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序言:早在19世紀七十年代,英國專門研究人類差異的遺傳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就曾極力主張對"人體測量"進行新的研究,並把人體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1882年,他在倫敦南肯辛頓博物館開闢了一個實驗室,任何人只要付一點費用,都可以在這實驗室裡使身體的某些部分得到測量,包括對視力和聽力以及反應時間的測驗。

"智力測驗"這個術語的首次使用,大概是在1890年,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用來稱呼對賓夕法尼亞大學一百名新生所進行的測驗。這些測驗包括視力、聽力、反應時間、餘象、色視覺、音高感和重量感、痛感、時感、動作準確度、感覺速度和動作速度、記憶力和意象。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斯坦利·霍爾(中間)

19世紀90年代,美國教育界開始對學童進行智力測驗

接著在1891年,剛從德國來到美國不久的年輕的人類學家弗朗茨·博亞斯,在極想把心理學確立為一門實用科學的克拉克大學心理學家兼校長的斯坦利·霍爾的鼓勵下,對伍斯特市一千五百名學童進行了測量,包括對他們的記憶力的測驗。

在參觀1893年芝加哥哥倫布世界展覽會的人群中,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家約瑟夫·賈斯特羅發現,有大批對象出於好奇而願意接受心理測驗。到了1895年,美國心理學協會業已建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促進全國心理實驗室的合作,"以收集關於智力和人體方面的統計材料"。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智力測試表格示意圖

美國的智力測驗也是20世紀美國兩大制度“大規模教育和大規模軍隊”的一個副產品。一個民主化社會的這兩大用語,對於定量的思想方法都起了促進作用。美國公共教育的發展,公立中學的成倍增加,造就了一大批有希望進入大學的新一代的年輕美國人。雖然進中學是自動的,或者甚至是強制的,但進大學卻幾乎全部仍舊要經過挑選。

從1890年到1922年,美國公立中學的招生人數增加了九倍多(從二十萬左右增加到二百多萬),而美國的學院和大學的招生人數只增加了三倍左右(從十五萬人增加到約六十萬人)。這一情況產生了對挑選學生的新技術的需要,統計學的出現正是適逢其時。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哈佛大學

早在1877年,曾經提倡在公立中學實行免費教育作為普及教育方法的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W·埃利奧特就已預見到需要制定新的考試製度,只有按照某種共同的考試製度,高等學校才能挑選到最有培養前途的人。

在美國,由地方管理的公共教育的學科和標準五花八門,其糟糕的程度遠非歐洲的教育家們所能想象。這裡的問題和英國或法國的問題完全不同,因為在英國或法國,投考大學的人在中學裡學的都是統一的課程。由於聯邦政府不管教育,統一考試的工作只能由一個私人的中心組織去做。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尼古拉斯·默裡·巴特勒

這項計劃於1890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及教育學教授尼古拉斯·默裡·巴特勒提了出來。計劃的一個附帶目的,是幫助中學制定教學大綱,以適應大學的需要。巴特勒回憶說:"那時候,公立中學剛剛進入普及和迅速發展階段。它正在美國各地的城鎮成倍地增加,因此很自然的是,它到處都碰到了考大學的問題。美國各地的大學又都自行其是,對於其他大學的方針,對於中學的需要,對於普遍的公共利益,一概不放在心上。"

1901年6月,剛剛成立的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首次在美國的六十七個地方,在歐洲的兩個地方,對代表二百三十七所中學的九百七十三名考生進行了考試。中學的課程已經由於一些徒有其名的課程如美術、樂隊、速記、新聞、編輯、印刷、家庭經濟以及許多手工、愛好和運動而大大膨脹起來了,但考試委員會仍用傳統的學科如英語和化學來對考生進行考試,並嚴格地按百分計分法評分,規定六十分為及格。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阿爾弗雷德·比奈

1916年,“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與法國另一位心理學家西奧多·西蒙合作,設計出測量智力的比例等級,稱為“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比奈提出了一個新奇的假設,認為人的智力與年俱增,直到成熟。他根據這種假設對許多兒童進行了測驗,以便對每種年齡的測驗數據確定一個平均標準。

然後,只要把任何一個兒童的測驗數據和平均標準相比較,比奈就能把這個兒童的"智力年齡"和實際年齡區別開來。每一年齡級別的測驗標準,就是這一年齡級別百分之七十五的兒童的及格標準,這樣,智力測驗就有標準可循,可以用來測量"正常"兒童的智力差異。

到了1908年,比奈-西蒙的測驗法已經被譯成英文,並被引進美國。接著在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威廉·斯泰因提出,把測驗對象的智力年齡除以其實際年齡,就可得出有用的"智商"。191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劉易斯·麥迪遜·推孟”和另外幾個人對比奈-西蒙的測驗法進行修改後予以採用,使之成為美國"智力測驗"的標準,稱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於是,"智商"就成為這整個問題的廣為流傳的稱號。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智商的算法

