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老東西,別打擾我看電視”孫子指著爺爺罵,寶媽反手就是一巴掌

當下的父母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態度更加的柔和,不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嚴苛的教育理念,“快樂教育”的流行使得孩子的行為越發地缺少約束,於是“熊孩子”隨處可見。

很多家長會納悶,為什麼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變得“品行不端”了呢?自己明明沒有教過孩子這些,孩子到底是和誰學的呢?

“老東西,別打擾我看電視”孫子指著爺爺罵,寶媽反手就是一巴掌

5歲孫子指著爺爺鼻子罵“老東西,別打擾我看電視”

此前看到過這樣一個帖子。一位寶媽為孩子的教育方向倍感困惑。

一天,寶媽在客廳打掃衛生,孩子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時候爺爺從外面遛彎回來,急著告訴寶媽小區超市裡有活動。爺爺有些著急,說話的聲音大了一點。還沒等媽媽反應過來,一旁的兒子卻先開了口:“你個老東西,別打擾我看電視,出去說話!”

爺爺沒想到孫子會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一時沒有回應。看到兒子出言不遜,寶媽非常生氣,上去就給兒子一巴掌,孩子被這一巴掌打得哇哇大哭。

“你這個小孩怎麼回事,從哪裡學來的沒禮貌!”爺爺看到孫子捱打了,有些心疼,一直說:“是爺爺說話聲音太大了,別和小孩子計較。”

“老東西,別打擾我看電視”孫子指著爺爺罵,寶媽反手就是一巴掌

看著孩子臉上的紅印子,寶媽有些心疼,但是真的沒想到自己教出來的孩子竟然是不懂尊重長輩的“白眼狼”,寶媽越想越氣,心想打幾下孩子沒什麼不好,也讓他長長記性。爺爺趕緊把孩子護在身後,拉著孩子回了自己的房間。

冷靜下來,寶媽覺得自己的反應有些過激,應該和孩子好好談談。於是寶媽在陪孩子睡覺的時候詢問孩子為什麼會那麼說爺爺。孩子很自然地說:“我是和電視裡學的,電視裡就是那樣演的。”

寶媽這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這幾天追劇的時候,孩子也在一旁看了一會兒,沒想到孩子模仿了電視劇裡壞人的姿態。雖然明白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但也愈發為孩子今後的教育感到憂心。

“老東西,別打擾我看電視”孫子指著爺爺罵,寶媽反手就是一巴掌

孩子模仿背後的原因

在幼兒時期,孩子大腦內的鏡像神經元非常的活躍,對於外界環境刺激有著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孩子通過模仿行為的方式,逐漸習得行為的內涵。

鏡像神經元類似於一種無意識的行為驅動,雖然在大人身上也發揮作用,但是在孩子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這種鏡像神經元讓模仿在孩子身上不自覺地進行著。

“老東西,別打擾我看電視”孫子指著爺爺罵,寶媽反手就是一巴掌

孩子模仿的對象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自己的父母,一種便是孩子感興趣的事物。父母是孩子內心最為親密的人,與孩子接觸最多,所以孩子對於父母的模仿無時不刻不在進行著。而孩子感性的內容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想要多瞭解,於是模仿的行為更甚。

電視等電子產品中的內容豐富,花樣繁多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會樂於模仿其中的人物或者對話,同時,因為還不具備辨別能力,很容易便會習得一些不當的言行卻不自知。

“老東西,別打擾我看電視”孫子指著爺爺罵,寶媽反手就是一巴掌

電子產品作為孩子的模仿載體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1)注意內容的篩選

通常,孩子所接受的網絡信息來源豐富,認知建立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時候,父母有必要對孩子所接受的內容進行篩選,讓孩子從中瞭解到適合其身心發展的內容。

2)注意時間的把控

孩子觀看節目的過程是一個被動接受刺激的過程,孩子的想法沒有得到輸出,學習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受到了限制。所以家長們需要對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進行掌控,給孩子留出思考的空間。

“老東西,別打擾我看電視”孫子指著爺爺罵,寶媽反手就是一巴掌

3)和孩子對所接觸的內容進行探討

當孩子把自己接觸的內容進行表述的時候,他的思維是活躍的,大腦在高速的運轉,所以家長與孩子一同進行內容探討,不僅會讓親子關係親密,更加會讓孩子的學習能力有提升。

當孩子處於模仿活躍期時,家長應該注重孩子模仿對象的篩選,讓孩子多接觸些有益身心的內容,同時也要約束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好行為示範。

大家對於孩子愛模仿的表現有哪些看法呢?對此有哪些見解分享呢?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