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低調中的王者

2013年易武鬥茶會上,落水洞茶品質量優越,手藝技高一籌,取得比賽冠軍。

2015年易武鬥茶會,落水洞再次奪得原料冠軍。

2018年易武鬥茶會上,落水洞以每公斤20萬元價格,一舉摘得茶王桂冠!

短短几年鬥茶會,3次奪冠,落水洞成名速度之快簡直無可匹敵,一夕之間就進入了茶友視野。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古樹茶鮮葉(易武海哥拍攝)

落水洞古樹茶以其香氣高揚、香入水、湯水柔和、刺激性較低等特色著稱,是公認的易武茶高品質的代表。

落水洞古樹茶的彌足珍貴令人著迷在於它的神秘含蓄,它歷盡滄桑,卻不以滄桑示人。它經歷苦澀磨難,卻不以苦澀示人間。

-落水洞簡介-

落水洞位於易武鄉東北邊,落水洞村隸屬於易武鄉麻黑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非貧困村。距離麻黑村委會4公里,國土面積2.79平方公里,海拔128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95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玉米等農作物,該村主要經濟作物為茶葉。有耕地777畝,其中人均耕地6.47畝。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全村33戶人家,約有人口120人,90%的村民,祖籍源自石屏,以前彝族比較多,現在主要為漢族。落水洞的地理位置在北緯22’-22’15”之間,與麻黑村相連。常年雲霧繚繞,溫熱多雨,土層深厚,地皮肥沃,而且土壤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古樹參天,氣候鑄就茶樹品質,適宜茶樹生長。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村民小組(易武海哥拍攝)

落水洞距易武鎮很近,從易武驅車出發,經過荒田村、曼秀和三丘田,半小時車程便來到了落水洞。落水洞的古樹茶比較多,一般都是經過矮化的,遠看像朵朵綠色的蘑菇散落在坡地間。近幾年來,有的茶農開始放養部分古樹茶,即不作修剪,任其自由生長,美其名曰“更加生態自然”,故此類茶的售價也比較高。過去,一直是麻黑村的茶價高居首位,這兩年落水洞的茶價也趕上來了。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茶園(易武海哥拍攝)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古茶樹分佈在寨子背後的森林裡,這裡常年雲霧繚繞,溫熱多雨,土壤肥沃,且透氣性好 ,植被茂盛,生態環境非常好,隨著城市生活的蔓延,這樣原始生態的地方越來越受關注,落水洞的茶也逐漸被茶友追捧。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茶園(易武海哥拍攝)

人們說原始森林是天然氧吧,雖在高原,來到古茶園,盡情呼吸吧,你不會缺氧。

-落水洞名字由來-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村(易武海哥拍攝)

落水洞原名曼落,這裡常年雲霧繚繞,溫熱多雨,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因為在寨子中心有個很大的山洞(雲南喀斯特地貌現象),四季有水、從未乾涸,這個山洞傳說是七仙女洗澡的地方,且山洞通過地底暗流直接與河流相連,加之當地地勢原因,就算是雨量較大的雨季洞內的水也不會滿溢出來,水會通過這個洞流向接通的河流,因而得名落水洞。

這一地理特色讓該村擁有了另一個在如今普洱茶界聲名遐邇的名字。

落水洞村寨周圍優質的古樹茶園成了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茶友們需要注意的是,在古六大茶山的蠻磚也有一個落水洞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普洱茶高品質原因-

落水洞茶出名不僅僅只依靠這裡的古茶樹及生態資源,更源於落水洞人對茶的認真,對管理茶園的講究,對採摘的規範,對製茶工藝的嚴謹。

落水洞所產普洱茶,被茶友讚譽為易武茶高品質的代表。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一方面和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落水洞雖然位於高原山區,但其地形比較特殊,村寨四周被高山環繞,形成了一個小型盆地。這樣的小型盆地,受四周高山的影響,盆地上空常年雲霧繚繞,減弱了陽光直射,為茶樹提供了較多的漫射光(漫射光更適合茶樹的生長)。並且,落水洞區域降雨充沛,還使得四周高山上養分充足、透氣性較佳的腐殖質土壤,隨雨水被沖刷到落水洞村,造就了落水洞村深厚而肥沃的土壤層,從而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豐沛的營養。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除了獨特而優渥的生態環境,造就高品質落水洞普洱茶的另一個因素就是,落水洞村民對茶樹合理的管理和保護,以及嚴謹而精湛的製茶工藝。在優渥自然條件和精湛製茶工藝雙重因素之下,落水洞普洱茶的品質就相對較高,並且經過適當的存儲之後,落水洞普洱茶滋味會更為甘淳,茶氣更強勁顯著,具有較佳的存儲價值。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茶特點-

