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倚天屠龙记》中,光明右使范遥是什么来历?

日尧居


首先必须言明的一点是,小说中并无明确交代范遥的来历和出身。小说中到他真正出场,已经过了一大半,虽然之前有为他的出场作了铺垫,但情节不多,对他明教往事的讲述,也只有在后来通过谢逊回忆“紫衫龙王”黛绮丝的往事时才涉及到。不过当黛绮丝上光明顶时,范遥已经位居光明右使,还是没有交代他的师承这些。因而所有对于范遥来历的说法,都纯属猜测,根据小说中的一些情节,羽菱君个人猜测,范遥和杨逍,都是阳顶天的嫡传弟子,他俩都是阳顶天培养出来的。



从相关的细节,可以看出范遥与杨逍的名字,乃是阳顶天所取,再加上他俩的武功,可说明他俩是阳顶天的入室弟子。

范遥和杨逍怎么会是阳顶天的弟子呢?最主要还是与他们两人的名字,大有关系。羽菱君第一次读《倚天屠龙记》小说,当看到范遥出场时,结合杨逍的名字就在想,为何刚刚好两个人的名字组合就叫“逍遥”,合称“逍遥二仙”呢?而且两个人的年纪相仿,还是结义的兄弟,武学天赋也同样过人,还一样是个美男子,这里面有太多的巧合了。后来羽菱君终于想通了,那就是他们俩原来根本就不叫杨逍和范遥,“逍遥”之名是别人取给他俩的,还让他们结义为兄弟。

是谁为他俩取了“逍遥”之名呢?最大可能的就只能是阳顶天。这点我们从阳顶天给原来的三大护教法王,所取之号一事便能看出。殷天正白眉鼻钩,再加上“殷”与“鹰”谐音,因而阳顶天给他取号“白眉鹰王”,谢逊天生黄发,又练有“狮子吼”,故而给他取号“金毛狮王”,韦一笑因练功受寒气之害,脸色青白,须饮血恢复元气,有蝙蝠特征,加上轻功了得,“轻”又与“青”同音,便赐号“青翼蝠王”,后来黛绮丝的“紫衫龙王”乃是阳夫人所取,此处不论。可见阳顶天尚于取名取号,因此他为了组成“逍遥二仙”,位居光明左右使,将杨范二人取名“逍遥”,便在情理之中。


不过,阳顶天为何要将杨范二人,取名为“逍遥”呢?这跟他们两人所学的武功,大有关系。羽菱君个人认为,金庸先生之所以会在后来的《天龙八部》中,创出了“逍遥派”,就是因他在写“射雕三部曲”时,创出的黄药师与杨逍范遥,给了他创作的想法,他也开始有了将自己的小说彼此关联,形成自己武侠体系的想法。于是他在《天龙》中创造了与黄药师武功套路很相似的逍遥派武功,安排无崖子收集了天下各派的武学典籍,后来的修订版中,又将洪七公传给黄蓉的那门“燕双飞”,改成“逍遥游”,再后来在新修版小说中,又将黄药师的出身定位在了大理丽江。而杨逍之所以会黄药师的“弹指神通”,范遥之所以对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来源就应当是逍遥派。

羽菱君个人猜测,先是黄药师继承了逍遥派的武功,继承了无崖子当年收集的那些武学典籍,这个来源,很可能是当年王语嫣带慕容复到大理时,将琅嬛玉洞里的那些武学典籍也一并带了过去,后来就被黄药师所得。后来则是阳顶天继承了黄药师的武功和这些武学典籍,这个机缘很可能是因为杨过与程英的缘故,毕竟刚开始的阳顶天还叫杨破天。再后来就是阳顶天把这些武功和秘笈传给了杨逍范遥,杨逍的武功不仅好看,会“弹指神通”,而且还会二十二般兵刃,每般兵刃两套招式,一共四十四套招式这样的武功,范遥也因之得以窥尽天下各派武学。


而杨逍和范遥为何会被阳顶天选中,收为入室弟子呢?这里面羽菱君个人认为,最主要还是阳顶天为了培养抗元大业的后继之人。阳顶天二三十岁就已经接任明教教主,明教的崛起可以说是由他一人之力创造的奇迹,但他一个人扛了十几年后,他觉得必须培养一班后继之人,才有可能实现明教的最终复兴,并取得抗元大业的功成。因此,他开始吸纳江湖豪杰加入明教,也开始让各地分坛物色有天赋的少年,送上光明顶,由他亲自培养,教育成才。以此搭建班底,为明教留下一个年轻有为的团队,继承抗元大业。

