。

诸葛亮则不同,刘备三顾茅庐,他少年出仕,在刘备“创业”的最危难时期跟随他南征北战,前期确立连孙抗曹的战略,为刘备争取了难得喘息和翻身的时间,后又用计智取荆州,进而夺取汉中之地,为后续的蜀国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战争中,被陆逊打败火烧连营二十万军队,而刘备也落了个郁郁而终的结局,在临死前托孤诸葛亮,成了继位刘禅的“干爸爸”,但从后续的情节发展来看,诸葛亮虽然当时已经权倾朝野,但从未做过任何僭越之事,相反为了蜀国大出中原,他殚精竭虑,从一篇流传至今的名篇《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秉性姿态。他把士为知己者死,可以说展现的淋漓尽致。诸葛亮一生为刘氏一门,鞠躬尽瘁,最后死在了北伐的路上,一代相星,也就此陨落。

而诸葛亮死后,他的后代并没有在蜀国朝堂上争权夺势,反而随着诸葛亮的离去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中和以上的几点,我认为诸葛亮本人确是“权臣”,但从个人的所做出的贡献和后事的经历,包括子孙后代的表现,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区别简单表述,可以总结为,前者为公而后者为私。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满意,谢谢!


九零年的老愤青


诸葛亮不是权臣,是忠臣。

司马懿不是忠臣,是权臣。

区别:

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刘禅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抵抗魏国的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司马懿“有雄豪志”,有“狼顾之相”。这是曹操给他的评价,因为曹操本也是这样的人,彼此彼此。汉朝权臣辈出,如霍光、王莽、董卓等,曹操与董卓曾同事过,曹操掌权后领导过司马懿,一个比一个雄豪!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专权、儿子曹丕夺权;司马懿&儿子司马昭专权、孙子司马炎夺权。

何为权巨?

五个字:有权势之臣

八个字:掌权而专横的大臣

老师:用“权臣”造句,可拆开使用。

学生:司马懿是魏国力大到能对最高统治者曹氏皇帝造成威胁的大

老师:好!哪个标志性事件说明司马懿是权臣?

学生:高平凌事变。明帝曹叡死前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即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

老师:很好?权臣通常分两类,一类指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威胁统治者的大臣,比如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父子、曹操&曹丕父子、董卓、霍光、王莽、杨坚、高俅、严嵩、多尔衮、鳌拜等;二类权臣也可以指权倾朝野、威胁帝王统治的宦官,比如赵高、管霸、苏康、曹节、王振、汪直、刘瑾、魏中贤等。


致敬大师


在三国历史中后期,诸葛亮和司马懿是跳不过去、必然要提起的二个重要人

物。诸葛亮VS司马懿,诸葛亮是输家而司马懿是赢家,此二个都是权臣也是

忠臣,但结局却完全不同,诸葛亮成为忠臣的代表,而司马懿的历史形象犹如

一个小丑。

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一生鞠躬尽库、死而后

已 .然而,诸葛亮同样也是一名权臣,刘备死后蜀国政事不论大大,全部由

诸葛亮决定,这说明诸墓亮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如同皇帝,而且超过一般丞相职

权,诸葛亮还有教导监督刘禅的权力。在后主刘掸选妇一事上可以看出,诸葛

亮不权是政军大权在握,而且连刘掸后言之事也要插手。

刘禅喜欢美女,所以想要增加后宫妃子人数,当他把想法告诉此事负责人董允

之时,董允以‘古者天子后妃之 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为由

上书拒绝了。据《三国志》记载,“后主惮之” , 董允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黄门

