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巩义北宋皇陵的所在地,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


公元960年,赵匡胤谋划“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至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在北宋160多年的历史中,北宋共有九个皇帝。除了客死北国的宋钦宗、宋徽宗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被追封为宋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弘殷,都葬在了巩义。

巩义北宋皇陵的所在地,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


巩义是夹在洛阳和开封之间的一个城市,开封是北宋的行政中心,皇城所在,洛阳当时被定位为陪都。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赵匡胤自选陵墓的一个传说:赵匡胤非常想迁都洛阳,群臣的谏阻都不能动摇赵匡胤迁都的决心,可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说得妙:“在德不在险,何必一定要耗费民力迁都呢?”一句“在德不在险”让宋太祖哑口无言,他只好长叹:“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叹也。”被他的弟弟赵光义和群臣阻拦后,心中非常悲苦。当他从洛阳回开封经过巩义时,他祭奠埋在这里的父亲,更加悲从中来。于是,他登上阕台,面向西方,要来弯弓,对臣下说:“我生不能居西京,死当葬此地!”弯弓搭箭,响箭向西北飞驰而去,箭落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就是这一千多年前的一支箭,让几乎整个北宋皇室皆长眠于此。

巩义北宋皇陵的所在地,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


而与这一传说相伴的是,许多宫廷的阴阳术士也找出许多葬在此处的理由,把巩义说成是天下第一风水宝地。宋代流行‘五音利姓说’,赵姓属于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木生东方,阳气在东(开封),赵家皇帝必须在西方安葬,且陵地需要东高西下,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巩义东南多山,嵩山在东南,主峰峻极峰海拔1440米,西北低垂,邙山海拔272米,且西有洛河北流,注入黄河。按堪舆学说法,南山北水,山高水来就福贵不断,巩义实乃赵宋不可多得的皇家茔地。”

巩义北宋皇陵的所在地,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


相传赵匡胤在开封驾崩7个月后,灵柩被护送到巩义的永昌陵,此时正值正午时分。忽然,狂风大作,突然一声,一只白兔飞跳过来正撞中铜锣。而后大雨倾盆,突然又一声,一条大鲤鱼从空中跌落鼓上。这“鸣锣击鼓”,好像诉说着赵匡胤之死已为上帝所知,天人同悼,于是有人说此乃“上天示兆”,“玉兔敲锣鱼打鼓”,此吉时,宜安葬皇帝。赵匡胤这么一下葬,“七月而葬”、“午时下葬”就成为赵宋皇帝的一种制度,且每年宋陵祭祀,祭品都少不了鲤鱼和全兔。清代,洛阳知府奉清廷之命祭祀宋陵,都必须有兔子和鱼,那时巩义东乡(山区)供应兔子,西乡(洛河地带)供应鲤鱼。祭祀其他帝王,是绝对不用兔子和鲤鱼的。这一宋陵祭祀制度一直沿袭到民国初年。

巩义北宋皇陵的所在地,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


北宋皇陵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两大帝王陵墓群之一,除了这“七帝八陵”外,再加上各位帝王的后妃,宗室亲王与王孙,以及当朝像寇准、包拯、杨六郎、高怀德等功臣名将,北宋皇陵共有陵墓近千座,陵园总面积曾达到25000000平方米,气势雄伟、规模庞大。金灭北宋后,刘豫成为傀儡皇帝,他不仅挖墓盗宝,还为北宋皇陵带来了毁灭性的挖掘,最后皇陵被挖的与平常土地没什么两样。现在的北宋皇陵很多石人石马都在田间地头裸露着,无人看管,就连盗墓贼都懒得光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