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结语:世俗时代,宗教会消亡吗?


结语:世俗时代,宗教会消亡吗?

这是这门课的最后一讲,宗教的基本原理,和历史上宗教的七种模式,我都一一给你分析过了。我想,咱们不能光说历史上的事情,今天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社会生产意义的方式,也早就不止宗教一种。我们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世俗社会。

这是不是说明,宗教已经走向消亡了呢?

不要再抱着对抗性的思维了

下这个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宗教和现代社会之间,不是对抗关系。我去年去欧洲访问,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和你分享一下。

我遇到一些基督徒,他们很喜欢东方的生活方式,坐禅、练瑜伽,有的还打太极拳,但就是不去教堂做礼拜。你可能觉得有点儿奇怪,这算哪门子基督徒呢?但他们就坚持说自己还是。坐禅和练瑜伽,也是制造精神体验的手段,和心中的信仰并不矛盾。

这种把几种宗教元素混合在一起的方式,在宗教学里叫“拼凑宗教”,是最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信仰方式。虽然在这个例子里,单一基督教的凝聚力,很明显是减弱了,但是,拼凑的宗教,毕竟也还是宗教。你可以想象,在还有宗教裁判所的年代,教会对这种行为,会有什么反应。说成异端是跑不了的吧。但今天的教会,对这种信仰方式,基本上是默许的。

你可能说,时代不一样了,宗教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独尊一方了,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法律说了算。这话没错,但说得太简单粗暴了,好像宗教和现代社会水火不容,有了现代社会,宗教的领地就只能一直萎缩下去,直到最后什么都不剩。

我要告诉你,其实宗教和现代社会不矛盾。现代社会当然有自己的一套法则,但是长期以来,宗教也在改变自己,以至于现代社会对宗教的态度,其实不是排斥,而是吸纳,宗教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一部分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再抱着对抗性的思维了。

我接下来就说说,各大宗教是怎么适应现代社会的。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首先一个,各宗教自己得弄明白了,怎么在这个时代处理和其他宗教的关系,不管你过去怎么唯我独尊,甚至打来打去,现在答案就一个,大家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要和平共处。甚至有些宗教还承认,各教的神秘体验,虽然叫法不同,但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

这个道理不复杂,宗教战争这种事情,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好,接下来我重点讲一下,宗教在现代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处理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先说天主教,它最典型。

在天主教的历史上,每当到了重大关头,都要召集全世界的主教来开大会。说这个大会能够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也不为过,举个例子,公元325年,在今天土耳其境内的伊兹尼克市,古时候叫尼西亚,就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天主教主教参加的重大会议。这个会议上决定了两件事:

  • 一,耶稣基督和上帝的本质是相同的,这也就奠定了三位一体的基础;
  • 二,教会和政权要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政教一体。注意了啊,这个政教一体,是国家政权,也就是君士坦丁大帝,主动吸纳的基督教,并不是基督教想去和国家政权分一杯羹,但不管怎样,神权和王权算是从此绑定在一起了。

你说这个会议重要不重要?级别高不高?到了二十世纪,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梵蒂冈又开了一次这样的大会。这个会从1962年开到1965年,会还没开完,中间有一个教皇去世了,继任的教皇上台接着开,定了一个什么事呢?

之前不是说神权和王权,绑定在一起了吗?这次会议,就给正式给松开了,政教分离。你可能说,还需要他说吗?就拿意大利来说,政权也早就和教会没有关系了。但在教会看来,事情不是这样,在一整个西方世界,依然有数量可观的信徒,他们分散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如果教会想要号召他们做一个什么事,也是一股非常厉害的政治力量。但这次会议就定下来,教会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和政府以及任何政治组织,都没有关系。信徒可以参与政治,但那是以个人的身份,不是以教会的名义,他不能代表这个宗教发表任何与政治有关的言论。

