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兒子總被其他小朋友打。該不該讓他打回去?

澤澤寶貝向前衝


不一定要教孩子打回去。但是一定要教會孩子懂得保護自己

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總是被哪一個小朋友欺負,可以回來告訴媽媽,媽媽會出面幫你解決

每一個孩子在剛進入小團體時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家長平常在家中給到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比較重要,教會孩子怎麼講話,怎麼嚇退別人,怎麼保護自己


家庭心理顧問


感謝樓主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打回去和被打都不好。第一打回去會不會助長孩子的氣勢,反正出問題就是我爸爸叫我打的。第二也不能被打,我覺得應該先禮後兵,先和對方小朋友談好條件,一人玩一會,大家都是好朋友。如果對方還是得理不饒人,那肯定就不好溝通了,先找老師出來解覺問題。純屬個人片面理解 謝謝


趙椅平


我侄子以前就是,我跟他說人家欺負你,第一次你可以忍跟他說他這種行為不好,在欺負就告老師。如果他不聽還欺負你直接告老師去,把我跟你說的話跟老師說一遍,跟老師說他要在欺負你,就直接打回去。第三次欺負你 不要慫直接打回去,事不過三 給臉了


星光獨角獸qwq


這個問題,曾經也一度的困擾我。我女兒五歲,在幼兒園或是家裡接觸“其他狠孩子”後,吃虧甚至傷受後,在教育自己孩子這方面,我從教育孩子善意的忍讓到自我保護的過程中,漸漸明白許多道理,我處理方式成熟了,孩子也長大了!

我孩子現在五歲,中班。在她讀小班時候,她相對班級其他孩子,長的比較高,算懂事。一天剛好學校活動,老師簡單跟我提及一件事我女兒被一個小男孩咬傷手臂了,她當即幫女兒消炎了。我覺得自家孩子其實不用那麼矯情,磕磕碰碰正常,所以沒把事情嚴重性想。放學後,我在教室才看一下孩子手臂,哎呦,媽呀,雙排牙印紅紅的傷痕,周圍紅腫了。我頓時心疼不已。

回家後,我詢問孩子事情經過並安慰。她突然問我:“他什麼要咬我,我又沒有招惹他不開心。他是不對的吧,為什麼他沒有跟我道歉,應該道歉嗎?媽媽?”我看到孩子態度由委屈變為迷茫,驚訝不知所措。我一直教育孩子要善良,原諒別人。但是她正在經歷迷惑我所教育她是非對錯得道理。

事後,聽說是幼兒園醫生的兒子,那個兒子非常小,性格怪異,衝動,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傷害人。只是班主任基於跟幼醫是同事,沒有多責怪,不好說。我開始有些生氣,孩子小,不懂,控制不住傷害人,但是作為父母,應該道歉吧。經過處理,校醫鼓起勇氣跟我和女兒道歉了,女兒很高興。經歷過第一次這件“咬人”事件,總是說“同學是班級最小弟弟”不太懂事,我原諒了他,她真的很善良。同時,我幫助了她處理事情,主持公道,我要樹立榜樣,示範給她看,讓她更加確信了“做錯事情就應該被“正式道歉”,這種道歉當面的表達,最好。如果對方狡猾,逃避,哪怕事後,還得就要求道歉,愛恨分明,正義是堅持的態度和勇氣的。

其實,還有一點私心,發生這件事情後,我開始教育她,受到傷害時候,媽媽不在身邊,要懂得保護自己。遇到性格暴躁同學,要避開接觸,不要再被咬了。

不久,頭痛事情又來了。我女兒非常喜歡跟隔壁家的比她大半歲的姐姐玩,黏著她。姐姐家裡比較受寵,好玩時候,兩個非常合拍,不好時候,也會小哭小鬧。最近姐姐也有些暴力了,不高興時候,用力推開我女兒走,搶東西不行。居然也發狠的咬我女兒手臂。一次忍,二次疼,三次……主要那個姐姐不道歉,不認錯,態度總是盛氣凌人,咄咄逼人,而我家孩子就像一隻任人宰割的乖順的小綿羊,每次哭著回家,然後又繼續找她玩。我無奈……每次晚上跟女兒說悄悄話,我會委婉得引導她。

1.如果姐姐生氣,你就馬上回家,遠離她。

2.如果姐姐打算咬你,你就大聲制止她“你不能咬我,我要告訴你爸爸媽媽”

3.如果姐姐正在要你,你就要保護自己,即使反擊不了,也可捶打她手臂,她疼痛了,自然放開咬你的嘴巴,馬上跑回家安全。

4.如果她咬了你,第二天來找你玩,我覺得你應該正式跟她表明你的態度,提出道歉才可以一起玩。可是姐姐就是狡猾逃避道歉。

5.如果你們兩個正在爭辯一些事情對錯,她都好強要贏,說你不對。你只要覺得正確的事情,應該堅持你的看法,繼續跟她理論。不要懷疑自己,委屈哭回家找媽媽幫忙。

6.如果姐姐搶你玩具玩,霸道,你要大聲說,你必須經過我的同意才可以拿。

一年多了,孩子從小班到中班,長大許多,現在她再受到隔壁姐姐欺負,她會說:“現在你的心情不太好,那麼兇,我還是回家先,等你冷靜好了我再過來玩。”她現在從一個膽小委屈的小妹妹,慢慢變成一個自信的,正義的,敢與之理論,自我保護的姐姐範,受到欺負時候,角色切換為主動權。我一直強調姐姐欺負她不對,但是保護以及同時,也不要成為跟她一樣的“攻擊惡魔”這樣更是不對的,變壞的。

