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的法兰西为什么能很快战胜第一次反法联盟?

恋恋女生


曾经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尤其是法国的巴黎公社,给整个法国或者说给整个国际共产主义带来的那种变化,大家都觉得这种共产主义很明显有缺陷,并且要加以改进,但是针对他这种军事上面的集结能力确实是让后世很多资本主义感到后怕。

资本主义国家在面对同等规模大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都会犯错,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在战争时期无限制的集结自己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军队的作战里面,这种疯狂的作战模式让很多对社会主义国家感到觊觎的国家都十分的后怕。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实践的呢?就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面对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国内的民众看到自己法国国王,法国军队不给力的情况之下,自行组建军队抵抗第一次反法同盟,并且面对强悍的敌人,手无寸铁的法国民众,(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拿起刀枪击跑了敌人,把敌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家。

从这一点上来讲,社会主义国家在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时期的战斗意志昂扬就可见一斑。

根据这一点,法国后来的革命实践者拿破仑曾经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出了一种全民义务兵制的制度,也就是对法国民众进行军训。

在平常的时候,法国民众融入生活,比如说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是工业生产,等到了某些特定的时候,把这些民众集结起来进行军事训练,一旦发生战争,这些民众稍加训练就可以立刻投入到战争里面,这样的话,法兰西以一国之力逆袭了整个欧洲。

法国革命,让全世界得到了这一种恐怖的制度,也让后世欧洲百万级别的爆兵成为了可能。

当自己的国家面临入侵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尊严,汉奸除外,他们会选择拿起自己的刀枪,如同从地狱里面走出来的天启骑士一样,给来自于其他地区的来犯之敌以制裁,这种战斗力是无法用金钱或者是物质来衡量的,这是一个国家的民众对自己国家深深的爱,以及对于自己国家的自豪!这一点上来讲,全民义务兵制不一定养自己的士兵,掌握多少的战斗技巧或者是军事知识,而是让自己的民众意识到自己这个国家是自己唯一的家,他们为自己的家感到自豪,这才是全民义务兵制所必须要做的事情。


漩涡鸣人yy


其实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从1792年4月20日法国宣战,到1797年10月缔结《坎波福米奥合约》之间虽然时断时续但至少在理论上整整打了五年多。

(1792年7月14日加冕的最后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一开始就被视为德意志帝国的捍卫者和保卫者,但帝国整体其实到1793年才对法国宣战)

至于为什么法国能够打胜其实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从国力上说法国的国力肯定不如反法同盟各国的。但是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的定位非常暧昧,参战各国并不是第一时间一起投入战斗,而且彼此之间矛盾也非常深。首先从理论上战争在1792年就随着法国政府以路易十六的名义宣战而爆发了。但法国名义上是要向哈布斯堡的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宣战,事实上法国却是向接纳和容忍法国流亡者的特里尔选帝侯的科布伦茨进军。嘴上喊着对波希米亚匈牙利宣战,手却伸向神圣罗马帝国的莱茵河沿岸领土。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理论上是作为帝国皇帝和帝国最强大的诸侯去抵抗法国的入侵,但是神圣罗马帝国整体却一直拖延到1793年的3月才对法国宣战。英国荷兰西班牙也是一直到1793年才参战。

而且尽管法国大革命和反法同盟战争在今天的人眼中非常重要,但事实上在法国革命和反法同盟战争前后欧洲其实发生了好几件更加惊天动地的事,只不过它们今天已经被人忽视了。比如说瓜分波兰,瓜分波兰很多时候被看作是跟法国革命毫不相干的事情,但事实上1772年、1793年和1795年的三次瓜分波兰,有两次都发生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1772年的瓜分波兰让俄普奥通过获得波兰领土而建立起了友好关系。但是这种友好关系随着约瑟夫二世皇帝和叶卡捷琳娜合作对奥斯曼帝国作战而受到了影响。德意志的普奥两强的关系其实已经降到冰点,只不过因为法国革命侵犯了阿尔萨斯洛林的帝国诸侯的礼仪,而且德意志西部诸侯庇护法国流亡者和保王党所以导致法国开始威胁德意志帝国西部,这两强才勉强联合起来,在1790年缔结了《赖兴巴赫协定》。

(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二世国王到1790年才勉强和哈布斯堡的利奥波德二世皇帝和解)

但是1792年终于行动起来的奥地利和普鲁士其实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在法国做什么。他们只是在试探,看看自己能趁着法国革命捞到些什么好处。而且在还没捞到好处之前彼此之间就爆发了分歧。奥地利希望一旦打败法国那么必然可以在奥属弗兰德沿线扩张领土。而一旦扩张了领土那么就可以把这个扩大了的奥属弗兰德用来交换巴伐利亚。把巴伐利亚选帝侯整体迁移到比利时去,而奥地利则获得整个巴伐利亚和莱茵-巴拉丁。这个计划其实1778年当时的皇帝约瑟夫二世就提出来过了。但是既然1792年奥属弗兰德变大了,哈布斯堡想要的也就更多了,所以他们提出除了要交换巴伐利亚和莱茵-巴拉丁,他们还想要霍亨索伦的拜罗伊特-安斯巴赫领土。这个计划1778年就因为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的反对失败了,现在奥地利还想多要一块就更不可能。所以这个计划一提出就被普鲁士严辞拒绝了。而普鲁士则希望利用自己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获得的好处来跟莱茵-巴拉丁交换于里希-贝格公国。而这一点又是哈布斯堡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1792年当十万奥地利军队和四万多普鲁士军队准备入侵法国的时候,他们还没出发就已经内部爆发了矛盾。

