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雙一流”高校榜單即將重新排名,這幾所高校有望上榜

現在社會,在本科教育越來越普及的年代,大學生是越來越不值錢了,但是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對於那些身披名校光環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畢業後的社會地位相對於其他的本科畢業生來說,可以說是高人一等了。所以當某一所高校被冠以985、211,還是現在“雙一流”的名頭的時候,對於該所高校來說,它的意義不言而喻。

“雙一流”高校榜單即將重新排名,這幾所高校有望上榜

那麼為什麼那些名校,即有著958、211,甚至是現在的“雙一流”,對於一所高校的意義那麼大呢?原來它除了,“說出去好聽”外,還能帶來“真金白銀”,也是提高學校生源質量的好幫手。而生源質量,就連“清北”“華五”這樣級別的國內頂尖名校,每年招生時都非常重視,想盡辦法在“生源爭奪戰”中勝出。


“雙一流”高校榜單即將重新排名,這幾所高校有望上榜


以首輪“雙一流”獲益頗大的雲南大學為例。該校新近發佈的《2018-2019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中,就明確提到“生源質量較進入‘雙一流’高校之前的2016年有較大提升”。

不僅是本科生源質量向好發展,雲大近三年的碩士研究生報考規模也在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報考人數為21867人,報錄比接近6:1。而在“雙一流”前,雲大是每年考研的調劑大戶,借用網友的話調侃“昔日瞧不起,如今攀不上”。


“雙一流”高校榜單即將重新排名,這幾所高校有望上榜

時間來到2020年,對於國家而言,這是一個分量特別重的年份;對於高校圈來說,同樣備受關注,“雙一流”的榜單將進行重新排序,那麼首輪失意“雙一流”的高校已經摩拳擦掌了。而非“雙一流”高校要想成為下一輪的受益者,則需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了。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三份2019年非“雙一流”高校的硬核成績單,看看哪些高校將成為下一輪評選的有力競爭!

成績單之一:國家級項目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方面,一共有21所非“雙一流”高校闖進獲批項目數量前100強,其中,排名前5的高校分別是深圳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

在國家社科基金申請方面,上海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湘潭大學等非“雙一流”高校表現不俗。


“雙一流”高校榜單即將重新排名,這幾所高校有望上榜

成績單之二:國家科技獎

需要說明的是,2019年的國家科技獎還沒有最終出爐,但從初評結果來看,有24所非“雙一流”高校至少有1個項目以第一完成單位通過評審,表現最突出的大概率是收穫兩項的華南農業大學和廣東工業大學。其中,華南農業大學是最近在國家科技獎上表現最好的非“雙一流”高校,過去兩年就已經實現了三大獎“大滿貫”。

成績單之三:高層次人才

說起高層次人才,首先要提的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一所高校師資隊伍中如果沒一定數量的院士領銜,恐怕很難稱得上是名校。

從2019年“兩院”新增選院士結果來看,非“雙一流”高校要出一名院士並不容易。在全部139名“兩院”院士中,僅有8位來自非“雙一流”高校。它們分別是收穫了中科院院士的首都醫科大學、陸軍工程大學,以及工程院院士的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

與院士相比,國家傑青、優青是高校學術的中堅力量,其規模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象徵著高校的學術潛力。


“雙一流”高校榜單即將重新排名,這幾所高校有望上榜

下面有一組數據我們可以看看:過去的2019年,有15所非“雙一流”高校有國家傑青入賬。其中,深圳大學、陸軍軍醫大學最為驚豔,新增了3位;山西大學拿下2位;燕山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各有1位。

在國家優青方面,2019年共有39所“非雙一流”高校有收穫,其中表現亮眼的高校有南京工業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陸軍軍醫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與揚州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


“雙一流”高校榜單即將重新排名,這幾所高校有望上榜

所以,綜合以上三份2019年硬核“成績單”,至少有包括深圳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陸軍軍醫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江蘇大學、燕山大學等在內的10餘所高校,有望躋身下一輪“雙一流”。但從學科評估、扶優扶特、發展潛力等多角度考慮,深圳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3所高校突圍的可能性要更高些。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