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在一个“不对”的生活里,信仰很容易走向歧途。不对,可能是指违反自然法则,譬如太急着吃这只鸡,太急着要吃到某种蔬果。如何在生活中找到信仰,并把信仰导回心灵的本质,是现代社会的当务之急。


社会渴望信仰


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许多人渴望信仰,说明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想要对生命状态中无助、脆弱有更多的认识,这部分是我们绝对要尊重的。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处于这种脆弱的状态中:试想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你浮沉于无边际的海洋中,从你眼前漂过的任何一根小草,你都会想去抓它。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风暴中的人》 阿尔弗雷德·库宾 1903


当然,我们希望这些无助的人,能真正找到让自己生长出力量的信仰。但是,因为他无助,所以急切,因为急切,所以乱抓,而使得原本他拥有的某些健康的信仰,扭曲到另一个方向。

这件事是两面的。我们不该嘲笑那些无助的、渴望信仰的人,我觉得,没有信仰的人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即使是再威权的帝王、再跋扈的将军、再富有的商人,他们都有最无助的时刻。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世界末日》 尼古拉斯·洛里奇 1936


在现实社会里那些咄咄逼人的人,在信仰面前也会恐惧。其实,信仰本身绝对是人类最伟大的一个动机。

表面上愈是强横的人,愈不容易让人看见他的脆弱之处,但是脆弱一定存在。年轻时我读过一本书,作者说,在神的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乞丐。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帝王或平民,是知识分子或非知识分子,我们面临的死亡是一样的,我们都无法解答生死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信仰。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精神的存在》 勒内·马格里特 1960


因为我们是在同一种处境中,所以对于拥有不同信仰的人,应该要有很大的宽容和悲悯。


我还是要提醒这一句,我们都可能遭遇灾难,所以要留余地,在现实生活中越不留余地的人,在脆弱时越可能乱抓。


自我反省的过程


我年轻时曾加入天主教,那时候我很迷惑,想借由宗教来寻找答案。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和神父一起研读 《圣经》,也屡受洗礼,成为正式的天主教徒。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午夜弥撒》 克拉伦斯·甘格农 1933


那时候,我每个星期日都会去参加弥撒,仪式进行前要做告解,在一个小房间里, 隔着网格、黑色帘幕,对着神父一一这时候他代表的是神,不是神父,告诉他这一个星期来你所犯过的错,你的欲望、你的贪婪、你的自私...

这是我到目前为止都还很感谢的时刻,因为你知道有个说话的“对象”,而且他在听。通常神父不会告诉你这些行为是对是错,只会告诉你去念几遍天主经,然后领圣体。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波尔西纳弥撒》(局部) 拉斐尔 1514


对我而言,念经是惩罚,也是一种解脱。而“告解”其实不只是宗教仪式,有时候我写日记、写小说,有时候我跟朋友倾吐心事,都是一种告解的形式,就是在自我反省。

信仰里面最可贵的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有多贪心、有多赖皮、有多恐惧。你知道了以后,再回到现世,做人处事上都会有一些不同,平常的咄咄逼人可能会收敛一点,平常的予取予求可能会稍微少一点,其实只是平衡而已。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忏悔》 尼古拉斯·洛里奇 1917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反而会让我尊重他。一个商人应该知道斤斤计较累积财富之后的不足,一个个政治家应该知道权力之后的不足,因为这个不足,所以有信仰,并让信仰往健康有机的方向发展。

最高信仰是自然


我说的健康有机的信仰,是指非单一性的。 信仰可以是哲学,可以是道德的实践力量,也可以是美的完成,它跟很多东西有关,如果把信仰孤立出来,它就很危险。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未来的建筑》 凯·赛琪 1940


只有一种信仰很可怕,譬如只有政治信仰,只有财富信仰,只有权力信仰,基至只有单一的美的信仰,都是不健康的,它应该要平衡。能不能说是一种“自然信仰”,就是对于各种现象都能有比较平衡的思维。

如果有自然农耕法,我想也应该要有自然信仰法,把自然作为一种最高准则,就像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信仰没有速成之道,我觉得它应该是种长时间与困惑的对话关系。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西塞罗》 勒内·马格里特 1965


我们常常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也是从大自然中学习到的智慧,这种智慧也会变成我们的信仰。

信仰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力量,哪怕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信仰。

譬如说我观察父亲,在他青少年时期就培养九点钟上床、五点钟起来的规律,这看起来好像是很简单的知识,可是当他到八十几岁还这么做时,就是一种信仰。不管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他都觉得这是他必须遵守的信仰,让我很佩服,这就是“行深”。

蒋勋:长时间与困惑对话,便是信仰


这里面没有理论上的大道理,难就难在实践。但对父亲而言,他觉得不难了,因为从根本上已经变成一种信仰,如果说他每天还要努力去做到这件事,就有一些牵强,可是他很自然地做到了。

他的生活好像跟自然的季节,日出日落之间,有了一个对话的关系。这种信仰是令现在的我很着迷的,它是完全顺应自然的,健康的,不难做到,也不会走向岐途的。


(END)



欢迎来评论区和我分享你的看法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