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扶桑》是一部以丰富的感性书写的,令人难以平静的作品。它呈出错综复杂的种族间情爱,是对神秘莫测的人类情感的一次敏锐的探索性对话。

——美国《纽约时报》评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严歌苓小说《扶桑》,真可算是一部特立独行的小说,与以往她的小说风格与主题很不一样,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她的“寻根”作品。

作品是作者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影子。严歌苓正是通过这部小说讲述了自己移民美国后如何艰难生存下来的。

只不过,她祭起了一面爱的大旗,更像是开出了一剂“麻醉药”。她在暂时麻醉自己,还想麻醉我们,只不过是精神鸦片,也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严歌苓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也是她的个人背景。严歌苓于1989年赴美,成为第五代移民。

后来认识了精通八国语言的外交官劳伦斯劳伦斯。他为了和她结婚,在前途无量的外交官生涯与严歌苓之间,毅然放弃了前者。

好在,2004年美国外交部的政策松动,劳伦斯被“召回”复职重新做外交官。而严歌苓跟着复职的丈夫一起被派往非洲,做起了专职的外交官夫人。

里面的辛酸曲折,只有冷暖自知了,于是她就把这些感悟都写在这部小说里,当然她在美国这个经历令每一个女子都堪以骄傲的,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幸运的。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让她对美国老公的感恩与珍惜当下,而对国内总是揭批。

比如作品《芳华》《陆犯焉识》《角儿》等,都源于祖父在国内那段特殊时期的遭遇,而心怀怨恨而已。

而在美国的经历,让她明白,“只有宽容、坚韧、顽强才可能在夹缝中活下去,并绽开出美丽的花朵”。

而她最好的认知就是把她作为东方女性的宽容、善良书写得淋漓尽致;如果不这样做,张爱玲就是她的下场。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张爱玲没有她那么好运,因为她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像严歌苓那样“地母”似的夹在两国之间,两边讨好。

张爱玲在国内红得发紫,比严歌苓要出名更早也更有才情,但却在美国却抑郁寡欢,默默无闻。

最后孤苦伶仃死在寓所里多日,都没人知道,这可能就是她的反面例子。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所以,在严歌苓的作品里一味倡导要隐忍、要博爱,写的都是讨好与讨巧的作品。

比如,在她早在1992年时创作的短篇小说《少女小渔》就有所表露,书中就讲述了一个类似扶桑的小渔:

大陆女孩小渔是移民阶层的一员,为了获得绿卡,她在男友江伟的被迫安排下与年届六十的意大利老头Mario结婚,婚姻在三人中间,面对男友的嫉妒猜忌、老人的贫苦年迈,小渔的善良与包容却难以换来三人之间的理解和平静。

说实话,作品《少女小渔》已经有了小说《扶桑》的影子,而且《少女小渔》中的小渔与《扶桑》中的扶桑的人物遭遇与命运相类似,都是非法“移民”,而且两个主人公更是像姐妹相似的,都用温柔、善良、包容去接纳一切。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而本书造就了扶桑这样一个集生活上的贫穷、身份上的卑微 、情感上的忠诚、精神上的圣洁于一身的女性光辉形象。

作品《扶桑》中的主人公扶桑,她原本因为想找到一个从未见过面在美国打工的老公,却被人拐卖到的美国,变成了一个出卖皮肉的妓女。

成为妓女的扶桑,她从未找过老公,她的最大特点是容忍一切的脾性。当她在拍卖场上赤身露体被拍卖时,“任人宰割的温柔使她的微笑带一丝蠢”。

当她坐在笼格般的窗内面对嫖客时,露出的是 “沉默而心甘情愿的笑”;当她遭受凌辱时,竟然是在 “苦难中偷欢”的心境。

无论什么样的遭遇,但她始终“嘴角挂着永久的两撇笑”,好像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看完作品后,我们很想不通,这样的女人是不是正常,严歌苓描述这样的妇女是想表达她们麻木不仁还是弱智低能,是褒扬还是诋毁?

这个群体在她的笔下,竟然不知道对与错,爱与恨,对于所有的不幸的遭遇与苦难,她们都照单全收。

这样的塑造出的人物,可信度有多大,又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呢?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我想,这是不是暗示我们,无论我们在国外(美国)受到多大的委屈,都要像扶桑这样无怨无悔,而且还要以德报怨,用爱来感化他们,任凭帝国主义对我们精神与肉体上的侵略,也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书中的克里斯原本也是强暴过扶桑的,最后她却爱上了他。而且,书中竟然安排了这样的结尾,对于她的情人克里斯:

“你拔不出最末梢的一截,回身看见梳妆台上有把剪子,便剪断了头发,把那一截永远留在他手里”。

而对于事实上的丈夫大勇,扶桑安排了一场婚礼,“他(克里斯)看见她手里捧着大勇的骨灰罐子,也是用红绸包裹,上面顶着中国新郎的礼帽。”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说到底,严歌苓安排的大圆满结局:把爱情与念想留给克里斯(灵魂),而把身体与名分(皮囊)留给了原本的丈夫,这不是同床异梦吗?

这样完美的结局,本身就是一剂“麻醉药”,她只是想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美国会受到什么样的苦难,只要我们默默地用爱来接纳一切,包容一切,就会圆满。

而事实上这都是血泪的历史,这是公然地在美化,可耻的汉奸行为!

严歌苓这部小说终于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书中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淘金梦,美好的愿景下,却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的华人。

本书虽然不带有自传的色彩,但却寄托作者在美国的为人处世的原则。而“扶桑”,原本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用这样好听的名字,就是寄予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偏爱。

扶桑的形象是爱的化身,是千百万中国妇女忍辱负重的缩影!严歌苓这样写,不过是为了借受苦受难的中国妇女,来麻醉更多的同胞,只不过是精神鸦片,用心险恶,也暴露出她真实的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