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胤祥和和珅哪个权利大?

果果粒1


这要看从哪方面说,从爵位上来说,自然是胤祥权力大。但如果从担任的职务上来看,和珅担任的实权职位较多。如果说到根本上,自从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国家大权都归皇帝掌控,大臣的权力,只看皇帝愿意分给他多少。

两人担任的职位

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前期较受康熙喜爱,但后期却遭到打压,甚至一度被幽禁(可能是受到废太子胤礽的牵连)。但等到雍正即位,皇十三子胤祥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雍正登基后,屁股还没坐热,便迫不及待地封胤祥为怡亲王,命总理事务。此后,胤祥还总理户部、主管内务府、督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军、雍正旧府邸及陵寝事务。雍正七年设置军机处,胤祥和大学士张廷玉主持其事。

而和珅担任的职务则更多了,首席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四库全书》正总裁官。

从胤祥和和珅担任的职位来看,胤祥担任的职位,和珅都担任过。除此之外,和珅更是把“六部”尚书做了一半。皇帝的贴身护卫工作,也交给了和珅打理。

但在这其中,胤祥的“议政王大臣”,却是含金量十足,是实打实的能发表自己政见,且影响政治决策的头衔。而到了雍正设立军机处后,皇帝集权做到极致,六部尚书和军机大臣,其实都已经是秉承皇帝的意志在办事而已,已经谈不上多大的权力。

军机处成立的影响

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任命,每天都当面接受皇帝口谕办理公务。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撰述、传达皇帝的意志,并不能抗衡皇帝的决策。

原先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甚至后拉直接被取消。内阁只处理一般性的事务,票拟权都被剥夺。皇帝向大臣亲自面授机宜,天下事务都归皇帝一人处理。

原先走着是直达皇帝的,军机大臣即使经手也无法观看内容,除非事后被皇帝允许知道。但和珅时期,因为他特别受皇帝宠幸,因此要各地上折子的官员,必须送给军机处一份副本。如此一来,和珅便突破了当时军机处的限制,具备了一定参政议政的能力,甚至有操纵皇帝的可能。

所以,嘉庆皇帝即位后,立即废除了和珅的这一规定,还是让奏折直接到达皇帝手中。而且我们不要忘了,乾隆最后几年,说话已经含糊不清,只有和珅一个人能理解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和珅是否掺杂了自己的“私货”,也就无从得知了。当时的和珅,私底下甚至被人称为“立皇帝”,连嘉庆都要看和珅的脸色。

综上所述,虽然胤祥有含金量较高的“议政王大臣”头衔,但和珅通过乾隆的宠幸,暗中抬高了军机处的位置,无形中也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这样一对比,和珅的权力则远远高出胤祥了。

所以,嘉庆一上台,便以替太上皇治理丧事为名,把和珅软禁在皇宫之内。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和珅便被下令狱中自尽,其中颇有嘉庆皇帝对和珅权力忌惮的原因。毕竟,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这样的官职,可是能直接威胁皇帝性命的。


北辰飞雪


照例,咱分析一下胤祥和和珅的身份,相信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说说胤祥,其人是康熙皇帝的亲儿子,排行十三,人称十三爷,而且人品极好,在江湖人称侠王,特别爱干一些打抱不平的事儿,所以在小时候,他的父王康熙就非常喜欢他,在历次的出巡总带着他,在承德木兰围场打猎也带着他,但是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不知为何,失宠于康熙,终康熙之世,既无重用,也没有受封。

但是,康熙死后,其皇四哥胤禛接任了大清朝的皇帝,是为雍正帝,要知道,大小老十三就是雍正的死党,这么多兄弟里面,他只认四哥,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而且是“形影相依”。当然这和他打小是胤禛亲妈养大的有直接关系,雍正上台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大大封赏老十三,加封其为和硕怡亲王,又给予议政大臣的重任并且总管户部钱粮,因为是亲兄弟的关系,那信任程度可想而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换句话说,在雍正朝,胤祥几乎成了大清朝的“二皇帝”,当然胤祥并没有仗着宠幸为非作歹,相反他呕心沥血,竟然活活累死在了繁重的政务之中。死后,雍正悲痛欲绝,给予胤祥大清朝最高等级的墓葬规格,并且让胤祥后代成为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和珅呢,雍正儿子乾隆朝的红人,虽然说权利也做到了军机大臣和吏部户部刑部及理藩院尚书,而且还担任过四库全书的总编,部军统领等等,但是他对于乾隆来讲,总归是个外姓人,对他还是有防备的,最核心的权力他还是碰不到,说白了就是一条狗而已,虽说在乾隆朝风光,但是乾隆一死,他的结局大家都清楚,立马被嘉庆逮捕杀掉,他所有的家产被抄没,最狠的是他的尸首也不允许他入葬已经建好的墓中,还把他的墓给砸了。。

所以各位看官,胤祥和和珅谁牛,还用说吗?


