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崖山海战后,日本是否真的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

風起憶桜落


崖山海战是南宋末年蒙古军和南宋军队的最后一场大战,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海战,这次南宋残余势力全部灭亡,也宣布了北方少数民族第一次统治了全中国,崖山海战的地方是现在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的崖门镇,是一个两面环山的出海口,崖山海战是决定宋元统治之间的最后一仗,最后元军以少胜多结束。



宋军全军覆没, 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跟随跳海,十万军民投海殉国,这一次是少数民族第一次完整的统治了中国,有人认为这次战斗后南宋灭亡代表着 华夏文明的衰败和损落,就有了后面提出来的崖山过后再无中华的说法,这个有没有根据呢?

崖山海战结束代表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断层,影响一直到了今天还有,元朝开始到明清跟元朝之前的朝代完全的不一样,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从农业向商业的转型,但是没想到转型没有最后成功就遭到灭国,导致了农转商的失败,就是南宋尝试放弃中央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导致了南宋军事上面的薄弱。


从政治因素来说,崖山海战后南宋的灭亡,元朝取代了南宋建国,成为了第一次中华文明皇族的断绝,这次严重的打击了中国人的自尊心,宋朝灭亡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第一次意义上的文明亡国,宋朝以前的中华文明一直都是最先进最强大的一个文明,但是元灭宋以后就变成了重新变成了落后保守的时代,元后的明清也没有把元朝留下来的现象改变,所以就有了国内的史学家说宋朝后期中国的文化经济就开始落后于西方的说法,也有一些外国史学家认为元朝的建立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断层,也就有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华的说法。


而这句话还是出自日本人的口中,在崖山之后,南宋灭亡日本在过去上千年的时间里面一直崇拜的中华文明衰败,日本方面其实也挺不甘心的,所以日本在南宋灭亡之后以华夏文明继承者的身份自居,毕竟日本的绝大多数文化都是继承了中华文明的,所以日本在对元朝的统治地位并不认可,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统。

于是抛出了这句话,其实日本最希望的并不是继承者的身份,而是想通过这个理由来霸占中国领土,想用自认为的继承者的身份来做一个借口而已,毕竟日本垂涎中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元朝军队由于不善海战所以多次征伐日本都失败了,所以给后来的明朝留下了日本矮寇的称呼。


宋朝灭亡时日本的反应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什么披麻戴孝,也不是什么对西跪拜,其实没有那么夸张,日本崇拜中华文明不假,但是更是想占为己有,所以对于南宋的灭亡日本方面的反应是震惊,然后的反应是兴奋,为什么兴奋呢,因为终于有借口和理由来争夺中国大陆的占有权,当时南宋灭亡只有少部分日本学者痛心,大部分的日本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而是野心开始了膨胀,借着自认为是正统继承者的理由蠢蠢欲动。


无法超越的足迹


崖山之后无中华,日本人抛出来的调调。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说法,其实很可能是带着一些特殊的政治目的。

比如前期的元日战争,元朝灭亡南宋后,忽必烈两度东征日本。日本在抵抗元朝的时候,为了壮声势,是会打出一些感情牌,来博得当时汉人的同情。要知道蒙古人大都是骑兵,其水师其实主要还是靠投降的前宋军。日军方面抛出这些言论,如果稍有廉耻心的宋军,估计都会自惭形秽吧。

这还算好的,如果从后期的甲午以及侵华战争来入手分析,那就是狼子野心了。

日本在近代历史上曾经多次的向我们发动了战争,而这些战争的名义就是建立所谓的“共荣圈”。为了让国民认可自己的战争合法性,日本政府必然要捏造出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所以就有人拿两宋的灭亡来做了“文章”。

从隋唐以后到两宋灭亡之前(明朝时期和日本几乎没有正当交流),我们国家的权利都被中原人把持,这种政治形势可以称的上是“正统”。不过自两宋以后,北方“蛮夷”执掌政权达三百年之久,这样的中国在日本人心中已经变了“味道”。

