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什麼區別,畢業生該如何選擇就業?

潘欣冉


社招和校招區別非常明顯,應屆生一定要儘量把握校招的機會!

1.校園招聘

校招主要分為秋招和春招,這兩個時間節點會有大量企業組織校園宣講會招聘會,到校進行新人招聘!

校招對於大學生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作為沒有經驗的應屆生,直接參與社會競爭是非常殘酷而且不太具有優勢的。而校招正是企業針對校園開通的招聘渠道,對於社會經驗的要求會低很多,主要看學生的潛力和綜合素質。

因此,校招時,一定要做好自己的簡歷,多多學習面試經驗,儘量拿下offer。

2.社會招聘

社會招聘不像校招有明顯的時間節點,全年都在進行,主要面向已經有工作經驗的社會工作人士。企業社招的要求也與校招不同,校招是挖掘有培養潛力,有學習能力的新人,而社招是獲得直接上手工作的熟手。

所以,應屆生在社招是非常不佔優的,因為企業這個時候招人來就是要馬上能幹活,沒有時間給新人培訓學習的時間。

關注前程無憂,收穫職場乾貨,陪你走過求職路!


祝你前程無憂


我是18年的應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我參加了很多場,社會招聘我也參加了幾場。所以我對這個話題應該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那麼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有哪些區別。

1、招聘時間不同

在校園招聘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金三銀四,金九銀十。意思就是校園招聘一般會在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舉行,我們也稱之為春季招聘會和秋季招聘會,其中九月份和四月份屬於招聘黃金期。一般說來,秋季招聘會要比春季招聘會的質量要高,來的都是些大公司。春季招聘會算是學校給那些在秋季招聘會上沒找到工作的同學第二次機會,不過春季招聘會的公司普遍都比秋季招聘會的要差一點。

社會招聘的時間就不是固定的了,公司裡面哪個崗位缺人了,就會直接發佈招聘公告。

2、招聘的主體不同

這句話可以這麼理解:不是什麼公司都可以去大學裡面招聘的,學校對這些公司是有要求的,比如說公司必須要上市或者公司要達到什麼規模。一般來說,能夠在大學裡面招聘的公司實力都還可以,都是些正規公司,不會像社會招聘還存在上當受騙的情況。

但是來學校招聘的公司之間也會存在很明顯的差異。比如在大專院校裡面招聘的公司跟在普通本科學校裡面招聘的公司實力是不一樣的,在普通本科裡面招聘的公司跟在985/211院校裡面招聘的公司又是完全不一樣的。

另外,一些國企或者事業單位啊,基本都是通過校園招聘來選取應屆畢業生的,很少會社會招聘。

3、招聘的對象和目的不同

校園招聘的當然都是應屆畢業生,社會招聘的都是要求有工作經歷的。所以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校園招聘是你就業的最好選擇,因為它不需要你有工作經歷,當然有過實習經歷會更吃香。

校園招聘的應屆畢業生一般都是用來充當公司的新鮮血液的,是用來作為公司的儲備人才的,公司一般會把應屆畢業生當做公司未來3-5年或者5-10年的骨幹力量來培養。社會招聘就不一樣了,公司可不會浪費那麼多資源來培養你,都是要求你上手就能幹的。

4、簽署的合同不一樣

這點大家需要注意,校園招聘,公司跟應屆畢業生簽署的是三方協議而不是勞動合同,只有等你畢業後到公司入職報到以後才會跟你籤勞動合同。三方協議其實是沒那麼保險的,之前就有一個新聞,某個製藥公司跟幾百號應屆畢業生簽了三方協議,等到人家畢業後竟然不要人家了。

說實話,現在的應屆畢業生一年比一年多,就業壓力是越來越大。很多大學生都抱怨說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要麼就是專業不對口的,要麼就是工資很低的,要麼就是經常加班的。其實天底下哪有那麼完美的事情呢,專業對口、幹活輕鬆、工資高、有五險二金、朝九晚五加雙休的工作誰都想要。與其眼高手低挑三揀四,還是好好提高自己的本領,爭取拿到一份滿意的offer吧。