这是天主教,其他的宗教,也都差不多。比如中国佛教古代就总结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按今天的理解,大概就是说,不依靠政治权力的力量,宗教也很难生存发展。今天的中国伊斯兰教也说,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适应了这个社会变革,宗教才能为自己在现代国家,找到坚实的立身之本。

这说的是最普遍的一种情况,但还是有反例的。比如伊朗,从1979年开始,又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教合一体制。虽然伊朗实行民主政治,有议会和总统,但总统之上还有最高精神领袖,此外还有由什叶派宗教学者和各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权力特别大,连总统都可以罢免。

我还要和你说一种更值得注意的情况,就是宗教和政治卷在一起,摇摆不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些地区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缺少本土性的精神资源,民族观念发展得不充分,回头看看,我们有什么?有宗教。所以政治就利用宗教的认同感,来构建民族。

比如巴基斯坦,在建国过程中,他们的国父真纳就说,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是两个民族。而印度呢?也类似,按理说印度自称是民主国家,应该坚持政教分离原则,但为了加强国家凝聚力,又不得不把印度教的地位提得很高。既要现代化,又要单一化,这种摇摆不定,本身就有内在矛盾。比如2019年12月,印度的新《公民身份法》在上下议院通过,给信仰印度教、锡克教和其他宗教的难民以公民身份,唯独排除了穆斯林。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原因,但很可能就和伊斯兰教在印度人口众多,和印度教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有关。这样一来,就引发了很大的骚乱和社会动荡。

处理和政权的关系,这是宗教在现代社会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刚刚说了几种情况,各有不同,虽然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世俗化,政教脱钩,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全世界依然有很多地方,宗教和现实政治难以分隔,这不是某一方意愿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难题。从这几种情况来看,宗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消亡。

科学的归科学

那么好,就算处理好了和政权的关系,是不是宗教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起码还有件事儿要做,就是处理和科学的关系。好多人觉得科学一定会打败宗教,宗教怎么说呢?

一开始当然还是抱着对抗的思维,比如沙特当初想建立广播电台,遭到保守的宗教人士的激烈反对。沙特国王想了一招,从广播里播古兰经给他们听,这才说服了他们。更典型的例子,就是1860年,达尔文的支持者赫胥黎与牛津大主教之间关于进化论的大辩论。直到今天,美国还是有很多基督教人士坚持神创论,甚至反对在中学教材里介绍进化论。

不过,在基督教内部,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围绕着进化论的争吵,并不是宗教和科学的对抗,而是某些偏执的神学家与进化论学者之间的矛盾。神学家的错误,就在于把《圣经》里的故事当成了具体的科学描述,其实,

科学和宗教各有各的价值,宗教关乎信仰,在于信和不信,科学关乎事实,在于真和假;信仰只能和信仰冲突,科学只能和科学冲突,大家说的不是同一套体系的话。所以,谁也别想说服谁,谁也不可能说服谁。而且,现在早已不是哥白尼的时代了,宗教和科学已经没有根本性的冲突,就谁也没必要说服谁。

还有更新的情况。有的新技术,确实从伦理观和价值观上对宗教提出了挑战。最典型的比如克隆人,比如基因编辑,在这些前沿问题上,宗教界反而和主流科学界,又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一致反对个别科学家进行无底线的研究,反对他们扮演上帝的企图。

好,再回到我们这一讲的问题,宗教会消亡吗?你听到这,是不是也感觉到,要说消亡,还早着呢:在有些地方,宗教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在更多地方,宗教已经和政治脱钩,和世俗政权和平共处,宗教和宗教之间,宗教和科学之间,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矛盾,也已经不是问题,甚至还可能会携起手来一起发展。

这就是宗教在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上的现状。它依然会作为一种可贵的文化现象,一种重要的意义生产方式存在下去。

这也是我在这门课的最后一讲,给你的一个结论。

给你出一个思考题,在今天的社会,我们还能看到那些社会因素,和宗教有关?欢迎留言分享。

到这儿,这门课就要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让你领略了各大宗教古老的面貌、精彩的历史,和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后会有期!

——李林《宗教学十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