所以当时的日本学界就提出一个支持战争的理论:崖山之后无中华,他们认为在此次战役以后,大部分的中原人都已经被蛮夷灭亡,剩下的一部分中原人逃到了日本安家,并外后来成为日本国的一员。

而作为仅存的中华遗脉,日本民族必须担负起“复兴”大任,所以他们的侵略活动是“正义”性的。基于这样的原因,日本才会在国内大肆宣扬披麻跪拜一事,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于中华正统的认可,也侧面表现出了对于后来朝代的“厌恶”,实际上只是为侵略找借口罢了。

当然了,这个是一个偏向于政治层面的解读。如果从民族情感来讲,日本民间的部分人也是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动作的。

要知道南宋灭亡之后,日本方面便开始以小中华正统继承自居。所以以上这些现象,虽然略显夸张,但也不是不可能。

宋末诗人郑思肖曾在自己的著作《心史》中如此写道:“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东,先朝尝入贡,许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国,举国茹素。”

就是说日本在得知宋朝灭亡后,全国都吃素,以示哀悼。

在宋朝灭亡之前,日本民族跟我国的来往是非常频繁的,根据相关的史实记载,三国时期的曹魏是最先和日本实现交流的国家,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日本并不是特别崇拜我们,双方在地位方面是几乎平等的,这种平等交流的关系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日本就完全被中原的先进文明所折服。

隋唐时期的岛国进行了著名的大化改新,这时候的日本还是比较原始的奴隶制社会,正是受到了隋唐的影响,他们才进化成了高级一些的封建社会。在和中原的交流中得到好处以后,日本紧接着加大了向中国学习的力度,越来越多的谴唐使在隋唐时期跨入中原,日本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在受到隋唐文化影响之前,骄傲的日本人称自己的“日升之国”,并说隋唐是“日落之国”,可等到学习了我们的文化以后,他们的内心已经被彻底征服,所以他们谦虚并尊敬的说自己是中国的徒弟,这种文化影响一直持续到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我们几千年历史中最为鼎盛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唐代已经足够富庶,可是两宋相比于唐朝更加“有钱”。除了经济方面,两宋文明也已经将中原文明发展到顶峰,这个时期的中国是一个让其他国家迷恋的地方,周边的很多国家都想来宋都交流,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从以上这些王朝给日本带来的好处来看,日本必然会对隋唐以及两宋产生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既有依赖又有憧憬。所以在宋突然被灭之后,日本出现全民族的悲痛现象是很说的通的。 但集体披麻跪拜真的有点夸张,可信度很低。

总而言之,目前这些仅仅只是传闻,并没有史料记载,包括郑思肖的《心史》,也是没有相关佐证的。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什么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就算存在也是非官方活动,仅限于日本民间,其缘由也只是中华文化崇拜使然。


白话历史君


当然是——假的!

首先,没有任何史料提及日本人在崖山海战后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以讹传讹,实际上是源自郑思肖的著作《心史.元鞑攻日本败北歌亚序》:“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东,先朝尝入贡,许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国,举国茹素。”也就是说南宋灭亡后,日本举国吃素。但是除此之外,日本、中国、朝鲜的所有史料上都无相关记载。

元朝征伐日本失败,让郑思肖这样的南宋遗臣备受鼓舞,因此对日本有不切实际的好感

也就是说,郑思肖写了一个没有来源、没有佐证的传闻,说日本听说南宋灭亡,举国吃素。这本来就已经是胡说八道了,而现代有些人更加没有底线,把吃素改成了披麻戴孝,跪拜哀悼,最可笑的是这种说法还有人信,也不想一下,日本和南宋是什么关系?

南宋和日本之间是典型的“政冷经热”,官方层面往来很少

在真实的历史上,两宋时期,日本从未向中国派出过正式外交使节,中国也同样如此,两国之间虽然经贸往来频繁,但并不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两宋和日本主要通过“牒”这种书面形式进行官方层面的交流活动。但是从1073年到1279年南宋亡国,长达206年的时间内,日本一共才收到两宋9份国牒,回书5次,这个关系可真是“密切”!