落水洞古樹茶的茶湯有一種陰柔之美,幹茶條索肥壯,色澤墨綠顯毫,聞之清香淡雅;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毛茶(易武海哥拍攝)

落水洞普洱茶湯色淺綠青、清透鮮亮,一絲無暇,像當地的陽光一樣燦爛,濃郁的蜜香帶有花果香並透著野性的芬芳。品茶湯清甘、鮮活、味純、細甜,幽雅脫俗,氣息清新;入口甘甜清冽、輕柔靈動、水細而活。茶水滑過喉腔剎那感覺震撼、相遇恨晚、有馬上繼續暢飲的衝動,停口後清潤返甜、韻正留香,滿口生津。柔、甜、滑的特性讓人印象深刻,入口難忘。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古樹茶是後香型茶,隨著存儲的時間越長,湯色變慄黃明亮,滋味越重、香氣喝後越持久,苦輕、澀低、生津強、回甘快、生津回甘持久,耐泡等特點。經陳放後的落水洞茶,比新茶有更加厚重的湯感,滋味上也更加協調,層次感更加豐富,歲月終究會洗去浮塵,沉澱純正的落水洞茶味,愈久彌香。

落水洞與麻黑的輕柔高揚略顯低沉;湯質飽滿粘稠、湯糯柔雅,刺激性較低,

陰柔中透出高雅,細膩柔順,又極富格調

靈動清越,飄逸瀟灑才是落水洞。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800年茶王樹-

說起落水洞,很多茶友第一反應就是落水洞那棵八百多年的茶王樹了

落水洞茶王樹生長在易武鎮落水洞海拔1400米的山谷內的古茶園邊緣,這棵茶王樹,樹基根部周長1.27米,樹高12.6米,樹冠直徑6米,最低分枝距地面76釐米,最大幹圍73釐米。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已枯死的茶王樹(易武海哥拍攝)

這棵樹被易武當地人譽為栽培型“茶樹活化石”,是被列入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茶園中的一棵茶樹王,在西雙版納州古茶樹資源普查時,它被列為全州第6號古茶樹。這也是易武地區唯一一棵保存完好的古茶樹,每年都吸引了一批批國內外的茶葉專家、學者和茶人前來考察、瞻仰。當地村民非常敬仰這棵茶樹王,

易武鎮每年舉辦鬥茶大會,都要組織村民拜謁這棵茶樹王。

這棵茶樹王高大,粗壯,在易武一帶的古茶園中鶴立雞群,傲視群雄。易武當地茶農也視其為標杆和偶像,村裡甚至在進入茶樹王所在古茶園的入口附近,刻了“幹年古茶樹”的石碑,以作紀念。路邊來往行人,無不停車駐足,前往觀瞻、留影和祭拜,一時風光無二。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當地人透露:“普洱茶開始火熱的這些年,不少茶人、茶商相繼造訪落水洞。這棵“茶樹活化石”,也就成為往來遊客、茶人、茶商的必來之地,肆意攀爬古茶樹,拍照留影,造成了茶樹底部塌陷與土壤的板結。長此以往,茶樹自身生理機能急劇下降,大約從2011年開始,這棵茶樹王就有衰落跡象。”此後,易武鎮政府組織群眾在茶樹王四周設置了鐵絲網護欄,以防止人攀爬,迄今保持著原生態環境。

2017年8月22日,易武鎮政府發佈了一條這樣的公告:“易武落水洞茶樹王凋零枯竭,現已確定死亡!

聞此惡耗,未免讓眾多愛茶之人多了一份傷感。說普洱茶,必須講易武,說到易武正山的標杆茶,麻黑落水洞是首選。而說起易武的大茶樹,一定是落水洞的這棵茶王樹了!

它曾經號令一方、威風八面,它曾經萬人朝拜、尊貴至極。現如今逃不過自然法則,瀕臨衰老,走向死亡,今人噓唏。

落水洞,生態古茶第一村

落水洞茶園(海哥拍攝)

-落水洞與麻黑-

落水洞與麻黑均是易武蜜香型帶的傑出代表,也是公認的易武高品質茶的代表之一。

落水洞和麻黑兩地的茶園離得很近,站在落水洞的有的茶地,能清楚地看到麻黑的茶園,落水洞和麻黑風格相似,又各有特色。

落水洞與麻黑就如一對孿生的雙胞胎。

本文由海哥整理編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