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楊梅低產、果小,效益差,根據楊梅生長特性,採取有效高產措施

楊梅原產於我國,是我國南方的特產水果。一提到楊梅,頓時就有口中生津的感覺,圓潤透紅的果個,酸酸甜甜的味道,讓人一看到就有食慾。

楊梅低產、果小,效益差,根據楊梅生長特性,採取有效高產措施

特別楊梅正值水果淡季上市,甜酸適口的味道, 且富含維生素,具有生津止咳、助消化、治霍亂等功效,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楊梅除鮮食外,還可製成糖水罐頭、果醬、果汁、果酒、蜜餞等,也是南方主栽水果之一。據統計,我國楊梅栽培的總面積約320萬畝,但是楊梅栽植中,由於未根據楊梅樹的生長特性進行管理,造成植株長勢過旺,結果量小,大小年現象明顯,果個小,產量低。

那我們如何根據楊梅樹的生長特性,採取高產栽培措施呢?

一、根據根系特徵進行合理施肥

1.看根系範圍確定施肥位置

楊梅屬淺根性樹種,主根不明顯,鬚根發達,一般70%~90%的根系分佈在0~60釐米的土層內,尤其集中在5~40釐米的淺土層中,僅少數根系可深達1米。同時正常生長的楊梅根系的水平分佈約大於樹冠直徑的1~2倍。所以楊梅根系施肥,無論採用溝狀還是輻射狀,施肥深度以30-40釐米為宜,位置以1.5倍樹冠半徑大小位置為宜。

楊梅低產、果小,效益差,根據楊梅生長特性,採取有效高產措施

楊梅根系無明顯主根,並生有根瘤

2.看根系特性均衡施肥品種

楊梅與豆科植物類似,具有根瘤,根系與土壤中的放線菌等共生形成菌根,由樹體供給放線菌碳水化合物,根系則從放線菌獲得有機氮化物,故楊梅施肥品種遵循少氮低磷高鉀的特性。

3.根據根系生長活性,楊梅一般施肥2-3次

第一次在早春2-3月份,地溫10℃以上時,楊梅根系恢復活性,為促進萌芽抽梢,提高坐果率,採用環溝狀施肥,每株施腐熟農家肥15-20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硫酸鉀2千克(不用氯化鉀,因氯元素對楊梅生長有不良影響),尿素0.2千克,同時補充鋅、鎂等微量元素肥。

第二次施肥為採果後的6月份,根系進入高溫休眠前,補充採後肥促進夏稍生長,此次施肥佔全年施肥的60%,按株產100斤的樹算,每株施腐熟農家肥30-50千克或高效有機肥3-5千克,硫酸鉀1千克,並結合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2-3次,以促進夏稍生長,培養翌年結果枝。

第三次為小陽春的10月份,此時楊梅根系進入生長高峰期,為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樹體營養儲備,此次施肥佔到全年施肥的30%,每株施腐熟農家肥20-30千克或餅肥等高效有機肥2-3千克,同時結合葉面噴施濃度為0.2%~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濃度為0.3%~0.5%的硫酸亞鐵溶液,濃度為0.1%~0.2%的硼酸,補充微量元素肥。

楊梅低產、果小,效益差,根據楊梅生長特性,採取有效高產措施

楊梅施肥配合中耕除草

另外特別注意楊梅怕水漬,一定要注意排水通暢!

二、根據芽和枝梢生長特點,進行合理修剪

1.楊梅芽的特性

楊梅的芽分為葉芽和花芽,楊梅枝的頂芽均為葉芽,著生花芽的節往往無葉芽。楊梅的花芽圓形,較葉芽飽滿肥壯,葉芽往往較尖瘦。楊梅的枝梢除頂芽及其附近的4~5個芽易萌發成枝外,其下多為隱芽,不萌發,但楊梅的隱芽壽命長,遇到刺激即破除頂端優勢後易抽枝萌發。楊梅的芽一般7-8月份就開始分化,且花芽萌動比葉芽萌動早20天左右,一般先開花後展葉抽梢,葉芽由上而下依序展葉(簇生於枝梢頂端,呈螺旋狀互生)。