老猪的碎碎念


爱新觉罗胤祥也就是影视剧中大家所熟知的康熙朝九子夺嫡之中的十三爷。

其实清朝是承袭的明朝制度,对于皇室宗亲权力限制很强,确实就像一般人所认为那样,清朝的王爷大多是身份尊贵,空有王爷称号,其实就是富贵闲散王爷,表面空有尊号,很少有实际权力,除非对社稷国家立有大功。

而十三爷胤祥则是满清历史上为数不多拥有极大实权的亲王之一,这就是因为胤祥在九子夺嫡中为四爷雍正也就是胤禛出力最多,胤祥甚至为了雍正得罪了父皇康熙,这段记载在史书中记载很模糊,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受到波及,遭到了康熙圈禁,但是从后来实际来看,胤祥和雍正关系才是最密切的,这其中肯定涉及到了胤祥为雍正出力,在废太子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而事发后,胤祥为了保护四哥雍正,主动替雍正担当了康熙的愤怒,所以这也是雍正继位后为何对胤祥信任有加特别重用的原因。

雍正继位后,胤祥就迎来了春天,雍正第一时间就把胤祥从圈禁中释放出来,加以重任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同时雍正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也就是在亲王的爵位上又赋予了胤祥相当于宰相的权力,让胤祥成为康熙朝以来第一位总理亲王。

胤祥的能力还是比较优秀的,在上任总理事务大臣之初,胤祥熟练老到精明干练,完全是政治小能手,对雍正帮助很大。而且胤祥和雍正手足情深,雍正对胤祥是最为信任,因此胤祥也是四位总理大臣之中权力最大的人,

胤祥深得雍正信任,甚至连雍正在选择皇陵时认为找到了吉地,雍正居然想把其中一块地赐给胤祥,想在死后与兄弟同墓,胤祥也是明得失,知进退的人,听完这个消息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坚决推辞,最终雍正抵不过兄弟的推辞作罢,胤祥知道以后反而手舞足蹈,这种亲王的待遇在清代历史上算是最高规模了。

胤祥也不负雍正信任,在政务上殚精竭虑,最终把自己的身体给熬垮了,本来比雍正还小八岁的胤祥却比雍正早死了五年,雍正八年年仅四十四岁的胤祥积劳成疾病逝。胤祥死后雍正非常悲伤,雍正钦封胤祥的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胤祥也就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

这回再来对比和珅,其实和珅也是非常受到乾隆宠爱,权力也非常大,军机大臣兼大学士,这在不设宰相的清代,他的地位实际与宰相同级,但是实际来说他的权力还未必有雍正时期的总理大臣权力大,雍正时期的四位总理大臣权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以和皇帝的亲密关系以及信任来说,和珅之于乾隆不如胤祥之于雍正,总体来说和珅的权力和当初的胤祥差不多大,但是以爵位和与皇帝亲密度以及信任来说和珅不如胤祥。


小岛知风


侠王十三爷胤祥是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是皇帝的兄弟。

天下第一贪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心腹大臣,是皇帝的奴才。

这二人生前都是皇帝的军机大臣,参与重要事务,权力都极大。二人生前也都备受当朝皇帝的信任。一个被封为铁帽子王,一个被封为一等公。如果非要比较二人,谁的权力更大些,个人觉得:

侠王胤祥的权力更大,因为他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从雍正7年起,选拔全国三品以下武官的决定权不在兵部,而在怡亲王胤祥身上。而这个权力在和珅身上却没有。

1.自古以来,皇帝有三样权力,必定会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财政权,人事权和军权。而这三项权力十三爷胤祥都有。

如果说和珅当朝的时候,曾经抓住了清朝的财政权和部分人事权,这已经是位及人臣了的话;那么胤祥在当朝的时候,除了财政权人事权之外,他还涉及到了皇帝权力的核心——军权

我们先看一看十三爷推荐的人:

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这些人在雍正朝年间,甚至在乾隆初年都是整个国家官僚系统的中坚力量。并没有随着十三爷胤祥的去世而下台。

再一个就是川陕总督岳钟琪,在这要重点说明一下:自康熙19年,川陕总督这个职位就只能是八旗子弟。只能是满人担任,岳钟琪是汉人,他能得到这个职位是十三爷胤祥力荐的结果。


我们再看看十三爷的管理的一些细节:

