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奇人徐渭的奇聞軼事

在明朝有這樣一個人。他的經歷頗有傳奇性。被形象地概括為“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試不售,九番自殺,十(實)堪嗟嘆!”他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的偉大文學家、畫家、書法家、軍事家,號為青藤居士的徐文長。鄭板橋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說願為青藤門下一走狗。齊白石恨自己沒有早生三百年,去給青藤居士“磨墨理紙”。

奇人徐渭的奇聞軼事


(一)童年坎坷

徐渭,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別號青藤居士。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縣城內的大雲坊觀橋巷西里大乘庵東的徐氏故宅榴花書屋。書屋前有一個池塘,名叫沼通泉。徐渭十週歲時在池旁親手種植了一株青藤。青藤居士的別號就是這樣來的,他還把自己的居所稱為青藤書屋。

徐渭的父親徐鏓,原配夫人為童氏,育有兩子。童氏歿後續取了苗宜人為妻,但苗宜人一直沒有生育,徐鏓晚年納苗宜人的侍女為妾,生下了徐渭。徐渭剛出生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的生母苗氏身為侍妾,毫無地位。徐渭是由他的嫡母苗宜人帶養的。幸好苗宜人對他很不錯,苦心培養他。徐渭六歲入私塾,讀書過目不忘,“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聽。”八歲學做八股文,便有“君子縉紳至有寶樹靈珠之稱,劉晏、楊修之比。”被老師誇為“徐門之光”。十六歲時,仿擬漢代楊雄的《解嘲》賦作《釋毀》一文,名震鄉里。

奇人徐渭的奇聞軼事

徐渭的家族本是會稽當地的名門望族,徐鏓也曾官至夔州府同知。可是徐鏓死後,徐家家道中落。徐渭受盡各種冷嘲熱諷,更加不幸的是,由於家庭狀經濟狀況越來越差,徐渭十歲時,他的生母竟被賣掉!年幼喪父而又與生母痛別離,這對徐渭幼小心靈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

這還不夠,徐渭十四歲的時候,他的嫡母苗宜人也自操勞過度而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從此,徐渭便完全喪失了母愛和家庭的溫暖。他只能依靠同父異母正出的長兄徐淮。徐淮對他並不好,徐渭曾在《上提學副使張公書》中自敘處境時說:“骨肉煎逼,萁豆相燃。日夜旋顧,惟身與影。”就連這樣的兄弟,都在他二十五歲時,因痴迷於煉丹,吞丹誤亡。他的次兄徐潞,也在他二十歲時,去貴州趕考,病死他鄉。

奇人徐渭的奇聞軼事

徐渭的家庭狀況慘成這樣。要是一般人,早就自暴自棄、絕望不堪了。但是徐渭並沒有,他把希望寄託在科舉考試上。希望能夠通過科舉改變命運。他自幼聰明好學,在鄉里都是小有名氣。因此他自視甚高,以為科舉功名早晚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他十七歲時,首次參加“童子試”,不中。二十歲又去考,還是不中。徐渭這下急了,他寫信給當時的提學副史,要求複試,在信中他歷數了自己的家庭狀況以及求學經歷,還有自己的艱難處境。這封信終於打動了提學副使,破格把他錄為縣學生員。徐渭因此終於成為了秀才。

沒想到這就是他此後一生最高的功名。此後,他參加了八次鄉試(秀才才有資格參加的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中的稱為舉人,有資格做官。)每次都是沒有成功,一直考到四十一歲,還沒有獲得半點功名。從此沒再參加過考試了。

奇人徐渭的奇聞軼事

(二)殺妻釀禍

徐渭的婚姻也非常不幸。他的一生結過三次婚。最讓他念念不忘的是他的第一次婚姻。徐渭在他考取秀才後不久,就迎娶了同縣潘克敬之女為妻,並且入贅潘家。

這樁婚事,雖然徐渭當了上門女婿,但是以世俗的觀點來看,還是不錯的。徐渭一無所有,而岳父是浙江富商。慧眼愛才,主動提出嫁女,視徐渭為佳婿。別人議論說徐渭無名無利、屢試不中,這樣的女婿有什麼好?潘克敬卻回答說,任何人都有顯達與落難的時候,我不會趨炎附勢,我只擔心女婿在學問上有所鬆懈。

