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半生緣》顧曼楨:一個被命運扼殺的悲劇女性,一個倔強的抗爭者

在小說《半生緣》當中,顧曼楨實際上是帶有非常深刻的反傳統精神。顧曼楨曾經希望能夠和沈世鈞在一起,但是在人性的桎梏之中,以及社會以及時代的更迭裡面,顧曼楨最後卻沒有辦法堅守自己的愛情。顧曼楨雖然有自己的理想以及知識,但卻仍然沒有辦法逃出命運悲劇。

在讀小說《半生緣》第一遍的時候,我只看到了曼楨的悲劇性,對曼楨的命運悲劇亦感到深深地無奈。從表面上看,張愛玲對後期悲劇的曼楨似乎少有憐憫筆墨,從一個熱情活潑的新時代獨立女性,到屈從命運安排的中年離異婦女,眼看著她一步步走向沒落,張愛玲的筆下從未對曼楨留情。

但拜讀第二遍,我對曼楨的悲劇命運和抉擇有了新的理解。透過曼楨的悲劇與無奈,我看到曼楨不僅是一個被命運無情扼殺的女性,更是一個倔強的抗爭者。儘管她一次又一次被姐姐和姐夫迫害,但卻從未停止過對悲劇命運的抗爭,以此來尋求自我解脫和重生。

《半生緣》顧曼楨:一個被命運扼殺的悲劇女性,一個倔強的抗爭者

張愛玲把曼楨寫的越可憐,越想要表達出曼楨對命運的抗爭,而曼楨反抗的背後,是張愛玲對舊時代的批判,激發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和覺醒。

01 曼楨的悲劇導向

原本擁有美麗的容貌、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著美好愛情和光明未來的曼楨,卻慘遭家庭、環境、封建倫理的摧殘,一個和命運抗爭、自強不息的女孩,最終隕落,孤身一人,曼楨的悲劇總能讓人扼腕嘆息。

曼楨的悲劇是環境和時代的產物,擁有著新時代獨立女性思想的曼楨在這樣的環境下,無疑是孤獨的存在,這亦是她悲劇的根源,也是她進行抗爭的必然導向。

母親和姐姐曼璐都深受舊社會男權思想的影響,秉承著女性應該相夫教子,以丈夫為中心的核心理念。

而曼楨卻是接受過教育的新時代獨立女性,同時她善良純粹,為家人的美好未來努力拼搏著。然而曼楨所擁有的一切,引發了姐姐曼璐的嫉妒,因妒生恨,在姐姐的安排和母親的無形配合下,曼楨被姐夫祝鴻才戕害,被迫生下了姐夫的孩子,釀就了她一生的悲劇。

顧曼楨的人生悲劇從表層分析,是因為祝鴻才的介入才產生了影響,但是實質上也是多個人物的性格配合時代的扭曲造成的影響。

魯迅曾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曼楨的悲劇走向,詮釋的價值在於她對命運的倔強抗爭。面對迫害,她沒有放棄自我,依舊保持著獨立自主的覺醒意識,即使受到了不公的對待,她依舊秉承著善良的本性。同時張愛玲通過對曼楨悲劇命運的書寫,讓《半生緣》這一部作品的思想性和對現實的批判力度更為深刻。

02 曼楨在悲劇命運下的抗爭之路

1、堅強獨立,不因時代和家境而妥協

《半生緣》顧曼楨:一個被命運扼殺的悲劇女性,一個倔強的抗爭者

曼楨出生於三十四年代上海底層的貧苦家庭,父親早逝,姐姐無奈做了舞女。在傳統思想影響的大背景下,曼楨的身世可以說是十分“不堪”,但是曼楨並沒有看不起自己,也沒有放棄鬥爭,反而更加獨立努力,成為當時上海新時代女性的縮影。

曼楨外表柔弱,但實則堅強剛毅。曼楨大學畢業後就選擇出去賺錢,姐姐出嫁後,一大家的重擔全落在曼楨的頭上,她並沒有因此哀怨,為了養活一大家人,他兼著幾份工作,卻從未喊過苦和累。

為了不拖累世鈞,她沒有選擇帶著家庭的重擔和世鈞結婚,所以她屢次拒絕求婚,不想依靠世鈞,給他增加負擔,這正是她倔強、獨立、自強的集中體現。

2、對愛情的專一和執著追求

曼楨雖然出身卑微但是在愛情面前她亦是勇敢並且執著的,她追求專一的愛情,不像舊社會思想的人譬如曼璐等可以接受姨太太的存在。

面對世鈞的顯赫家庭,曼楨也並沒有產生退縮意識。一道同曼楨去南京看望世鈞的叔惠對翠芝明顯好感,但是迫於家庭地位懸殊及翠芝家的白眼嘲諷他最終並沒有勇氣對翠芝袒露心聲,叔惠這種心理正是舊社會給人以根深蒂固的影響,婚姻講求門當戶對,單就這一點上來說曼楨可以稱得上 “新”時代女性。

《半生緣》顧曼楨:一個被命運扼殺的悲劇女性,一個倔強的抗爭者

面對世鈞家人對曼楨姐姐曼璐舞女身份的偏見,曼楨更是進行了據理力爭,對傳統根深蒂固的頑固派思想的偏見進行了強烈的反抗。

曼楨道:“我幾是看不起他了,是你看不起人!我覺得我姊姊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得她這樣的。要說不到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誰更不道德!”