雍正5年正月初一,胤祥命造威远将军铁炮十尊;

雍正6年正月三十,胤祥命造子母炮一百尊;

雍正7年七月初三,胤祥命造炮车4000辆。

同年7月,胤祥又命造腰刀1万把,用于封赏出征军人。

从这些琐碎的细节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胤祥的权利有多么大。

而军权是和珅自始至终没有染指过的。


2.与天之骄子,皇带子阿哥胤祥的出身不同,和珅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八旗子弟家中。

他的父亲常保曾经是福建的副都统,但在和珅9岁的时候去世了。和珅的发迹,是在乾隆33年娶了直隶总督冯英莲孙女后,才逐渐踏上政治舞台的。

他从乾隆的仪仗队侍从开始做起,管理过布库,当过乾清门侍卫,做过御前侍卫,做过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担任过户部右侍郎,做过军机大臣,当过总管内务府大臣,调任过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又担任过户部左侍郎同时兼任吏部右侍郎,做过步军统领。

在和珅权力最大的时候:朝廷内有4大势力,势均力敌。

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

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

以钱丰为首的反对派,

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派。


虽然在多年的政治斗争中,和珅将大部分反对势力打倒,但以阿贵为首的武官派却不能动一分一毫。而朝中其他派的残余力量依然与和珅进行了不懈的政治斗争。

这一点和珅与十三爷胤祥相比,高下立判。

十三爷胤祥,能管理户部,吏部,兵部,打造兵器,置办军需,三品以下武官直接任命。所以十三爷胤祥是雍正王朝的定海神针;他只需要一心为国做事。没有人敢反对他,也没有人去反对他。

和珅,虽然管理户部吏部刑部,但却要与御史争斗,与武将争斗,与清流争斗。他一直在斗争,虽然权力很大,但权力却被关在笼子里。


3.死后待遇,和珅比胤祥差太多了。

十三爷胤祥去世后,雍正皇帝恢复十三爷的本名胤祥(为了避讳,雍正皇帝的兄弟们要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谥号:贤。并被赐予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他的子孙后代一直世袭怡亲王爵。

而和珅却被赐死,并被抄家。他的子孙后代全部没落。

4.如果胤祥与和珅二人同处于同一朝代,无论是在雍正朝还是乾隆朝,胤祥杀了和珅,最多会被责骂,是和珅杀了胤祥,最少也是斩首。这就是二人的区别。


少校柳下惠


论身份和富贵,胤祥大,若论实权当属和珅。

爱新觉罗 胤祥 康熙皇帝第十三字,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和雍正皇帝关系密切,被封为怡亲王,曾出任总理大臣,协助雍正帝稳定政局理想历下功劳

和珅 1759年至 1799年,乾隆时期人,政治家、商人,也是清朝著名贪官。 和珅初时为官清廉,1780年通过审结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随着权力的成长,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积攒了大量钱财。





景粼玖序


其实权利大小主要看的还是皇帝的信任。偏偏胤真是清朝唯一不用避皇帝名讳(不用改名为允祥)的,而和珅可谓乾隆朝第一权臣,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权柄在手二十多年。这两人还真是棋逢对手。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初登大位,朝局不稳。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虽然没有钦点首揆。因为胤禩“八爷党”的关系。内心深处对胤祥是极为倚重的。雍正实现“火耗归功”、“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胤祥可以说是第一功臣。胤祥虽然非常得宠,仍然可以谨小慎微不功高震主。

和珅出身并非满清之中的贵族,依靠自己成为朝中首揆。积累起亿万家财,成为十八世纪首富,超越了同时期的梅耶·罗斯柴尔德。乾隆并不希望和珅贪污,但和珅依然积累起亿万家财。相比胤祥只是在做雍正希望所看到的事。足可以证明和珅的权利之大,乾隆对和珅之信任。


史争朝夕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提的挺有意思的,下面我对比一下两个人:

首先两个人的身份不同,胤祥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与雍正帝为兄弟,并且兄弟俩关系最为亲密,雍正待他非比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皇四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如果从胤祥尊贵的身份和因为皇帝的器重所带来的影响力的话,明显和珅是比不过胤祥的…

下面再来说一说和珅

和珅是满族大臣,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职务,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而且和珅还是乾隆皇帝的儿女亲家,非常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信任。