象小姐的搬磚日常


錯過校招,遺憾終身誇張了,但100%遺憾!最近剛給一個培訓機構做了一次職業規劃,講的就是校招。

我主持了6次校園招聘,每次都帶隊跑全國,985/211,及部分重點一類院校首選。對於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站在用人角度來說,差別太大。下面我以實例說一些重點方面的不同。


01 薪酬福利不同,差別太大

對學生來說,校招和非校招,薪酬差別是最明顯的。

我們公司屬於IT類企業,屬於汽車行業。主要招聘計算機、車聯網等專業學生。但就計算機崗位來說,JAVA的社招和校招薪酬差別不止一星半點。

對校招來說,在面試前就已經確定好了。我們的基本月薪設置是985/211研究生,1.8W;一本1.5W。985/211研究生1.5W;一本1.2W。

對社招來說,我們只提供基礎的運維崗位,愛做做,不愛做請另謀高就。如果做,基本薪資是4-5K,不能再高。

那招的社招生做軟件開發,基本都是具備了至少2年工作經驗的,如果只是2年工作經驗,特別優秀的,差不多是8K。

這個差別之大,已經非常明顯了。

這還只是基本薪資。對於校招生,還提供2年的住房補貼(房租),2年的安家費(生活品),2年的電話補貼(贈送最新款iPhone),提供戶口轉移辦理,提供檔案轉移,提供為期半年的脫產集訓。

這半年的脫產集訓,講師都是公司的技術大牛,或者找培訓公司安排的外訓。

可是,社招生?抱歉,什麼都沒有,自由基本工資,已經所有人都有的基本福利,也就是社保公積金之類的。

02 培養方式有差別,這是能力的分水嶺

剛剛已經說到,對於應屆生有脫產培訓,社招生是沒有的。不是公司偏心,而是資源的有效傾斜。

因為校招生的發展路線,就是要培養成公司的中流砥柱的,所以公司會加大培養力度。

這種培養力度雖然是為了穩定社招生的流失率,但從學生角度來說,絕對是一塊“肥肉”。

半年的技術脫產培訓意味著什麼,相比學技術的人就懂。紮紮實實培訓完,不會比自己摸索兩年的經驗差。

這就是不同的起跑點啊,對現在的激烈競爭環境來說,是多麼大的優勢。再說了,在外面參加培訓,要錢還學不到什麼實質性東西,公司培訓,學到了技術,還要發你工資。

站在我給學生做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說,這點比薪資福利更重要,可現在學生實際上並不重視這塊,大多數都只看重錢。

退一步說,這個錢你現在是拿到了,但實際上還是會換工作,能力不行,還是拿不到高薪。

我們16屆校招的一個學生,在18年提拔為主管,薪資等級立刻提上去了。這可不是一個技術員能比的。

03 選拔流程不一樣,校招就更具含金量

一般企業的校招和社招面試流程是不一樣的,社招一般「兩重面試+筆試+心理測評」就算多的。

可校招「筆試+面試+心理測評+群面+各種」一輪下來好幾個套路。甚至根據崗位的不同,面試流程設計都不同。

這兩者的精力投入明顯不一樣,可見企業對校招的重視。重視的內容,就是篩選出來的學生。

那你說社招和校招能比嗎?

