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1973年,在萊蕪牛泉鎮亓省莊村有一位叫李桂美的年輕人像往常一樣在村南的展雄寨山峰下的小山子頂上收拾自留地,在處理一顆荊棘的時候突然發現一處凹陷的土窖,在裡面發現了24件文物,這個消息馬上層層上報,山東省博物館得知消息後對此很感興趣,要求立即送往省裡,李桂美老人和對象整整走了一天,將24件文物完整的送到省博物館。這批出土的文物經過山東省博物館鑑定為西漢時期的古農具,為國家一級文物。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李桂美老人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保存在山東省博物館中的當年出土的鐵範

山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產鐵的地 方。據《 漢書 -地理志 》注,西漢武帝實行“籠鹽鐵”( 即 鹽鐵官營) 以 後,在全國設立了40多處鐵官,而山東地區就有12處之多。濟南郡的東平陵、歷城,齊郡的臨淄,東萊郡的東牟,千乘郡的千乘,泰山郡的贏,膠東國的鬱秩,城陽國的莒,魯國的魯,山陽郡、琅琊郡、東平國都設有鐵官。(以上摘自《文物》1977年07期)。萊蕪的萊城即為西漢時期的贏縣,據《續修萊蕪縣誌》的記載,萊蕪冶鐵,“稽之史冊,應在秦前”。

這批農具鐵範有犁範、鐮範、钁範、鏟範、耙範等。24件鐵範的組合,反映了上承戰國、下啟西漢中期的鐵農具範的特點,應屬於西漢前期,冶鐵私營時的鑄範。這批鐵範對研究我國古代冶鐵發展的歷史,提供了有價值的實物資料。此外,鐵範的金相組織及化學成分的檢驗結果表明:石墨呈片狀,特別是硅的含量僅有0.16%,比河南澠池1974年出土的一批漢至北魏鐵器的含硅量0.21%還要低,這種低硅灰口鐵的生產被認為是冶鑄史上的奇蹟。我國現在國家標準規定普通鑄造生鐵含硅量為1.25-3.75%,否則就會造成“爐冷”事故。而牛泉鎮亓省莊出土的這批農具鐵範,在含硅量較低的情況下順利鑄造成功,突出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及豐富的實踐經驗。

前文中的亓省莊村位於萊城西南25公里處。北臨將山,南靠寨山,東接西王莊,西接劉省莊。萊徐公路由村中穿過,一條8米寬的青石河從村前流過。由亓、劉、張、楊、梁、姜、周、李、孫、王姓組成。據碑文記載,亓省莊,明洪武年間亓姓建村。因鄰村多以省莊取名,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亓省莊。另據傳說該村最初叫胡省莊,以胡姓名村。後來又根據方位,取名東省亓省莊孔雀山莊,直至洪武年間以亓姓大戶而改名亓省莊。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亓省莊的地理位置

  據《牛泉史志》記載,清朝末年,亓省莊屬萊蕪縣毛埠保。民國二十四年亓省莊村屬十區(魯西區)。1950年9月亓省莊村屬聖井區。1956年亓省莊屬省莊鄉。1958年4月亓省莊村屬聖井鄉。1959年2月,亓省莊村屬牛泉人民公社省莊管區。2001年合鄉並鎮,亓省莊屬牛泉鎮省莊管區。
  亓省莊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積極送子、送夫參軍,其中有5位青壯年犧牲在戰場。
  亓省莊村經濟目前主要靠大棚蔬菜,生薑、養殖等傳統農業。同時,他們對原有的柿子、花椒等農業資源加強管理和開發,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亓省莊地處萊蕪南部山區,歷史上交通不便,因而村內歷史文化資源保存比較好,目前村內還完整的保存有很多古石材建築。亓省莊南面的寨山上還有古代著名農民起義領袖 柳下蹠 的據點---展雄寨。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利用好這些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更好的改善當地群眾的生活!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村內的關帝廟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正堂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石碑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很有特色的馬頭磚雕貓頭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清代石碑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村內的另一處觀音玄武廟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很多萊蕪人都認識的碾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石頭房子

萊蕪的這個地方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古農具

村南的展雄寨舊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