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红楼梦》65回,兴儿说,怕这气儿出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leejq1985


《红楼梦》中,兴儿是贾琏的小厮。在“贾二舍偷娶尤二姨”一回,贾琏偷娶尤二姐以后,在府外租房子过起了小日子。尤二姐向兴儿打听荣国府的上上下下,家务事宜。兴儿给尤二姐详细讲了荣国府的主子们,说到黛玉、宝钗时,兴儿说:

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

“……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兴儿这混小子还挺幽默,形容也很贴切,一下子把黛玉、宝钗的特点给高度概括出来了。

黛玉之弱

文中对黛玉的形容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体态如弱柳扶风,走路是摇摇摆摆,都是弱不禁风的表现。

黛玉有不足之症,从会吃饭就吃药,一年到头常病着。并且她经常失眠,有时候到天近五更才能睡着一个时辰。虽然吃着“人参养荣丸”,也没有养好荣卫。

黛玉生性敏感,由于寄居于外祖母家,就处处小心,唯恐被人嫌弃。刚到荣国府时,黛玉是: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宝钗建议她喝燕窝粥,黛玉不愿多事,怕家下人等诽言谤语。

后来她父亲去世,双亲皆无,她更是伤春悲秋,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她也会思忖好久。她做的《桃花行》,宝玉一看就知道出自她手。宝玉说她“曾经离丧,作此悲音”。

更损健康的是黛玉日夜担忧自己的未来。她和宝玉心意相通,但父母双亡,无人给她做主,还有“金玉良缘”在旁虎视眈眈。正所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黛玉思虑太过,忧思伤脾,脾失运化,气弱血亏,导致食欲不佳,睡眠不好,都使她日渐衰微。

黛玉的病弱就是因为先天不足加上后天秉性。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草木人”。

宝钗之冷

兴儿的一句话,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形容宝钗之冷。

宝钗是个冷淡之人。她是“世外高人晶莹雪”,不热衷装扮,不爱花儿粉儿,吃的是“冷香丸”,住的蘅芜苑雪洞一般,处处透着寒气。

宝钗是个冷漠之人。金钏投井,她说金钏是糊涂之人。柳湘莲失踪,薛蟠这个呆霸王泪痕满面,宝钗却劝母亲料理自己的事要紧。文中写道:

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宝钗是传统的捍卫者,所以她认为丫头金钏投井给主子造成困扰就是“糊涂”。柳湘莲出家是自己的命数。

宝钗是个冷静之人。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凤姐说宝钗“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在滴翠亭听到小红秘事,急中生智,装作寻找黛玉,把视线转移到黛玉身上。发生抄检大观园的事情后,为避嫌疑,当机立断,搬出了大观园。

《红楼梦》通部就在写闺中女儿的悲剧,正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黛玉的弱要了她的性命,宝钗的冷也没带给她幸福。


淡看云起


兴儿的话说得太好了,道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最明显的特点:林黛玉怕冷,薛宝钗怕热。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下面我们来分析怕冷怕热的深层原因。

我们先分析林黛玉。林黛玉生有不足之症,自六岁就失去母爱,从一进贾府,就给自己定下了戒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作者说她降生人世就是为了还泪的,她不仅以泪洗面,还在以泪洗心。到荣国府就是进了灌愁湖。第一次进贾府,宝玉就在心里给她画了一幅薄命红颜图:“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份。”忧郁感伤是黛玉天生就有的。她的泪水是用来自我伤害的,如果是自卫,那是令人同情的,而她的泪水让人感到沉痛。她埋香冢、泣花荫、感凄凉、悲寂寞、惊恶梦、断痴情、迷本性等等,无不在泪水后面透出那颗晶莹的心。传达她心声的还有她的诗巜海棠诗》、巜菊花诗》、《秋窗辞》、巜柳絮词》、《桃花行》等都表现她高洁脱俗的一颗心。尤其是巜葬花吟》,她完全和诗融为一体。

再着薛宝钗。“冷香丸”是薛宝钗的救命良药。作者在第七回里以象征的手法,说她从娘胎里带来一股“热毒”,“请大夫吃药,不知多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总不见一点效”,后来服和尚送的海外仙方“冷香丸”,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些。”脂胭斋在此批曰:“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宝姑娘为什么进了贾府就犯了“热毒”之病,脂胭斋批“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原来是见了宝玉,心里生出爱宝玉的情感。这便是热毒攻心。在第四十二回,宝故娘对黛玉说:“你道我是谁?……诸如这些《西厢》、《琵琶》……最怕见了这些个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可见,宝钗本来是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多情的姑娘,经封建大家庭严格管教才成了端庄凝重的所谓大家闺秀。宝钗爱宝玉,但不敢表露出来,最多也只是“微露意”,