2.楊梅枝梢的特點

楊梅新梢分春梢、夏梢和秋梢,且只在枝條頂端才抽生,一般抽生花穗的葉腋間不萌發夏、秋梢;結果枝不萌發春梢和夏梢。春梢由先年老熟枝的葉腋間分化而成(一般3~9個),生長最快,頂端優勢明顯,生長長度一般在15釐米以上;夏稍則生長相對較短約5-8cm,秋稍則是夏稍的延長生長。

而楊梅結果枝分以下4種:(1)徒長性結果枝:長度30釐米以上,先端著生少數花芽,僅少數結果,且容易落果,屬於過度營養生長枝,應修剪或短截。(2)長果枝:一般枝條細長,15~30釐米,先端5~6芽為花芽,不夠充實,坐果率較低。(3)中果枝:一般生長比較健壯,長5~15釐米,除頂芽為葉芽外,其下10餘節幾乎全部為花芽,是最佳的結果枝。(4)短果枝:長度小於5釐米,最短的僅1~2釐米,其上的芽全為花芽,結果良好,也是理想的結果枝。

  楊梅多數品種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當結果枝佔全樹總枝數40%左右時,易連年豐產穩產;當結果枝比例超過60%時,則大小年現象較明顯。楊梅坐果率約2%~5%,結果枝上的花序以頂端1~5節的坐果率最高,特別是第1節佔絕對優勢,約佔總果數的20%~45%。

所以要想楊梅坐果率高,果個大,掛果多以中短稍為好,故夏稍和春梢的中短枝為最好掛果枝,對於生長過長的稍應進行修剪,避免營養消耗。

楊梅低產、果小,效益差,根據楊梅生長特性,採取有效高產措施

楊梅秋剪

3.楊梅枝幹的向上性特點,且楊梅是常綠樹種,枝葉繁密,容易過度密閉。

綜合以上情況,楊梅修剪應疏通內膛,疏刪或短截長枝,通過拉枝開張側枝,留枝上部宜稀,下部宜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以陽光直射能有散射光可照射到地面,以培養“一干三主枝”上下分層的自然開心型樹形為主。

楊梅修剪一般分為春剪和秋剪。

春剪在春梢生長的4-5月間進行,以輕剪疏枝、短截為主,目的是緩和結果枝與抽梢之間營養供給,提高坐果率,同時春剪後形成大量新的結果短枝群,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供應,使得翌年結果的楊梅能充分膨大,出現“葉下楊梅”果。同時對楊梅春剪可以致內源激素倒流,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楊梅幼果的“楊梅火”(楊梅火為果實肉柱外衝的生理病害)的發生。

秋剪一般在每年的9-10月,秋剪看樹勢情況可重度修剪,秋剪是花芽分化及花器官健康發育的關鍵。一般根據上年的秋季修剪和本年度的春剪情況,楊梅結果枝組已經形成。秋剪一是剪去後期生出的徒長枝,疏散過密的叢生結果母枝,可以使樹體營養在未來幾個月裡全部轉移到花芽分化和花器發育上。二是鋸除大枝,改善樹形和通透性,鋸掉直立生長的枝序,刪去密生、交叉、重疊枝,降低樹冠高度,但是修大枝要分年進行,不能一次過度,修上會抑下,上面修剪過度會抑制根系生長而不利於楊梅開花掛果。三是進行撐拉,楊梅枝幹有非常明顯的緊湊和向上性生長特點,通過撐張修剪,促使楊梅樹冠開張,改善光照,促進結果均勻,避免平面結果。撐張時要注意拉枝的部位必須有橡皮或其他軟質材料墊著,以免樹皮擦傷引起病害侵入。四是秋剪剪得越早,剪口附近分化葉芽的可能性越大,新春梢的長度越短,越容易在第二年形成花芽。