美國心理學家亨利·戈達德提出“低能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至此,受人尊敬的心理學家們才使全國認識到"低能的威脅"。事實上,喚起人們注意這一威脅的最直言不諱的宣傳家亨利·戈達德本人,就是設計軍隊測驗標準的委員會的成員。翻譯比奈-西蒙測驗法的就是戈達德;1911年,在對二千名正常兒童——新澤西州一個鎮上的全部學童進行了測驗之後,他又修改了比奈-西蒙的比例等級,使之為美國所用。

戈達德認為,智力測驗是通向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它為優生學和社會改革開闢了新的領域。作為新澤西州的一個勞教單位文蘭少年罪犯教養所的心理學家,他對被假釋出來的年齡從十四歲到二十歲的五十六名"任性的"女孩子進行了測驗,發現其中除四人外全部屬於"低能"。

接著,戈達德又在紐瓦克的一個青少年罪犯收容所,對隨意挑選的一百名犯人進行了測驗,發現其中66%的人是"低能"。他一下子作出結論說,低能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智力測試示意圖

於是,戈達德發動了一場全國性的運動,要通過控制低能的人來與犯罪行為作鬥爭。他得到了限制移民聯盟和其他排外團體的支持,這些組織正在利用從國會關於移民問題聽證會的四十五卷記錄中找到的未經整理分類的統計數字,來支持關於排斥所有遺傳的"不良分子"的法律。

接著,亨利·戈達德向美國低能研究協會建議,把成年人的低能分為"白痴"(兩歲及兩歲以下的"智力年齡")、"低能"(三歲到七歲的"智力年齡")和"童樣痴呆"(八歲到十二歲的"智力年齡")。儘管別人對戈達德的這種明確的劃分法還有爭論,但戈達德自己仍深信不疑,凡是需要測量的,他的測驗都測量了,只要立法機關採取行動,它們是能夠在社會防腐方面創造出奇蹟來的。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亨利·戈達德

但是,所謂(就像軍隊測驗結果所暗示的那樣)美國有一半人都是"低能的",這種說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也許,這種說法其意不在美國人民,而在"智力測驗"的功效吧?甚至在軍隊測驗之前,一些謹慎的學者就已疑慮重重了。

正如歷史學家馬克·哈勒所說的那樣,在軍隊測驗之後,一些社會活動家公開認錯了。1918年,馬薩諸塞州教養院的一個醫生說:"我們確實詆譭了低能的人。我見到過一些最可愛、最完美的人物,他們原來都是低能的人。"最後,連戈達德本人也不禁懷疑起來:他是否過分誇大了低智商的威脅。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一戰美軍示意圖

1917年,美國對一戰美軍進行智力測驗

1917年,美國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時對新兵進行等級分類的緊急需要,導致了智力測驗的新方法。軍隊的兩套測驗標準全都適用於對大批人進行測驗。這兩套測驗標準是美國心理學協會的一個委員會設計出來的,目的是要在比例等級的一端剔除智力不及格的人,在另一端發現比較聰明的"當軍官的材料"。軍隊A級測驗的對象是能用英語閱讀和寫作的人,而軍隊B級測驗(用手勢發出指示)的對象是文盲和不懂英語的外國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美國又對智力測驗表現出新的熱情。在經過低能威脅的虛驚和軍隊測驗引起的普遍偏見之後,新牌號的智力測驗空前未有地發展起來。現在,它們要來把整個社會分類了。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一戰示意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不顧人們對智力測驗的普遍嘲笑,採取了一條新的途徑。1924年,考試委員會的秘書鑑於該委員會過去的測驗範圍太窄,指出了以下未來的智力測驗範圍,除了許多大學要了解的以及直接測驗提供的那些數據外,還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數據:

(1)道德行為

(2)健康狀況

(3)觀察力

(4)精神上的靈敏

(5)成功地參與協作或配合的能力

(6)實驗室工作的技能

(7)用外語會話的熟練程度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智力等級示意圖

1926年開始,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改革智力測驗方法,智力測驗逐漸成為入學考試的可靠手段

1926年,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首次實行其"學習能力、智力及性向測驗",用以對不完全限於學業內容的"智力"進行測驗。其後的十五年中,考試委員會精心設計出了一套考試製度,以便不但為大學而且也為考生提供更加可靠的預測手段。

隨後在1935年,考試委員會改革了它的整個評分制度,停止使用傳統的百分記分法。新的記分法把一般大學考生的平均標準分定為五百分,然後按二百分至八百分的幅度來評定成績,各大學可以按這一幅度隨意錄取新生,錄取分數可以高於平均標準,也可以低於平均標準。另外,這些新的測驗方法的優點是,它們不需要花很多錢去培養代教授閱卷的助教,就能把測驗成績機械地記錄下來。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二戰示意圖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考試委員會已經發明瞭一些不但能對大學入學考試內容進行測驗,而且也能對各種能力進行測驗的方法。1943年4月2日,考試委員會在一萬三千個測驗中心對軍隊中三十一萬六千名青年進行了測驗。

專家們一致認為,這種對同質群體的測驗,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測驗。在這些測驗證明是成功的之後,考試委員會接著又著手其他任務。根據與海軍人事局簽訂的一項合同,考試委員會對一百個現役職務進行了測驗,這項工作需印製一百三十三種試卷、答案和報告,全部測驗材料共三千六百萬頁。

