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国军队步枪为什么不配备战术鱼骨?

十年RPG


先说一下什么是战术鱼骨?其实就是一种安装在枪支上的 “导轨”,是安装在枪支上的延伸部件。枪支可以通过 “导轨”加装各种战术配件。比如手电、激光指示器、瞄准辅助器件、榴弹发射器等。

我国军队中没有普及和加装 战术鱼骨,主要有两点原因的。首先说,部队规定,士兵是不允许对自己的配枪进行改装的,想要随意加装其他的零件,就更是不可能。而且并不是只有我国如此规定。对于战术配件的加减,各国都没有大面积推广,平时只是作为士兵熟悉了解的一个科目而以。其次虽然在枪支加装战术配件,确实可以提高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但我国枪支制造,是刚刚从仿制原苏联枪支制造,走出来的时间不长,现在不管是81式、95式还是03式在结构上的差别也大,想要统一导轨和配件是不太现实的做法。

虽然现在在我国军队中没有大规模的采用枪支导轨,只是在特种部队的特战人员中使用。我想是在探索战术导轨和战术配件的设计以及找到真正能适合我国枪支中使用的宝贵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枪支研发一定会得到更加完美的突破,使中国枪支制造技术更加完善,枪支性能更加突出。


老兵说军事


长期以来,中国军队是以模仿苏系枪械为主的,以AK-47为母版的高仿版本56式冲锋枪,源自SKS半自动步枪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以及RPD轻机枪为基础的56式轻机枪,所谓的“56枪族”,一用就是几十年,一直拖到90年代初,才陆续退出现役。

后来研发的81式、87式、03式自动步枪,都是AK-47的子孙后代,有着浓郁的苏系风格,此类枪械占了中国军队制式步枪的大头,另外一头就是跟风法军玛斯自动步枪的95式无托步枪。

由于AK-47的子孙后代,大都是上机匣盖风格的枪械,不适合安装战术鱼骨,也即西方人眼中的“皮卡汀尼导轨”。

唯一脱离了苏系风格紧跟玛斯无托步枪的95式自动步枪,由于是无托式结构,枪身本身比较短,似乎也不便安装战术导轨。

再则,中国军队历来重视精准射击,以及刺刀见红的精神,曾在全军开展大比武运动,涌现出了数不胜枚举的神枪手。

中国军队又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西方步枪上的“皮卡汀尼导轨”,这种花花绿绿的东西看不惯,所以对此历来就不上心,这是中国军队枪械不装战术导轨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最晚推出的现役03式步枪,尽管摒弃了AK-47的上机匣盖的设计,总算可以装光学瞄准镜了,但非常遗憾,由于论证时并未提及多功能模块化导轨的要求,竟然采用了燕尾槽这种落后时代的设计,导致后来推出的战术附件根本无法安装。

此外,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大都不安装战术导轨,貌似与我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有一定的关系,不喜欢搞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深入思考实际上还是军方观念的问题。

倘若没有70年代末那场边疆冲突,可能中国军队还在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因为军方有人始终认为士兵爱打全自动,这太浪费子弹了,所以坚持让步兵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主,正副班长才有资格背上56式冲锋枪。

丛林战,让中国军队遭遇了来自AK-47和M-16,这两把世界上最著名的步兵自动枪械的火力压制,血与火的教训,才搬出大量躺在军火库内崭新的56式冲锋枪,换下10发弹仓供弹,作战效能停留在二战水平的56式半自动步枪。

互联网的发达,无疑让国内军事爱好者开阔了眼界,基本上都能看到西方军队手中M-4、M-27、HK416、SG-551等步兵枪械不仅漂亮,而且都装有战术附件,显得高端大气。反观中国军队的步兵枪械,鲜有安装战术导轨的,从而得出了中国军队步兵枪械落后西方的结论。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正如狗哥所说真的没需求。就拿我国的95来说,出厂的时候都是有配套的白光瞄准镜的,只不过是没有分发罢了。至于什么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和平的阶段,平常又只是训练和演习,战术配件这东西说实话很娇贵,还不便宜。总有人说穷,我感觉说穷不合适,说省更贴切。目前中国的军费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虽然排名高,但是和美国军费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美国的军费高到什么程度,它是第二名到第十名军费的总和。咱们这些军费对于中国来说并不算多,还要把军费侧重于高新科技武器,所以说对于在未来战场上作用越来越低的步兵来说,分得的军费真的不多,没办法只能省。




除了美军满世界作战时,装备战术配件训练,你见到那个国家再训练时就装上,这么造?这不是败家吗?有钱也不能这么干啊?

