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家長群,煩的不是高知教授的身份,而是自以為是的指手畫腳

上週,朋友吐槽說,煩死了家長群裡某些高知教授家長。總要時不時刷下存在感,表示高學歷,高身份,自己眼光想法獨特,非同一般。

第一次家長會上,大家彼此都不太熟悉,那個教授就一臉高傲的問周邊人“這裡面都是某大學的子弟嗎?”

大家不明就地,後來知道,她是某大學的教授。

原來就是那個從一開學就在群裡發各種雞湯,指導大家該怎樣教孩子的人。

家長會後,當別的家長交流自家孩子學習情況時,她鼻孔朝天地說“你們以為數學是計算那麼簡單啊,數學才不是計算,數學要有思維力,還得有些天賦……”

朋友說,在這個一線城市,家長們大都是八零後,有幾個沒讀過書,沒讀過大學,都是從高考過來的。沒有幾個家長完全不懂學習,只是術業有專攻,遇到問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用不著鼻孔朝天,完全否定別人。

她說的話有正確的,數學需要思維。但事實是,現在初中的一些孩子,就是計算能力出問題嚴重。作為一個必學的學科,部分孩子只是必須學,盡最大努力完成學習,目標不是要成為數學家。

再後來,在家長群裡,她總是在挑各科目老師的錯,指導科任老師該如何去講課,處處想要表明,她是個大學教授,她都懂。

朋友的吐槽,讓我覺得,招人厭煩的不是因為身份,而是自以為是瞎指揮。

有真知灼見的人,從不倚仗自己的身份,顯擺自己,刷存在感,換取所謂的認同感。

本該學高有品的教授,卻自恃身份,臉上寫滿優越感,以勢壓人,讓人心生厭惡。


家長群,煩的不是高知教授的身份,而是自以為是的指手畫腳


自以為是的面目,從來配不上某些優勢。

記得讀研究生的時候,同宿舍有個女孩,是某高校老師。她讀碩的費用是學校負擔,家裡有社會關係,毫不避諱。

她知道其他同學是本科剛畢業的,而自己是老師身份,且是大學老師,總想顯示一下自己的“真知灼見”,與眾不同。

那個時候,大家有點額外收入的時候,喜歡一起“打牙祭”。有次吃傣菜的時候,一個女孩說,吃菠蘿飯吧,好久不吃了。

這個女孩一聽,一臉嫌棄的說,哎呀,不要顯得那麼沒見過世面好不好,菠蘿飯有啥好吃的,那麼簡單,我們家經常吃。

她和我們一樣來自北方,家是否經常吃不知道,不好評價。

但知道她經常自命不凡地反駁別人,絲毫不顧及別人的心情和麵子,還以為給人上了一課,得意不已。

很多時候,她的建議並沒有被別人採納。

為了刷存在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她喜歡用餐的時候,大聲叫服務員,稍微慢一點,就訓服務員,所以我們有時儘量避開她。

她的行為,讓我們時刻告誡自己,真正有教養的人,會忘了自己的“身份”,放下了自己的優越感。

倉央嘉措說: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

慢慢的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

芸芸眾生,生而平等,有些人只是幸運,快人一步,得到優勢地位,但不代表就有貴賤之別。

家長群,煩的不是高知教授的身份,而是自以為是的指手畫腳

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


真正的牛人,都是低調謙卑的。

時時不忘刷身份的人,就如炮仗,空無一物,所以才需要聲響,給自己裝點“門面”,這在無形中,恰恰暴露了自己外強中乾,底氣不足。

真正有本事的人,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對待任何人都不會託大。

胡歌近年來,憑著精湛的演技,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但他一直都保持著低調謙虛。

胡歌在金鷹節獎上獲獎,對他一直尊敬的老戲骨李雪健說了:受之有愧。簡單的四個字感動了無數網友,真正的謙謙君子。

從不因為自己有演技,得了大獎而託大。

《菜根譚》中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骨子裡有一份謙卑的人,最是踏踏實實,最能以德服人,以能力服人。

在私底下,他們不會自恃過往取得的成績,以不卑不亢的姿態示人。

如果來往尚淺,你不會意識到他們的獨特;能看到的,只有乾淨的外表,平和的態度,彷彿他們也沒意識到自己很“了不起”。

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是中科院的院士、幾何光學學派創始人。

他就是那個不會讓人覺得獨特,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在科學上大放異彩,在衛星遙感領域裡,當之無愧的泰斗。他因為一張照片走紅網絡,從照片上看,他就是一個普通的鄉下老人,穿著布鞋,普通的衣服。沒有任何派頭,儘管他的學術已經踏上世界領先行列,卻依然衣著簡單,從未炫耀。

他舉止平凡,卻成就非凡。

真正的牛人,並不會因身份地位而趾高氣揚,更不會到處顯擺,刷存在感。他們地調地做著自己的事,只求專業領域的真正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