接著,在大戰結束時,考試委員會又在全國範圍內對復員退伍軍人進行測驗。成千上萬的人,有的想根據美國軍事人員法案進大學深造,有的想在諸如威斯汀豪斯公司或百事可樂公司主辦的計劃中找到就業機會,有的想進外交部門,有的想去安納波利斯或海岸警衛隊學校工作。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美國大學考試示意圖

智力測驗擔負起了新的全國性的重任,涉及美國人生活的每一個方面。1947年,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和其他測驗小組,併入新成立的教育測驗局。教育測驗局保證"在急需測驗的領域",發展"新的業務和新的測驗方法",把它的測驗技術運用來對全國人員進行分類。

1950年,考試委員會的秘書說,"中學教學大綱和大學教學大綱之間的連續性正在消失",所以更有必要依靠學習能力測驗,現在這種測驗本身似乎就能預知學生在大學裡的成就。要求教育機會平等的普遍壓力,提出了和平時期的一個新的數字問題。

考試委員會的秘書說,1951年每一個大學年齡組,約有五十二萬五千人的"智商為110或更高,因此可以斷定,這些人在大學裡的學習成績可以達到中上水平"。但在這些人當中,真正進入大學的只有二十一萬人,其餘的三十一萬五千人,顯然"由於沒錢或缺乏動力"而沒有進入大學。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智力測驗示意圖

雖然通過智力測驗大概也能發現那些合格的、但根據他們的智力還沒有受到充分教育的美國人,只有建立從財政上扶助高等教育的制度才能使他們進入大學。兩個相互聯繫的目標是:一要避免"浪費金錢"(由於招收進智商低於110的學生),一要避免"浪費人才"(由於未能招進智商為115或更高的學生)。

1958年後,在智力測驗者們所謂的斯普特尼克時代,人們又一次對專門人才的浪費感到擔心,拼命去尋找發現人才的方法,並對學術優良表現了曇花一現的熱情。美國人能達到俄國人的標準嗎?人們提出了許多方案,有的主張對學習能力、智力及性向形式進行"花費不多的初步測驗",有的主張創建"一批大學,專門招收才能從100智商到115智商的學生",同時也有人再次強調"大學的指導作用"(到1960年,這種指導已經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專業,有自己的協會和刊物)。

經過了幾年的爭論之後,在1960年決定把測驗成績向考生公佈。這當然是一個新的重大步驟,它使公眾進一步意識到智力統計社團的存在。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主席對"隻字不提測驗成績這種清規戒律"進行了抨擊,而大談公佈測驗成績是"道德上的勝利"。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選擇題智力測試示意圖

到了20世紀,由是非題、選擇題等組成的測驗,以及通過這些測驗得出的"智商",成了職業諮詢指導這一新專業和人事管理的原始材料。這些材料越來越多地被用來作為對文職人員"考績"的標準。

1971年,有一個專家說:"智力測驗,以及與之有關的能力測驗,越來越成為社會挑選人力資源的手段。不但在軍隊中,而且在從中學到職業學校的各類學校中,在工業中,以及在文職人員中,由是非題、選擇題等組成的測驗已經侵奪了按家庭出身、社會等級,尤其是財產來挑選人才的世襲領地。"

一種把全國人口(現在已經以計量方法予以估計)和全國其他物資等量齊觀的新傾向日益發展起來,而這方面的具體表現就是出現了一種不再把人說成人而是說成"人力資源"的新傾向。關於人事管理的教科書,開始自稱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指南。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美國開國元勳傑斐遜畫像示意圖

結束語

在20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和七十年代,隨著平等化運動的越來越得勢,這種對待智力問題的計量方法受到了另一個來自意想不到的方面的攻擊。美國開國元勳傑斐遜及其門徒們在他們的早期的民主信條中,曾經把"天生優秀人物"的理想奉為神聖。他們說,這個新國家的偉大之處,將在於每一個人都有發展其天生才能的新自由。

在這方面,社會第一次可以利用未開發的"人力資源",而在舊世界,這一資源則由於優秀人物的生來與眾不同,而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新的平等主義攻擊"智力測驗",主要不是因為這些測驗對文化的要求太高,也不是因為這些測驗未能準確地根據人們的智力把人們劃分等級,這種新的猛烈攻擊是對智力本身而發起的。

美國史談:“智商”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淺析美國智力測驗的發展史

智商測試示意圖

1972年,"反對智商測驗的意見"得到測驗反對者的真心擁護,完全是因為智力測驗確實測出了"智力"。他們擔心,任何社會如果偏愛它的智力較高的公民,那就不可能有那種理想的平等主義的美德,美國社會應該禁止將智力測驗作為對其公民進行劃分等級的依據,因為這種測驗可能被用來對低等公民實行種族歧視。於是,就在這主張絕對平等的時髦一時的狂熱中,智力測驗成了社會科學一門最有爭議的科學。


參考文獻:

《美國簡史》

《美國心理學》

1905年法國“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1916年美國“斯坦-比奈智力量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