率真的黛玉爱宝玉,却偏偏是以假情假意来反复试探并勇敢追求爱情的;端庄凝重的宝钗只能“微露意”。

宝玉的风怕冷了林妹妹,失去真爱;又怕热了宝姐姐。让她伤心。

我们这位多情公子,正如兴儿所说:怕这气出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我们这位多情公子偏偏又是个体贴女孩子的情痴。真是难为他了。那么,什么时候他才稍微安心一点呢?黛玉也不再说“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呢?“题帕定情”,敏感的黛玉心安了许多。宝钗又是如何死心的呢?第三十六回“梦兆绛芸轩”,宝钗听宝玉在梦里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从此以后,爱情的火苗就在宝钗心中熄灭了,再也用不上“冷香丸”来治“孽火齐攻”的病了。

可见,所谓“热”与““冷”,本是和“情”与“理”相对应的。“热”就是“情”,是人欲;“冷”即是“理”,是天理,是封建伦理。黛玉是情的化身(情情),宝钗是理的代表。

在情与理的交织、对抗中,贾宝玉的天平倾向了情。这也是贾宝玉这个典型人物的积极意义所在。



都市闲翁


《红楼梦》65回,兴儿说,怕这气儿出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里第六十五回,兴儿对尤二尤三细说荣府的事情。这兴儿啊,是贾琏的心腹小厮,贾琏的事情就没有他不知道的,而宁荣两府的事情,也多瞒不过他,他就是个机灵鬼,还生了一张利嘴,虽然见着凤姐只有吓趴的份儿,可是在尤二尤三这些外来者面前,他俨然就是一个全知了。

  他把凤姐等一干人等说了个清清楚楚,什么凤姐两面三刀啊,醋缸醋瓮啊,什么李纨大菩萨啊,什么探春玫瑰花啊,总之,个个形象,他说到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话,挺有意思。他说林黛玉是姑太太的女儿,面庞身段啥的,都是顶配,“一肚子文章,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人称‘多病西施’。”他说薛宝钗是姨太太的女儿,叫薛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尤二笑这胡扯不合规矩,兴儿就笑着说正经大礼不能忘,不能真接触,都远远地就躲开了,就算没躲着,也不敢出气,因为“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何意?

  ——这当然是半开玩笑的话,林黛玉瘦弱是有的,但还没有一阵风就能吹倒的道理,要不然的话,她身边那些个丫头是干嘛的,薛宝钗姓薛,也并不是人家一口气就能吹化的,宝钗还算是挺健壮的。只是咱们细细想来,这话虽夸张,也却特别形象。林黛玉身子弱,是多病西施,给人的感觉可不就是风一吹就倒呢嘛,而宝钗呢,姓薛,谐音雪,就怕吹化了。何况宝钗也是体丰怯热,刚好这么一说,挺合适。

  兴儿说的这话,有真也有夸张,就连鲍二家的,这位贾府资深人士,也表了态,她说“原有些真的,叫你又编了这混话,越发没了捆儿。你倒不像跟二爷的人,这些混话倒像是宝玉那边的了。”她首先认可兴儿说的话,部分是真的,至于混不混,原因不在于这两姑娘的体态如何,她注重的是,这话倒是宝玉说的。宝玉通常说的什么话呢?呆话,混话,比如姑娘是水做的,比如花花草草自有生命,比如成亲后的女子就变了她原本清纯的模样,比如他说钻营官场的就是蠹虫——那个时代这么说当然是不合主流的,可是现如今看来,他说的没什么错,人人生而平等,万物皆有灵,可是确切无误的至理名言呢。

所以呢,兴儿这话,一半是作者借他之口说出人物的看法,一半也是兴儿向两位献媚,以求进身之阶,有真有夸张,很接地气的小人物风格。


叶之秋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极为优秀的女性,不过,曹公并非把她们塑造成十全十美的完人,而是给予了她们明显的缺点。这点并不妨碍她们的可爱,反而让她们更为真实。下人兴儿就曾经评价过她们两人,并且非常准确生动。

病西施黛玉

兴儿说,怕这气出大了,吹倒了林姑娘。这句话指出了黛玉的羸弱,而晴雯作为黛玉的影子,不施粉黛时就有病西施捧心之状。

黛玉是先天不足之症,见贾母时自己便说:“从会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而黛玉的哭也是很有名气的,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是由探春取得,探春取笑她说: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就叫他『潇湘妃子』便完了。

