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做數學題關健在為什麼想到或想不到這樣做,這是為什麼?

大海石滔


解決數學題目特別是一些綜合性題目需要有兩方面的基礎做支撐,一是,相關的知識點必須要紮實,具體,不能存在漏洞,也許題目就考察的是被你所忽略的那個考點;二是,要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簡單的說就是聯想能力,也是一種數學意識,見到條件想到對應的知識點和方法,類似於一種條件反射。很多同學所缺的就是有效的聯想,導致在見到題目條件時想不到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和方法。

那麼該如何提升這種聯想能力呢?一是需要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見到一個知識點就需要能想到與之相關的所有知識點和方法。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幾何題目中看到角平分線,你能想到什麼呢?角平分線肯定是平法角的,那麼首先就有相等的角,角之間的和差倍分關係,其次還需要想到角平分線的一條性質,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線段之間的和差倍分關係以及全等三角形。這是最基礎的兩點,除了這些呢?還有一些組合應用,比如三角形中兩條角平分線的夾角與另一個內角的關係,還有角平分線與平行線組合會出現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等等。當我們在腦海中能對一個知識點的細節全面系統展現時,在做題時遇到相關的考點只需要去尋找合適的知識點和方法即可。

做數學題的第一步是審題,審什麼呢?找條件和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轉化,也就是需要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然後再去深挖這個條件背後的信息,找到思路和方法。很多同學在做題時就是在這一步出現問題,表現為讀完題目後找不到核心條件,不會去分析和思考條件背後所隱含的信息,特別是一些信息需要綜合多個條件來分析和獲取時。

尋找出有效的條件是第一步,核心條件在題目中一般以數學語言,比如平分 垂直等等出現,通常還會結合數字和符號一起出現,在學習中需要不斷去培養和提升這種能力。

充分有效分析條件是比較難的,一方面基礎要紮實,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和強化聯想能力,爭取建立條件和結論之間的有效連接,看到條件就能想到與之相關的結論,這種連接越熟練,做題的速度和效率就越高。

要提高有效聯想能力就必須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去總結和思考,在上課時多去思考老師是如何去分析和運用某一條件的,是如何找到突破口的,然後去借鑑和模仿,在熟悉之後可以不斷內化和優化,最終成為自己的方法。


胡老師數學教育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想,難道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這樣嗎?只是數學這門考試更為突出,一般的數學題,學習成績好的,一看就知道解題思路,思路有了,然後接下來就只剩下計算過程了。而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碰到一道題,有時候腦袋抓破也想不到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解題,真是應了那句話”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一、數學知識的儲備不足

一般來說,考試過程中不會解題,或者想不到解題方法,都是平時的知識儲備不足,典型的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的中學數學,單純地考一個知識的題目少了,稍微難一點的題目,都會將好幾個知識點夾雜在一起來考查,這樣既能考查學生對所有知識點的掌握,又能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以及各知識點之間關係的理解。

很顯然,這種題目要能夠順利搞定,至少一點就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識點,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稍微有一知識點出現卡殼,可能就丟分了。

高中數學中,綜合性最強的題型莫過於圓錐曲線了,相信很多學生最怕的就是這種題,而且最容易出現在壓軸題上,就是因為它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多,綜合性非常強,而且計算量還非常大。圓錐曲線包括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等,不同的曲線的概念、性質等完全不同,它們的標準方程、準線方程也各不一樣。如果兩條曲線放在一起考,很多學生就徹底暈菜了,非常容易出錯,哪怕是會做,也容易在某個環節中丟分。

第二、抓不住重點

數學學習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課程,非常靈活,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老師完全可以變著法來考,一千個老師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很多學生要是對知識點理解不透徹,只是單純記憶的話,顯然是無法應付所有的老師出題,靠刷題已經無法應對。於是,考試中經常會出現,很多考生一看題目非常熟悉,而且以前可能還做過,但就是答不上來,乾著急。

那麼,數學考試中應該如何抓住重點呢?我們來舉例說明,就是數學應用題,最普通的行程問題來舉例。

行程問題,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可能還非常熟悉,這種問題從小學開始就有了,只是難易程度不同。行程問題裡有相遇問題、追及問題以及相背運動,不同的類型肯定是不同的解題方法。我們就說相遇問題吧,最簡單的相遇問題,當然是兩人分別從兩個不同的點出發,然後在中途相遇,不管求什麼,都能搞定,因為行程問題公式就擺在那:S=V*T。

很顯然,這種題目在中學考試中已經永遠不可能再出現了,那麼稍微變一下,可能有的同學就開始暈了,比如,還是兩人從不同的點相向而行,還沒相遇時,其中一個人有東西忘在家裡,要返回去拿,於是折回家拿東西,再向另外一個人走去。這個問題,很多人應該也見得太多了,應該也不難。