话说回来了,这玩意真的不重要吗?我认为不是,只有在训练中更加贴近实战才可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所以说咱们国家也已经注意到这方面情况。我国现在也正在积极探索军民融合的新模式,高德红外就是例子,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像高德红外这样的装备民营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咱们国家缺少战术配件的问题一定会解决。


军武小咖


首先解释一个概念,什么是”战术鱼骨”,其实学名叫作导轨。是枪支上的延伸配件,枪支可以利用导轨加装手电、激光指示器、瞄准镜、榴弹发射器等战术配件。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非常有限,而国外几乎是在大面积使用。


有人说是中国造不出导轨,其实这种说法根本是站不住脚的,大家想一下,枪都能生产出来,一个配件可能做不出吗?

之所以我国军队服役的枪支都没有导轨,是由于军方的规定。在部队中是不允许士兵对自己的枪支进行各种改装。加装其他零部件就更不可能,如果每个士兵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在枪上挂各种不同的零件,那成什么样子了。而且在不同的战斗环境下,对加装的部件有很多要求。各国军队在平时都只是让士兵熟悉,并不会装备。


再有,就是我国步枪的发展经历决定的,有选择的加装各种部件确实可以提高士兵战斗力,但我国服役的制式枪支刚告别苏系枪不久,枪系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81、95、与03系列之间结构差别非常大,配件不可能统一,所以目前想要普及战术导轨是不现实的。

鉴于以上因素,我国目前并没有装备枪支导轨。只是在特种部队和一些执行任务的小队中小规模使用,也是在探索导轨的使用经验。未来只要我国枪系得到完善,导轨就可以大面积配备部队。


幽灵炮弹


战术鱼骨?好像台湾常用这种提法首先定义一下,“战术鱼骨”只是通俗称呼,同样通俗的称呼还有“皮轨”、“导轨”,西方还有更加戏剧化的说法:“圣诞树”,意思是枪上挂满了附件跟圣诞树一样。这种东西的正式称呼是“皮卡汀尼战术导轨”,现在还有理念更佳的“MOE战术导轨”,指的是一种军方标准规定的,可以铆接或铰接在枪身护木或机匣上的,可以安装各类提升枪械战术效能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瞄准装置,激光指示/标定装置,便于握持的护手,附加武器装备等)的安装轨道。

目前,各西方主流军事强国已经纷纷在一线陆军作战部队普及皮卡汀尼/MOE导轨,并相应的下发了诸如红点/全息/微光瞄准具、激光指示器、M203/230型40毫米枪挂榴弹发射器等附加装置,极大的提升了枪械的多用性,增强了步兵部队的单兵战斗力与遂行多种任务的能力。

我国陆军由于长期以来受建军思想与军费规模所限,对于这些附加在枪上的种种外挂附件的研发装备并不热衷——陆军轻步兵的主要任务是靠手中的自动武器实施火力压制,对硬目标与面目标的打击则主要靠队属支援火器完成,而单兵战斗力的生成与提高又非常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对于靠瞄准镜确保射击精度的做法被认为不适用于战场上的极端情况而不予重视。

同时,我军的轻武器的研发与装备体制又长期处于水平不高的状态,诸如81-1型步枪由于采用了活动上机匣而不适用于装备皮卡汀尼导轨、95式步枪由于枪身太短居然也不适用于装备导轨,等到准备给03式步枪装备导轨了,由于军标制定上的互不协调,又导致采用了燕尾轨这种既不通用也不牢固的落后设计,大量的附件根本无法挂装。

不过随着军改的深入与轻武器研发的巨大迈进,我国有望在下一代轻武器研发中全面铺开皮轨设计,使得我军轻步兵的战斗力获得跃升。


军武次位面


皮轨是怎么来的?国外枪支厂家和附件厂家多,而且允许士兵自己购买附件改装,因为接口各不相同非常麻烦,最后搞了个通用导轨。但是,通用性是要付出重量等方面代价的。

国内为啥不配皮轨?国内制式枪支型号少,附件也是随枪定制,不允许士兵自己改装,导轨的意义没那么大。更新附件?回厂打孔,那是常规操作。98k步枪返厂打几个孔装瞄具,就是98k狙击枪。