这样的黛玉,宝玉初见时,便觉得“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说明黛玉虽然身体病态、忧愁过甚,却并不妨碍她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睛。

然而,这只是外表,黛玉却有一副古道热肠,待人接物极为真诚。香菱学诗,宝钗却假意推脱,黛玉却大胆应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后来,更是送给香菱自己红圈圈好的五言律,耐心为香菱讲解。旁人都道香菱是魔怔了,黛玉却从不曾嘲笑香菱,而是一直讲解、提点。

黛玉待丫鬟紫娟也是极好的,没有把她当成下人随意打骂,而是把她当成自家姐妹。黛玉临死前,还拉着紫娟的手说:“妹妹,你我是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服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我的亲妹妹。”紫娟才会处处为黛玉着想,希望宝黛的婚事早点定下来,以免出现什么变故。紫娟还私下里试宝玉,看看宝玉对黛玉有几多真心。这也是黛玉平时里以诚待人的善果了。

冷美人宝钗

兴儿说,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说明薛姑娘虽然看起来康健,内心却冷漠不堪。而袭人作为宝钗的影子,在晴雯被撵后,却骂她是什么东西,与她平素温顺的性情不符,说明宝钗和袭人一样都是表里不一,表面待人随和,其实,只是为了博个好名声。

金钏跳井后,宝钗为了安慰王夫人,却说:“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十多岁天真浪漫的姑娘,就如此视人命为草芥。即使死的只是一个丫鬟,但宝钗内心毫无触动,只一味安慰王夫人,简直是铁石心肠。

这样看来,黛玉的倒了不过是身体上的不适、孱弱罢了,宝钗的化了才是精神上的腐朽、空无。


娜妈育儿经


兴儿这句话很有意思。

他非常形象的突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特点。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是什么感觉呢?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贾府其他人呢?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这林黛玉刚进贾府,大家就都看得出来她身体不好了。

也就是说林黛玉身体是很弱的,不太健康。

薛宝钗呢?

薛宝钗虽然为人和气,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但是俗话说,日久见人心。

大家相处久了,自然就知道薛宝钗虽然常常帮助他人,并不是发自热血,而是应该如此。

虽然大家照例受惠,然而人是感情动物,自然也能分辨的出来。

恰好宝钗又姓薛(雪)。

宝钗是冷的。

因此是兴儿说,怕这气儿出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春秋随话


这是兴儿向尤二姐介绍贾府媳妇儿姑娘时说的话。兴儿是贾琏的心腹小斯,说话虽然趣味十足,妙语连珠却也十分贴切。

书中兴儿向尤二姐说起黛玉,宝钗时,兴儿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气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暖了,又吹了薛姑娘。”这句话非常形象的描绘了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身身体特症。

先看林黛玉书中的形象:两弯是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兴儿形容这样的纤弱美女,说气一大就能吹倒了,不是很贴切吗?

再看,薛宝钗的形象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说她“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一个冰雪美女

如在眼前,难怪贾宝玉见到她一段雪白酥臂,竟神魂颠倒,想入非非了。兴儿形容薛宝钗的白可谓言之凿凿,並无虚谬。

所以,兴儿这句话说的是黛玉的病弱,宝钗的美白。


用户李森


兴儿这句话是很幽默地形容了黛玉的弱和宝钗的冷。

黛玉:

林姑娘是这样的:

两弯是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黛玉从会吃饭起就吃药,自幼娇弱。兴儿说她大热天还穿夹的。

黛玉步态摇揺,若气大了都能吹倒,会给读者多美的印象!

黛玉的美从来都是意态的,作者从来沒有给这位"世外仙姝"用凡人的笔墨来描写。

什么肤若凝脂,脸若银盘,倘用在黛玉身上,不过是俗气的描写,恐写不岀黛玉美之万一。

不落常人笔墨,黛玉活在每位读者的心里。想她有多美,她就有多美。无论是落红成阵,还是风露清愁。

这位姑娘可以满纸自怜题夙愿,亦可从一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位病体恹恹,有不胜之态的姑娘竟有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的豪气!

黛玉是弱的,可她的心是热而有活力的。

黛玉是弱的,却极具风骨。


这与宝钗有很大的不同。

宝钗:

薛(雪)姑娘是这样的: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宝钗的容貌是具体的。这个姑娘仿佛能联想岀她的大概模样,她肌肤如雪,体态微丰。

宝钗从胎里带来了一股热毒。宝钗是有热情的,但为了符合淑女的标准,她要吃冷香丸。

用花儿、朵儿、霜儿、雪儿制成的冷香丸将自己心中的青春与热情生生地压下去。

于是,读者看到的都是端庄而压抑的薛(雪)姑娘,她做的一切都合礼仪,合规矩。

从宝钗的身上,无论是妆饰、衣着、还是房间的陈设居然同李纨差不多!