那麼如果這個問題再稍微變一下,這個行程問題可能就變複雜了。比如:

甲乙兩人同時從不同的點,勻速相向而行,出發一小時後,甲發現有東西落在家裡,於是折回家取東西,取到東西后再向乙的方向前進。取到東西后,剛從家出來5分鐘,他發現時間可能來不及了,從步行改為騎自行車,提高了速度。騎了10分後,他發現可能還是來不及,途中打了個電話告訴乙,請乙也從步行改為騎自行車,最後兩人終於相遇了。

這個行程問題顯然就非常複雜了,至少這裡面的過程就非常曲折,很多學生基本上一看,繞兩圈就頭暈了,因為題目的增加了很多變量。那麼這種問題,不管老師怎麼變著法來設置題目的過程,再怎麼增加變量,有一個是不變的,那就是行程問題的核心是不變的,那就是S=V*T是死的,抓住這個核心就行了。只不過過程變曲折了,要根據問題的需要,可以將不同的階段分開計算。

萬變不離其宗,越複雜的問題,其實原理越簡單,很多條件可能僅僅是老師設置用來迷惑學生的,抓住重點非常重要。

第三、缺乏一定的聯想能力

學數學,想要考高分,不能簡單套公式,背解題套路,套路千萬條,最後只有死路一條。很多學生都有過一個困惑,那就是平時老師經常會佈置那麼多作業,考那麼多試卷,最後中考也好,高考也罷,又不可能考到一個原題,那麼平時做那麼多有什麼意義呢?這個問題,相信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已經講過了,不再重複。

對於一箇中學生來說,參加高考之前,估計做過無數道數學題了,為什麼有的題仍然不會做或者想不到怎麼做?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缺乏聯想能力。很多老師講解試卷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這個題,我們之前是不是做過類似的?“”這個知識點,我們之前是不是做過很多練習了?“老師說得一點都沒錯,之前做過很多類似的題,但到考試時還不會,就是在考場上,碰到熟悉的知識點時,只是換了個樣子,就聯想不到曾經熟悉的樣子。

因此,要想在考試中,碰到生面孔依然可以做到應對自如,那就需要平時在練習中,經常做到”一題多解“,積極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不要死板硬套。把數學學活才是學好數學的真諦。


教育有故事


這句話有道理,也沒道理。用一句俗話說就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這個東西就和賺錢是一樣的,不會賺錢的累死累活一年賺幾萬塊,會賺錢的說先定個小目標一個億。

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句話本身沒毛病,就拿高中數學來說,基本上可能就圓錐曲線題目的計算量比較大,這種叫做想出來不一定能做出來,其他題目所謂的簡單題和難題無非就是看多少個知識點揉在一起,簡單的知識點少一點,難一些的用的知識點多,一個沒想到就短路了。但是說這句話的人有點故弄玄虛了,為什麼?

這句話表面來看就好像你腦子笨所以想不到,我腦子聰明,所以想的很清楚。我和你說,這個是純扯淡。

我說一下我自己的經歷。我初中考高中是班級第一名考進去的。這時候我的學習方法很簡單,就是沒有學習方法,真的是上課聽聽課,做做老師佈置的作業就可以了。但是我進入高中之後高一的成績就變得很不好,是我腦子不好嗎。當然不是,是因為我在高中還是延續初中的學習習慣,這樣是不行的。為什麼?因為高中考試延伸性更強,綜合性更強。後來我也是痛定思痛,高二開始正式進入高中學習模式,高二半年下來成績就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數學,後面高二高三基本都在140左右。那麼問題來了,人還是這個人,為什麼之前想不到後面就隨便想了呢,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轉變。

我簡單總結下我的學習方法,不一定每個人適用,但對於大部分人適用。首先,學數學重要培養三個能力。

第一,整理知識框架,在腦子裡形成知識框架圖。這個怎麼做呢?可以整理知識點,對應題型,對應解題方法,解題方法越多越好。怎麼整理呢,一會上圖。

第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個聽起來有點玄乎了?什麼叫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多思考。思考什麼呢?不是去背,是思考為什麼。久而久之,你會發現遲鈍的大腦開竅了,學起來也輕鬆了。

第三,就是計算能力。計算能力對高中數學非常重要,為什麼?高中數學計算量大啊。尤其是圓錐曲線,做完退掉一層皮。怎麼提高呢,多做題。

第四,空間想象能力不好的要多培養一下,因為有立體幾何啊,而且分值還不低。

做好以上幾點,數學學不好找我來說理。

我的頭條號開通了,定期更新解題方法的總結,歡迎關注哦!!!!歡迎關注哦!歡迎關注哦!重要的事情3times!











石頭講數學


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很高興為您答疑解惑!

