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稻田养殖模式多少种?有详细步骤吗?

芭比葫芦娃追着驴


1.“虾稻共作”生态种植

虾米联合栽培是一种发展模式,即水田养殖小龙虾,中稻一季种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小龙虾和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由一只水稻变为一只虾,提高了水稻种子的品质和虾的经济效益,比单种水稻多3000元以上。

2.鳖虾稻生态种养

这是一种甲鱼、虾、水稻的混合培养模式,既能消除稻田不施肥、不农药的病害,又能促进土壤的固结,不仅能收获水稻种子,而且还能收获鳖、虾,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3.虾米共生模型

该模型与对虾和水稻共作模式相同,但该模型可以在一个季节内进行三批虾的养殖,主体之间互不分离,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综合资源,为虾类的自然繁殖和生长创造最佳条件。





内衣睡衣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利用水稻田地来养殖虾、鳖等动物,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动物的粪便来做天然的水稻肥料,不仅保护了环境不被再次污染,也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成了农业的新发展。

一、水稻与小龙虾的养殖

1.水稻田的改造:

先要保证充足的水源,且没有污染、保水性较好,面积一般在1~4亩为最佳,水稻田埂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宽、加高,并进行重新加固,总体的高度要达到0.7米,宽度要达到0.9米,还要在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好防护措施,防止小虾随着水流流向田外。在田埂上设置密集的防护网,深埋土下25厘米左右,保持直角状态,并轻微的向内倾斜。

2、小龙虾放养与管理

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在水稻返青之后,优先选取较为强壮、体质较好、肢体齐全、较为活跃的小龙虾苗,所有的虾苗长度约为1~2厘米,每亩稻田放养12000~15000只。水位在一般情况下要高于稻田表面0.55米。还要调解好养殖温度,在养殖的过程中严禁将重金属流入稻田之中,以免造成小龙虾的大量死亡;定期检查防逃网是否存在破损的情况,及时的修补,

3、病虫害的防治

要强化对稻田日常的管理,及时的清理稻田中的死虾和病虾。稻田在施加农药时要加工水位,在施加农药之后立即换水,以免小龙虾受到农药的侵扰。

二、水稻与鳖的养殖

1.水稻田的改造

选择水源充足、没有污染的稻田,根据稻田的大小和形状进行沟渠开挖,在沟渠的开挖上,主要沟宽约为2.8米,沟深约为0.9米,可以更好地方便饲料的投放且防盗效果较好;中间沟宽约为4.5米左右,沟深约为0.9米,此沟渠较为隐秘且方便鳖的觅食。可以有效地防止幼鳖的逃跑,而且可以强化稻田的保水能力。

2.鳖的养殖与管理

在放养鳖的前半个月,要用100kg的生石灰带水进行沟渠的消毒工作,然后选在每年的7、8月份进行鳖的投放,每亩稻田宜投放300只重量在0.2kg~0.4kg的幼鳖,投喂方面,要提供新鲜的小雨或者水蚯蚓进行投喂,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进行每日的投喂工作,一般可以选在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5点进行投喂,每日的投喂量不能超过鳖本身重量的5%。定时检查防跳网的损坏情况,做到及时的修复,防止幼鳖的外逃。

3、病虫害防治

中华鳖喜欢将稻田里的昆虫和飞蛾作为捕食对象,可以适当的减少农药的投放量或者选择不施加农药,鳖的养殖密度较小,所以几乎不会存在用药治病的情况。

综上所述:稻田综合种养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迎合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社会效益。

希望我的解答会对您有所帮助。


菜乡燕子


模式一: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同时鱼的排泄粪肥和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等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可养殖鲫、鲢、鳙、鲮等。

模式二:稻田养鳅

稻田养鳅是一种比较简便的养殖方式,但需要加高加固田埂,进排水口做好防逃设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沟,宽30~40厘米,深50厘米,每亩放鳅苗1000~2000尾,用家畜粪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喂豆饼、菜饼、米糠等,田间管理按普通稻田管理,每亩可产成鳅在50公斤以上。

模式三:稻田养虾

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并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小龙虾,水稻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下种育秧,于5月底至6月初开始栽插秧苗,采用浅水、宽行、密株的栽插方法,并适当增加田埂内侧环沟两旁的栽插密度以发挥边际优势。小龙虾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公斤,密度为3000~4000尾/亩,时间在4~5月份。

模式四:稻田养蟹

稻田养蟹是一种稻蟹共生的种养模式,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生物防虫害等技术方法,使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减少,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优质水稻。河蟹养殖采用早暂养、早投饵、早入田,不仅能清除稻田杂草,预防水稻虫害,同时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模式五:稻田养鳝

稻田黄鳝养殖模式是将保水性能较好的稻田稍加改造后作为养殖基地,稻田的改造主要是在稻田里挖一条或几条小鳝沟,另在稻田埂上布设防逃网。稻田养鳝的优点很多,既不影响水稻的耕作、管理和收获,也可利用稻田里良好的浅水条件和遮荫环境实行黄鳝的半人工、半野生养殖,从而提高农田产出率。