即便哪天離職了,再找工作,基礎就比別人強一些。因為大型一些的公司所學的,在小公司不一定學的到。

大公司的遊戲規則和小公司多有不同,適應的層次不一樣,後面再接觸到的自然會不一樣。

職場本質上來說,一看能力,二看圈子。能力好,沒有對應的圈子,就是個異類。發揮不出能力,心還累。

04 校招也有“水貨”,要擦亮眼睛

主要來說,上面三點是最關鍵的。這是一個公司選擇校招的核心所在,但是,校招也是魚龍混雜,這就導致有些企業是“不懷好意”的。認為學生便宜,才去學校招聘。

有這種想法的企業很多,最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招聘數量和企業規模。只要招聘數量少,規模小,很大可能就不是個什麼正經公司。

這裡面背後的邏輯是,培養一個新人,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小企業自身能力不足,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怎麼賺錢活下來這個裡面,又怎麼有心思培養學生呢。

所以如果自身能力不是很夠,沒辦法求得那些很好的企業青睞,至少要去一個比較大的企業。

但比較大的企業也有區別,比如製造型企業也比較大,但也不好。所謂大企業,還得是主要靠腦力勞動的企業,而不是體力密集型產業。

05 不要指望通過校招一勞永逸,它只是一個跳板

校招的好處千千萬,但也只是一個階段。相當於別人騎車,你坐車。但你終究還是會下車的對吧,那就不能指望通過校招一勞永逸。

好的平臺不代表自身能力就好。通過校招,就是要把平臺的能力轉換為自身的能力,這樣在下一次找工作時才能有足夠的資本談價錢。

尤其是現在很多好的單位,只通過校招招學生,校招的機會無意更加的寶貴,不僅要好好把握,更要懂得合理的運用。


06 這裡做個總結

1、一定要參加校招,並且一定要儘量進入大公司

2、校招的薪酬福利待遇比社招生好非常多

3、校招生的培養比社招生好非常多,利於自身成長

4、招聘方式不同,自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5、校招也有很多“水貨”公司,在選擇上要做好

6、校招是一個門檻,跨過去了有幫助,但自身還是要努力成長



次等大叔


我也是剛畢業的應屆生,在找工作的時候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我都參加過,我認為他們存在以下三點不同:

1、招聘目的不同

對於校園招聘來講,企業的招聘目的是在廣大的應屆畢業生中尋找具備培養潛質的年輕人,充實到到企業中,為企業補充新鮮血液,同時通過培訓、輪崗等手段,從中發現在未來可能成為企業管理者的好苗子,為企業的管理人才梯隊做好儲備;

而對於社會招聘來說,企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找到一個即戰力,進入公司以後馬上就可以產生價值,為企業解決實際的問題

2、招聘要求不同

由於招聘的目的不一樣,因此在招聘要求上,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也存在較大差異。

對於校園招聘來說,企業相對而言更看重應屆生的學歷背景、專業背景以及在面試中表現出的邏輯思維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同時,由於對於應屆生的招聘有一個目的是為未來的管理團隊做人才儲備,所以應屆生對企業的認同也非常重要;

而對於社會招聘,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解決企業實際面臨的業務問題的能力,因此候選人過往的工作經驗、是否做過一些知名的項目、對於某個業務問題是否有很好的解決能力是企業最看重的

3、招聘形式不同

校園招聘主要是通過宣講會、在線測試、筆試、群面、單面等形式,需要應屆生過五關斬六將,在眾多的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拿到offer,整個流程相對比較長,也比較耗費心力;

而社會招聘相對簡單一些,一般就是2-3輪一對一的面試,而且競爭者也不會那麼多,甚至有些時候某個崗位只有一個候選人在進行面試,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兩點,正是因為招聘目的和要求不同,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差異。

通過我自身的分享,相信各位能夠看出,通過校園招聘的方式進入企業不論是在未來發展、機會選擇豐富性等方面都是首選。如果解決了你的疑惑就點個贊吧~

中公教師網


當然有區別,社招看的是工作經驗,校招看的是潛力,你一點兒工作經驗都沒有,走社招是不吃香的,而且就算進去以後也沒人系統地重視培養你,不像很多管培生項目,有輪崗啊各種。待遇當然也拿不到校招那麼高。

