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果樹李小食心蟲防治措施

李小食心蟲,為鱗翅目卷蛾科小食心蟲屬的一種昆蟲。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等各地。寄主有李、杏、櫻桃、桃、郁李等多種植物。其中以李受害最重。以幼蟲駐果危害,蛀果前常在果面上吐絲結網,棲於網下開始啃食果皮蛀入果內,早期入果孔為黑色,數日後即有蟲糞排出。豆粒大的果實極易大量脫落,以後被害果在入果孔流出大量水珠狀果膠滴。入果後蛀食果仁或縱橫串食,並串到果柄附近咬壞輸導系統,小果變紫紅色,呈"紅糖餡"不堪食用;造成果園增產不增收。

果樹李小食心蟲防治措施

根據李小食心蟲的越冬習性,應以樹下防治為主,樹上防治為輔,結合其他環節的防治辦法,可提高防治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樹幹基部培土及地面施藥:這兩種方法小編只是在教科書及相關文獻上看見過,現實中實施的可行性不大,對於果園蟲果率競達10%以下的可採取此方法,樹幹基部培土是在越冬代成蟲羽化出土前,在樹盤幹基周圍50~70 cm地面培以10 cm厚的土堆,並予踩緊踏實,使羽化後的成蟲不能出土,其法還可防治其它在樹幹周圍越冬的害蟲,如桃蛀果蛾越冬幼蟲,同時結合整地、除草、刮樹皮消滅越冬蟲源。但要注意及時撒土、鬆土,以免果樹翻根。在進行此操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覆蓋的土壤如果覆蓋到果樹嫁接口了會造成更多的病蟲害滋生。地面施藥是在越冬代成蟲羽化前(李樹落花後)或第1代幼蟲脫果前(5月下旬)在樹盤下噴布高效的農藥(為發文規範,避免推廣農藥嫌疑,可諮詢小編具體農藥及使用方法),噴後用耙子耙勻,以便藥土混合均勻,提高殺蟲效果。

果樹李小食心蟲防治措施

2、樹上用藥:再此相關農藥不推薦(為發文規範,避免推廣農藥嫌疑,可諮詢小編具體農藥及使用方法),樹上用藥防治最重要的是防治時間節點,根根李小食心蟲發生規律及繁殖時間節點,主要藥劑防治針對初孵幼蟲時間點,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由於越冬代成蟲發生期長達1個月,一般建議此間應噴2次藥物防治,根據園區小氣候特點合理選擇防治農藥及保果措施能有效的防治李小食心蟲對果園產生的危害。

3、生態建設:誘殺成蟲、使用燈光誘殺或糖醋液誘殺,對成蟲均有良好的殺傷效果。生態鏈循環:加強園區生態建設,保護利用天敵。優化園區生態環境,加強實現標準化管理。

果樹李小食心蟲防治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