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半生缘》顾曼桢:一个被命运扼杀的悲剧女性,一个倔强的抗争者

在小说《半生缘》当中,顾曼桢实际上是带有非常深刻的反传统精神。顾曼桢曾经希望能够和沈世钧在一起,但是在人性的桎梏之中,以及社会以及时代的更迭里面,顾曼桢最后却没有办法坚守自己的爱情。顾曼桢虽然有自己的理想以及知识,但却仍然没有办法逃出命运悲剧。

在读小说《半生缘》第一遍的时候,我只看到了曼桢的悲剧性,对曼桢的命运悲剧亦感到深深地无奈。从表面上看,张爱玲对后期悲剧的曼桢似乎少有怜悯笔墨,从一个热情活泼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到屈从命运安排的中年离异妇女,眼看着她一步步走向没落,张爱玲的笔下从未对曼桢留情。

但拜读第二遍,我对曼桢的悲剧命运和抉择有了新的理解。透过曼桢的悲剧与无奈,我看到曼桢不仅是一个被命运无情扼杀的女性,更是一个倔强的抗争者。尽管她一次又一次被姐姐和姐夫迫害,但却从未停止过对悲剧命运的抗争,以此来寻求自我解脱和重生。

《半生缘》顾曼桢:一个被命运扼杀的悲剧女性,一个倔强的抗争者

张爱玲把曼桢写的越可怜,越想要表达出曼桢对命运的抗争,而曼桢反抗的背后,是张爱玲对旧时代的批判,激发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和觉醒。

01 曼桢的悲剧导向

原本拥有美丽的容貌、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着美好爱情和光明未来的曼桢,却惨遭家庭、环境、封建伦理的摧残,一个和命运抗争、自强不息的女孩,最终陨落,孤身一人,曼桢的悲剧总能让人扼腕叹息。

曼桢的悲剧是环境和时代的产物,拥有着新时代独立女性思想的曼桢在这样的环境下,无疑是孤独的存在,这亦是她悲剧的根源,也是她进行抗争的必然导向。

母亲和姐姐曼璐都深受旧社会男权思想的影响,秉承着女性应该相夫教子,以丈夫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而曼桢却是接受过教育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同时她善良纯粹,为家人的美好未来努力拼搏着。然而曼桢所拥有的一切,引发了姐姐曼璐的嫉妒,因妒生恨,在姐姐的安排和母亲的无形配合下,曼桢被姐夫祝鸿才戕害,被迫生下了姐夫的孩子,酿就了她一生的悲剧。

顾曼桢的人生悲剧从表层分析,是因为祝鸿才的介入才产生了影响,但是实质上也是多个人物的性格配合时代的扭曲造成的影响。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曼桢的悲剧走向,诠释的价值在于她对命运的倔强抗争。面对迫害,她没有放弃自我,依旧保持着独立自主的觉醒意识,即使受到了不公的对待,她依旧秉承着善良的本性。同时张爱玲通过对曼桢悲剧命运的书写,让《半生缘》这一部作品的思想性和对现实的批判力度更为深刻。

02 曼桢在悲剧命运下的抗争之路

1、坚强独立,不因时代和家境而妥协

《半生缘》顾曼桢:一个被命运扼杀的悲剧女性,一个倔强的抗争者

曼桢出生于三十四年代上海底层的贫苦家庭,父亲早逝,姐姐无奈做了舞女。在传统思想影响的大背景下,曼桢的身世可以说是十分“不堪”,但是曼桢并没有看不起自己,也没有放弃斗争,反而更加独立努力,成为当时上海新时代女性的缩影。

曼桢外表柔弱,但实则坚强刚毅。曼桢大学毕业后就选择出去赚钱,姐姐出嫁后,一大家的重担全落在曼桢的头上,她并没有因此哀怨,为了养活一大家人,他兼着几份工作,却从未喊过苦和累。

为了不拖累世钧,她没有选择带着家庭的重担和世钧结婚,所以她屡次拒绝求婚,不想依靠世钧,给他增加负担,这正是她倔强、独立、自强的集中体现。

2、对爱情的专一和执着追求

曼桢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在爱情面前她亦是勇敢并且执著的,她追求专一的爱情,不像旧社会思想的人譬如曼璐等可以接受姨太太的存在。

面对世钧的显赫家庭,曼桢也并没有产生退缩意识。一道同曼桢去南京看望世钧的叔惠对翠芝明显好感,但是迫于家庭地位悬殊及翠芝家的白眼嘲讽他最终并没有勇气对翠芝袒露心声,叔惠这种心理正是旧社会给人以根深蒂固的影响,婚姻讲求门当户对,单就这一点上来说曼桢可以称得上 “新”时代女性。

《半生缘》顾曼桢:一个被命运扼杀的悲剧女性,一个倔强的抗争者

面对世钧家人对曼桢姐姐曼璐舞女身份的偏见,曼桢更是进行了据理力争,对传统根深蒂固的顽固派思想的偏见进行了强烈的反抗。

曼桢道:“我几是看不起他了,是你看不起人!我觉得我姊姊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没有错,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得她这样的。要说不到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谁更不道德!”