平清盛,因垄断宋日贸易,通行宋钱流通致富而兵强马壮,权倾朝野。所以他竭力平息了这场因南宋“措辞不当”引发的外交风波

1172年的牒状还差点闹出了外交风波。宋宗室、明州沿海制置史赵伯圭(宋孝宗的哥哥)写了一份牒状,并给日本后白河法皇和太政大臣平清盛送去礼物。这本来是表示友好,可就因为牒状里有一个字写得不对,好事变成了坏事。

赵伯圭写了两份牒状:“其书有两通,一通书云赐日本国王,一通云送日本太政大臣”。“赐”字在日本朝野引起巨大争议,认为有辱日本尊严。“赐”是君对臣的赏赐,即赵伯圭代表宋朝皇帝的名义赏赐日本国王。公卿藤原基房、藤原赖实、藤原賴業因此坚决表示不可屈尊回牒。

日本自隋朝以来就自成一系,从未像朝鲜、越南那样寻求中国的册封,郑思肖只是一个普通文人,对日本并不了解



为了平息反对之声,平清盛做了让步,日本国王这个称谓“模棱”(俺们日本只有天皇和法皇,没有国王),不予回复;自己已经出家,只以法号静海的个人名义回牒,再捎上法皇与自己的返礼,既不失国体又表明愿意与南宋通好。

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日本对南宋的态度,就是认为双方是平等的,你南宋不是什么上国,不是什么天朝,和日本是平起平坐的。那么请问一下,既然是平等的,为什么要披麻戴孝,为什么要跪拜哀悼,这完全说不通嘛!

否定了“披麻戴孝跪拜说”,我们再来看看这谣言的源头——吃素说靠不靠谱。

郑思肖画像

记录吃素说的郑思肖无疑是个感情炽烈的爱国者。他原名郑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皇室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对南宋的思念之情;号所南,即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居室题额“本穴世家”,因为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自画像上题赞曰:“不忠可诛,不孝可斩,可悬此头于洪洪荒荒之表,以为不忠不孝之榜样。”

赵孟頫虽然作为画家比郑思肖出名得多,但论气节不如后者远甚

郑思肖本来与宋宗室、著名画家赵孟頫(正好是那位给日本送礼的赵伯圭的玄孙)是好朋友,但是在得知赵孟頫居然当了元朝的官儿以后,郑思肖立即与之绝交。郑思肖擅画兰花图,南宋灭亡后,他所画的兰花再也没有了土和根,寓意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当时一县官求他画兰而不得,就威胁要剥夺他的田地。郑思肖怒曰:“头可断,兰不可画!”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分析为什么郑思肖会写下这样的谣言。两种可能,一是他道听途说,因为他自己忠于南宋,于是深信不疑。二是他借题发挥,假托元朝未能征服的日本来表达自己对南宋的哀思。

郑思肖祖籍福建,但他出生在杭州,长期居住在苏州直至死去,从来也没有去过日本。而且元初时,由于对日本的战争,中日民间交往也中断了,郑思肖怎么可能知道日本国内发生了什么呢?所以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也就是郑思肖故意编了这么个谣言。



记载“吃素说”的《心史》共收诗250首,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充其量是诗文集,连野史都算不上,更别说有什么史料价值了


海军史研究会员


少往小日本脸上贴金了。虽然那时他们确实很崇拜中原文化,现在的京都皇城基本就是照搬隋唐长安的未央风格。只不过是缩小版的。崖山之后,被隋唐揍怕了的老老实实对中华真香几百年的小日本才慢慢脱离中国文化的完全抄袭,开始了江都慕府时代,又过了三百年后,倭寇才敢上岸,被戚家军打回去后,万历年间在朝鲜被中朝联军打残后,又真香了三百年,直到甲午后,才又猖狂起来。


吴楚古邑一一菜根谭


个人感觉是真的。央央中华数千年,发展出了极为灿烂的文明文化,对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琉球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有载我国很早时候就与日本有过交流,至唐宋时更趋频繁,日本经常派遣学者和使者来我国学习和朝贡,视我国为其宗主国,并常以“小中华”自居。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蒙元统治中华。消息传来后,对中华文明极为敬仰和倾慕的日本社会当然会万分悲痛,日本认为中华正统被野蛮文明替代,蒙元蛮夷统治中国是不可忍受的,所以日本拒绝朝拜蒙元。日本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华,而自己当继承中华正朔,故崖山海战后,日本做出举国茹素、向西跪拜三天的举动当是真的,亦可理解。


刘昭昭


日本人一直跪到现在,难道是崖山海战后跪出来的传统,惊呆了!!!


