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废都》是作家贾平凹(wa)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此书因大量男女之事的描写被禁16年之久,2009年重新解禁出版。

贾平凹先生创作的过程虽身在“闹市”,却懂得静中求境,他的《废都》善于意境的把握,尤其是对于人的内心描写,《废都》是从反应社会历史文化层的问题到探索人本质问题的小说,《废都》通过隐喻、象征性的手法把生活习俗、宗教、自然现象与人问题进行结合,《废都》中男女之事的细节描写恰恰敲开了人性敏感、情感的精细、爱情的不同色彩等情感艺术方面创作的魅力。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作家贾平凹


当我们看到很多负面评论在闹腾的时候,贾平凹先生则继续在静中开花,伏案创作,他在为事业而“战斗”。而今日稍有成就的创作者,有的还在争论谁是谁非,为了名誉、利益受损而“开战”。社会发展快,流行元素也会越多,但文化发展则不会转变那么快,所以导致追求快速利益者犯上了“流行性感冒”,得了“发烧”等症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开始致愚,活在梦中,思想上受到了限制,甚至抑郁了,而且讳疾忌医。

生活大百科里面并没有帮助这群人了解自己思想病症的书本,《废都》恰恰弥补了这一方面,它的流行也是因为能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性启蒙之书,同时能够了解真实的自我、了解身边的人、了解关系、了解社会。

《废都》里面的城市写的是西安,“废都”名字缘引西安唐宋以后黄河断流、经济停滞、生态问题而得名,因《废都》这本书而又被大众深刻地记忆了下来。《废都》写了人物,写出了人的本质;《废都》写了城市,写出了人的社会;《废都》写了文化,写出了人的智慧与愚蠢。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左路遥,右贾平凹


贾平凹先生和路遥先生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的这份忠实源于贾平凹去看望病重好友路遥时候的对话内容,生病的路遥对贾平凹说:“等我出院了,你和我到陕北去,寻个山圪崂住下,咱一边放羊一边养身子”。

看到这句话,我心想,现在哪里去找一边放羊一边养身子的幸福?路遥死在了“战场”上,贾平凹则继续在“战斗”,这份隐藏着平凡但又伟大的意志力触动了我,为了创造幸福而战斗的他们正在默默地鼓励我去创造、去推动自我的变化,不断地前行。

希望今天,我开始去谈论的这本《废都》的时候能帮助到你,我准备写三回,今天是第一回,此回是从“梦”开始起航。



贾平凹的“梦”也是创作者的“梦”


今天从“梦”谈起,这个“梦”在作者贾平凹的《废都》中有多重含义,我认为有三段可读的梦。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梦蝶

开始解读“梦”之前,首选简单说下与“梦”相关的一个小说人物,这个“梦”在他身上蕴含一个人的多重性格和思想。这多重性格的人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庄之蝶”,庄之蝶取名于《庄子·内篇·齐物论》(庄子梦蝶)。他是一个中年男,大作家,身处时代转变的文人,既清高、随性,又风流、多情、自私。

这里的梦诞生了作者的隐喻手法,作者是主张道家思想的,所以文中越是违反规律而写的事情,如非自然现象、非道德行为都是来比喻本文的相反寓意,越是虚幻的地方反应了现实文化中发展的不清晰,越是非道德行为则是指出道德观念的不足之处。

梦一、

睡在哪里不都是睡在夜里——贾平凹

小说中有多处体现贾平凹的老庄思想,其中有一句撩人的哲话,唐婉儿对着庄之蝶说过“睡在哪里不都是睡在夜里”,读着恰似一句废话,却是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最应该明白的道理:

  • 当人随心而欲的时候就会自以为夜在心里,想要什么时候做梦就在什么时候可以做,现实与梦是区分不了的;
  • 当人做到无欲而刚的时候,就不会为夜而动心,知道什么时候从梦中清醒,即对应庄子这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或许是一场大梦,顺应自然,不要贪图。

这里的“梦”诞生了作者的主题思想——知识分子如何摆脱困境。

梦二、

夜的神秘不是因为它是背着阳光的。而是因为它容易藏着一段人生的梦,里面有宁静、享受、放纵,这些就如每个人暗藏着社会的关系网,明面上别人是看不到,暗地里却是总拿来彰显随性、清高、放荡、自私的资本,还记得网络上经常流行的这几句话吧,“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爹是.....”,《废都》就是巧妙的把这些日常生活的结构装进了小说里。这里的“梦”诞生了作者的故事线,文学作家、书法家、艺术家、画家的平行人物与几组对照人物的悲欢离合。


