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山西农大,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山西省唯一的农业高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第七批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一、民国私立时期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美国欧柏林大学(Oberlin College, Ohio)委托孔祥熙先生,在山西省太谷县创办私立学校,取名铭贤学堂,追念各位殉道人士(铭记先贤)。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欧柏林大学是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开办的一所私立大学,地处美国俄亥俄州。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柏林大学的一些毕业生组织了一个小分队,以传教士身份来到山西省太谷县等地,进行传教活动。在1900年我国北方各地爆发大规模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中,太谷地区的六名欧柏林传教士被杀。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孔祥熙因当时襄办太谷教案“有功”,深得美国传教士的赏识,被太谷基督教公理会资助到美国深造。从1901年八月到1907年秋,他先后完成了欧柏林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学业,获学士、硕士学位。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铭贤学校初建时,是一所包括初小和高小在内的完全小学,学制初小四年,高小三年,学生50余人(一说30余人),教员二人。

后来,逐渐扩充,于1909年增设中学班次,学制为四年。因明道学堂校址狭隘,难以发展,同年,迁入太谷县城东孟家花园(即今山西农业大学校园的一部分)。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08年,该校成立「铭贤社」(即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简称欧柏林山西Oberlin Shansi Memorial Association,OSMA)。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欧柏林大学以经费、教学、教师进修等支持。铭贤学校开始时是小学,继而是中学,最后是成立学院。以「学以事人」为校训,按基督的精神,为社会造就人才。由于师资优良,质量并重,冠于全国。

校匾“铭贤学堂”,由“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著名书法家刘春霖题写,下附英文Oberlin Sansi Memorial,由韩明卫(美籍)之妻韩美瑞题写。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13年孔祥熙前往日本,学校校务暂由美国人伍乐福代理。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16年,学校增设大学预科,学制三年,每年招收一个班,1923年停办,八年中共毕业学生61人。大学预科、中学、小学各部分别由田俊卿(美国人)、程子青、温尔安(美国人)担任科长,处理教务。从此之后学校规模日渐扩大。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时,铭贤学校师生为了声援北平学生的斗争,罢课游行,下乡进行爱国宣传。1922年在全校又掀起了一次反基督教斗争。在进步教师的支持下,成立了文艺研究会、海涛社、晨曦会、改造社、火花社、呓语社等进步组织,与宗教服务团体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22年,取消科长制,改设副校长代理校务,田俊卿为首任副校长。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23年夏按照全国教育会议决议,改行新学制,小学为四二制,中学为三三制,停办大学预科,增加高中班,设文理、师范、商业等科,分科教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25年学校成立了以程子青为委员长的第一届校务行政委员会。是年,孔祥熙赴美募集75万美金,作为铭贤学校办学基金。1926年,田俊卿担任校务委员会委员长。

1927年由贾炎生继任。是年,铭贤学校是准教育部正式立案。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28年,铭贤学校增办农科,聘请了大批农业大学及专科毕业生,从事农业实验研究工作。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1年又增设了工科,研制农具为农业服务。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2年农工两科呈准立案,这是铝贤学院前身——农工专科学校的草创时期。在这期间,贾炎生赴欧柏林大学学习,乔辅三继任委员长职务。1929年,铭贤学校接收设在太谷南关的贝露女校,改为女子部。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3年,女子部由南关迁到铭贤学校与男子部合并。是山西省实行男女合校的最早一所中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4年秋,梅贻宝被聘为代理校长,扩建工农两科,兴建嘉桂科学楼、亭兰图书楼,教育部曾两次拨给经费七万元,作为扩建费用。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5年铭贤学校又成立了乡村服务部,在附近农村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对农民进行教育,开展实际服务工作。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6年,梅贻宝改任燕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铭贤学校的校务仍由贾炎生、吴克明共同负责。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7年春,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为发展实业,准予铭贤学校建立农工专科学校,遂即增设校舍,添购设备。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7年10月13日,铭贤学校开始紧急疏散人员和图书仪器等物,师生 200余人分批从太谷向南迁移至运城。在南迁到祁县东观时,遭到日机轰炸,炸伤我学生多人,广大师生对日军的暴行无比愤怒,对国民党的不抵抗切齿痛恨。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1月8日,太原沦陷,晋南局势紧张,铭贤学校遂由茅津渡过黄河至河南陕县。停留三个月。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因经济措据难以维持上课,便于1938年 1月迁到西安,借用尊德女校旧址继续上课10个月,颇得当地人民的好评。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后来日机多次滥炸西安各处,学校又于11月迁到陕西沔县。因其地处偏僻,难以发展。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39年 3月迁到四川省金堂县姚家渡曾家寨作为临时校址。从抗战以来,铭贤学校辗转四省,重迁五地,行程两千多公里,才有较为固定校址。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40年秋,正式招生上课,学制为三年。按当时教育部规定,专科学校仅设科、不设系。全校分农学部和工学部。农学部分设垦植、畜牧、农业工程三科;工学部分设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纺织工程三科。专科学校共招生三年,三年中在校学生 111人,共毕业学生80人。教师4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人,讲师9人,助教14人。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40年,学校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成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43年秋,奉教育部之命,铭贤农工专科学校改为私立铭贤学院,由专科改为本科,学制为四年。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系由3个扩大到8个,即农艺学系,畜牧兽医学系,农业经济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工商管理学系,银行学系。原专科学生于1945年全部毕业,不再另行招生。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计划迁回太谷,因蒋介石发动内战交通不便,未能迁移。

