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赚小钱,赚大钱,都是在说这四种赚钱方式

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试出来的,

重点在于试错的成本是否在你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讲,

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回归创业的本质,

去考虑如何将产品的核心功能做好,

让其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大的价值,

从而获得超预期的用户体验,

而不是盲目追寻企业估值。

当下的国内商业环境,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变局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中,

企业家最需要做的是去辨析各种敏感信号,

去明察大势,去识别假象、陷阱,

去把握新的商机,

最终找到自己企业的突破点、发力点。

市场的逻辑是按照你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多少回报你。

你给别人带来的幸福越多,赚的钱就越多。

给别人带来的幸福越少,赚的钱就越少。

这个经济学原理很朴素,

本分也是如此:你通过一款好的产品,

不管是软性的服务,还是硬件产品,

你能为用户带来幸福感,你自然也会收获幸福。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未来不是互联网企业淘汰传统企业,而是新商业文明淘汰旧商业文明。人类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现在的数字经济,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构成了新商业文明。这里的新模式可以称之为“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近几年的风靡全球,正是顺应了这种经济升级的需求。尤其对于中小企业、创新类企业,商业模式以其结构清晰、逻辑清楚、定位明确的方式把一件事儿说明白

,不像战略那样宏观博大、资源配置模糊,无从下手。

苹果靠iPhone横跨硬件、软件两大神界,谷歌的搜索逐步扩展到智能帝国,马云的免费淘宝、支付宝发展到商业帝国,小米的极致性价比延伸到铁三角生态、滴滴解决了打车难……凡此种种,这些企业都是顺着移动互联的大技术潮流、大文化潮流,依靠商业模式树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各自划界而治,形成跨区域、跨国界、跨行业的国际巨擘。商业模式就是生态链的重构,由此形成相关利益方权益的再配置,将价值传递到最终用户手中。

昨天我们详细的讲述了关于商业模式中的概述,为大家讲解了商业模式中的价值模式的构成与如何进行创新,今天我们将就商业模式中的收支模式继续为大家进行讲解!

关于收支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以免费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产品为商业模式,例如微信,360安全卫士、百度搜索等。大家普遍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免费。其实不然,免费不是问题,

企业如何赚钱才是问题的核心,所以企业可以设计收支来源。

大家可能听朋友在交流的过程当中经常讲怎么赚钱,怎么样控制成本,这其实已经把收支模式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都点到位了。收支模式,一头要抓收入,另外一头要控制成本。收入跟成本之间的这个差额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润。在商业模式里面,收支模式准确的表达是什么呢?

收支模式主要是指相关利益角色,他怎么样分配收入和怎么样分摊成本的一个结构,他主要是指相关利益者在企业的分配当中的一个利益的集中体现。这是书面化的表达,说通俗一点就是说我们怎么摊销成本,怎么样分配收入。

一般我们讲收支模式,讲到收支结构里面一般要讲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盈利的来源,还有一个是计算方式。

盈利的来源无非就是两方面,一个是多挣收入,一个是多控制成本,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都是能够产生盈利,所以不要认为盈利就是从收入方面才有,也不要认为盈利只有节省成本方面才有,两头都能够对利润产生贡献。所以,

盈利的来源,至少是有两个端,一个收入,一个成本。

另外还第二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它的计算方式,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一台汽车,我可以整车卖给你。但是我也可以租给你。如果卖给你,就是产品的销售金额,如果租给你就收租金。

当一个企业,它的盈利出现问题了,一个企业家要扪心自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是不是自己的盈利来源就是他的这个盈利产生的这个源头出了问题了,就是原来替你挣钱的这些项目,无论是开源项目还是节流项目,现在不灵了。

第二,就是计价方式出问题了,比如说我上一堂课,大型的工程机械装备,比如说挖掘机,装载机,在这么差的经济形势下,你卖整机是卖不掉的。但是你不能今年没收入啊,那你把它租出去,这也是一种盈利来源。所以当你盈利不好的时候,你还要考虑一下计价方式的问题。

一个企业采取哪种盈利模式更合适,取决于它所带来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及交易风险,这三个因素,是我们衡量一个“盈利模式”优劣的标准。

赚小钱,赚大钱,都是在说这四种赚钱方式


收什么钱?我们要学会分层、分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能力资源与竞争去制定属于自己的收支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当你收钱的业务,别人免费你就完了!

