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衡水新聞快報:硬核防疫!農村“大喇叭”響徹“最後一公里”

衡水新聞快報:硬核防疫!農村“大喇叭”響徹“最後一公里”

邢臺市威縣大喇叭防疫視頻在網上走紅。通訊員供圖

各位老鄉注意一下,當前的形勢大家已經看到了,不要恐慌,但是要保持高度警惕

1月26日下午,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一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喇叭倡議視頻在互聯網上悄然走紅,被《人民日報》評價為最抒情的大喇叭喊話。

互聯網上與威縣類似的大喇叭喊話視頻還有很多,喊話人說著各地方言,或情緒激昂,或娓娓道來,或強調村民不要外出、聚集,或提醒村民不要信謠、傳謠一時間,遙遠而久違的大喇叭成了農村疫情防控的網紅。

衡水新闻快报:硬核防疫!农村“大喇叭”响彻“最后一公里”

大喇叭防疫視頻被《人民日報》評價為最抒情的大喇叭喊話。通訊員供圖

主動作為 打通鄉村微循環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1月24日,河北省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河北省廣播電視局立即部署,利用覆蓋全省廣大農村地區的廣播設施,啟用農村大喇叭17萬餘隻,覆蓋4萬多個行政村和4千多萬農村人口,讓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抗擊疫情的決策部署,如何正確防護的科學方法做到了村村宣,村村知、村村行。

衡水新闻快报:硬核防疫!农村“大喇叭”响彻“最后一公里”

冀雲融媒體平臺指揮中心

為加強疫情防控宣傳,長城新媒體集團依託冀雲融媒體平臺,統籌協調省內50餘家市縣融媒體中心,通過移動控制平臺與無線網絡連接,一個喇叭配置一個信息接收器,只要一臺手機就可以實現隨時播放。不僅可以播放現有的語音資料,也可以口頭直接廣播,讓傳統的大喇叭搖身一變成為智慧大喇叭,打通了疫情防控宣傳和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在邢臺市臨城縣、衡水市武強縣、保定市阜平縣,冀雲融媒體平臺運用覆蓋全縣的農村智慧大喇叭與直播節目聯通,共享音頻信號,實現了523個村同步收聽,將防疫動態、戰疫故事、科普知識等傳播到了村頭巷口和田間地頭。

衡水新闻快报:硬核防疫!农村“大喇叭”响彻“最后一公里”

衡水武強縣工作人員正在操作大喇叭移動控制平臺。通訊員供圖

長城新媒體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悅路表示:這次抗擊疫情,我們通過冀雲融媒體平臺聯通市縣融媒體中心組織開展大型網絡系列直播活動,讓鄉村大喇叭真正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融媒上下聯動、縱向貫通,讓黨的聲音、戰疫成果、防疫知識等第一時間直達鄉村尋常百姓家,效果特別好。

實用高效 打通最後一公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地處偏遠的廣大農村地區,由於網絡覆蓋差、接收信息渠道有限、老年人口多,村裡的大喇叭承擔了疫情防控宣傳的重任。

大喇叭是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基層宣傳輿論陣地,被稱為黨和國家政策的宣傳員、三農信息的傳遞員、普及科技文化知識的技術員、自然災害的預報員。

衡水新闻快报:硬核防疫!农村“大喇叭”响彻“最后一公里”

一年四季打通最後一公里的大喇叭。通訊員供圖

這次疫情防控中,保定市農村大喇叭廣播系統覆蓋23個縣(市、區)5119個行政村,安裝的34552只大喇叭廣播設備,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防控疫情的科學知識送到千家萬戶。

這應急廣播大喇叭真是好!在保定市淶源縣小北關村,村民們一邊聽著大喇叭,一邊不住得誇讚,說新聞,講政策,宣傳防疫知識,想聽啥,就有啥,不用出門兒啥都知道啦!

滄州市6380只大喇叭,每天面向783.3萬農村群眾多次響起,充分利用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循環播放相關信息,每天播放時長不少於8小時。通過大喇叭的宣傳,提高了人們的重視程度,從源頭上減少了農村聚會等活動。

國家廣電總局在學習強國平臺高度讚揚了保定阜平縣、淶源縣的基層廣電人拋家舍業、衝在宣傳抗疫第一線、保證大喇叭正常發聲的感人事蹟。

衡水新闻快报:硬核防疫!农村“大喇叭”响彻“最后一公里”

阜平縣檢修大喇叭設備。通訊員供圖

不可替代 通俗易懂接地氣

大喇叭作為打通疫情防控宣傳最後一公里的宣傳終端,傳出的不僅僅有電臺播音員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還有形式豐富、鄉音濃重的民間生動創作。

高陽縣西河村的順口溜樸實親切:新冠肺炎會傳染,講究衛生不要懶。不出門,不串門,居家老小多團圓

南宮縣的三句半《共戰疫情》鏗鏘有力:全國上下齊行動,沒有硝煙號角鳴,萬眾一心眾志成,戰疫情

盧龍縣後西街村的快板通俗易懂:今年春節不一般,嚴控疫情防擴散。各位鄉親聽我勸,自我防護保安全

衡水新闻快报:硬核防疫!农村“大喇叭”响彻“最后一公里”

承德市圍場縣八頃村村委會主任播放防疫知識。通訊員供圖

這些用本地方言演繹的、別出心裁的民間創作講實話、接地氣、有人情味,老百姓願意聽,宣傳效果立竿見影,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中獨特的風景線。

河北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葛成鎖表示:這次疫情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農村廣播這塊陣地,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永遠不能丟。(記者 萬前進 通訊員 趙文鵬 責任編輯:王永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