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

季大鸿


问题: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


前言

今天说孤平都是看王力或启功的理论,他们二人也是依据古人的作品和评价来界定的。

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呢?因为影响到古人的升学就业作官。

一、 王力说

王力先生说,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只剩一个字是平声字,称为‘孤平’。这个说法有点笼统。

他举例说的就清楚一些: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字是仄,就是孤平,仄平仄仄平。

救孤平的方式是,第三个字改平声,仄平平仄平。

这是公认的孤平与救孤平, 只是王力仅仅说了这一种孤平形式。

这种说法清朝人已经明确的说过: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 清朝赵执信《声调谱》

  • 古人孤平的诗例

a、《牧童》(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的第六句犯孤平,月明抚掌归,仄平仄仄平。孤平补救的方式是五言第三字和七言第五字改平声。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显然“月明抚掌归”中的“抚“是仄声,没有救孤平。

b、《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作者:高适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醉多适不愁,仄平仄仄平,犯孤平,未救拗。

二、启功说

启功先生关于孤平的说法是:(五言诗中)两仄夹一平。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杜甫

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第一句:宋公旧池馆。仄平仄平仄,用启功的说法前后都是孤平了。

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体平平仄平仄,但是第一个平老杜又改为仄了。我们后人写诗一般不会用“仄平仄平仄”,这种句式也会被归为孤平。

又如王维: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也应该是启功说的孤平。

  • 这种说法,在清朝人那里也能找到依据,清·乾隆学者李汝襄说 《广声调谱》 中有“孤平式”三种:

唐·杜甫《翫月呈汉中王》起句:“夜深露气清,(仄平仄仄平)”
唐·李白《南阳送客》次句:“ 斗酒勿为薄,(仄仄仄平仄)”
唐·戴叔伦《送友人东归》次句:“ 万里杨柳色平,(仄仄平仄仄)

第一种:夜深露气清,(仄平仄仄平),孤平。

第二种, 斗酒勿为薄,(仄仄仄平仄),我们称之为半拗体,属于可救拗可不救拗的句式,今天不作为孤平看待。唐朝格律诗中很多,救拗的句式是万能公式:仄平平仄平。

第二种,万里杨柳色平,(仄仄平仄仄),和野火烧不尽是一种句式,属于可以救拗的拗体,对句救拗的句式也是万能公式:仄平平仄平。

第一种属于不能救拗的孤平,第二、三种算是可以救拗的律句,救孤平都是这种万能公式:仄平平仄平。

结束语 宋朝人的看法

关于孤平拗句,我们看不到更早的明确的说法,但是唐宋的试帖诗明显避免孤平,说明他们必有一定之规,只是古籍我们见不到了。不过关于仄平仄仄仄的句式,在宋朝诗话里老街看到过。

宋朝刘颁的《中山诗话》 :

白乐天诗曰:「请钱不早朝。」「请」作平声,唐人语也。今人不用厮字,唐人作斯音,五代已作入声,陶谷云「尖檐帽子卑凡厮」是也。.....................二公诗自非语病

唐朝人的请,是平声,所以请钱不早朝,是平平仄仄仄,三仄尾不是语病,但是宋朝人读”请“,已经是仄声了,所以会误以为是仄平仄仄仄,这就是孤平拗句了。所以刘颁特别说明一下。

题主问: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呢?因为科举考试考格律诗, 出现孤平就是出律,影响到古人的科举录取,你说是不是大忌呢?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诗歌在发展之初,并没有格律。早期的诗歌,很多是口头创作,在民间流传。写诗也只是为了抒发情致。和仕途扯不上关系。

比如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诗歌总集。就是各国民间人士的口头创作。在民间流传,再由各国的史官记录下来,流传至今。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专门的诗人。如屈原,宋玉等。但这时的诗歌,还是以抒发情致为主,与做官没有关系。这一时期的诗,全都没有规律。如乐府,古风,楚辞等等。都只讲究押韵,而没有格律。

到了唐代,诗歌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人因诗写得好,而吃上了皇粮,有的还做了大官。于是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垄断仕宦之路。一些文人为诗歌设下了种种规矩。民间人士的诗歌从此再难登上大雅之堂。诗歌自从有了格律,增加了他的写作难度。当然也增加了一些情趣。让诗歌在朗读中更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感。格律诗在唐中后期发展完备。

格律诗有严格的要求。凡不合格律者,称为诗病。其中又以犯孤平为严重。

犯孤平有两种说法。一种以启功为代表。他认为只要是两个仄声字中间放一个平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另一种以王力为代表。这一派认为,一句诗中,除了韵脚外如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当然两个平声字在一起不算。比如下面这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这是五言律的标准格式。一句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但是这个平生字和韵脚相连,你就不是孤平。两派意见,以王力的最为通行。

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最流行的说法是:缺乏音韵的美感。还有一点就是它本来就是为了为难人的,你不遵守,当然是大忌。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雲淡風清29


如果是佳句,允许孤平拗救。


牧歌19809861


孤平只对七绝、七律而言。即韵句中除去韵字至少要有两个平声字。格律是古人和谐观的形象体现,是唯纯唯美的音韵律动。若一句七字中除去韵字仅一个平声字,非但拗口,而且失谐,吟唱起来,别扭之极,故以为大忌。


用户2916335685122


古人造诗,今人造事。

从最初的“平仄”就跟便秘一样,一疙瘩一疙瘩的挤到今天掉出来一坨“狐平”。明天或后天又能拉出一坨什么呢?

敬请吃瓜群众拭目以待!


用户碧家小玉


不要以自己的无知,去贬低古名人的智慧。现在都说写不出古时的好诗,确又在好诗中找出毛病,这豈不矛盾吗?

我的看法是,只要你写诗的水平没有超过他们,就少班门弄斧吧,确实要证明自己懂行,你就要拿出超过他们的作品说话,这才会让人信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