分类:

进场计费:入场费,如会员、自助餐、电视台广告等等方式

结果计费:又叫分享费,按照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比如减肥中心按减一斤多少钱

收费的方式决定了业务的开展程度难易,同一个资源能力,放在不同利益主体手中,抉择收益不同。这种收益,首先来自资源能力与利益主体的不同匹配;其次来自交易方式的差异,即确定对象后,用哪种方式交易。

不同的交易方式,好比不同的能量开发技术,就算面对同一个对象,迸发的能量都不同。所以,想要在交易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增值,不仅要找个好对象,还要在

众多交易方式中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收支方式直接影响着业务开展的难易,业务开展困难时,我们可以对怎么收钱的方式设计调整。我们大略总结为:两部计价、分层计费、打包计费,交叉补贴等方式。

众所周知,免费商业模式,被称为最好的商业模式,因为它能够最大的刺激顾客的购买欲。但,刺激购买欲作为促销的一种手段已经非常广泛的被运用,现在的免费模式能够运用系统的力量将各种资源整合,建设自己的商业链条。免费模式的核心商业本质就是“交叉补贴”!

尤其在互联网的虚拟经济中非常突出。在实体经济中,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商家赠送礼品和试用品等,当然这只不过是商家的一个障眼法而已。在过去的20世纪,免费还算是一种好的营销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成本逐渐压低至零,免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对于补贴而言一般来说遵循几个原则即:

产品补贴:高耗损件补贴基础件、频次高的补贴频次低的

群体补贴:谁更需要对方谁补贴、谁让平台更有吸引力谁就补贴

时间补贴:用未来补贴现在、收未来钱、时间差(蓄水池概念)

企业需要不断琢磨好的,巧妙的收费方式!

企业能赚什么钱,就要看自己有什么资源支撑,然后去确定自己赚什么钱。赚什么钱可以归纳为:价差、流量、市值、补贴等方面!你能赚什么钱,怎么赚钱,都是需要企业家自己去设计的。伟大的公司都是四种前都在赚得。

赚小钱,赚大钱,都是在说这四种赚钱方式


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在正确的时间点上选择了对的盈利方式,而赚什么钱可以简单归纳为:

价差(多卖)、

流量(增信——对社会资源多占,多吃,多拿)、

市值(左手融资,右手买公司、业务、人才)、

补贴(能拿到多少就要多少)。

最后企业家要清晰,收费方式比定价方式重要,而赚钱方式比收费方式又要更重要!企业家应该从赚钱方式上去推荐企业应该使用的模式!

赚小钱,赚大钱,都是在说这四种赚钱方式


关于收支模式的设计方向,院长将其大略归纳为六个方面,分别是:

  • 固定成本变可变成本、
  • 重资产变轻资产、
  • 第三方支付、
  • 盈利来源多样化、
  • 利益相关者角色多元化、
  • 类金融

知名企业,是怎么样做的呢?富士康的三个月的付款账期,而且付的是什么,三加六,六是指承兑汇票。汽车店的成本价卖汽车,靠给你增加配置变高配赚钱,麦当劳的收连锁加盟费,吉列刀片刀架便宜靠卖刀片盈利等方式,多种多样的盈利方式,构成了企业收支模式的核心。

赚小钱,赚大钱,都是在说这四种赚钱方式


高效运营的业务系统

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本身。

业务系统正是要从全局的角度来,

设计布置自己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而是着眼于全局的成功。

业务系统的打造

关键业务也是创造和提供价值主张、接触市场、维系客户关系并获取收入的基础。而关键业务也会因商业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对于微软等软件制造商而言,其关键业务包括软件开发。对于戴尔等电脑制造商来说,其关键业务包括供应链管理。对于麦肯锡咨询企业而言,其关键业务包含问题求解。

业务系统的构造确保了其商业模式可行,任何商业模式都需要多种关键业务活动。这些业务是企业得以成功运营所必须实施的最重要的动作。一个好的定位需要有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来实现,商业模式的差异往往通过业务系统之间的差异体现出来。业务活动构成的价值网络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而企业是一个由其中部分业务活动构成的集合。

业务活动由相应的工作流、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组成。反映了企业与其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因此业务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各自分别应该占据、从事价值网中的哪些业务活动。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企业与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由纯粹的市场关系到完全所有的所有权关系构成的频谱组成,包括简单的市场关系、一定时间和约束下的契约关系、租赁、特许、参股、控股、合资和全资拥有,等等。构建业务系统时所需要做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确定关系的种类以及相应的交易内容和方法。

一个高效的业务系统需要根据企业的定位,识别相关的活动并将其整合为一个系统,然后再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分配利益相关者的角色,确定与企业相关价值链活动的关系和结构。明确了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在影响企业通过商业模式而获得价值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业务系统设计的四大步骤就是:

  • 边界:哪些能做?哪些不做?鼓励开放,多合作,不能无线延伸!
  • 内容:确定做什么。
  • 找到利益相关者:找对人,事半功倍
  • 交易安排:谈好条件

业务系统的建立关键在于,对行业周边环境和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的通盘分析。对于任何一个打算进入某个行业的新企业,可以通过反复询问以下问题来确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第一,我拥有或可以从事什么样的业务活动;

第二,行业周边环境可以为我提供哪些业务活动;

第三,我可以为各个相互作用的主体提供什么价值;

第四,从共赢的角度,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将这些业务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价值网络,同时又让其他利益相关者得到他们想要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