侍郎,刘禅作为一个皇帝怎会怕他呢?原来董允的老爸董和与诸葛亮关系非常

好,正因为董允有这样的关系在,才有胆量拒绝皇帝的命令。从这一点侧面反

应出,诸葛亮是不喜欢也不允许刘禅增加妃子人数。

由此可见,诸葛亮是忠臣,但同时也是权臣。权臣指有权势之臣,多指专横的

掌权大臣,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是满足条件的,在他掌握蜀国大权之时,国家

方针完全由他掌控。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权臣的印象反而浅许多。

司马懿真正掌握魏国军政大权,是在'高平陵政变’ 之后才开始的。 在此之

后,司马懿最多只做为辅政大臣,虽然也有权势,但相比曹氏宗亲一直处于弱

势。高平陵政变是发生在公元249年正月,而司马都是公元251年八月去世,

所以司马多真正作为权臣的生涯时间很短,权臣的烙印非常浅,司马懿诸葛亮都是权臣,这个好理解,但此二人都能称忠臣吗?诸葛亮当然没

问题,关键在于司马懿。司马懿其实称得上是忠臣,因为他的言行举止都符合

忠臣的标准。司马懿从出士到去世,从来没有说过要篡夺曹魏大权的话,在史

书上也没有记载,也没有说过类似曹操如有运气当周文王足矣!"的话。 再

者,司马懿在政治上劝谏魏帝不要大兴宫殿,在军事上平孟达拒西蜀,在经济

上搞军屯、修水利、推广民屯,这些都是在稳定发展魏国,对曹氏政权是有极

大的好处。从司马懿的言语和行为上看,司马懿不仅是能忠,而且也是忠臣。

如果司马懿有算夺曹魏政权之心,他就不会劝课魏帝真华生活、兴修言殿.同

时他也没必要与曹真、曹爽等曹氏宗氏互斗。因为曹氏宗亲行为越霸道,生活

越奢华,才会更容易失去权力。司马懿为了魏国民政的发展,不惜得罪曹氏贵

族,这完全是大忠臣的表现。因为长期以来,司马乾根本不是曹氏宗亲的对

手,所以才有曹洪对司马懿说如杀了你,皇帝会不会处罚我二十军根呢的

狂妄之语。

诸葛亮对于蜀国有功也有过,功是帮助刘备建立蜀国、平定南中、北伐曹魏;

他的过是北伐曹魏。诸葛亮的功当然非常重大,但他的过也相当重,主要是表

现在不顾蜀国弱小,屡次北伐,造成蜀国内部消耗严重,百姓生活艰苦。反观

司马懿,好象只有功没有过,特别是对魏国民众而言。

在军事上,司马懿平定孟达、智抵西蜀,对魏国的稳定有重大的贡献:平定辽

东也是大功一件。特别是抵抗诸葛亮-事上,司马懿的表现非常值得肯定。司

马懿是一一个文官,军事才能与征战沙场多年的曹真等人无法相比,所以面对诸

葛亮的进攻;司马懿遵守了魏国对蜀国的一贯方针 ,就是据危而守、拖死蜀

国。

在经济上,司马懿的贡献也相当大,兴修水利,推广电田,重视民生。诸葛亮

北伐的结局其实是早已注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魏国强大而蜀国弱小。从人

口、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蜀国都无法与魏国相比,诸葛亮知道,而司马懿

也知道,所以诸葛亮才要放手一博.凭他绝世聪明希望能逆转局势。而司马懿

也知道阵前对仗,他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以拖为主 ,直至拖死诸葛亮。

司马懿生前对魏国有大贡献,而死后又要求简葬,以平常衣服殓葬,不树不

坟,不设明器。司马懿虽然最后掌握了曹魏大权,但他的名望还是很高的。司

马懿死后,田丘俭、文钦讨伐把持朝政的司马师,檄文中对司马懿依然很尊

重,称其'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按道理而言,诸葛亮能流芳千古,司马懿就算不能和诸葛亮一样,但他的形象

也不至于成为-个小丑啊?原因何在。司马懿的小丑形象主要是表现在'空城

计、火熄上方谷'等典故之中。

其实司马懿的名望,最开始并不差,他的形象之所以崩塌,完全因为他的后

人,跟司马懿本身关系并不大。司马懿的后人第一是算了曹魏的政权,第二是

在永嘉之祸后开始了五胡乱华时代,由此司马懿的名气就开始被毁败。司马懿

是晋朝的奠基者,所以不得不为后人背锅,而五胡乱华对汉人而言太过沉重,

是一段不愿意提起的历史。由此司马懿的形象也就越来越负面。

所以,尽管都是忠臣权臣,诸葛亮成为流芳千古的资相 ,而司马都因为后人的

关系被描写成为了个小丑,这也是他的悲衰!




影视侠客手


在三国历史中后期,诸葛亮和司马懿是跳不过去、必然要提起的二个重要人物。诸葛亮VS司马懿,诸葛亮是输家而司马懿是赢家,此二个都是权臣也是忠臣,但结局却完全不同,诸葛亮成为忠臣的代表,而司马懿的历史形象犹如一个小丑。

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诸葛亮同样也是一名权臣,刘备死后蜀国政事不论大大,全部由诸葛亮决定。这说明诸葛亮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如同皇帝,而且超过一般丞相职权,诸葛亮还有教导监督刘禅的权力。在后主刘禅选妃一事上可以看出,诸葛亮不权是政军大权在握,而且连刘禅后宫之事也要插手。

刘禅喜欢美女,所以想要增加后宫妃子人数,当他把想法告诉此事负责人董允之时,董允以‘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为由上书拒绝了。据《三国志》记载,“后主惮之”,董允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黄门侍郎,刘禅作为一个皇帝怎会怕他呢?原来董允的老爸董和与诸葛亮关系非常好,正因为董允有这样的关系在,才有胆量拒绝皇帝的命令。从这一点侧面反应出,诸葛亮是不喜欢也不允许刘禅增加妃子人数。

由此可见,诸葛亮是忠臣,但同时也是权臣。权臣指有权势之臣,多指专横的掌权大臣,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是满足条件的,在他掌握蜀国大权之时,国家方针完全由他掌控。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权臣的印象反而浅许多。

司马懿真正掌握魏国军政大权,是在‘高平陵政变’之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后,司马懿最多只做为辅政大臣,虽然也有权势,但相比曹氏宗亲一直处于弱势。高平陵政变是发生在公元249年正月,而司马懿是公元251年八月去世,所以司马懿真正作为权臣的生涯时间很短,权臣的烙印非常浅。

