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在湖北省西南丘陵山區,柑橘作為種植比較效益較高的作物成為“稻改果”的首選,在宜昌市已累計達2 000 hm2。然而,在“稻改果”的實施過程中,幼齡柑橘定植後的3~4 a(年)內,在不影響幼齡柑橘正常生長的前提下,如何降低幼齡柑橘田間管理投入,保證農戶穩定種植收益,成為農業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各個地方的農業技術人員根據定植的經濟林木生長特性探索出了多種套種模式,均取得較好效益。枝江市作為湖北省內西瓜甜瓜主產區、“稻改果”的核心區,2016年以來,當地農戶自主摸索的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模式,推廣近60 hm2,有效地解決了幼齡柑橘覆蓋率低、投入大、效益低等問題,確保了農戶的穩定收益,農業種植結構性調整得到穩步推進。詳情如下: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一、套種模式的優點

1.1 增加了田間土地覆蓋率

柑橘屬於喬木果樹,喜光植物。湖北省宜昌市新建柑橘園內,一般定植2年齡樹苗,株高60 cm以上,樹冠田間覆蓋率小於5%。而西瓜為葡匐生長型作物,與幼齡柑橘春季套種適當密度,能確保土地覆蓋率在85%以上,覆蓋時間到7月中旬;待西瓜拉秧後,8月下旬套種馬鈴薯,能確保土地覆蓋率達66%,可將田間土地覆蓋時間延長到12月上旬。該套種連作方式,田間雜草防治效果好。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1.2 改善了田間土壤環境

西瓜生長週期中對鉀肥需求量較大,馬鈴薯需磷肥較多,二者連作能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同時,柑橘園內通過套種連作模式,增加了土壤的翻耕次數,對土壤的疏鬆性和透氣性有較大提升,保持了土壤內微生物環境穩定。

1.3 穩定了農戶收益

幼齡柑橘定植後5 a,農戶才能從柑橘銷售中獲得較高收益,期間田間管理時間長、投入大、產出低,通過科學合理的套種模式,增加耕地利用效率,才能確保農戶種植的穩定收益。據筆者近2 a的調查,該模式相比單套玉米,667 m2毛收入高出2 800元,具有較強的推廣應用潛力。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二、主要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西瓜選擇生長勢強、中早熟、抗病性強、豐產性好、大小適中的品種,如‘鄂西瓜12號’、“京欣”系列、‘荊雜30’‘瑞光’等。馬鈴薯品種一般選擇中早熟、抗病性強的品種,即‘中薯5號’‘鄂馬鈴薯12號’‘費烏瑞它’等。

2.2 茬口安排

西瓜採用育苗移栽,2月中旬在大棚內將西瓜種子播於穴盤中,為確保不受倒春寒的影響,可在穴盤上架設小拱棚,3月中下旬待瓜苗長至3葉期、大棚外低溫穩定在15℃以上時移栽大田。7月中旬西瓜拉秧後,8月下旬直播馬鈴薯種薯,10月上旬出苗,12月中旬收穫。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2.3 整地施肥、合理套種

新建柑橘園廂面寬4 m,株距3 m,溝寬50 cm、深50 cm,柑橘苗定植於廂面中間,田間排水性好。在2月底趁土壤墒情足,深翻晾曬土壤。西瓜採用覆膜栽培,因此,需施足基肥才能保證高產。一般667 m2施入腐熟農家肥2 000 kg,或商品有機肥(有機質≥45%)150 kg,配合三元複合肥(m氮∶m磷∶m鉀=15∶15∶15,下同)30 kg混合使用,用小型旋耕機將肥料與土壤混勻。在柑橘田廂面一側鋪設寬60 cm黑色地膜,地膜與溝邊距離30 cm,西瓜定植於地膜中間,株距30 cm,667 m2定植500株。西瓜拉秧後,及時清理田間。8月中旬施入底肥,667 m2施用三元複合肥50 kg,用小型旋耕機將肥料與土壤混勻,旋耕2次為宜。馬鈴薯採用穴播方式播種,在柑橘苗兩側分別種植3行,行距50 cm、株距25 cm,邊行與溝邊距離40 cm,667 m2播種3 600穴。種薯以25~30 g為宜,要整薯播種,不能切塊,以防止高溫高溼爛種缺苗。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2.4 田間管理