可李纨孀居,必须收敛,但宝钗是年轻姑娘原不需如此!

宝钗的所谓冷,是硬堆的,气儿暖了,都能吹化了。

宝钗原有活力,却生生压抑。

宝钗有热情,偏硬要冷静如雪!


黛玉和宝钗完全活成了不同的样子。却被兴儿这臭小子,用最简单的方式形容岀来。


薇薇polly


不得不说,人民群众的语言总是很生动的。兴儿这句话,就很形象地说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特点。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纤弱,一个冷漠。

1.黛玉心热,纤弱只是外表;宝钗心冷,健康只是表象。

林黛玉一进贾府,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身子弱。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黛玉自称从小如此,会饮食时便吃药,吃了多少都不见效。所以,“病态美”就成了黛玉的一个标签。正如宝玉眼中的黛玉: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纤弱是纤弱,但也确实体态婀娜,很美。

这不难理解,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那自然是微风轻拂微微摇摆的形象。仙子气质便是如此,难怪兴儿的感觉是气儿出大了都会把她吹倒。

虽然体弱,但黛玉的内心品性无可挑剔。她待人真诚,不事掩饰,虽然言辞锋利却从无害人之心。她也忠于自己,尽管外界风刀霜剑严相逼,但黛玉从未屈从。纤弱只是她的外表,黛玉的内心其实很坚定。

宝钗是和黛玉完全不同的类型。宝钗外表很健康,圆润丰满,而且宝钗做人姿态很到位,待人和善,面面俱到。然而,宝钗表面上的无懈可击,只是遵循一种社交礼仪,并非出于真心。就宝钗的内心性情而言,她很冷漠,或者说无情。

书里已经有太多例子,说明宝钗并不太关注别人的命运和情感。尽管她对人很好,但一般都带有目的性,功利心比较突出。所以兴儿说她“竟是雪堆出来的”,一语双关,既表示宝钗雪白莹润的丰美外貌,也表示她整个人的内在其实很冷。

气儿暖了,就把宝钗吹化了,也是强调的宝钗本质上的冷。前面不少答主用“冷香丸”的例子说明宝钗并非本性如此,只是遵照和尚的话,刻意压制娘胎里带来的“热毒”而已。但和尚也说黛玉应该出家,黛玉却只视为疯癫语言。宝钗认真信奉了压制“热毒”的理论,也就是刻意压抑每个女孩子天性里的爱与热情。年纪轻轻的宝钗自觉选择了一条老气横秋的路,而且自以为是正途,其实这就很可悲。

因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出身如何,而在于自己的选择。就像海明威《老人与海》里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吹倒”和“吹化”是有区别的,一个只是形态上倒下,不等于内核也消失,而另一个却是彻底的虚无和迷失。

2.下人看主子其实看得很清楚,但为了利益会选择相反的站队,人性幽微,值得玩味。

兴儿只是贾琏的小厮,照理跟黛玉和宝钗都隔着比较远的距离,然而他对俩人的评语却生动而准确。那么那些和黛玉宝钗更接近的婆子丫环等下人会怎么看她们两位呢?

兴儿这段话,说明下人们其实眼光也是很犀利的。对他们来说,高高在上的主子就如舞台上表演的角儿,成天站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太容易分析了。所以我相信,兴儿的话代表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下人的看法。

也就是说,贾府的下人们不难看出,纤弱的黛玉在所谓刻薄爱损人的表象下,有一颗纯真待人的心,而永远和颜悦色礼数周全的宝钗,其实内心冷漠,对人没多少真感情。

但为什么宝钗的风评比黛玉好呢?进府不久就造成了“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的局面,甚至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至少表面看来,宝钗的人缘比黛玉好,这个没有疑问。

为什么人们会一边评价黛玉真诚宝钗冷漠,一边却又亲宝钗远黛玉呢?

这就涉及到人性幽微之处了。如果没有利益关系,人们会说真诚比虚伪好,但涉及到自身利益,态度也许就会调转。

外热内冷代表了不真诚,本来是不招人欢迎的,但如果与己无关,又何必苛责?人们总还是喜欢表面上的嘘寒问暖的,倘若再附带一些好处,那更要拥护。谁会去计较这些表面功夫下是真心还是假意,有没有什么特别目的?