司马懿诸葛亮都是权臣,这个好理解,但此二人都能称忠臣吗?诸葛亮当然没问题,关键在于司马懿。司马懿其实称得上是忠臣,因为他的言行举止都符合忠臣的标准。司马懿从出士到去世,从来没有说过要篡夺曹魏大权的话,在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也没有说过类似曹操‘如有运气当周文王足矣!'的话。再者,司马懿在政治上劝谏魏帝不要大兴宫殿,在军事上平孟达拒西蜀,在经济上搞军屯、修水利、推广民屯,这些都是在稳定发展魏国,对曹氏政权是有极大的好处。从司马懿的言语和行为上看,司马懿不仅是能忠,而且也是忠臣。

如果司马懿有篡夺曹魏政权之心,他就不会劝谏魏帝奢华生活、兴修宫殿,同时他也没必要与曹真、曹爽等曹氏宗氏互斗。因为曹氏宗亲行为越霸道,生活越奢华,才会更容易失去权力。司马懿为了魏国民政的发展,不惜得罪曹氏贵族,这完全是大忠臣的表现。因为长期以来,司马懿根本不是曹氏宗亲的对手,所以才有曹洪对司马懿说‘如杀了你,皇帝会不会处罚我二十军棍呢’的狂妄之语。

诸葛亮对于蜀国有功也有过,功是帮助刘备建立蜀国、平定南中、北伐曹魏;他的过是北伐曹魏。诸葛亮的功当然非常重大,但他的过也相当重,主要是表现在不顾蜀国弱小,屡次北伐,造成蜀国内部消耗严重,百姓生活艰苦。反观司马懿,好象只有功没有过,特别是对魏国民众而言。

在军事上,司马懿平定孟达、智抵西蜀,对魏国的稳定有重大的贡献;平定辽东也是大功一件。特别是抵抗诸葛亮一事上,司马懿的表现非常值得肯定。司马懿是一个文官,军事才能与征战沙场多年的曹真等人无法相比,所以面对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遵守了魏国对蜀国的一贯方针,就是据危而守、拖死蜀国。

在经济上,司马懿的贡献也相当大,兴修水利,推广屯田,重视民生。诸葛亮北伐的结局其实是早已注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魏国强大而蜀国弱小。从人口、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蜀国都无法与魏国相比,诸葛亮知道,而司马懿也知道,所以诸葛亮才要放手一博,凭他绝世聪明希望能逆转局势。而司马懿也知道阵前对仗,他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以拖为主,直至拖死诸葛亮。

司马懿生前对魏国有大贡献,而死后又要求简葬,以平常衣服殓葬,不树不坟,不设明器。司马懿虽然最后掌握了曹魏大权,但他的名望还是很高的。司马懿死后,毌丘俭、文钦讨伐把持朝政的司马师,檄文中对司马懿依然很尊重,称其‘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按道理而言,诸葛亮能流芳千古,司马懿就算不能和诸葛亮一样,但他的形象也不至于成为一个小丑啊?原因何在。司马懿的小丑形象主要是表现在‘空城计、火熄上方谷'等典故之中。

其实司马懿的名望,最开始并不差,他的形象之所以崩塌,完全因为他的后人,跟司马懿本身关系并不大。司马懿的后人第一是篡了曹魏的政权,第二是在永嘉之祸后开始了五胡乱华时代,由此司马懿的名气就开始被毁败。司马懿是晋朝的奠基者,所以不得不为后人背锅,而五胡乱华对汉人而言太过沉重,是一段不愿意提起的历史。由此司马懿的形象也就越来越负面。

所以,尽管都是忠臣权臣,诸葛亮成为流芳千古的贤相,而司马懿因为后人的关系被描写成为了个小丑,这也是他的悲衰!


CG话影视


诸葛亮是一个权臣。诸葛亮早期是刘备的军师,颇得刘备信任。后期成为蜀汉丞相,掌管军政大权。诸葛亮足智多谋,在蜀汉阵营威望极高功劳极大,连关张兄弟都要敬他三分。

蜀汉早期诸葛亮掌握着财政大权,在蜀汉举足轻重,在军中也有一定地位,门交故友极多。刘备死后,诸葛亮则逐渐取得军政大权,尤其在北伐之后诸葛亮则完全成为蜀汉权力中心。综上诸葛亮是一位权臣。

诸葛亮与司马懿可谓棋逢对手惺惺相惜,他们之间也有许多不同。

其一所处环境,诸葛亮所处的蜀汉除他以外无一能臣,除了短暂出现的庞统。而司马懿所处的曹魏却是名臣遍布如郭嘉、荀彧等。

其二目标不同,诸葛亮是忠臣,一片忠心维护汉朝统治。司马懿则有帝王之志,顺天而为。

最后视野不同,诸葛亮只看到他生前,不注重培养人才。以至于刘蝉问到"亚父不在了我当如何"诸葛亮无言以对。司马懿注重笼络名士,在以司马昭为首周围形成了庞大的司马集团,所以天下才终归司马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