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你只知道它是驅蟲藥,卻不知道對雞腺肌胃炎也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雞腺肌胃炎處方這樣開

在家禽養殖業,雞腺肌炎這個病由原來的夏季流行,現在發展成了一年四季常發。在獸醫診斷臨床上,該病的發病初期,雞群多興奮、有些雞狂奔,雞群採食量下降明顯,甚至出現部分雞子採食廢絕的情況。

雞群中也有雞子有異嗜癖,例如啄食雞毛或雞糞等雜物;個別雞存在雞籠邊扎堆、閉目呆立、口流黏涎、怕冷、羽毛逆立等症狀,雞群較多時候擠在雞舍的一角,聚成一堆呈畏寒、取暖狀。

挑揀病雞觀察腿部皮膚乾燥、顏色變淡,觸摸發涼;雞隻生長緩慢或停滯,致使大群雞子整齊度嚴重不均勻,出現大、中、小、雛雞“四世同堂”相。整群雞的糞便細軟呈條狀,內有沒消化的飼料殘渣。

雞腺肌胃炎病一旦出現,其發病速度通常很快。剛開始時,只有個別雞呆立、打蔫;經過兩三天光景,就能發展到整群雞的多半以上。另外,再看大群的採食量,很快也會降到很低的程度。

而對那些慢性患者,則呈現高度營養不良,隨患病時間延長,最終會因持續消耗而衰竭死亡。死亡雞子腸粘膜大面積出血或淤血,盲腸淋巴結腫脹出血,腺胃壁腫脹增厚,嚴重的呈球狀。

腺胃乳頭水腫、發亮,象明晃晃的水晶球,用刀片平刮有鋸齒狀的阻力感。肌胃角質層易剝落,局部為白色膠樣化,嚴重者肌胃角質層潰瘍、火山口樣潰瘍灶,相應肌胃內膜出血。

發生腺肌胃炎的雞子腸管變細,腸黏膜在前期增厚、後期脫落,腸道出血,腸壁變薄。這些都是腺肌胃炎的臨床表現症狀,只是腺肌胃炎病內在病理變化的外在表象。

若是想找到有效施治該病的思路和方法,搞清其形成過程和病因很重要。因此,通過這麼多年的臨床調研和實驗室研究,目前把雞腺肌胃炎總共分三種情況。

一是,內源性的雞腺肌胃炎病。

我們知道,雞網狀內皮增生症、雞貧血、馬立克氏病等為嚴重的免疫抑制病,它們可引起機體免疫力低下、免疫系統發育不全。那麼,機體在免疫缺陷的狀態下,會通過神經一>免疫一>內分泌網絡,調節結構而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而雞的消化與副交感神經與消化液密切相關,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功能受到影響,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在厭氧梭狀芽孢桿菌病原菌等共同作用下,氨基酸被脫羧基形成生物胺,在生物胺作用下快速改變消化道內環境(如胃酸增多)。

同時,也會導致大量的幽門螺旋桿菌滋生,進而使雞腺胃腫脹、肌胃發生潰瘍和龜裂。就是我們廣大基層獸醫臨床診斷時,所看到的該病的典型病變和剖檢症狀。這種內源性的雞腺肌胃炎,在家禽養殖業的發病率最高,因此治療該病的獸醫處方應以此為主。

二是,外源性的雞腺肌胃炎病。

外源性的腺肌胃炎病主要受黴菌毒素的影響,這應該是基層獸醫開具雞腺肌胃炎病治療處方時的一個重要考慮方向。否則,腺肌胃炎病的治療處方,其應用效力會打折扣。

再有就是,飼料營養不良造成氨基酸不平衡、日糧的生物胺過多、玉米中缺少微量元素硒等。還有就是近些年,H9、NDV、IBDV、IBV比較普遍,特別是疫苗免疫也易引發病毒病,這樣也會繼發雞腺肌胃炎病。

三是,應激性的腺肌胃炎病。

這種情況的腺肌胃炎病,主要是因為雞隻體溫高、代謝旺盛,所以抗應激能力較差。那麼,機體在應激的情況下,其內分泌系統會產生大量糖皮質激素。而糖皮質激素對免疫細胞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到機體免疫系統的整體運轉。

這種情況下,就會影響到雞子的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的功能,致使消化酶、消化液分泌不均衡;同時,也會造成雞子的腸道菌群失調,這會導致雞群採食量低下、糞便質量變差。這時,大家需注意,對雞群裡中的那些弱雛來說,它們更易受到應激因素的影響而發病。

綜上所述,瞭解了雞腺肌胃炎病的發生、發展和流行,以及該病臨床剖檢與診斷的要點,包括對開具有效治療處方很關鍵的形成過程及病因,使我們大家對該病有了一個從微觀到整體的認識。這樣,根據對藥物和病理、病因的瞭解和研究,很容易開具可有效治療該病的處方。

那就是:阿莫西林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地美硝唑預混劑+鹽酸左旋咪唑粉+莨宕鹼+維生素B2,這個處方對治療目前獸醫臨床常見的雞腺肌胃炎病是非常有效的。有效的兩個核心點分別是,阿莫西林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與地美硝唑預混劑的配伍,以及鹽酸左旋咪唑粉在“解除免疫抑制”上的重要作用。

來源:獸藥藥理與處方技術,作者李匡翎;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