夫妻倆恩愛無比,感情非常好。只可惜潘氏體弱多病,生下兒子之後不久就去世了,年僅十九歲。徐渭在此後經常懷念他的妻子潘氏,他在《亡妻潘墓誌銘》中深情地說:“生則短而死則長,女其待我於松柏之陽。”

也許是這一段婚姻讓他的體念過於美好了,對於以後的夫妻矛盾很難再去容忍了,才釀就了他的殺妻悲劇吧。

潘氏去世的時候,徐渭才二十六歲。三年之後,徐渭在杭州買胡氏為妻。胡氏頗有幾分姿色,只可惜兩人關係並不好。當時徐渭好不容易找到了之前被賣掉的生母苗氏,迎回家中。但胡氏卻並不孝順,對徐母不敬。後來,徐渭休掉了胡氏,此後十年未娶。這是徐渭的第二段婚姻。

徐渭在四十一歲的時候,在杭州迎娶張氏為繼室。這次婚姻釀成了徐渭的殺妻之禍。

事情是這樣的:在徐渭三十七歲的時候,他以才名得到了當時浙閩總督胡宗憲的賞識,聘請他入賬下做幕僚,掌文書。也就是做他的秘書,幫他處理一些公文書信。胡宗憲對徐渭非常尊重,不僅容忍他的那些有違禮法的顛狂言行,還給他買房子,幫他張羅媳婦。徐渭的命運終於迎來了轉機。

胡宗憲給他介紹了一個漂亮的女子,就是張氏。兩人本來感情挺好,但是由於徐渭仕途的不順加上他不幸的家庭遭遇。他變得有些精神分裂了,敏感而又多疑,暴躁而又顛狂。

徐渭家的一個男僕人,有一次天比較冷,他還穿著單衣,張氏看他非常可憐,就把自己的衣服借給這個僕人。徐渭看見了,認定張氏與僕人通姦,兩人發生矛盾。顛狂的徐渭暴跳如雷,竟拿耙子把張氏鋤死。徐渭因此入獄,本來被判死罪,賴友人多處奔走相助,他才只在監獄裡呆了七年。

奇人徐渭的奇聞軼事

(三)仕途不順

前面說了,徐渭這個人雖然才華橫溢,但在科舉中卻屢試不中。他的一生,在仕途上最風光的時候,就是給胡宗憲當幕僚的那五年多的時間。徐渭為人不拘禮節,個性敏感多疑,而又恃才傲物,並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但是胡宗憲還是十分器重他。把他納為自己的座上賓。

據陶望齡《徐文長傳》記載,徐渭經常與朋友在外面喝酒,有一次,總督府有急事要找他,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深夜都開著門等待。有人報告胡宗憲說,徐秀才喝的酩酊大醉,正坐在地上嚷嚷。胡宗憲不僅不生氣,反而大加稱讚。當時胡宗憲權重威嚴,別的人參見時都不敢抬頭,獨徐渭可以頭戴破舊的黑頭巾,身穿簡單的白布衣,直闖入門,縱論天下事,旁若無人。

當然,徐渭也沒有讓胡總督失望。入幕之初,他就為胡宗憲作《進白鹿表》呈給嘉靖皇帝。嘉靖非常高興,從此對胡宗憲更加倚重。

當時胡宗憲的主要職責是在東南負責抗倭。而徐渭精通《孫子兵法》,應該為胡平定倭亂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議。就連抗倭名將戚繼光被委任為參將,裡面都有徐渭的功勞。戚繼光曾多次上書胡宗憲,徐渭作為胡的秘書,讀了這些書信,知道戚繼光有抗倭的誠心,又有平倭之膽識與才能,極力推薦戚繼光,於是胡宗憲把這個重任給了戚繼光。

1561年,徐渭為胡宗憲上表朝廷:“臣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直浙蕭制軍務胡宗憲上奏,四十四年五月,倭賊分犯臺州水陸諸處,臺金嚴選參將戚繼光,共擒斬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台州大捷”。戚繼光因此升任都指揮使,成為家喻戶曉的抗倭英雄。