1946年将中学部迁至陕西三原,铭贤学院工商管理、银行两系停办,另在西安招收该两系,就地开课。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47年铭贤学院从金堂迁到成都东门外。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48年,中学部和工商管理、银行两系分别从陕西迁回成都。学院原在金堂设:农艺、畜牧、农经、机工、纺工、化工、银行、工管八个系,迁到成都后,因受校舍设备等限制,将农经、化工、银行三系暂行停办。

解放前夕在校学生为358人,毕业生为133人,教师为68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助教6人,特聘教员6人。职工为59人。学院内设有农场、牧场、机械实验工厂、纺织实验工厂,藏有图书8838册,仪器7999件。在这期间,1943年杨蔚任代理校长,1949年又由贾炎生任代理校长。

二、新中国山西农学院时期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派温宗政、郑瑛为铭贤学院军事代表,在校实施军事监督与领导一切事宜。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当时,学院设有三科五系,即农科。农艺学系、畜牧学系;工科:机械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商科:工商管理学系。在校学生358人,教职员286人。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50年10月间,铭贤学院迁回山西省太谷县原铭贤学校旧址。吴克明任院长、张龙志任教务主任,程子青任总务主任。

1951年 1月,政务院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处理接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会议,会后私立铭贤学院改为公办。依照山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厅规定,学生实行小包干制待遇,免收学费、宿费、讲义费及杂费。一般疾病由校医室免费治疗。

1951年 4月,全校师生结合抗美援朝等项政治运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爱国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教育,逐步肃清了封建的法西斯思想和亲美、恐美、崇美的帝国主义权化思想。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51年 5月,奉教育部命令,将机械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合并于山西大学机电系(工管系后来又合并于中国人民大学);纺织工程系合并于西北工学院纺织系;九月,合并交接完竣。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铭贤中学高中并入太原第五中学;太原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合并铭贤学院,为附属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原铭贤学院的初中并入该校。

1951年10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接管了铭贤学院,改私立为公办,铭贤学院正式改称山西农学院,学制为四年,当时共有师生86人、李秉权任院长,李子康任副院长,学院成立了党的临时支部,李子康任书记。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实行院系调整,畜牧兽医系的兽医部分,合并于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这样山西农学院只有农学、畜牧两个专业。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55年以后。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教学改革,修订了教学计划、减少课程门类,增设选修课,精简教材,教学方法上采取启发式教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54年,院长李秉权调山西省农业建设厅工作,院长职务由李子康担任。1956年张雨竹调至农学院任党工委书记。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57年成立中共山西农学院委员会,张若愚任书记,张雨竹任副书记。1958年,王绶任院长、李子康、乔启明为副院长。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58年至1960年,我国教育战线开展了一场以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为中心的教育革命。学院组织 800名师生到灵石大炼钢铁,进行现场教学,师生共同编写教材,开展群众性的科研工作。并把劳动列为正式课程。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这场教育革命是力图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但在教育革命中,忽视了课堂教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但通过这场教育革命,在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实践中,广大教师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58年山西农学院农学系增设土壤农化、植物保护两个专业、畜牧系增设兽医专业,同时成立了园艺系,下设果树蔬菜专业。同年八月,将附属农校并入我院改为专科部。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62年。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压缩,经调整后,设农学、牧医、园艺三个系和一个基础部,下设一农学、植保、土化、畜牧、兽医、果树蔬菜它个专业,其他专。业分别并入农学、果树蔬菜等专业,使之与我省农业发展相适应。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根据教育部1961年九月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条),修订了教学方划,坚持教学为主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的时间作了合理的安排。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恢导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了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的师生、干部进行了甄别平反,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64年,为了加强教学与科研工化经省政府决定,将山西省果树所、山西省畜牧研究所归山西农学院领导,1969年两个所重归农口。1965年7月赵立法来校任副院长。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山西农学院和全国其他院一样,在发展中受到了挫折,停止招生达五年之久。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1年 4月30日,山西省革委决定撤销山西农业劳动大学,将该校机构合并到山西农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1年,山西农学院恢复招生,学制二年,并将果树蔬菜专业分为果树专业和蔬菜专业,增设农机专业。1974年又增设了林学专业。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5年,学校在昔阳、雁北、运城组建了3个分院,分别为大寨、雁北、运城农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以后,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7年停止招收二年制社来社去学生。

1978恢复招生考试制度,招收四年制学生。通过考试和择优录取的学生,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都较好,保证了我院学生的质量。

1978年 9月,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

三、山西农业大学时期

197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并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西农学院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此后,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雁北、运城农学院,将其并入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1980年和1984,学校进行了系科专业的调整,由1960年的三个系、一个部、六个专业,调整为十个系,一个部——基础部,十三个专业。学制均为四年。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2012年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正式签署共建山西农业大学的协议。

2016年,学校被列为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17年6月25—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第五届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主题为“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西将功能农业列为省级战略,在山西农业大学建立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开设全国首个功能农业专业受到与会代表热切关注。

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数不多的在县城的全国重点大学

2019年10月19日,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合署后单位名称为“山西农业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