孩子成長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作為父母的,目前來說,讓她知道“尊重和公平”的意義所在,與人相處應該是對等的關係,只有互相尊重了,強大了,才不容易被欺負。也希望她繼續保持善良的心,勇於保護自己,勇於堅持真理。長遠來講,能幫助她從小養成膽小變成自信的性格,並學會獨立處理問題,一生受益。



花開的聲音145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了我女兒兩歲多的時候,經常和小區的一個小女孩玩,有天因為搶玩具,小女孩打了她一下,對方媽媽直接說,打回去,扯平了。於是我女兒很爽快地打回去,兩個人又開心地玩起來。

後來別人打她,她會第一時間打回去。有時候,也會哭著找大人求助,讓對方家長幫打回去。有時候遇到力量懸殊的,也不戀戰,就直接跑掉。

是不是打回去,沒有什麼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應該以孩子的感受為主,建議拋開自己的想法,深入和孩子聊聊。

情況一,如果孩子覺得受到了傷害,心裡委屈,那家長應該鼓勵他打回去,咱們不要主動打人,但如果別人欺負了你,那可以打回去。

孩子回擊的這個動作,一方面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了疏導,另一方面,下次別人也會有所忌憚。

2.如果孩子覺得是小事,對方沒有惡意,或者沒必要回擊,那就尊重孩子的覺定。

就像一個壯漢被一個三歲小孩打了一拳,壯漢可能只會覺得疑惑,而不會想著打擊報復。

很多時候,小孩遠比我們想象的堅強。

我其實挺欣賞題主孩子拿著玩具跑掉的這個行為,既保護了玩具,大家也都沒受到傷害,不失為一種不錯的處理方法。

相信不少人在遊樂園看到這種情形,兩個小孩因爭搶玩具哇哇大哭,如果恰巧雙方家長都是暴脾氣,那一場爭吵甚至動手大戰就上演了,家長那邊鬧得不可開交,另一邊的兩個小孩,卻已經像沒事人似的一起開心地繼續玩耍。

小孩是情緒化的,玩具被搶,不開心,那就反射式地打過去,被打的孩子,覺得委屈了,就哭了。打過了,哭過了,情緒被釋放出去了,那大家又是好朋友了。

拋開打與不打的糾結,其實這是孩子心智進一步成長的契機,我們除了確定孩子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應該和孩子一起探討下次遇到這類的事,有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比如對方孩子說,來,把玩具給我。

孩子可以說,我也才拿到玩具,等會玩好了再給你好嗎?

如果對方還是糾纏,那就可以和家長或老師求助。

如果對方打人,可以打回去,也可以大聲呵斥,不要打人!打人不對!不許碰我!

建議和孩子一起模擬這些場景,等到下次再遇到類似事件,他就可以很輕鬆應對了。

孩子的世界,終將需要他獨自戰鬥,我們不必急著替他們往前衝,只需遞給他有力的武器,他終將可以所向披靡。


育娃愈己


我家兒子是3歲被打不知道保護自己,更別說回手了,有次在幼兒園臉上被小朋友抓破皮,後來教育他說:小朋友打你就看著他眼睛大聲問他為什麼,如果他馬上給你道歉,那他應該不是故意的我們原諒他。他不道歉,你就打回去,是拍肩膀處或者踢他腳。


牛奶星河媽媽


我不主張打回去,因為我家小孩子曾經有過這種遭遇,我每次都寧可孩子吃點虧也不讓他跟人打架,可能是我的個性化息事寧人,我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受到了很多的委屈,後來兒子長大了還說起此事我就跟他說,如果我不是這種教育遇到同學間的矛盾就讓他打回去,那麼時間久了他就會只要有矛盾就拳腳處理不會理智,這樣下去對社會也是一種潛在的危害,現在的孩子不就是有很多的家庭教育不吃虧,最後導致出了問題嗎,退一步海闊天空


櫻子50809701


我兒子小時候我是這樣教育他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欺負別人,尤其是弱勢群體。但我們絕對不能被人欺負,誰敢故意欺負我們,我們堅決和他對抗到底!不過,我還教育兒子,平時不能太小氣,如果別人是無心之過、且不傷大雅的事,我們就原諒人家,不要斤斤計較!


藍天白雲66977236


如果孩子面對小朋友不合適的表達方式,一再的忍讓,只能自己承擔所有的不舒服。時間長了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挺大的,久而久之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內向,怕與人交往。很多寶媽都會遇到這種困惑,我覺著寶媽們不需要糾結,只要是正確的事就大膽讓孩子去做。

我觀察過小朋友的群體生活,第一次一個小朋友欺負某個孩子,慢慢的可能很多人都覺著這個孩子好欺負,都欺負她。所以堅決不能讓這種情況出現,作為孩子堅強後盾的家長們不能因為是孩童之間的玩耍而忽略,也不要因為大人對待小事的態度而讓自己寶寶心靈受到創傷。但家長們也沒必要把這種情況刻意放大,畢竟都是小孩子不懂事很正常,具體還是得家長們多多給予正確引導,給每個寶寶一個陽光快樂的童年。



小嬡


這個問題很現時,現在這社會小孩不能太軟弱,要教小孩自我保護要強,首先教導娃娃不要先打別人,別人打自己,警告對方,對方還不聽,就給他一次教訓,因為我家娃娃以前性格就是教得有點軟弱,不行,總是被別人欺負,後來給她說了,現在好些了,現在有些娃娃都是些期軟怕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