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三國志11:不戰而屈人之兵,勸降公式全解

對於一個喜歡在三國志11中征伐四方的玩家來說,這篇文章可能沒有多大的意義。但你要是一個種田黨或者外交小能手的話,這篇文章可能有利於你的遊戲體驗。早在中國戰國時期的孫子兵法中就有言:上兵伐交,次則伐謀,再次伐兵,下下之策攻城。意思淺顯卻很有道理,國與國之間打起仗來,最善於用兵的選擇用外交打敗敵人,不戰而屈人之兵。而次一等的人選擇用計謀瓦解敵人,再次一等的人選擇用兵擊敗敵人,最差的情況才是選擇攻城。戰爭是要死人的,而又數攻城戰爭的發動損傷最為驚人,雖然是一個三國志11作為一款遊戲,死掉的都是電腦數據,但是誰又想得到一個兩敗俱傷的結果呢?

三國志11:不戰而屈人之兵,勸降公式全解

​組成遊戲的自然就是一堆人為設定的數據,而通過分析這些公式和數據,就能夠得到遊戲中行動的最優解。今天我們就跟大家淺談一下三國志11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法——勸降。

三國志11:不戰而屈人之兵,勸降公式全解

​勸降作為一種不損耗兵力的計謀,想要成功還是有著很多苛刻的條件,那麼勸降成功的幾率到底是怎麼判定的呢?勸降成功的幾率大概取決於自身擁有的城池數目、被勸降勢力所擁有的城池數目、漢帝王的加成數值、執行武將和目標勢力君主的關係,這其中就關係到是否存在義兄弟關係、夫妻配偶關係、親愛或者厭惡關係,而選擇劇本的難度係數也會影響勸降成功的幾率。在選擇了超級難度的模式下,我認為勸降基本是沒有什麼可能性的了,但是你要是有著耐心去磨的話,說不定就能夠創造歷史哦!下面我將從上面的這些參考數據,詳細的為大家分析勸降的前提條件和後續準備。

三國志11:不戰而屈人之兵,勸降公式全解

勸降的前提條件

在場勢力的總數必須大於2,且距離劇本開始的起碼有一年的時間。這兩個是勸降計謀使用的最基本標準了,其次我們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執行勢力的城池數目必須大於被勸降勢力城池數目的4倍,其部隊數量必須大於目標勢力的3倍。且被勸降勢力的城池數目必須小於或等於4,兩者的領地必須接壤,執行武將不為對方君主厭惡的武將。還有一點是必須說明的,曹操、張角、劉備、孫堅、孫策、關羽、張飛、呂布、董卓這幾位大佬是絕對不會被勸降的。看來光榮對於這幾位大佬還是非常的看重,張角因為有著無與倫比的信仰,其餘人更是有著滔天的野心,或者是絕對忠心於漢室的人才。

三國志11:不戰而屈人之兵,勸降公式全解

勸降實例分析

我們現在用一種實際情況來向大家說明,假設用劉皇叔來勸降西北方向的馬騰勢力,馬騰只剩一座城池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劉備的城池數目設定成為X,而將這個X帶入運算的公式裡面去以後,加上在簡單難度之下,勸降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具體的公式大家可以在評論中留言,我會給出)。而如果在超級或者上級難度下,公式中一個常數會變得很高,在經過運算以後,勸降成功的幾率將會變得很低。而如果我們佔有了漢獻帝,在整個公式中還能夠加大一個常數,來增加勸降成功的幾率。

三國志11:不戰而屈人之兵,勸降公式全解

野望和性格對勸降的影響

在利用修改器測試的情況下,研究發現野心這個數值對於勸降並沒有多大的影響。比如說20城的劉備勢力能夠成功勸降野心最大的馬騰勢力,也能夠成功勸降野心最小的馬騰勢力。而只有19城池的劉備勢力,無論是野心小的馬騰還是野心大的馬騰,都不能夠成功勸降。另外一個研究項目就是君主武將的性格影響,我們熟悉三國志11的都知道一個武將設定出來有著一個性格的屬性,而性格總共才只有莽撞、冷靜、膽小、剛毅四個選項。經過測試發現20城以上的劉備勢力能夠成功勸降膽小性格的馬騰,卻死活不能勸降莽撞性格的馬騰。總的來說,膽小性格的君主勢力勸降的成功率是最高的,但是卻一直沒能在公式中確定準確的數值進行計算。

三國志11:不戰而屈人之兵,勸降公式全解

對於喜歡找敵人掐架的玩家來說,勸降算不上什麼可取的手段。因為想要完成一次勸降,前期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的確比較繁雜,而一部分的種田玩家可能會比較喜歡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手段。不過我個人始終認為,打仗掐架雖然好玩,但是戰爭的最高藝術絕對是利用外交手段將對方解決,暴力只是最後不得已的無奈之舉。

最後,對三國志同款手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群雄三國,可以下載遊戲。

三國志11:不戰而屈人之兵,勸降公式全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