但還是有例外的,例如你大學已經有項目了可以拿出來說事兒了,或是遇到特別看中你的面試官,談薪可以任性點。

但不管怎樣,記住自己是應屆生,一切還在學習階段,不要在還沒做出什麼的時候要求太多,那樣只會讓人討厭。等到你有貢獻了,再要求加薪別人也會認為那是值得的。

校園招聘,顧名思義就是用人單位到學校裡招聘,學生自信心比較強,同時招聘人員也不會太高冷,比較容易進單位,


新疆拉條子辣


顧名思義,校園招聘主要是用人單位針對應屆畢業生進行的招聘,就像現在已經開始的校園招聘,包括招聘單位去學校進行宣講,招聘,既是對自己單位的宣傳,也能找到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校園招聘主要看重的還是你的學歷、成績、綜合能力,在招聘後會對新招的員工(也就是剛入企的應屆畢業生)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培訓,當然也有部分單位招聘的早,會在簽訂協議後,給應聘的畢業生提供校外實習的機會,相當於崗前簡單培訓,適應工作環境,畢業後可以儘快轉入正軌。當然了,這些就與用人單位又關了。

社會招聘,主要是面向社會人士,包括往屆畢業生,在其它單位工作過的人,這裡主要注重的是工作經驗,工作能力,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單位用人問題。那麼應屆畢業生對於社會招聘就沒有優勢可言了,而且單位的出發點也不是應屆畢業生。

所以,對於應屆畢業生還是主要是校園招聘的渠道。


毅恆W


在求職招聘界,有兩個黃金時段,一個是“金九銀十”,一個是“金三銀四”,這裡的數字代表的都是月份。其中以“金九銀十”最為盛大,不論是校園招聘還是社會招聘都迎來了全年的最高峰。一時間,求職者、獵頭和HR們都是使勁渾身解數,或為了進入心儀的企業,或為了找到合適的候選人而忙碌著。這其中,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首選的一定是校園招聘。接下來,楠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存在哪些不同,

1、招聘目的不同

對於校園招聘來講,企業的招聘目的是在廣大的應屆畢業生中尋找具備培養潛質的年輕人,充實到到企業中,為企業補充新鮮血液,同時通過培訓、輪崗等手段,從中發現在未來可能成為企業管理者的好苗子,為企業的管理人才梯隊做好儲備;

而對於社會招聘來說,企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找到一個即戰力,進入公司以後馬上就可以產生價值,為企業解決實際的問題

2、招聘要求不同

由於招聘的目的不一樣,因此在招聘要求上,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也存在較大差異。對於校園招聘來說,企業相對而言更看重應屆生的學歷背景、專業背景以及在面試中表現出的邏輯思維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同時,由於對於應屆生的招聘有一個目的是為未來的管理團隊做人才儲備,所以應屆生對企業的認同也非常重要;

而對於社會招聘,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解決企業實際面臨的業務問題的能力,因此候選人過往的工作經驗、是否做過一些知名的項目、對於某個業務問題是否有很好的解決能力是企業最看重的

3、招聘形式不同

校園招聘主要是通過宣講會、在線測試、筆試、群面、單面等形式,需要應屆生過五關斬六將,在眾多的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拿到offer,整個流程相對比較長,也比較耗費心力;

而社會招聘相對簡單一些,一般就是2-3輪一對一的面試,而且競爭者也不會那麼多,甚至有些時候某個崗位只有一個候選人在進行面試,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兩點,正是因為招聘目的和要求不同,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差異。

通過楠哥的介紹,相信廣大的應屆生能夠看出,通過校園招聘的方式進入企業不論是在未來發展、機會選擇豐富性等方面都是首選。


職場是個大江湖,不是能力強就可以平步青雲、一帆風順。這裡面的門道有很多。

想知道更多職場真相,歡迎關注楠哥說職場,也可以向我提問,相信我的答案一定會給你帶來幫助。也希望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獲得職場上的成功!