涂山大虾


客观的说,日本人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在古代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学习大唐。历史上曾多次有组织的来华度种,用以优良日本人的基因(来华度种所生的后人竟宣称自己是中华正宗,编造了‘崖山之后无华夏’等谎言,并豢养了数以万计的文化汉奸广为传播,却有脑残的喷子们在以讹传讹)。日本的很多建筑物、文化、生活习惯都还是中国唐代时候的风格。而到了近代,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使她们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国家中最发达的。

由于日本民族没有自身的原创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子文化,因而一直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虽然日本人非常追求精益求精,做事非常细致,但是,日本人其实是在走一种奴性发展的思维道路。缺乏创新精神,别人的东西传到日本人手里就会做精并且升级。这就是日本虽然十分敬业努力,始终没有能在创新型科技方面有所建树的根本原因。

日本人是非常高明的战术家,但却是个拙劣的战略家。对匠人精神的过度沉迷铸就了日本制造的口碑和曾经的辉煌,但同时又在一次次的方向性选择中让日本人犯了糊涂,白瞎了一手好牌。

凡事都有个度,很多日本人的匠人精神走向了极端,过度的匠人精神其实恰恰害了自己,由于过分的追求精益求精,过分的追求细节而忽略了效率、忽视了成本,甚至在整体反而犯了大错,造成了很多行业的衰败。战略方向上失误的日本,越注重细节只能失败越多!

身处岛国的日本,自然资源和条件极差,日本人可以在做事方面很精细,但是缺少广博的胸怀与视野(岛国固有的寡民心态),从来都是只能顾及眼前。充其量也只能是是个二三流国家!

日本战犯山下奉文被绞死前道出日本失败根源:日本之所以会有今天(战败投降),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我们丧失了人性,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如果都有一个好母亲,来呵护我们的这种本性的话,我们都不会变成今天(魔鬼)的样子。回去告诉我们的同胞,好好培养善良的母亲,善良的女性。这是拯救日本的根本!"

虽然表面上日本已经是接受了欧美先进文明制度,其实这只是出于惯有的"师夷长技"的阴暗凶险的目的,才做的权益之变。

日本女性"温柔但不善良", 就像日本民族"彬彬有礼但绝不是文明人"一样,她们的温柔更多是一阵献媚雄性的伪装。到了法西斯时期,日本人的所有"美德"就与人类分道扬镳了,再也伪装不下去。

所以军国主义横行肆虐的时代,日本女性不但没有以女性的天性善良挽救唤醒日本同胞,反而更加卑劣的姿态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所以,有了那句发人深思的名言"原子弹下无冤魂",那是全体日本民族所集体犯下的罪恶,其根本就是其母体文化就充满荼毒人性的毒恶乳汁。。。


青松51990801


中华领土最大继承者是当今中国,中华文化最大继承者是当今日本。日本和南宋可以说是中华汉唐文化两大主要继承者,但是南宋之后,经历蒙元,满清,马列三次文化大劫难的摧残和扭曲, 大部分都已经遗失或变质。而日本恰好都逃过了这三次文化大劫难。新中国继承了中华的肉体躯干,日本继承了中华文化灵魂


ABCDTYP


国外媒体称崖山之后在无华夏,这分明是整个华夏民族的耻辱,为什么一些陕西营销号借此嘲讽洋洋得意?难道不认为自己是华夏人吗?


斯丹德


当时日本是镰仓幕府统治,最高统治者是执权北条时宗,什么天皇,将军都是他手里的傀儡而已。日本史书没记载北条时宗发出过这样的命令,日本全国谁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