模式六:稻田养蛙

稻田养蛙是一种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不但可以控制稻田害虫危害、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而且保持了青蛙生存的自然状态,有利于蛙的生长发育,节省养成本。同时,稻田养蛙的增收明显,放养蛙的水田种稻利用率80%左右,虽因有效种植面积减少导致水稻总产约减20%,但经济效益却大大增加。


透彻25658096


1、稻田养虾\r

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并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小龙虾。水稻采用浅水、宽行、密株的栽插方法,并适当增加田埂内侧环沟两旁的栽插密度以发挥边际优势。\r

一般建议小龙虾的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公斤,密度为3000~4000尾/亩,时间在4~5月份。\r

2、稻田养鳅\r

稻田养鳅是一种比较简便的养殖方式,但需要加高加固田埂,进排水口做好防逃设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沟,宽30~40厘米,深50厘米。\r

每亩放鳅苗1000~2000尾,用家畜粪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喂豆饼、菜饼、米糠等。田间管理按普通稻田管理,每亩可产成鳅在50公斤以上。\r

3、稻田养蟹\r

稻田养蟹是一种稻蟹共生的种养模式,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生物防虫害等技术方法,使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减少,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优质水稻。\r

河蟹养殖采用早暂养、早投饵、早入田,不仅能清除稻田杂草,预防水稻虫害,同时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r

4、稻田养蛙\r

稻田养蛙是一种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不但可以控制稻田害虫危害、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而且保持了青蛙生存的自然状态,有利于蛙的生长发育,节省养殖成本。\r

同时,稻田养蛙的增收明显,放养蛙的水田种稻利用率80%左右,虽因有效种植面积减少导致水稻总产约减20%,但经济效益却大大增加。\r

5、稻田养鳝\r

稻田黄鳝养殖模式是将保水性能较好的稻田稍加改造后作为养殖基地,稻田的改造主要是在稻田里挖一条或几条小鳝沟,另在稻田埂上布设防逃网。


乡村农人小冰


稻田养虾,养鱼都可以……别看百度,去你们当地的农技站问问吧,欣许还能有点项目补贴啥的


唐尸叁摆首


1、稻虾连作共作种养技术模式

1.1低洼稻田选择与改造。选择低洼低产地区只种一季水稻的稻田,当年10月至第二年5月基本闲置,水稻收割后,用小型挖掘机沿稻田四周距田埂内侧0.3m以外处开挖环形沟,环形沟不封闭,在稻田的一端留5m以上不挖通,便于插秧和收割时插秧和收割机械通行到田块中间,环沟面宽1.5m~4m,沟深0.8m~1.2m,坡度1︰1—1.5。加固加高田埂:利用小型挖掘机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应高于单纯种稻田埂高度的0.45m以上。

1.2移栽多品种水草。在稻田水体消毒5天~7天后,在环沟深水区移栽金鱼藻,栽植面积占深水区的50%;在大田浅水区移栽伊乐藻、轮叶黑藻和马来眼子菜等,栽植面积占大田6%左右。 

1.3茬口衔接。水稻小龙虾连作模式,当年水稻收割后的9月底或10月上旬至第二年6月上旬养殖小龙虾;5月至6月上旬专田育秧,6月中旬至9月底种植水稻,以水稻种植为主。   

 1.4 种虾留存与投放。5月至6月上旬用地笼捕捞小龙虾,留下部分规格较大的小龙虾苗种与水稻共作,作为后备亲虾培育,规格为80~100尾/kg,留存量为5kg/亩。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上旬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适当补投亲虾,每亩补充投放5~10kg。   

 1.5加强饲喂管理。    投喂植物性饲料,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3月至6月每隔15天投一次水草,以伊乐藻为主,用量为80kg~120kg/亩;每天下午18点至19点时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投喂量为在田小龙虾群体重量的1.5%~2.5%。投喂小龙虾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添加小龙虾的饲料添加剂,粗蛋白含量为28%,平均每亩投喂颗粒饲料50kg。  

1.6全年水位控制。稻虾连作期间,第一年水稻收割后至越冬期结束,大田水位控制在0.3m~0.5m,环沟水位控制在0.8m~1.2m;第二年水稻插秧前,大田水位控制在0.4m~0.6m,环沟水位控制在1.2m~1.5m;避免小龙虾减少蜕壳次数。稻虾共作期间,留田小龙虾数量较少,水位控制以适应水稻生长为主,采取浅灌即排,诱导小龙虾集中到环沟中,环沟中水位控制在0.8m~1.0m。  

  

1.7小龙虾病害防治:主要措施一是在投放亲虾前用生石灰水对虾沟进行消毒;二是定期泼洒EM菌液调节水质;三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补水,调控水质;四是合理投喂饲料,做到定时、定位、定量。   

 1.8小龙虾捕捞:起捕时间应集中在4月上旬至6月中旬。采用虾笼诱捕,捕大(30克以上)留小。三天移动地笼一次的捕捞方法。 

  1.9 稻虾连作模式。该模式主要在长江中游,水稻与小龙虾连作。利用地势低洼的单季稻田,6~7月插秧,11月初收割,收割后稻草还田,然后灌水投放种虾繁殖虾苗。第二年开春后投有机肥,补充部分饲料,4月中旬至水稻插秧前捕捞销售。年产水稻550千克/亩,小龙虾75千克/亩,综合效益1200~1500元/亩,比单独种植水稻翻一番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