楊梅低產、果小,效益差,根據楊梅生長特性,採取有效高產措施

楊梅拉枝後的樹形

三、根據開花結果特點進行疏花蔬果

楊梅有典型的大小年現象,大年時開花坐果多,不進行疏花蔬果,易導致果多、果小、品質差,而養分耗用多加重小年現象,因而需要在大年蔬果以利於結大果,同時緩解小年結果少。而人工疏花蔬果,用工量太大,最好的辦法就是藥劑疏花蔬果,所以必須掌握楊梅開花結果的特性,避免藥劑使用不當造成產量下降或者沒有達到效果。

1.楊梅花的特點

楊梅一般都是雌雄異株,也有少量雌雄同株。一般楊梅未開花時很難分辨雌雄株,楊梅雄花比雌花早開20天,但卻能延續到雌花授粉的10來天,且雄花花絮比雌花要大要長,開放時像一掛燃放的鞭炮,比較熱烈;而雌花多隱於葉腋,開放時不明顯,屬於蝶不愛,蜂不喜的類型,屬於典型的風媒花,所以楊梅園都需要配置雄株。

楊梅低產、果小,效益差,根據楊梅生長特性,採取有效高產措施

2.楊梅藥劑疏花蔬果

楊梅疏花蔬果要根據開花坐果情況進行,一般大年開花坐果多需要疏花蔬果,小年則是要保花保果。

(1)採用石硫合劑的疏花

石硫合劑屬鹼性殺菌保護劑,用石硫合劑疏花其實是利用楊梅花對外界不良因素的敏感性,利用藥害進行疏花。利用其強鹼性對剛開放花朵的強烈刺激作用,導致其不能正常授精,從而達到楊梅疏花疏果的目的。但是石硫合劑只對剛開花3- 4天的楊梅花朵有疏花作用,對未開放或已經授精的楊梅花無疏花效果。為了確保疏花效果,要求楊梅疏花前3-4天必須是天晴高溫,在這3-4天的楊梅開花量要達到50%以上,否則疏花效果不夠明顯,且要控制藥液濃度,低濃度即可,過高對花影響過大,反而不利。
(2)採用多效唑進行疏花蔬果
多效唑屬植物生長抑制劑,多用於農作物的控梢、促花和保果。多效唑蔬果是利用其對赤黴素有拮抗作用,在楊梅雌花子房膨大,大約膨大到火柴頭形狀且小於火柴頭大小時,噴施多效唑能有效抑制赤黴素的產生,可以使楊梅花朵子房內的赤黴素迅速減少,甚至消失,迫使子房內細胞分裂速度放慢,使部分生長勢弱的子房終止細胞分裂,從而達到楊梅疏花目的。用多效唑對楊梅疏花後,連日天晴、高溫、乾燥天氣對楊梅疏花有增效作用,應酌情減少用藥量,通常採用15%多效唑30克(每包15克 共兩包)兌一桶水噴施,如果濃度過高會有明顯減產的趨向,濃度太低又達不到疏花蔬果的效果。


楊梅低產、果小,效益差,根據楊梅生長特性,採取有效高產措施

四、利用楊梅成熟時梅雨天氣的影響,採用避雨設施栽培

楊梅成熟的季節正是4-5月份的梅雨季節,雨水過多一是容易造成楊梅爛果並大量落果,二是容易引發褐斑病等病害,三是會降低楊梅甜度。同時露天栽培的楊梅,果蠅危害較重,造成楊梅生蛆,並加之鳥類啄食,會造成不小的損失。採用避雨設施栽培,在楊梅開花掛果季增加一個塑料農膜罩,一是能提高楊梅品質,促進早熟,並能延長採收期,特別對於早、中、晚熟品種都有的楊梅自採園,延長採收期才能最大增加效益;二是能有效防治病蟲害;是目前楊梅高產、高效益的有效措施。

楊梅低產、果小,效益差,根據楊梅生長特性,採取有效高產措施

楊梅避雨栽培

總之,楊梅作為南方的特有水果,也是一種小類型水果,通過楊梅生長特性,採取適應的有效高產措施,提高品質、增加產量才能有好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