數學題是典型的考察邏輯思維的載體,很多時候不是提取知識,而是通過你的數學思想去運用知識或者方法,很多時候你缺乏自己的解題策略,或者解題策略不夠靈活!其實數學題是思考解構的過程,面對問題,思考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正式體現了孩子數學的真正實力,知識點靠理解記憶,方法靠反覆練習,而思想靠領悟,這也是數學思維水平高低的體現。從宏觀角度看,多思路合情推理找方向,嚴謹推理定結論,二者缺一不可。

舉個實際例子,王老師分享了很多趣味數學思維啟智題,很多粉絲家長第一反應先要解析,答案。這樣我覺得是一種思維偷懶行為,不去嘗試,不經歷思考過程,是無法昇華你的思維,更無法體會到數學解題的樂趣。

沒有學習興趣,無法產生獲得感,頓悟感,數學學起來會有些累。

以小學應用題舉例來講吧!即使你知道這麼做,我還是建議我的學員想想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問題。至於為什麼想不到這麼做,原因還是很多的。

數學學習淺見~怎麼突破數學題

① 點線圖表是有效的解題思維工具

合情推理找方向,方向不對,就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這就要求思維要靈活,再拿應用題來講,我教學生應用題解題策略從不記憶數量關係公式,而是給他思考的工具,有了思考的工具就會去嘗試,其實也是解構的一種模型。也就是有了嘗試的方向。

比如我用方塊圖來表示應用題的各種數量,通過直觀圖示輔助去理解題意,這樣其實是把抽象的問題具象化,利用點線圖表這些工具來解題比死記硬背解題套路公式更靈活。更容易接近這道題想要告訴你的數量關係本質。下面列舉實例應用,選自我的趣味數學專欄。

② 歸納轉化的思想

數學題不像記憶一首語文古詩,反覆朗誦就能記住。數學題的魅力就在於題型千變萬化,你永遠做不完數學題目類型。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多總結已學知識,多總結巧妙地解題策略,多思路,多角度去思考,通過化繁為簡,通過新舊轉化去關聯,類比,歸納,假設,遷移。任何知識不都是這樣地學習過程嗎?數學提升不是你看答案會做了多少題目,而是你通過一類題目成功破解另一類新題型,也就是終極地“舉一反三”。

數學是通過掌握基本的概念,法則,結論和方法,運用數學分類,歸納,關聯,化歸,逆向,極端原理,對稱原理,最優化思想,數學建模等等的思想去解決實際問題,本身是思考,分析,檢驗,反思,接受,到昇華的複雜過程。然而思考是必須的,不能掠過。

以上!粗略談了下我對於數學學習方法的認識,歡迎交流指正。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大家可以嘗試下兩道趣味數學題,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答案。


一學堂王老師


現在我小孩上四年級,👀這他做題真是著急啊,但我也不會直接告訴他解法,反覆啟發,我相信自己做一道題,比別人教你100都有用。至少有三點吧,一是會做的題不會舉一反三。比如題目已知ab求c你會了,那麼換過來,bca呢,cba呢,要主動去想,去嘗試。二是基本功,基本功不僅在於你知道很多公式,還要知道公式是怎麼來的,哪些地方可以用,像搭積木一樣。還有就是方法論,這個要根據年齡和題目的量,怎麼把一個看似複雜的,大型的題目,拆解成一些簡單的,而又相互關聯的,自己熟悉的小題目,一步一步來解決。題目要多做,但要強調類型與變化,只更換數字的題就沒啥價值,不怕在一道題上花很多時間,哪怕幾小時,甚至幾天。我自己當初有道題,3人住旅館25塊,最後找不到2塊錢,前後花了一年多才想通。


sun34457526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確實在做數學的題目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要用到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我們要分析題目當中的變和不變。哦,這個變化是怎麼變化的?因為這個變化。引起什麼樣的變化?我這種變化的這種感覺一定要很清晰。

有的時候還需要引入一些統計和概率的思維。當解題的方向不是很清晰的時候我們就把所有的方向都統計出來。根據題意,想下哪個概率是最大的。一個一個的嘗試,一個不行換另外一個。直到我們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向。

其實解數學題,有的時候是需要用到我們這些笨的辦法的。不要怕困難,不要說的寄希望於一下子就能找到解決方向。數學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這也是對自己一個非常好的鍛鍊。通過不斷的解決一個一個的難題。從而提高自己的自信。


大睿小墨


做數學題,有關鍵在一個字:變。

讓你覺得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比如做輔助線,採取逆推法,由果及因,聯想學過的公式定理,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就可以了。


螞蟻學苑


數學也涉及到很多公式,想不到是因為知識沒有理解透徹,有時候不知道公式還可以這樣用,活學活用是需要先了解基礎,後練習得來的。


暮登武苑武術館


尚在學習的初級階段,什麼都難!


用戶62061732706


不會融會貫通的原因是對於該部分知識一知半解,建議重新學習相關章節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