(瓦尔密大捷比闹剧要体面一些但是也体面不了太多)

这些矛盾导致这两国很快发现他们在法国的干涉战争其实得不偿失,因为都无法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好处。所以所谓的瓦尔密大捷其实根本不是一场会战,相反法国和普鲁士只是互相用大炮轰击。并没有投入更多的兵力,而普鲁士发现自己补给不足的时候就主动撤退了。

这样的战争实际上只是儿戏般的,所以法国可以追击普鲁士甚至一度占领美因茨。而普鲁士这时候又发现真正能够给它带来好处的生意也就是瓜分波兰,所以当1793年英国和一大票欧洲国家参加反法同盟的,普鲁士和俄国又忙着瓜分波兰去了。虽然英国答应支付大笔补助金,但普鲁士只拿出了跟它的强国地位完全不相符的六万兵力而且一再强调必须自己拥有决定在哪里使用这些兵力的权力。

但实际上即使普鲁士只出兵六万,但只要奥地利、英国、荷兰、西班牙能够团结一致对法国作战,法国还是打不过。但为什么法国能够胜利呢?这就要从法国的角度来谈一谈了。很多人把法国在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时期的胜利,归功于法国革命对法国人的解放,或者革命对思想的解放。真是还有人把它归因于法国民族主义的诞生和觉醒。其实这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真正给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巨大军事优势打下基础的东西其实是1793年雅各宾派胜利之后,由卡诺公民引入的义务兵役制,让法国动员起一直和其他国家相比完全不成比例的军队。

(特里尔选帝侯允许法国流亡者聚集在科布伦茨并且组织保王军是法国人把手伸向西部诸侯的重要原因)

但为什么法国能搞义务兵役制而其他国家却没有这么做呢?很多人把它归因于民族主义和革命,但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历史我们就知道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十八世纪的战争被叫做花边战争,而花边战争的根源在于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按照最耸人听闻的版本说,三十年战争这场总体战让德意志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很多城市被夷为平地,这样疯狂的杀戮在1648年结束之后,欧洲各国君主都不希望类似的事件重演。所以纷纷限制战争的规模,遏制军人在战场上的烧杀抢掠。

(三十年战争对德意志来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灾难,所以虽然很多人盛赞宗教改革的意义,但17世纪是德意志历史上公认的最黑暗的一页)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18世纪的大部分主要战争都是遗产继承战争,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到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交战的欧洲各国都是为了王室的继承权和具体的领地而作战。使用的也都是雇佣军,而且为了约束这些人的烧杀抢掠,各国王室不但给军人付军饷,甚至连给养和物资都尽可能的从后方运输。路易十四的拉弗亚德侯爵元帅围攻意大利的米兰的时候,军队的吃穿弹药自不待言,连铅丝都是他岳父夏米亚尔侯爵让后勤人员用马车运过阿尔卑斯山的。

(路易十四迎接大孔代亲王,这时候的法国国王真正为自己打造了一支王家军队)

这样的体制就决定了王朝战争的规模注定不可能大,自然也就不需要全民皆兵和义务兵役制。因为国王根本养不起一支民族的军队。而革命的法国其实也养不起,那法国为了打败自己根本无力战胜的敌人而搞出义务兵役制之后他们怎么养活这支他们根本无力负担的大军呢?

当然也只能靠抢,法国从1793年开始搞义务兵役制全民皆兵。实际上就颠覆了1648年以来欧洲的有限战争的游戏规则。因为法国根本养不起这么大的一支军队,所以他们就只能抢。当然法国人也不是明抢,法国人只是以占领军的名义给自己的军官和士兵开出介绍信,让他住到被占领的人民家里去。然后衣食住行一概由房东负责,法国军人也不白吃白喝你的,走的时候法国军人会按照他们规定的世俗标准给你付钱。但付的是“军票”,也就是当地政府不认,法国政府认了也不会兑现的一种废纸一样的纸币。

(胜利的组织者卡诺公民,他破坏了欧洲十八世纪的游戏规则,开启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灾难之门)

好在法国主要在德意志西部的莱茵河地区作战,这些地方都是富庶地区,法国军人吃喝玩乐快乐极了。但这样做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踏了他们嘴上的革命理想。德国人利希滕贝格在《格言录》说“法国人来之前说他们爱全世界的兄弟姐妹,结果来了之后他们只爱姐妹不爱兄弟!”这就激起了德意志人对法国人的仇恨。其实如果说法国大革命激起了民族主义,那也是被占领地区的民族的民族主义而不是法国的。拿破仑的大军团是一支真正国际性的军队,法国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波兰人、立陶宛人、罗马尼亚人都为拿破仑作战。

法国军队最能如鱼得水的地方就是德意志、意大利和波希米亚,因为这些地方的人民都比较富裕。法国人一路烧杀抢掠可以养活他们的大军。而在西班牙、波兰和俄国,这些穷地方,法国人形同虚设的后勤能力就暴露无疑了。所以当俄国和德意志各邦纷纷效法法国也引入全民皆兵,组织起一支本国力量根本无法供给的大军的时候,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命运就结束了。

(莱比锡民族大会战是一战以前欧洲最大规模的会战,之所以规模会有这么大是因为所有参战国都效法法国破坏了游戏规则)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之所以第一次反法同盟面对法国显得软弱无力,固然在政治上同盟各国因为各自的私利而纷争不断,导致同盟无法团结一致对法国作战。固然普鲁士和奥地利在1792年根本没有搞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让同盟各国战败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法国在1793年颠覆了欧洲有限战争的游戏规则,搞了全民皆兵和就地劫掠的补给方式。以破坏游戏规则的方式瞬间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