杨逍道:“天下百姓苦难方深,人心思变,正是驱除鞑子、还我河山的良机。昔年阳教主在世,日夜以兴复为念,只是本教向来行事偏激,百年来和中原武林诸派怨仇相缠,难以携手抗敌。”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回》

杨逍和范遥,甚至是韦一笑,还有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人,都应当是这个时候被各地分坛送上了光明顶的少年弟子。而杨逍和范遥,因在这批少年弟子中特别出众,就被阳顶天收为入室弟子,并以纪念他们的武功是来自“逍遥派”,为他俩改名“逍遥”,还让他们结义为兄弟,后来为明教建功立业之后,就加升为“光明左右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阳顶天离世前,他所搭建的这个领导班子,是很年轻的,年纪最大的殷天正也才四十岁,谢逊大约二十五岁,杨逍只有二十岁,而范遥和韦一笑比杨逍还要小,另外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年纪也明显与杨逍范遥相仿。



除了名字与武学的来源,另还有两件事,能说明范遥很大可能是阳顶天的入室弟子。

第一件事,就是当年黛绮丝上光明顶,一战称王,加冕“紫衫龙王”之后,阳夫人会亲自给爱慕她的范遥做媒,意欲牵线两人的好事。当时光明顶上,据谢逊所言,爱慕黛绮丝的人何其之多,阳顶天的夫人为何单单就给范遥做媒呢?范遥确实长得帅,又身居高位,但其他人也个个都是卧虎藏龙之辈,阳夫人此举,无疑是偏向了范遥。

谢逊点头道:“那是一见钟情,终于成为铭心刻骨的相思。其实何止范兄如此,见到黛绮丝之美色而不动心的男子只怕很少。不过明教教规严峻,人人以礼自持,就有谁对黛绮丝致思慕之忱的,也都是未婚男子。哪知黛绮丝对任何男子都冷若冰霜,丝毫不假辞色,不论是谁对她稍露情意,每每便给她痛斥一顿,令那人羞愧无地,难以下台。我师姑阳夫人有意撮合,想要她与范遥结为夫妻……”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三十回》


阳夫人为何要撮合范遥与黛绮丝,原因就是范遥乃是阳顶天的入室弟子,她将范遥视如己出。而且当时的杨逍,已经得阳顶天秘密传授镇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是把他暗定为教主继承人,因为“乾坤大挪移”是只有教主才有资格修炼的。而对范遥,阳顶天则是知道他爱慕黛绮丝,意欲促成这桩美事,皆以安抚范遥,让他能够安心下来,留在教中,日后助杨逍以成大业。因此阳顶天才暗中授意,让他的夫人出面,亲自为范遥说媒。

第二件事,则是在阳顶天夫妇无故失踪(其实是死在了光明顶密道)之后,只有杨逍和范遥,坚持在寻找阳顶天。杨逍一直反对选立新教主,当然了这里面他也有私心,因为他自认自己才是教主的继承人。而范遥则是只身离开光明顶,独自探查阳顶天的下落而去,后来更是为了潜入汝阳王府,查明究竟,为了避免被成昆认出,不惜自毁容貌装哑,扮成苦头陀近二十年。

当年阳顶天突然不知所踪,明教众高手为争教主之位,互不相下,以致四分五裂。范遥劝阻无效,认定教主并未逝世,于是独行江湖,寻访他的下落,忽忽数年,没发现丝毫踪迹……“这时汝阳王府中图谋更急,我想倘若乔装改扮,只能瞒得一时……日子久了,必定露出马脚,于是一咬牙便毁了自己容貌,扮作个带发头陀,更用药物染了头发,投到了西域花刺子模国去。”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六回》


范遥为何如此苦心孤诣,也要寻找阳顶天,查明阳顶天失踪的真相?原因就是他深受阳顶天的教育之恩,不但传他武功,还助他建立功业,年纪轻轻便能在明教身居高位,可以说他的一切,都是阳顶天给他的。师恩与养育之恩大如天,就像黄药师的那些弟子,被他打断双腿逐出师门,不但对他从无怨恨,还一心想着重返师门,就是为了报答这番恩情,而像令狐冲,即便是被岳不群逐出师门,受他冤枉和非议,知道岳不群是个卑鄙小人,但在心里还一直将他视若神明,同样也是因为岳不群对他有养育之恩。因此范遥选择这种方式,去报答阳顶天,就在正常不过了,阳顶天值得让他这么做。

