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曹操戰爭的失敗,不是敗給諸葛亮、周瑜,其實真正敗給的是瘟疫

從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人類後代的影響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亂、瘧疾等。總的來說,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好引起的。

今天就和大家講解一下,三國時期的大瘟疫,直接影響了戰爭的走向和人類歷史的進程。

曹操戰爭的失敗,不是敗給諸葛亮、周瑜,其實真正敗給的是瘟疫


瘟疫統計

建寧四年(171年),大疫,使中謁者巡行致醫藥。司徒許訓免,司空橋玄為司徒。——後漢書·漢靈帝

熹平二年癸丑(173年),公元一七三年。春,正月,大疫。——資治通鑑·卷五十七

光和二年己未(179年),公元一七九年。春,大疫。——資治通鑑·卷五十七

光和五年壬戌(182年),公元一八二年。春,正月,辛未,赦天下。二月,大疫。——資治通鑑·卷五十八

中平二年乙丑(185年),公元一八五年。春,正月,大疫。——資治通鑑·卷五十八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曹操傳

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徵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覆疾疫。——蔣濟傳

建安二十年(215年),從攻合肥,會疫疾,軍旅皆已引出,唯車下虎士千餘人,並呂蒙、蔣欽、淩統及寧,從權逍遙津北。——甘寧傳

曹操戰爭的失敗,不是敗給諸葛亮、周瑜,其實真正敗給的是瘟疫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魏書載王令曰:"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吾甚憂之。——曹操傳

建安二十二年,與夏侯惇、臧霸等徵吳。到居巢,軍士大疫,朗躬巡視,致醫藥。——司馬朗傳

幹、琳、瑒、楨二十二年卒——王粲傳

【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王粲,司馬懿之兄司馬朗,以及軍中士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是歲大疫,盡除荊州民租稅——孫權傳

黃初三年(222年),黃初三年,車駕幸宛,使尚率諸軍與曹真共圍江陵。權將諸葛瑾與尚軍對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軍於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將步騎萬餘人,於下流潛渡,攻瑾諸軍,夾江燒其舟船,水陸並攻,破之。城未拔,會大疫。——夏侯淵傳

黃初四年(223年),丁未,大司馬曹仁薨。是月大疫——曹丕傳

黃初四年癸卯(223年),公元二二三年。會天大疫,帝悉召諸軍還。——資治通鑑·卷七十

太和五年辛亥(231年),公元二三一年。衛溫、諸葛直軍行經歲,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亶洲絕遠,卒不可得至,得夷洲數千人還。——資治通鑑·卷七十二

曹操戰爭的失敗,不是敗給諸葛亮、周瑜,其實真正敗給的是瘟疫


青龍二年(234年),己酉,大赦。夏四月,大疫——曹叡傳

青龍二年甲寅(234年),公元二三四年。夏,四月,大疫——資治通鑑·卷七十二

青龍三年(235年),己亥,復置朔方郡。京都大疫——曹叡傳

赤烏五年(242年),是歲大疫,有司又奏立後及諸王。——孫權傳

赤烏九年(246年),軍行經歲,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權深悔之。——全琮傳

建興二年(253年),夏四月,圍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軍還。冬十月,大饗。武衛將軍孫峻伏兵殺恪於殿堂。大赦。——孫亮傳

建興三年(254年),大司馬陸抗卒。自改年及是歲,連大疫。——孫亮傳

由此可見,連年戰火,瘟疫盛行,人民流離失所,人口急劇減少。

曹操戰爭的失敗,不是敗給諸葛亮、周瑜,其實真正敗給的是瘟疫


你不可想象的人員減損

人口是衡量一個王朝昌盛和衰落的一個重要標誌,恆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全國戶數是1607萬多戶,人口是5006萬多口。到三國末年(280年),魏蜀吳合計只有戶數149萬多戶人口剩下560萬零200多口(金兆豐《中國通史·食貨篇》)。

按理說如果是戰爭,哪怕男人全部戰死沙場,人口最多縮減到原來的50%,為何東漢末年會一下子縮減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呢?

其實這要從東漢末年那個時代說起,根據研究表明,中國的氣溫一直呈現波動趨勢。而東漢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氣溫整體來說是比較低的。

根據竺可楨先生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可以看到漢末雖然不是歷史上最冷的時期,但也較為寒冷。曹操種橘子只開花不結果,“魏武植朱於銅雀,華實莫就”。曹丕在廣陵閱兵的時候,淮河已經凍結,船下不了水只得作罷,這是有記載的第一次淮河結冰。而漢末人口的大規模流動與寒冷也使瘟疫廣為傳播...

曹操戰爭的失敗,不是敗給諸葛亮、周瑜,其實真正敗給的是瘟疫


隨著氣溫的降低,北方自然是越來越冷,草場線也逐漸向南方縮進。少數民族紛紛請求歸附,看來在生存面前還是不得不低頭的。但是北方人口已經很多了,土地也開發的不少了,於是當時的統治者就提出了開發南方的政策。從歷史進程來看,這個政策推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使之逐漸與北方經濟追平。但是,人口的大規模移動,恰巧補全了疾病傳播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而南方氣候較溫暖,水源又較多,傳播途徑廣泛,這就導致了瘟疫的肆意橫行。

氣溫的降低,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後導致了瘟疫的集中爆發。由於古代醫學技術落後,瘟疫一旦爆發,基本上就成了一座空城。

其實成為空城還好,這樣瘟疫就不會對外傳播了。但是東漢末年基本上都在打仗,加上北方天氣寒冷,人口大規模南移。

這也加速了瘟疫的傳播,就拿建安七子來說,除了孔融、阮瑀早死外,其餘五人全部死於疫病。曹植《說疫氣》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張仲景在《傷寒卒病論》中說“餘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

瘟疫流行期間,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當時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回憶指,他的家族本來人口眾多,達兩百餘人口,但在不到十年的瘟疫流行期間,有三分之二死去了,其中又有七成是死於傷寒。

曹操戰爭的失敗,不是敗給諸葛亮、周瑜,其實真正敗給的是瘟疫


魏文帝曹丕回憶說:“昔年疾疫,親故多受其災。疫癘多起,士人雕落”。

由此可見東漢末年的瘟疫絕不是空穴來風,就拿張仲景的《傷寒卒病論》來說,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這就代表起碼70%的人感染了瘟疫。

另一方面,由於傷寒流行,一些方士便以符水方術為人治病,道教迅速傳播,貴族信奉佛教逐步成為潮流。公元183年,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趁大疫流行,以妖術教授,立太平道,咒符水以為人療病,民眾神信之。十餘年間,徒眾數十萬。隨後,他們發起著名的黃巾起義。

整個東漢末年,加上三國時期,中國人口縮減了4500多萬,就算因為男丁全部戰死沙場,那起碼2000萬以上的人死於瘟疫。

西方人編寫的《世界簡史》裡面寫道:“羅馬和中國在公元2世紀遭受一場大災難,他們抗擊北方野蠻民族的力量也由此減弱。瘟疫在中國大地上肆意蔓延了十一年之久……最後漢朝滅亡。”

瘟疫、饑荒和無休止的戰亂造成了東漢末年人口的大量損失。面對累累白骨,曹操寫下了《蒿里行》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