那么从职务带来的影响力来说,胤祥是比不过和珅的…


那些最宝贵


你好,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胤祥,全名爱新觉罗·胤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雍正刚上位,胤祥就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后来得雍正提拔,命总理户部,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清乾隆时期红极一时的大臣。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职务,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因胤祥与和珅是处于不同的皇帝之下,所以一系列的权力肯定多少有谢差异,就我们了解的这些官职,胤祥主要的因为处于皇室,所以手上是有些权力,但大多得到的只是荣誉,实质权力并没多少。但和珅就不一样,那就真是皇帝之下第一人,从另一方面来讲,和珅的权力比皇帝还要大,手上拿着的都是实权,连皇帝都不敢乱动。

综上所述,和珅的权力要比胤祥的权力大得多。


豆豆侃电影Plus


爱新觉罗·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1686年11月16日),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1730年6月18日),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禛继位被封为第一代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 ,处理重大政务 。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

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政治家、商人、诗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清朝历史上的豪商。

和珅这人有两个特色,一是贪,二是特别善拍马屁。听说乾隆的妈妈病重时,他每日等待周围,乾隆哭,他比乾隆哭的更厉害!和珅简直每天都面见乾隆,每次都喜笑颜开,开口闭口说乾隆好。乾隆对和珅的信任抵达无以复加的境地,和珅因此得以行贪。难道乾隆不知道和珅是个贪官吗?乾隆知道,和珅是个贪官,而且是个大贪官,但乾隆还是要重用他,这是官场之道:第一,一个朝廷的安定,需要正邪两派的互相斗争,只有这样,乾隆的皇位才能坐稳,才没有人惦记他的王位!和珅虽然有贪欲,但没有取而代之的危险,这一点乾隆是熟知的。既然如此,乾隆自然敢于大胆使用。第二,和珅有能力,精通回藏满蒙维吾尔汉族的语言,而且很有办事能力,许多大事经过和珅的办理,往往井井有条。有了和珅的巧妙安排,省却了乾隆皇帝的多少麻烦。第三,乾隆皇帝需要钱,他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这方方面面的钱最后都需要和珅来打点。乾隆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但他知道你和珅是个理财能手,但你聚敛再多的钱物,也只是藏在你自己的家里。不论是我,还是我的孩子只要想动你,都会让你把钱从你的家里移到国库,因为你是个守财奴,你舍不得花。第四,把和珅交给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嘉庆帝立威。和珅虽然是乾隆的亲信,但是总不如自己儿子亲,何况这是继承自己大统的儿子?因此,也绝不排斥乾隆曾经对嘉庆明说或者暗示:在我活着的时候,你先不要动和珅,等我寿终天年,你想怎么处置和珅,我可就不管,也管不着了!1799年,乾隆驾崩。八天后,嘉庆帝宣告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当即下令逮和珅入狱,赐和珅狱中自尽。抄和珅家,最震慑的一幕当然是搜出的家产。听说他的钱适当于其时清政府十五年的财务总收入。房子三千间,银铺四十二处,小银元宝五万六千个......都换成钱的话,差不多有八亿两。和绅的家产竟然是其时国库的四倍。时人称为“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论身份和富贵,胤祥大,若论实权当属和珅。


至尊宝娱乐


当然是十三啊!

十三当时兼的职可多了,基本户部是他管着,等于整个国家的钱都在十三手里!后来军机处也有他。当年雍正还提拔了好多十三的人,后来丢尽颜面的讷亲、张广泗都是十三看准的人,就这样被放到西北这么重要的位置…

而且老四有多宠十三应该不用赘述了吧。 打破祖制,无军功一个光头阿哥直接封世袭罔替铁帽子王,封一个不够,外加封郡王,十三小女儿封皇女。十三一个人兼职军政重要职位,京师军权都由十三掌管,雍正皇帝赐怡亲王二十万两,赐十三阿哥手下奴才银两衣物,叫十三不必改胤祥为允祥,还要跟十三葬在一起,册封怡亲王使者都是一品,超过皇后册封,亲王仪仗加倍,怡亲王生病,皇帝要用自己的时间给他续命。哈哈哈,雍正皇帝下数次下旨,要后代子孙不要忘记怡亲王的功劳,给了怡亲王家秘旨。雍正拿自己的钱给怡亲王修坟墓,大清亲王规格最高。怡亲王去世,雍正悲痛吐血,准备后事,三阿哥因为表现不悲伤,被罢爵打发去守墓, 要在自己陵寝旁边给十三选一块中吉之地(吓得十三吞土),十三误传错旨老四还坚决不承认是十三错了,十三元年讨欠款得罪了不少人,十三死后老四表示十三是一等一的好人,要恨就恨自己……

反观和珅,小四重用他是因为他懂得给小四小金库添钱,小四死后,就算是十公主求情,和珅也小命不保。毕竟“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得的,不止是银子,还有新皇的威信啊!其实,和珅到头来,就是小四手里的棋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