《废都》的梦中楼阁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红楼梦剧照

梦三、

接下来的这个“梦”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红楼梦》。

《废都》这部小说的“梦”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不得不谈就是《废都》构建的梦中楼阁,当代大观园,所以本部小说如《红楼梦》一样具有强烈的人物对比,介绍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画家的四大知识分子家庭与其家庭相关的具有鲜明人物性格的女性情爱纠葛、与自身家族的亲人之间的纠缠,还加入了社会底层对比组的内心呐喊,所有这些又都折射了小说所表达的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人们巨大的物质需求与艺术创作的格格不入,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人的精神文明提升遇到了瓶颈,灵魂被自我建立的关系蒙蔽双眼,最终致愚与腐蚀。

这份“梦”让很多人过足了“红楼情”,《红楼梦》式的境界从《废都》第一页开始就在解人,虚实结合、越虚越实,越实就越虚。日常的嘲讽、撩情,以及贴在身体上的镜头描写越是荒诞、放荡,就是更加戏谑地直指“人”的本身。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行乞的老师流行全城的瑶儿


小说开头涌入天降异象,人群涌至围观,这里强调了社会封建思想的禁锢与围观的人物心态,小说正文叙述中把知识分子的无聊描写到极致,人情浓重、人文淡薄、人生基本情感遭遇困惑、商业原则至上。小说表现的艺术特色用象征手法深刻描写知识分子的心境,唤醒人们对人生感知、对社会的感知,这些堕落的情感生活,失去担当的苟且行径。

正是这样细致的描写,情爱之处的精致细节被读者划重点,成为了本书传播的“经典色段”。我认为这里情爱之事只是在书中放入知识分子性格、阅历、价值观、情爱、地位、声誉中的调和剂,让人物更鲜活,让里面人物也在读懂我们,当我们读《废都》,看他们平常的情爱,仿佛就能看到自己站在他们的床边瞪着眼睛看一样,此时你若是感受不到羞耻才是最为羞耻。

《废都》把整个关系社会结构用关系网装进了当代小说中。

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的年代里,还有很多受到现代文明侵染的知识分子,其内心已经被腐败的现实困住了,失去了一位作为有理想作家自由创作的内心。

知识的力量可以无限大吗?当然是这样,那么反之无知也一样,无知释放更大的力量。这两个之间只有一层薄纸,有些时候一下子就捅破了,所以网络上有很多不明事理的角色,扮演自己同时,也在为无知而代言,攻击、伤害成为他们的乐趣。《废都》提醒我们不要在社会转变的大变革中去迷失,变成那些没有底线的人,失去价值观念的人,掉入了断裂层里面的人。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城墙


读《废都》会让你想到《围城》,所以《废都》里面你会看到有些人很困惑,因为《废都》用十三朝古都城墙围住了他们,就如住在城里,永远不想看城外,这些人认为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要实现诗和远方只待老子有钱、有势、有权的时候再去做,但是欲望无法满足,所以他们寻求的知识是永远找不到正确的路。

也有很多幸运的人,生性天真,住在城外,有些时候也会被城里灯火吸引,进来看看,《废都》也在用这堵墙告诉他们,非礼勿视,有些要看,有些不要看,要懂得选择,请继续走自己的路。

还有大部分的人只会在城墙上围坐着、吃瓜看戏。偶尔帮里面人卖票,帮外边人买票。《废都》也在告诉他们,生命不仅仅如此,不要和村头的那棵老树一样,从生到死也只能挂着铜钟,所以要时常自己去走一走世界,而不是光看。

《废都》二元文化世界碰撞不仅仅是城市与乡村,还有内心开放的人和不开放的人。

人心一梦,尽在红楼,不同人的思想就会出现不同的“红楼”。多重文化冲击、小说体裁创新又让《废都》成为了当代不一样的《红楼梦》。这些都不得不让我继续探索,是哪些力量影响着《红楼梦》的思想大成。

了解《莺莺传》到《红楼梦》的土壤,才能看到《红楼梦》浇灌《废都》的萌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五首》之一,作者元稹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元稹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的悼亡诗《离思五首》之一,是比喻男女爱情的,意思就是见到那么漂亮的你,其它人都不能称作美丽、有魅力了。其中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些都是表达元稹对于爱情的专一、忠贞,非伊莫属。

元稹就是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的作者,《莺莺传》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他们虽然心魂相守、却终不成眷属。这里张生原型就是元稹。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莺莺传