可惜好景不長。胡宗憲因為攀附奸相嚴嵩,1562年,嚴嵩被罷免,胡宗憲也受到參劾,並於第二年被捕下獄(後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職處分)。徐渭被迫結束了短暫的胡府幕僚生涯。嘉靖四十四年,胡宗憲被巫假傳聖旨的罪名,再次被捕入獄,竟死於獄中。他的幾名幕僚也因此受到牽連,徐渭這時也惶惶不可終日,整天擔心受到牽連,加上家裡的煩心事,於是徹底對人生絕望,以至發狂。幹出許多自殘的事來。

奇人徐渭的奇聞軼事

(四)失意自殘

在徐渭四十多歲的時候,他就對人生感到了絕望,於是寫下了一篇文辭憤激的《自為墓誌銘》。然後拔下壁柱上的鐵釘擊入耳竅,血流如柱,然而命大沒死。他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可以說是長壽了。他活的這麼痛苦,這不是他想要的。他曾九次試圖自殺,但都沒有成功。

徐渭每次的自殺場面,可謂都是十分慘烈。他曾用椎子擊刺自己的陰囊,也沒死。另據《明史·文苑傳》記載,有一次他拿鋒利的斧頭砍擊自己的頭部,“血流被面,頭骨皆折”,還是沒有死成。像這樣的自殘場面,想想都覺得瘮得慌。而徐渭卻經歷了九次之多。他還在監獄裡呆了七年的時間。這樣的經歷,怎一個慘字了得!

監獄裡的七年,對徐渭是一個修煉心性的漫長過程。在他五十二歲的時候,他重新獲得了自由。他遊歷了江浙各地,也曾前往北方的宣化府等地遊覽。但是他的個性依然十分孤傲,行為愈顯放達。

當初救他出獄的友人張元忭(張岱的曾祖父)看中他的才華,請他到京城去擔任秘書。這樣一個對他有“再生之德”的恩人,徐渭卻跟他鬧得不歡而散。原因是張元忭常常用禮法來拘束他,不像胡宗憲那麼豪放。徐渭生氣的說,我殺妻當死,不過是脖子上挨一刀罷了,現在這樣,好比是在一刀一刀的凌遲我!於是憤然辭歸,數年不入張家大門。後來張元忭病逝,徐渭卻趁張家孩子外出時前去弔唁,撫棺痛哭說:“惟公知我!”

晚年的徐渭,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開始給自己編寫《畸譜》,他自認自己是畸人。為自己放誕不羈的一生編寫了年譜。萬曆二十一年(1593),七十二歲的徐渭在自己破舊的小屋中,壽終正寢。離開時身下僅輔著薄薄的稻草。

奇人徐渭的奇聞軼事


(五)書畫人生

生前窮困潦倒、痛苦不堪。沒想到死後卻暴得大名、流芳千古。被譽為中國的梵·高。他在詩、文、字、畫、戲曲等方面皆有成就,其中繪畫成就尤其高。是晚明時期人文意識覺醒的代表人物。

也許正是艱難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天生的細膩敏感,讓他有了強烈的生命體驗,造就了徐渭的偉大藝術成就。

徐渭的繪畫,非常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他能夠很好的駕馭筆墨,作畫多采用一氣呵成的方式。他不僅繼承了前人的優秀筆墨傳統,還結合自身的生命體驗,將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筆墨線條中,形成了獨具一格、豪放灑脫的畫風。徐渭在當時的繪畫創作氛圍中,敢於推陳出新,在用筆上,以草書入畫,強化了以書法入畫的藝術實踐。

徐渭的繪畫作品有很多,最能體現其筆墨韻味的是《墨葡萄圖》。

奇人徐渭的奇聞軼事

從畫面中可以看出,徐渭將用筆和用墨自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達到了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他也是山水大寫意畫派的開山鼻祖。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這首小詩是徐渭一生的寫照。他的藝術成就,不是幾段話就能概括的了的。他的價值,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沒有好好的去挖掘。希望有更多人去了解徐渭,讀懂徐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