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俪松居主人王世襄先生(1914~2009年),号畅安。2009年11月得大解脱,关于他的生平,学者何孟澈在紫禁城杂志发表的《华萼交辉:与王世襄先生有关的几件竹刻(续)》文章中,有如下讲述。

日寇投降后,先生任国家文物清损会平津区助理代表,追回了大批重要文物。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王世襄 网络图片

这里说的这件朱小华先生刻孔子像留青臂搁,是王老生前经手之物。 

孔子像,历代画本繁多,南宋马远所画,拱手凸额,此则为谢稚柳先生本。2007年夏,小华先生将作品数种呈王老过目,王老代余留下此简,锦盒亦为王老所赠。是年秋8月,求王老题签,亦蒙许可。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孔子像留青臂搁盒题字 王世襄先生题签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孔子像留青臂搁 朱小华先生雕刻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孔子像留青臂搁 朱小华先生雕刻

《史记・孔子世家赞》,寥寥一百一十三字,末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旨哉斯言!时代更替,至圣尚不免毁誉废兴,常人更无足论矣!王老中岁,备受摧残,见此臂搁,得无所感乎?

近见时人刻孔子像,将“大成至圣先师”,误题作“大成智圣”,学识修养,实于刻竹以外见之。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随园先生小像留青臂搁函盒题字 王世襄先生题签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随园先生小像留青臂搁 朱小华先生2007年雕刻

复看这件朱小华先生刻随园先生小像留青臂搁(2007年)。袁枚先生,清乾隆四年进士,艺术设计家,诗名重于一时,敢于破旧立新,于“男女授受不亲”之年代,广收女弟子。在南京小仓山构随园,因以为号。

德国莱比锡为历史名城,印刷出版业重镇,大学人材辈出,音乐家巴赫(J. S. Bach)、舒曼(Robert Schumann)、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及马勒(Gustav Mahler)在此地工作生活,亦为音乐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之出生地。2004年在莱比锡大学医院,学习微创腹腔镜前列腺癌手术,于当地旧书店购得随园诗话一册,文采风流,备见书中。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随园先生小像留青臂搁 朱小华先生2007年雕刻

随园先生小像,原为周典写,费丹旭摹,孙星衍题,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会友旧藏。2007年秋,余将影印本,寄上小华先生,求刻臂搁,阅月而成,先呈王老尊览,极为称誉,又承王老定制蓝布函相赠,亲笔题签,深为感荷。小像额头眼角,有岁月之痕,瞳孔阴刻,真画龙点睛之笔。2008年春,北京嘉德春拍,见二知轩藏画,中有此轴,招小华先生同观,始知竹刻摄形取神之妙。

下面这件薄云天先生刻明张路驴背寻诗图留青笔筒(2007年)是王老指导制作的。薄君云天,于河北三河市政府机关任职,习绘事,从民间艺人学雕刻。慕朱小华先生名,登门求教,央朱先生推介,得谒王老。王老指导,数年间,技艺大进。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明张路驴背寻诗图留青笔筒 薄云天先生2007年雕刻

此件为薄先生呈王老作品,王老留下,着余购藏者。竹筒椭圆,刻明代张路所绘水墨《驴背寻诗图》,皮色数年之间即转黄熟,颇饶古意。

小万柳堂吴芝瑛女史,鉴湖女侠秋瑾烈士好友,秋瑾就义,芝瑛女史为收葬于西湖孤山。敝藏芝瑛女史民国初年书七律横幅:

溪山沈寂为谁欢,驴背驮诗兴未阑。歌哭牵肠犹郁勃,楼台倒景共荒寒。濠梁鱼乐君能识,蓬岛花枝我独看。叱咤风云余一笑,愿生髀肉老江干。

王世襄先生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这些竹刻就是他生前经手之物

芝瑛女史民国初年书七律横幅 

十数年前倩范遥青先生刻,陶陶女史画鱼藻王世襄先生题“濠梁知乐”竹横件;今又得驴背寻诗图笔筒。芝瑛女史诗意,无意间竟于两件竹刻见之,可谓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