我们从现代观念价值判断元稹,感觉元稹像是在借张生炫耀自己始乱终弃的故事,所以这个故事就成为了“恶趣”。其实《莺莺传》作为唐传奇小说,是在突出其特点志怪、新奇,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这个体裁发育成熟,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小小情事,凄惋欲绝又被后世所模仿,所以唐传奇创作表现的不仅是小说体裁的创新,文中也保留一些的历史和社会的病因,并成为不可多得的史料。《莺莺传》在今天都可以作为史料小说来看,得益于其叙述悲欢离合、文备众体。文备众体在唐传奇开始以后成为很多小说的一种特点,毕竟正文情节都需要渲染铺张,作者在感慨之处加上一些诗词,赞赋骈文以增效果。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红楼梦的文备众体

元稹《莺莺传》篇末的曲笔也指明了文学事与当时的仕途风气,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内质现象。

通过唐传奇小说特点的解读再来看元稹创作《莺莺传》,其实我们就不会那么在意始乱终弃的元稹,因为我们也看到元稹多次被贬而错失初恋,后元稹又因为仕途与妻子韦丛相遇,这期间与薛涛等唐代女诗人一见钟情,这里也穿插了他们的心魂相守,写诗抒情的章节,这些真实、传奇的色彩形成了元稹由情感慨自身仕途的遭遇。作为小说而言,虽然结局并不好,也是一种隐喻的表达,通过人物内心变化而感受传奇人生,让我们读懂其中情志、感慨情感变化的同时,了解当时社会风貌。

《莺莺传》的唐传奇体裁成熟也造就了元代王实甫完善《莺莺传》而创造的《西厢记》故事的圆满,在此基础上《西厢记》把故事变成了忠诚相守的结局,这里又表现了王实甫创作杂剧的反封建,倡导自由恋爱的渴望。《西厢记》的故事与人物细节的刻画成功又影响着兰陵笑笑生创造了“外表极歪,骨子里三观极正的白话小说“《金瓶梅》,《金瓶梅》

不做鸡汤,不劝世的态度直接启发了经历过被抄家,思想无处安放,但素本开放、爱好广泛曹雪芹。

曹雪芹因熟读诗书,又懂得诗词、金石、绘画,喜欢研究中医、饮食,爱好搞点园林、制作工艺品,所以他能创造诸多人物,又能把这些人物思想聚集在一起,“大旨谈情,实录其事”的高思想级别《红楼梦》就问世了。大家都还记得《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那是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也预示从《莺莺传》的唐传奇中笔墨浇灌的种子正在发芽,如今,它已经长大,并且影响并且滋养着贾平凹的心灵。

贾平凹喜欢传统文化,爱看《红楼梦》,新时代刚刚起航,文化发展更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簇拥着贾平凹去创作,去深刻人物内心并进行“人文精神大讨论。

他在创作《废都》时候曾愤激地指出:“社会发展到今日,巨大的变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并存,物质主义的致愚和腐蚀,严重地影响着人的灵魂,这是与艺术精神格格不入的,我们得要作出文学的反抗,得要发现人的弱点和罪行。”

已是不惑之年的贾平凹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废都》,并用《废都》告诉我们生活不如意,我就撕裂给你看,他敢闯敢拼的勇气顺利接过了唐传奇小说浸过墨水的笔杆子,《废都》成为了《莺莺传》到《红楼梦》后一个新的起点。

《废都》的萌芽一直在成长,这本书虽然流行过,但是我觉得它还在聚集思想继续发挥更大的力量,也许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只需要不再过20年的时间就会变成那个最真实的、最能感知人性、感知社会的小说。

因为这本书在国外已经引起很大的轰动,很多读者甚至来到中国寻找原型人物,研究《废都》的“种子”。

“梦”每天都会有,可是“美梦”又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用“梦”开篇,也用“美梦”结束,想要做“美梦”的人有总会诞生一颗种子种在内心,那么这颗种子也分为两种:

  1. 拥有一颗渴望的种子,那颗种子就是真实、美丽、值得敬畏的理想;
  2. 拥有一颗利欲熏心的种子,那颗种子就是自私、嫉妒、抱怨的自爆炸弹;

用什么样思想就会滋养什么样的种子,未来你如何想呢?

市场经济时代,如果只是迎合市场,我们看到的只是手中的鞭子,不仅会让自己变成剥削者,同时也会黑化种子,走向自爆。所以,我们要懂得“复盘”,做完每件事后都得分解可能成功机会和失败的漏洞。

《废都》也在用说话的“哲学牛”隐喻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牛听到人谈话后,居然通过反刍产生了思想并道出:

“人啊人,之所以战胜了牛,是人有了忘义之心和制造了鞭子。”

不剧透导读贾平凹《废都》,一部隐喻人心的小说(一)

牛自古是高贵的、敦实、可靠的,在《废都》里有这只被称作“哲学牛”的牛大人说了很多“真话”,它又会告诉我们那些道理呢?欢迎继续关注我,下一篇我们就再从《废都》的“哲学牛”开始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