在曼楨被傷害之後,她依舊沒有放棄世鈞,從醫院逃離出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尋找和打探世鈞的近況,即便是被命運捉弄,曼楨依舊沒有放棄愛情的希望。

反觀和曼楨分開後一年不到的世鈞,就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自己並不愛的妻子石翠芝,曼楨對愛情的堅定和執著更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3、被殘害後的倔強抗爭

被姐姐和姐夫殘害,被暗無天日的關押,被迫懷孕生子,是曼楨悲劇命運的開始,亦是曼楨不屈服命運走向抗爭之路的高潮。

被敬愛的姐姐設計將清白毀於姐夫祝鴻才,媽媽也冷漠不理,曼楨沒有放棄鬥爭,她以自殘抗議,她想盡辦法逃出去。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清白不在而覺得自己沒有平等愛情的權利。

曼楨手上拉了個大口子,血涔涔的流下來。她把手拿起來看看,一看,倒先看見手上那隻紅寶戒指。她的貞操觀念當然和從前的女人有些不同,她並不覺得她有什麼愧對世鈞的地方,但是這時候看見手上戴的那隻戒指,心裡卻像針紮了一下。

即使在自己被查出有身孕乃至生產那天,曼楨都在想著如何逃出去,她就像是籠子裡的金絲雀,渴望著外邊的天地,終於在一對夫婦的幫助下,她成功地逃出了牢籠。

曼楨的抗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為了兒子健康成長,他選擇和殘害她的祝鴻才結婚,婚後她依然保持自我獨立,繼續堅持著自己的事業。

最後曼楨在這場不幸福的婚姻中選擇瞭解脫,勇敢的選擇了離婚,並獨立帶著兒子堅強的生存下去。

4、自我抗爭與和解

《半生緣》顧曼楨:一個被命運扼殺的悲劇女性,一個倔強的抗爭者

在被姐姐傷害之後,曼楨做出了與姐姐截然不同的選擇,她沒有選擇和姐姐一樣被壓抑而扭曲了人性。

姐姐曼璐深受封建舊時代女性思想的摧殘,一方面,為了討好丈夫祝鴻才,她甘願犧牲自己的一切,另一方面,她因舞女身份而卑微的看輕自己,為了丈夫而逐漸喪失自我。

為了拴住花天酒地的丈夫,她聽信了母親“借腹生子”的荒謬主意,對妹妹壓抑已久的恨意爆發,恨意變成報復狠狠施壓在了妹妹身上,對妹妹實施了戕害,殘害了妹妹的一生。

相比較曼璐的報復而言,曼楨則是在恨意的自我抗爭之下選擇了寬恕與自我和解。

面對毀了自己一輩子的元兇,曼楨能不恨嗎?但曼楨在產後成功逃離之後選擇依靠自己堅強的活了下來。在獨立生活的這幾年,曼楨是痛苦的,她一直在進行自我抗爭。

姐姐拖著病懨懨的身子勸她回去和鴻才結婚,她果斷拒絕。在姐姐去世之後不僅放下了對姐姐的恨意,同時主動接濟曾經夥同姐姐傷害她的母親,曼楨無疑是善良的。

在經歷了半生的抗爭之後她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獨立的人格,發現祝鴻才出軌之後果斷和他離婚,獨自帶著兒子,拋開世俗的眼光,堅強的生活下去。

03 結語

曼楨悲劇亦是時代的悲劇,她的半生都在和命運抗爭,和封建舊思想、時代環境作鬥爭,曼楨是個悲劇的人物,卻也是一個徹底的抗爭者。

崔晶菁曾在女性主體意識層面上評價曼楨:曼楨的悲劇是時代性的,對現代女性有借鑑意義。這之中所體現的女性自審意識的覺醒,是二十世紀的女性文學的進程中可貴而重要的一環,深刻反映了現代女性意識的發展得到了深化。從曼楨的悲劇中,無力的蒼涼躍然紙上,是對舊社會的一種抨擊。

以張愛玲一貫的寫作風格,她受女權主義的影響,自覺地站在女性的生命遭際和人性嬗變的角度去分析造成女性命運悲劇的根源,試圖挖掘女性悲劇人生產生的社會根源以及女性自身的心理誤區與性格缺陷,從而警醒處於麻木狀態中的女性,並促使她們突破自我,尋求自我救贖之路。

在《半生緣》這部作品中,也同樣有“警醒”寓意。顧曼楨作為新時代女性知識分子,在經歷了親人的背叛,愛人的拋棄後,終於毅然離婚,帶著孩子過上了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的生活,得到了精神與肉體的真正的解放,得到了自我獨立意志的實現。她的人生是悲劇的,但她的精神卻是可貴的。

從顧母和姐姐顧曼璐身上,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女性精神上的先天不足和生存能力的後天低下。張愛玲通過塑造顧曼楨這樣與傳統女性截然不同的新女性形象,警醒女性也可以通過個人奮鬥來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並以自己的行動來掙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