2.4.1 西瓜管理

在湖北西南地區,西瓜播種後倒春寒氣候較為頻繁,需要加強大棚內保溫措施,防止瓜苗凍死、凍傷。西瓜苗定植後及時澆水,如遇連續大風、乾旱,需連續3 d澆水,確保瓜苗成活。定植後10 d,667 m2施尿素(總氮≥46.4%,下同)5 kg。西瓜一般留雙蔓,並將瓜蔓統一整理至柑橘苗一側生長。膨果肥適當重施,667 m2施三元複合肥20~25 kg,忌施含氯肥料。春季西瓜種植中,常見病害有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等。6月份西瓜果實迅速膨大,陰雨時間較長,炭疽病、白粉病迅速發生和蔓延,在發病初期及時噴施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加22.5%啶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蔓枯病和枯萎病可採用40%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加25%咪鮮胺乳油1 000倍液防治,如病害發生較重,上述2種復配藥劑交替使用。黃守瓜、金龜子、蚜蟲等蟲害,可採用2.5%聯苯菊酯乳油2 500倍液加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2.4.2 秋季馬鈴薯管理

10月上旬,馬鈴薯出苗達70%時追肥1次,667 m2施用尿素10 kg。11月上旬,馬鈴薯現蕾時再追肥1次,667 m2施用三元複合肥20 kg,並噴施5%烯效唑可溼性粉劑,667 m2用量25 g。進入11月後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預防早霜。在霜凍之夜可採取撒草木灰或田間燻煙,以減輕霜凍。秋季馬鈴薯種植中常見病主要有青枯病、晚疫病。青枯病可採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46.1%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灌根,每株0.5 L,隔7~10 d防治1次,連續2次。晚疫病發生初期可噴施52.5%噁銅·霜脲氰水分散粒劑1 200倍液,或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350倍液,2種藥劑交替使用,每7 d防治1次,連續防治3次。小地老虎和蚜蟲是秋季馬鈴薯種植中的主要蟲害。小地老虎可在傍晚對馬鈴薯幼苗莖基部噴施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1 0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蚜蟲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2.5 及時採收、拉秧

當地幼齡柑橘園套種的春季西瓜一般於6下旬開始採收,以10:00—14:00為最佳採收時間,採收時每個瓜保留一截綠色的瓜柄。原則上成熟一批出售一批,切忌貪圖高價格一再推遲採收。秋季馬鈴薯一般於12月上旬開始採收,選擇連續3 d無雨天氣進行,上午挖出馬鈴薯置於田間,下午集中將馬鈴薯裝入網眼袋中,貯藏於乾燥倉庫內,碼放高度不超過1 m。將西瓜和馬鈴薯植株全部清除乾淨,同時,將廢膜集中收集,交廢品場回收處理。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三、經濟效益分析

2016—2019 年,湖北西南地區春季西瓜平均價格為1.2元·kg-1,幼齡柑橘套種春西瓜667 m2平均產量2 200 kg,扣除生產資料投入552元(按2016—2019年平均值計),收入2 088元。秋季馬鈴薯平均價格為1.6元·kg-1,667 m2產量1 200 kg,扣除生產資料投資623元,收入1 297元。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套作模式,667 m2年收入3 385元。而幼齡柑橘單套玉米模式,667 m2玉米產量為505 kg,近年來平均單價1.7元·kg-1,扣除生產資料投入290元,收入568.5元。上述2種幼齡柑橘套種模式下,年收入相差2 818.5元。綜合顯示,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模式相比套種單套玉米模式,年種植收益顯著提高。同時,該套種模式不影響幼齡柑橘的正常生長,有利於平衡土壤肥力、提升土壤疏鬆性、增加土壤覆蓋率。該模式在湖北西南地區海拔300 m以下土壤層較為深厚的山區以及旱糧改果樹的平原地區,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大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筆者會根據情況來給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筆者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幼齡柑橘套種春季西瓜—秋季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技術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