结合以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范遥乃是阳顶天的入室弟子。也只有范遥是阳顶天的弟子,才能解释小说中,在他身上出现的这么多巧合,解释他为何会一心认定阳顶天未死,愿意自毁容貌隐姓埋名去寻找阳顶天。当然了,金庸先生安排范遥在小说中出场,最大的意义,就是作为卧底,力助张无忌救出了被困万安塔的六大派,开始为明教正名,逐步消除与各派的恩怨。至于对他的名字和武功来源,金老有没有另外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以上这些纯属羽菱君个人胡扯之言,若不认同,也不必较真。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倚天屠龙记》前传015期,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75期!

上期聊了黛绮丝的“无间道”,本期重点聊聊光明右使范遥的来历及师承。

在杨逍出生于终南山下的第二年深秋,西域白驼山传来一阵婴儿啼哭,一个新的生命降落人间。孩儿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如他的父母希望去看看遥远的中原,故而将其取名为范遥。

白驼山一直矗立在西域深处,并不像天山那么巍峨,也不像昆仑上那么险峻。白驼山是两座连起的山峰,远看就像一个骆驼的驼峰,然而两座山常年积雪,通体洁白。当南宋一名武林高手来到此地以后,就拍案叫绝,将其取名为白驼山,然后在山下盖起一座大庄园,号为“白驼山庄”。这个武林高手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乾坤五绝”之“西毒”欧阳锋。

欧阳锋来到此地以后,就在山下建立了“白驼山庄”,随后将其哥嫂接到山庄里面,后来他与他嫂子暗中往来,他嫂子生下一子,取名欧阳克。欧阳锋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关爱有加,任何事情都是顺意而行,欧阳克帅气迷人,风流倜傥,姬妾无数,欧阳锋从不干涉。后来,欧阳克对黄蓉深深迷恋,被黄蓉算计压断双腿,后来又试图占有穆念慈,被杨康所杀!

欧阳克风流一生却落得无后而终,欧阳锋一代武学宗师却没有一个传人!真的如此吗?非也!

却说在欧阳克遇见黄蓉之前,他身边就有很多姬妾,而且这些姬妾虽是伴在身边,堪比皇帝的三宫六院,这么多姬妾为何没能留下一儿半女?难不成欧阳克只是个“银样蜡枪头”?欧阳克绝非如此不济。

其实在遇到黄蓉之前,他的姬妾就有一位有了身孕,但是欧阳克也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就派了几名下属将其护送至白驼山庄。送回去以后,欧阳克也没有记得这一岔事儿,因为他的心思完全放在黄蓉身上了,而且他父子二人来中原的目的是为了《九阴真经》,他们就一心想通过黄蓉夺得真经。后来,欧阳克命丧铁枪庙,再也没有回到白驼山庄。

后来,第二次华山论剑,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最终精神错乱,疯疯癫癫二十年,最终在华山绝顶与洪七公含笑而终!

在欧阳锋离世之时,他的孙子在白驼山已然二十有一,他却丝毫不知。

在欧阳克那位有了身孕的姬妾回到白驼山之时,白驼山诺大的庄园除了几个下人,再也没有其他人。欧阳锋的哥嫂去世多年,欧阳锋父子远在中原,消息闭塞。但是,这些下人在白驼山庄却不敢有任何的胡作非为之举,毕竟他们知道主人欧阳锋的手段,一旦犯下大错那就是被毒蛇所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当欧阳克这个姬妾回到白驼山庄后,庄里下人对其也算是伺候有加,她顺利的在白驼山庄产下一子,为欧阳克留下一个后人。

十年后,她们才听说欧阳克已经死去多年,欧阳锋疯疯癫癫不知所踪。此时白驼山庄一片哗然,随后有一些下人开始抢夺庄园的财物,有几个贪心的下人恨不得把庄园掘地三尺,拿走一切值钱的东西,当他们去了欧阳锋经常练功的屋子以后,突然窜出一条蛇,将闯入之人每人咬了一口,随后这几人全部暴毙,这样他们就不敢轻易的闯入这间屋子。

诺大的庄园,只剩下当初那个姬妾母子和一个姓范的下人。



一个女子带着十多岁的孩子,想要生存着实不易,而那个下人却对欧阳锋甚为忠诚,他不愿意离开白驼山庄,他想留下来照顾这个女子。女子也知道欧阳克不可能回来,随后,二人就生活在一起,女子将儿子改姓范!