在曼桢被伤害之后,她依旧没有放弃世钧,从医院逃离出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和打探世钧的近况,即便是被命运捉弄,曼桢依旧没有放弃爱情的希望。

反观和曼桢分开后一年不到的世钧,就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自己并不爱的妻子石翠芝,曼桢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3、被残害后的倔强抗争

被姐姐和姐夫残害,被暗无天日的关押,被迫怀孕生子,是曼桢悲剧命运的开始,亦是曼桢不屈服命运走向抗争之路的高潮。

被敬爱的姐姐设计将清白毁于姐夫祝鸿才,妈妈也冷漠不理,曼桢没有放弃斗争,她以自残抗议,她想尽办法逃出去。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清白不在而觉得自己没有平等爱情的权利。

曼桢手上拉了个大口子,血涔涔的流下来。她把手拿起来看看,一看,倒先看见手上那只红宝戒指。她的贞操观念当然和从前的女人有些不同,她并不觉得她有什么愧对世钧的地方,但是这时候看见手上戴的那只戒指,心里却像针扎了一下。

即使在自己被查出有身孕乃至生产那天,曼桢都在想着如何逃出去,她就像是笼子里的金丝雀,渴望着外边的天地,终于在一对夫妇的帮助下,她成功地逃出了牢笼。

曼桢的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为了儿子健康成长,他选择和残害她的祝鸿才结婚,婚后她依然保持自我独立,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事业。

最后曼桢在这场不幸福的婚姻中选择了解脱,勇敢的选择了离婚,并独立带着儿子坚强的生存下去。

4、自我抗争与和解

《半生缘》顾曼桢:一个被命运扼杀的悲剧女性,一个倔强的抗争者

在被姐姐伤害之后,曼桢做出了与姐姐截然不同的选择,她没有选择和姐姐一样被压抑而扭曲了人性。

姐姐曼璐深受封建旧时代女性思想的摧残,一方面,为了讨好丈夫祝鸿才,她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另一方面,她因舞女身份而卑微的看轻自己,为了丈夫而逐渐丧失自我。

为了拴住花天酒地的丈夫,她听信了母亲“借腹生子”的荒谬主意,对妹妹压抑已久的恨意爆发,恨意变成报复狠狠施压在了妹妹身上,对妹妹实施了戕害,残害了妹妹的一生。

相比较曼璐的报复而言,曼桢则是在恨意的自我抗争之下选择了宽恕与自我和解。

面对毁了自己一辈子的元凶,曼桢能不恨吗?但曼桢在产后成功逃离之后选择依靠自己坚强的活了下来。在独立生活的这几年,曼桢是痛苦的,她一直在进行自我抗争。

姐姐拖着病恹恹的身子劝她回去和鸿才结婚,她果断拒绝。在姐姐去世之后不仅放下了对姐姐的恨意,同时主动接济曾经伙同姐姐伤害她的母亲,曼桢无疑是善良的。

在经历了半生的抗争之后她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独立的人格,发现祝鸿才出轨之后果断和他离婚,独自带着儿子,抛开世俗的眼光,坚强的生活下去。

03 结语

曼桢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她的半生都在和命运抗争,和封建旧思想、时代环境作斗争,曼桢是个悲剧的人物,却也是一个彻底的抗争者。

崔晶菁曾在女性主体意识层面上评价曼桢:曼桢的悲剧是时代性的,对现代女性有借鉴意义。这之中所体现的女性自审意识的觉醒,是二十世纪的女性文学的进程中可贵而重要的一环,深刻反映了现代女性意识的发展得到了深化。从曼桢的悲剧中,无力的苍凉跃然纸上,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抨击。

以张爱玲一贯的写作风格,她受女权主义的影响,自觉地站在女性的生命遭际和人性嬗变的角度去分析造成女性命运悲剧的根源,试图挖掘女性悲剧人生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女性自身的心理误区与性格缺陷,从而警醒处于麻木状态中的女性,并促使她们突破自我,寻求自我救赎之路。

在《半生缘》这部作品中,也同样有“警醒”寓意。顾曼桢作为新时代女性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亲人的背叛,爱人的抛弃后,终于毅然离婚,带着孩子过上了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得到了精神与肉体的真正的解放,得到了自我独立意志的实现。她的人生是悲剧的,但她的精神却是可贵的。

从顾母和姐姐顾曼璐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女性精神上的先天不足和生存能力的后天低下。张爱玲通过塑造顾曼桢这样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新女性形象,警醒女性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以自己的行动来挣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