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小學語文,每篇課文教學目標教材其實已定好,教師不必再錙銖必較

蒙領導抬愛,有幸進入“正月12發言群”,學習了嶽峰小學尹延紅老師的一篇教學設計——統編教材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荷花》,拜習了各位領導、專家的高評,從課標要求到教材意圖,從目標設定到教學實施,從課堂宏觀設計到微觀細節落地,各位領導專家對這節課都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論證、推敲,真是高屋建瓴,見仁見智,精論若金,字字珠璣,有高度,有深度,入木三分,學來受益匪淺。

感嘆於尹老師語文教學功底的紮實深厚,更敬佩其敬業精神與謙遜好學的品格。一篇《荷花》設計,不厭其煩,廣納百“諫”,夜不成眠,三易其稿,一心想著要“發揮文本的最大作用,讓學生最大化的學習,結出最甜蜜的果子”,這著實令人感動。如我輩老師都用這種精神去教學,泰安教育豈有不振興之理?

小學語文,每篇課文教學目標教材其實已定好,教師不必再錙銖必較

較之與其他學科,語文這個學科可以說比較特殊,是個“一沙一世界”的學科。“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任何一篇課文都包含有人文、科學、美學等各種各樣的知識信息,也蘊含著數不清的語文要素,就如《荷花》一課,讀起來,景色美,語言美,感情美,謀篇佈局,字詞運用都是極度的講究,一篇課文就是一座巨大的金山銀庫,探之無底、挖之不盡,如果我們想在有限時間內甚至一節課上,就要讓學生完全掌握,那是不可能的;況且,由於受學生年齡、閱歷、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我以為,我們的語文教學,當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節課不必要求盡全、盡善、盡美,不必強求一節課就讓學生“學盡語文、學透語文、學好語文”,一課一得,學生每節課有所收穫即可。一課一得,一文一得,“水多自然能行船”,學生的語文水平會在日積月累中漸漸“水漲船高”起來。所謂的“一沙一世界”只是一種理論行走,“聚沙成塔“才是可望及的現實。

因此,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學透課標,吃透教材,摸清學情,做到胸中有丘壑,但在實際課堂上,卻不一定非得水墨畫般地寫意“大全景”,只需找準丘壑的一石一點,著著實實地落下。

教學當有目標,目標精準教學方才會有實效。但是,我以為,就每節課而言,作為普通教師,在教學目標設定上是沒有必要錙銖必較的。因為,課標、教材、參考書,是已經給設計好了。

課程標準對每一學段給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要學透記牢,在教學中做到不超標,不降標;如關於“讀”,一二年級的要求是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三、四年級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五、六年級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可見這個要求是層層遞進的,螺旋上升的。一二年級教師如果在學習課文時把“默讀”作為主要方式,則就超了標,欲速則不達,效果一定不會好;而如果到了高年級,課堂上教師仍是要求學生“逢文必朗讀”,那就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升高,速度上不去,獲得的信息量當然就會受到限制,會影響學生整體學習的進度,更會阻滯學生閱讀、乃至學習能力的快速提升。

教材是課標要求具體化的“例子”,編委對課文的選定與編排的依據首當是課標。而且將課標要求從高到低,從易到難,系統科學邏輯地分散於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課中,如果將整個語文教材體系比喻成一座大廈,那麼每篇課文就是一塊塊的”磚”,當然要注意,這些磚並不是磚廠一個模子鑄出的一模一樣的“磚”,而是一塊塊帶有“位置標號”的“磚“,每一塊都不一樣,每一塊都有其固有的使命。所以,我們教師教學時,一定要在吃透課標的基礎上,理解透教材編者的意圖,弄清楚每塊”磚“的“專有使命”,我們交到學生手中時,雖然看似一塊“磚”,但一定要確保學生“集齊”這些磚時,就在不知不覺中攀到大夏的極頂——即在某一學段學習完成後,具備了相應的學習能力和應有的學識水平。

小學語文,每篇課文教學目標教材其實已定好,教師不必再錙銖必較

這說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實際做起來,我覺得倒很簡單。第一,教學參考書上,專家已經對教材中的每篇課文做了深入充分的解讀,教師採用“拿來主義”就可以了。第二,統編教材課文是按單元編排的,每個單元導讀上,對本單元要求(亦或說是目標)已經給出了標註。第三,每篇課文後面都有課後題,這些課後題,就是編委們根據課標結合課文給出的教學要完成而且必須完成的最主要目標。比如像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三個要點:一是“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二是“體會優美生動的詞句”;三是“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荷花》一文課後題有四個:一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下面的詞語,背誦第2-4自然段”;二是“默讀課文,說說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這一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畫”;三是“畫出課文中你認為優美生動的句子,和同學交流”;四是“第二自然段寫出了荷花不同的樣子,仿照著寫一種你喜歡的花。”

三年級的小學生,一篇課文,完成這些目標就完全可以了,再多了,大部分學生也消化不了; 這就像我們讓三歲小孩子認識一頭羊,讓他們知道羊是四條腿、頭上有角、身上有毛、吃得是草就可以了。至於還有白羊、黑羊,山羊、綿羊,羊是哺乳動物等等,不要說一節課,100節課也講不完呢(哈哈)!在這一點上,尹老師也有同感“想要的太多,反而都是驚鴻一瞥。”“全是果子,沒有最大最甜的那個。”當然,單元導讀、課後題這些要求(目標)是需要紮紮實實完成,學生實實在在掌握的,不能再“縮水”,否則的話,學生知識就會有缺陷,能力提升就會留下“坎”,未來的大廈就會有“窟窿”了。

我語言表述能力不夠,說得有點囉嗦,簡言之,我以為,語文教學,教師一定要站高望遠、胸懷全局,但具體到每節課,卻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課一得就可以了。這個得亦即目標是什麼?如無特珠情況,教師無需自己徹夜不眠細細琢磨,依教參上的目標、教材單元的要求、每篇課文後題目就行了,教師真正要下得功夫,當是在如何設計科學的教學環節、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引領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讓學生學得高興、學得快樂、學有所得,願意上我們的語文課,每節課上,都能將那“一得”收入囊中,裝在心裡,融入進自己的血液,轉化為成長向上的力量……

以上拙言,實為一孔之見,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不勝感謝!

小學語文,每篇課文教學目標教材其實已定好,教師不必再錙銖必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