孩子也逐渐长大,他们二人对孩子也是极为关爱,但是他们对孩子始终强调一点:绝对不可以去庄子西边的那个屋子!

孩子却始终好奇,不光孩子好奇,二人也是好奇,但是他们却始终不敢走近那个屋子,因为他们知道那个屋子有欧阳锋留下的毒蛇。

孩子的好奇也激发了两个大人的好奇,随后,二人决定去看个究竟。而如何避免被蛇咬呢,女子记起当初欧阳克留给他们的驱蛇药物,因为她们常年和蛇有接触,必须身上有药物才能避免被蛇咬。那些药物在女子回来以后就放下了,这时候女子赶忙去找到药物,随后她先行进入屋子。

进入屋子,果然有很多的蛇在屋子角落,她走近,蛇却都避着她,她知道是药物的作用。随后,她就放心在屋子走动,却发现屋子是欧阳锋留下的很多武功秘籍,她随便翻看一本,正是“灵蛇拳”,她也看不懂,就放下屋里!随后,她把等在门口的二人领了进来。孩子一看武功秘籍,就异常好奇,就想去学。女子心想,既然想学武,反正这里秘籍是现成的,可以让他强身健体。

随后,孩子开始学习白驼山庄欧阳锋留下的武功,只可惜,这些武功秘籍里面少了欧阳锋的绝学“蛤蟆功”,这也导致他们所学的武功更多的是招式,内功心法相对欠缺。而这些秘籍里面,确有欧阳锋留下的一本练功心得,欧阳锋手段狠毒的一面记载的极为详细!

孩子二十五岁,娶了一个客商的女儿,随后一脉单传连续三代,第三代的孩子就是范遥!



范遥在白驼山长大,他从十岁开始,父亲就让他学习武功,他的武学天赋明显超过父亲。

十岁开始,他就开始修炼白驼山武功,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他就超过了自己的父亲,二十岁,他的武功在西域已经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范遥极为聪明,他不仅修炼欧阳锋的武功,还不断的揣摩他武功的意境,故而他能够将欧阳锋的武功里面的“狠”发挥的更加透彻。

从十八岁开始,他就开始在西域闯荡,他一一拜会西域各门各派高手。他专门去昆仑山拜见昆仑派掌门白鹿子,然而却被白鹿子拒之门外,当他与昆仑派弟子过招以后,他内心深深不以为然,不仅看不起昆仑派的心胸狭窄,而且对他们的武功也极为不屑。

而在他败兴而归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虬髯汉子,他也认定此人定是昆仑派人物,气不打一块出,就想与之过招出口气!虬髯汉子看他一表人才,却满脸怒气,也准备结识一下,可是没找到他不打二话就动起手来。

虬髯汉子并没有生气,他也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何门何派。虬髯汉子接了十招,却没有还手,他内心也很惊奇,十招竟然看不出他的来历。虬髯汉子心想,看不出他的来历已然丢人,再不能让他过十招!随后,不到五招,范遥就被虬髯汉子点了穴道,动弹不得。

范遥内心大骇,没想到此人如此厉害,昆仑派还有如此高手,难道他就是白鹿子?范遥内心沮丧!

随后,虬髯汉子对他微微一笑,说到:果然英雄出少年,阳某纵横江湖,十招之内却没有看出小英雄来历,实在汗颜!敢问小英雄师承何人?

范遥一听,他自称“杨某”,难道不是昆仑派人士?随后,他疑惑的说道:敢问阁下是昆仑派白鹿子掌门吗?

虬髯汉子大笑不止,解开范遥穴道,说到:在下阳顶天,刚刚对小英雄多有得罪!

范遥大惊失色,这人竟然是堂堂明教教主大名鼎鼎的阳顶天!范遥赶紧赔礼,不该贸然得罪。阳顶天哈哈一笑,邀请他去明教光明顶一会,范遥欣然前往,因为他感觉阳顶天豪爽又没有架子,不像昆仑派架子老高。

随后,在光明顶见到了另一位少年英侠杨逍,二人试试身手,竟然不分伯仲,二人更加交好!随后,他在光明顶又结识了殷天正,他觉得明教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而且一直以“反抗暴元”为己任,这更加让范遥敬佩。

于是,范遥决心与阳教主一起共创大业,与众兄弟一起共生死!范遥就顺利加入明教,明教又多了一员猛将!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75期*