附图一二,美国国民警卫队救灾图,以及最近的国民警卫队网站截图,注意标准版m16a2。国民警卫队是可能派驻伊拉克、阿富汗的,备战等级应该比我们的乙种部队还高。

附图三,皮轨真不防弹,装成这样还是不防弹。

附图四,听说大狙加皮轨很厉害,借我个拖鞋,抢一支玩。






味冷


存在即是合理,我军常规部队不装备战术导轨是符合我国现有国情和我军现阶段任务需求的。总结来说:我们不是造不出来,也不是装备不起,是目前没有必要。

具体情况请听我给你分析。个人理解,战术鱼骨导轨,其主要功能在于达到某种功能(如指示、标记、夜视等)或者提升武器的使用性能(也就是人体工程学)。

而军队能否普及某项装备首先考虑的应该任务指向、可靠性和性价比,简单的说就是:这件装备是否适用于这种场合,能不能经得住严酷的战场环境,怎样使用能达到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首先聊聊任务指向。我国幅员辽阔,为防止战火殃及无辜百姓,破坏地方经济,因此常规军队所面临的战斗设想大多发生在野外,规模大多是集群战斗。

那么在这种战斗设想下,个人的战斗对整个战役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这时战术导轨的个别提升效果就可以忽略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面临大火,即便给你装备一个镶金的呲水枪也是于事无补的道理一样。

其次聊聊可靠性方面。战场环境的严酷是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里的人们无法想象的(电影里的场景也都是经过艺术加工后,才能让观众接受的了的)。那么在炮火翻天,子弹横飞,给养维护都跟不上的情况下,什么样的装备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最可靠的拯救一个士兵的性命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操作方便的装备。战术导轨虽然外挂在枪上,给步枪增加了功效,但是也存在紧急情况下损坏影响战斗的隐患。

最后说说性价比这个问题。中国乃泱泱大国,军队,警察,武装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器有数百万之重。在这种情况下,战术导轨最为磨损消耗部件装配下来,一年的开资将是很可观的数字。一年国家的税收是一定的,用到了这里,自然就影响了经济发展,在目前国家形势不是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去浪费这种钱。真若战争需要了,中国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处巨量的战争配件来支持战争。


流氓兔


看了你们的争论,无非是两种观念,一种是我军目前的情况和现实需要导致不用安装导轨,另一种是为了与国际先进的军队看齐,一定要装导轨。其实两种看法都有理有据,但我想就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一下我军为何应该配发步枪和其他枪械上的导轨。

战术射击和枪械配件选择息息相关,目前战士们手中配发的95式步枪相当于裸枪,很少见到装着瞄具和其他配件的版本,但是有人说是因为不需要,真是无稽之谈!怎么能不需要呢,实际上是特别需要,甚至是急需!

从美军在反恐作战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实际交火时进攻的一方很容易占据火力优势,所以攻击性的战术射击是首选方案。在贾拉阿巴德突袭本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动中,cqb战术突击的运用主要就是配合导轨上的激光指示器和夜视仪,可以在微光黑暗的环境下迅速瞄准,而拉登一方的ak47则只能盲目射击和大致瞄准。同理可见,我军也有反恐作战和近距离交火的需要,攻击者没有激光瞄准器和夜视仪,但又没有红点或者全息,就失去了运动中快速瞄准的先机,容易遭到伏击和暗算,因为机瞄的据枪动作要求和瞄准用时都要远高于瞄具,玩过水弹的都知道,运动中或非标准姿势时瞄具带来的指向性优势在哪里。另外,以我军最现实的需求目标来说,武统海峡对面的时候,必然要进行城市巷战,逐屋排查和突击斩首成为常态,总不能遇到一个可疑火力点就一炮上去轰或者让空军与海军轰炸吧?美军能够做到为了免除伤亡呼叫空中支援,并利用无人机来定点清除,我军明显并没有这么财大气粗,有战略价值的目标才会如此对待。

所以战术素养的养成不是临时装备安装插件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战术思想的转变。那些说如果需要马上可以大批量换装的人完全不懂军事训练,射击主要靠意识,而不是技术,长期训练后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了,习惯机瞄的动作而不适应瞄具的使用是一定的。


风羽青阳



不对不对,去非洲的维和步兵有配备枪瞄导轨哦[灵光一闪]再者你这枪瞄导轨适用不适用现场环境还不好说的类,你说你拿着红点点吓唬吓唬地方人还行。瞄准拿枪的人,先不说他的准确性如何,第一个是暴露我方位置和企图,这不找枪子打过来吗。所以说他是不符合实战要求的。再者它上面有照明手电,在战场环境下也决不允许的哟,这可是得受处理的。再者你枪打得准要那外加得东西干啥,不还得通过瞄准吗。不是说这东西不适用但至少不适合战场。


不是瞎比比看图!


努力成长的小绿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