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出皇城根的西山大道,曠古希世、風情古韻猶存的——京西古道!

【多用途京西古道紀實之一】

京西古道是我國最長、最龐雜、最龐大,歷時跨度最久的古代驛站古道。

京城西面的大山、山脈統稱為西山。

而在西山崇山峻嶺之中,遍佈藏匿烏金(黑色、指煤炭),在元朝、明時代在京城,有百萬之眾的民間百姓從事煤炭挖掘、加工運輸,一條龍形式的服務。古代稱煤為石炭,因為是從石頭縫地底下深挖出來的,以煤為薪,薪:古指木材,可燃燒取火,所以叫薪。

出皇城根的西山大道,曠古希世、風情古韻猶存的——京西古道!

在西山經年累月,以煤為業的勞動大軍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鏈,如挖煤、加工、運輸,還有產地的石材加工,琉璃瓦的燒製等配套工程,再加上域外偏遠地區的內蒙古、山西的商賈旅途奔襲,所以便有一條以西山大道為主幹線和縱橫交錯連接南北的各支脈線路的主體道路——稱之為西山大道,也叫京西大道,統稱為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猶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縱橫連貫整個門頭溝區域全境,古道分佈段落多而且長,它們主要有三種用途:商用道、軍用道,香道等等。

出皇城根的西山大道,曠古希世、風情古韻猶存的——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猶如一個網絡樞紐,合縱連橫整個西山古道驛路商旅貿易的流通與發展!它的主要用途為:商用、軍用,香用。

(一)商業、商用的最先發展用途和作用,且看:

商業興起於先秦時期,他興起的最初階段是先商時期的商國,形成的方式是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的交易活動。

後來發展成為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換而實現商品流通的經濟形勢。

現代化的商業發展趨勢分為線上、線下兩種交易流通的方法,也極大地提高了商貿的成本和時間(節約)與成效。

中國人很早就學會了經商,夏時代的商國人就開始了經商行為,商國第七任君主為中國商業的始祖。

商朝人使用的貨幣有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至到銅貝的出現,商代才有了金屬鑄造貨幣的功能和交易流通方法。

出皇城根的西山大道,曠古希世、風情古韻猶存的——京西古道!

那麼京西古道作為一種商用流通交易通道及和域外交往的形成方式,也使京西古道進入了一個繁盛時代。如在繁忙時一天幾千人車載肩挑荷擔,使京西古道留下馬匹驢騾的足踏窩印、車載的轍印和人員走過被腳底磨出的溜光痕跡。

(二)一國的政治、軍隊,就是一個國家機器,這機器所能開動的就是政治的影響和軍隊行動配套相向而行!

軍用道在古代戰爭中是負責兵馬、糧草輜重運行的重要專用道路。軍馬未動、糧草先行,歷兵秣馬,這是古代戰爭的法則。

京西古道也是個軍用道,但是它專用的時間不是很長,只有在戰爭來臨之前或野戰操演兵馬之用。一旦啟用,全程道路必須負從軍用先行的法規,如有和商用道路重合,商用運行必然亭止,先行提供給軍隊使用(臨時性)。

出皇城根的西山大道,曠古希世、風情古韻猶存的——京西古道!

軍用道路用途在古代戰爭中就已出現,它的形成可追溯到秦朝時代,當時稱為“午道”。是中國在戰國時期魏、趙、齊等各諸侯國構築縱橫四通八達的大道,因為在各諸侯國連年相互征討作戰中,有些就特地劃作軍用道路,用以保障戰車機動,兵馬行走通達,糧草輜重順暢起到關鍵決定性的作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構築的馳道,路基高而堅實,寬50步(69米),路旁每隔三丈種植松樹一棵,這種馳道也就是供兩輛車馬交匯相向行走的寬度(加馬車寬度)。

馳道最初是供帝王出行時馬車行駛用的,這種馳道一般在都城平原地帶,才能夠有條件修築這種渠道,以便保障軍隊的作戰、指揮調遣行動。這種馳道猶似如今的高速公路快車道。

在公元前(212~前210年)還修建直道配合長城抵禦匈奴大軍的襲擾,還在修築的土牆裡設置了瞭望哨,便於掩護部隊機動和糧秣輜重的運輸。

出皇城根的西山大道,曠古希世、風情古韻猶存的——京西古道!

公元前(203年)劉邦與項羽作戰時期,漢軍還修築了甬道。

漢朝末年還在峭壁懸崖上鑿孔搭架修建了棧道(潼關、孟洋,三門峽等地)。

唐乾符五年(公元878),由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領導的起義軍,在仙霞嶺鑿山開道七百餘里(一里約等於0.56公里)直達建州府的軍用道路,它也是閩漸兩地商賈,官員、民間百姓交易,交流和人文交往的重要古道和官道之一。

(三)宗教信仰和獨特的“敬香文化”是民間普通百姓所祈盼、追求美好生活來臨一個組成部分。

在京城西山的祟山峻嶺之中,分佈很多寺院廟宇,以寺廟燒香拜佛活動範圍為中心、敬奉菩薩為主要目地的群眾性群體所形成以古道行走的方式就叫香道,也稱進香古道。

出皇城根的西山大道,曠古希世、風情古韻猶存的——京西古道!

著名的有潭柘寺、戒臺寺和百花山上的娘娘廟。其中蘆潭古道是皇家進香的專用御道。

蘆潭古道:東起盧溝橋西至潭柘寺為京西古道南路之一的古香道。沿途經村過店翻山越嶺到達潭柘寺。

京西古道最為金貴的進香古道,蘆潭古道的一個重要用途——進香古道。當年乾隆皇帝到戒臺寺、潭柘寺進香就是走的這條古道,當地人稱御道,古道保存基本完好,途中有一精美石制牌坊,雕刻精細,成為昔日御道鼎盛的見證。

潭柘寺:位於北京門頭溝區,是西晉時期的佛教場所,因山上有柘樹,寺後有龍潭,故民間稱為“潭柘寺”。

出皇城根的西山大道,曠古希世、風情古韻猶存的——京西古道!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後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

由於潭柘寺的存在和歷朝歷代皇帝權貴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並撥專款整合修葺,因此有皇家寺院的稱號。

西山古道,即稱京西古道,它是一條多用途驛路古道,在中國境內也是個特例;除了商用道和軍用道之外,還有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香道”即進香古道;京西古道承載了一份厚重的歷史文化延續性 ,也因此名震海內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