忠肝义胆岳老三


杨逍和范遥分别担任明教的光明左使和光明右使,也是教主阳顶天的左膀右臂。两个人同样都是美男子,英俊潇洒,武功高强,桀骜不驯,好像孪生兄弟一样相似。



但是,仔细想来,两个人又有很大的不同,杨逍的性格就像一个叛逆的少年,一直都没长大。而范遥却有着一份隐忍和执拗,这从他不惜毁容混入汝阳王府,从而暗中对成昆是否与蒙元勾结,暗害教主阳顶天有关进行调查,这份坚忍和决绝是杨逍所不具备的。

而且,范遥的武功非常之驳杂,好像天下武功他都知晓,还能熟练使用一样。

这源于范遥的家学渊源。范遥本不姓范,他应该复姓慕容,单名一个“遥”字,他是北宋年间姑苏慕容复与“神仙姐姐”王语嫣的后代……

《天龙八部》的最后,原来江湖中的几个青年才俊境遇天差地别:乔峰死了、慕容复疯了、虚竹,段誉成仙儿了。

而王语嫣在明白段誉痴迷的“神仙姐姐”其实是琅嬛福地的那尊玉像时,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大理皇宫,回到了慕容复,阿碧的身边。

对于阿碧而言,不论慕容复是变疯还是变傻,亦或依然是温文尔雅,他都是自己心目中的公子爷,王语嫣是公子爷青梅竹马的恋人。

所以,尽管王语嫣一再强调三人地位平等,可以和谐相处,阿碧还是坚持以主仆之礼相待,成全慕容复和王语嫣结成了夫妻。

三个人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买下了一家姓范的宅院,隐姓埋名,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久,王语嫣生下一个男孩儿,相貌俊美,几乎等于集合了慕容复和王语嫣身上的所有优点,而且非常之聪明。王语嫣担心慕容这个姓氏会刺激到慕容复,便以这个宅院原来主人的范姓做为了孩子的姓氏,好在此地民风淳朴,没有人去深究这些小事。

五岁的时候,这个孩子就读遍了那些经史子集。

虽然王语嫣阅尽天下武功,可以说是武学的大百科全书,但她本来是不想让儿子习武的,她还是觉得依靠武力最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可是,王语嫣和阿碧也发现,慕容复不论是在自己练功时,还是见到其他人练武时,精神状态就会变好。有的时候他只是见到儿子跑跑跳跳,就非常开心。

甚至他有过欲传授儿子武功的举动。

阿碧想,可以试试用这种方法刺激一下公子爷,看看他的精神状态是否能彻底好转。就劝说王语嫣配合慕容复传授儿子武功。

几次三番,最终,王语嫣被说心动了,开始与慕容复一起传授儿子武功。

王语嫣本就是行走的武学大百科全书,负责理论,慕容复负责实操,这个孩子又有极高的武学天赋,经过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二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天下一等一的高手。

果然,随着儿子武功的不断长进,慕容复的病情也在逐渐好转,王语嫣和阿碧大喜,在这方面更加用心了。

只是,王语嫣也一直教导孩子不许好勇斗狠,更不能参与外面的江湖纷争。所以,他自己并不知道已经成为了一名武学大高手,也不知道自己是大燕皇族的后裔,一直安安静静的待在父母身边。

慕容复六十大寿的时候,看到儿孙满堂,男的丰神俊朗,女的婀娜多姿,心中十分畅快。

忽然,他明白了这一切,大笑不止,卒。

王语嫣,阿碧伤心之余,操持着料理后事。

自此以后,慕容这个姓氏彻底从这家宅院消失,以后每代的男主人都姓范,而且都是一脉单传,他们的祖训就是――虽然可以习武,但是不许参与江湖纷争。

后来,金兵南下,大宋朝廷经历了“靖康之难”,范家的男主人不愿在中原受这腌臜气,举家西迁。

到了范遥这一代,不但家道中落,又遭遇一场瘟疫,除范遥外,家人全部罹难。

少年范遥伤心欲绝,在埋葬了亲人后,只得游历江湖。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昆仑山中遇到了明教教主阳顶天。

阳顶天觉察到这个少年身负绝世武功,却从没有涉足江湖的意愿,便用明教的教义敦敦教导他树立正确的三观。

“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范遥此时正处于迷茫期,很快就被打动,决定违背祖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自此,他和阳顶天一起投入到明教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直到坐上了明教光明右使的位子。

这就是范遥的来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