楠哥說職場


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是有很大區別的。我覺得主要可以從幾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個方面,校園招聘特點。從校園招聘來看,校園招聘一般有很大的優勢。

首先,參加校園招聘的單位都是經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嚴格篩選過的,單位的層次相對比較高。第二,來參加校園招聘的單位來說,一般相對來說比較正規,和本學校的專業切合也比較緊密。本單位有很多的畢業生以往有可能來自於這個學校。招聘的單位一般都有真實的需求,希望找到優秀的畢業生。第三,競爭人數少。一般高校組織的大型招聘會,是不允許外面學校的畢業生來參加招聘的,這樣的話,本校的畢業生競爭優勢會大一些。第四,校園招聘會一般來的單位都比較多,也節省了東奔西跑尋求招聘單位的成本。可以在短時間內向多個單位投遞簡歷,提高了找工作的效率。

第二個方面,社會招聘的特點。社會招聘一般不針對某一個高校進行招聘,招聘的招聘的範圍比較廣,也比較大。單位的情況也參差不齊。舉辦的大型招聘會,一般還要收取相應的費用,並且對於招聘單位的把關也不是那麼嚴格,招聘單位去參加招聘,也要收相應的展位費,類似於辦展覽的性質。有的招聘也去開展相應的宣傳 提高單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招聘的單位以中小企業或者生產型的企業為主。高新技術企業或者大企業比較少。並且較多的是投資金融保險中介行業,類似於傳銷,拉人頭性質的企業很多,魚龍混雜。

而且社會招聘的一般是招聘有社會工作經驗的,對應屆生也不是特別感冒。

對於應屆的畢業生來說,找工作的主要渠道還是參加校園招聘會,比較靠譜一點,特別是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一般校招的單位,能夠解決戶口或者提供比較完善的薪資福利。參加社會招聘要擦亮眼睛,以免被騙。


沂蒙人闖北京


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有很大的區別,目的都是應聘者去實現自我價值和為用人單位創造價值。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區別:

1、招聘方式不同。校園招聘指用人單位直接從學校招聘,主要面向廣大的應屆畢業生;而社會招聘是針對社會人員的招聘,範圍較廣。社會招聘主要通過用人單位在各大招聘網站發佈招聘信息或用人單位在人才市場進行招聘,社會人員及用人單位hr也許會有一定的人脈,價值更高的人會通過相互介紹或獵頭來推薦。


2、招聘形式不同。校園招聘分為秋招和春招,主要通過去高校宣講,然後對應聘者測評、面試、筆試等一系列考核,考察應聘者在校期間的綜合素質及個人能力,進行擇優錄用;而社會招聘的時間範圍較廣,只要有空缺崗位,任何時候都可以招聘,除此之外,用人單位主要通過面試的形式擇優錄用。

3、招聘目標不同。校園招聘所招聘到的人都是無經驗的職場小白,需要用人單位進行一系列崗前培訓或崗位一對一帶領,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才能步入工作正軌。而社會招聘目標明確,對空缺崗位應聘者的業務能力,工作經驗等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入職者儘快步入工作正軌,能為單位創造價值。

俗話說:“金三銀四”,“金九銀十”,不論是校園招聘還是社會招聘,三四月,九十月為招聘旺季,應聘者應把握好求職旺季,這樣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相對來說,應屆生參加校園招聘成功率更高一些,因為社會招聘中沒有經驗這一點足以讓應屆生處於劣勢,應屆生更要把握好校園招聘。最後,祝各位求職者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小可職場日記


1、招聘對象不同。校招招的是應屆生,最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潛力(對於碩博要求會更高一些);社招主要招的是往屆的有工作經驗的人群,比較關注的是應聘者所具備的專業技能,與所需求職位的匹配度。

2、招聘方式不同。校招採取的是前往各院校現場招聘的形式,對企業進行全面宣傳,並即時面試發放offer,效率相對較高;社招主要通過各大招聘網站或人才市場以及獵頭公司進行招聘,週期較長,效率。

對於應屆生來講,小編個人的建議是通過校園招聘的渠道來找工作。安全係數相對來講比較高,不容易受騙,尤其是在北上廣這樣的線城市當中,校園招聘相對的要求不熟很高,薪資福利也比較不錯,是應屆畢業生找一份好工作的一個選擇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