宝钗所以得人心,因为她总是能给人小恩小惠。

外冷内热说明可以交心,但如果与己无关,谁又有耐心与谁交心?日常交往中,人们只需要表面的那层礼数就足够,偏偏这一点牙尖嘴利的黛玉做不好。再加上她身子纤弱,那就是不健壮,就是需要别人伺候,给别人添麻烦。总之,除了一颗真心之外,并不能给出太多实惠给人的黛玉,人们为什么要亲近她呢?

人们能看明白黛玉的真和宝钗的假,但这不妨碍人们喜欢宝钗给自己的利益和恩惠,不喜欢黛玉的清高和不从众。这就是为什么薛宝钗比林黛玉人缘好的原因。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这是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他的心腹小厮兴儿常常在贾家内府与贾琏的外宅之间两处徘徊周旋,只因尤二姐美貌如金玉一般,贾琏爱不释手,所以这些下面的小跑腿的哪有不去奉承的呢?何况尤二姐为人老实厚道,对待下人和颜悦色,不像王熙凤那般阎王似的,下人见了恨不能立时躲远一些,所以这叫兴儿的小厮见贾琏要他去伺候那好说话的新二奶奶,心里面正巴不得呢!


这不,他又来到了贾琏的外宅,尤二姐很是厚待他,赏了他吃食,让他吃饱了再回去,就在这吃饭的空,主仆两人外加上二姐的妹子尤三姐,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家常,就说起了那荣国府的一些琐碎事,说到比喻宝钗黛玉的笑话,还得先说一下中心人物贾宝玉。

宝玉是嘴里衔玉而诞生,所以大家都说这孩子来历不浅,偏偏一岁抓周的时候,一概的笔墨纸砚,金玉珠宝他都不取,只把那胭脂水粉抓在手内,所以他父亲贾政大怒说他将来必定是个酒色之徒,这宝玉年纪渐长,虽然聪颖异常,却是不喜务正,仗着祖母疼爱他不进家塾也不肯读书,只是整天地在内闱和那些姐妹丫头们厮混,还说出男子污浊不堪,世间唯有女儿清净的荒唐话,于是外界越来越相信贾政对于儿子的判断了。所以这位贾琏的小厮兴儿对着尤二姐尤三姐也是如此般说法,只说宝玉空生了个好皮囊,其实心里糊涂着呢?



二姐是个天真老实的人,只要见人说话真诚她无有不信的,所以也不加怀疑,可三姐却是个明白人,因为贾敬去世的时候,她们母女三人和宝玉同在宁国府相处过一段时日,所以知道宝玉的性情不过是不喜欢世俗的名利,所以不惧外面的流言,若说是个糊涂人,可就是侮辱了他了,于是反驳兴儿,说宝玉行事并不是没有头脑,只是因为心里珍重女孩儿,所以外人看来不大合适,可是在亲友之间尤其是女孩儿面前做事都是极其细心的,哪里有糊涂?


尤二姐听见妹子言语袒护宝玉,而且她又这样了解宝玉的心思,可见是有些心有灵犀,此刻正在为妹子发嫁,而且贾琏也曾想过宝玉的,于是笑着发问,说他们俩倒是知音,不如把你聘给宝玉不更好吗?尤三姐一听又羞又急,只好住口不语了。


那一旁兴儿就赶紧着解释,大概也是怕祸从口出,毕竟贾府里外人人皆知宝二奶奶的位置贾母早就属意于林黛玉了。于是这才把话头转到了林黛玉身上,只说这林黛玉生得神仙似的人物,天上少有,地下难寻,下人背地里都叫她多病西施呢!只是一点不好,生来身体虚弱不堪,大热的天,出门还得穿夹的,一阵风都吹得倒。另外还有个薛宝钗大姑娘,也是林黛玉一般的一等人物,皮肤白的竟然像是雪堆出来,所以两府才有了个笑话,说是大家见着她们俩都避着走,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不过是一句下人编排主子们的笑话而已。



有雪片片57321


第65回,兴儿作为小厮这样说自有一定的道理,林黛玉姓双木林,体态纤细如弱柳,惊叹黛玉病态之美,倘若大气一吹便会被吹倒。而薛宝钗在下人的眼中就是孤高冷傲、不易接近,典型的冷美人。

作者借用兴儿之口一语双关,常常将二者并提“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采用双峰对峙的写作手法,玉钗并提,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女子,环肥燕瘦,各有千秋,两人性格不同,生活习性各异,一个怕冷,一个怕热,薛宝钗从胎里带来一股热毒,需要服“冷香丸”来压制热毒;她的姓氏“薛”谐音“雪”,雪遇太阳就会融化。而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体态纤细弱如柳扶风,且天生畏寒怕冷,而薛宝钗有冰雪之相象,黛钗相遇,便觉冷风袭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