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家长群,烦的不是高知教授的身份,而是自以为是的指手画脚

上周,朋友吐槽说,烦死了家长群里某些高知教授家长。总要时不时刷下存在感,表示高学历,高身份,自己眼光想法独特,非同一般。

第一次家长会上,大家彼此都不太熟悉,那个教授就一脸高傲的问周边人“这里面都是某大学的子弟吗?”

大家不明就地,后来知道,她是某大学的教授。

原来就是那个从一开学就在群里发各种鸡汤,指导大家该怎样教孩子的人。

家长会后,当别的家长交流自家孩子学习情况时,她鼻孔朝天地说“你们以为数学是计算那么简单啊,数学才不是计算,数学要有思维力,还得有些天赋……”

朋友说,在这个一线城市,家长们大都是八零后,有几个没读过书,没读过大学,都是从高考过来的。没有几个家长完全不懂学习,只是术业有专攻,遇到问题,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用不着鼻孔朝天,完全否定别人。

她说的话有正确的,数学需要思维。但事实是,现在初中的一些孩子,就是计算能力出问题严重。作为一个必学的学科,部分孩子只是必须学,尽最大努力完成学习,目标不是要成为数学家。

再后来,在家长群里,她总是在挑各科目老师的错,指导科任老师该如何去讲课,处处想要表明,她是个大学教授,她都懂。

朋友的吐槽,让我觉得,招人厌烦的不是因为身份,而是自以为是瞎指挥。

有真知灼见的人,从不倚仗自己的身份,显摆自己,刷存在感,换取所谓的认同感。

本该学高有品的教授,却自恃身份,脸上写满优越感,以势压人,让人心生厌恶。


家长群,烦的不是高知教授的身份,而是自以为是的指手画脚


自以为是的面目,从来配不上某些优势。

记得读研究生的时候,同宿舍有个女孩,是某高校老师。她读硕的费用是学校负担,家里有社会关系,毫不避讳。

她知道其他同学是本科刚毕业的,而自己是老师身份,且是大学老师,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真知灼见”,与众不同。

那个时候,大家有点额外收入的时候,喜欢一起“打牙祭”。有次吃傣菜的时候,一个女孩说,吃菠萝饭吧,好久不吃了。

这个女孩一听,一脸嫌弃的说,哎呀,不要显得那么没见过世面好不好,菠萝饭有啥好吃的,那么简单,我们家经常吃。

她和我们一样来自北方,家是否经常吃不知道,不好评价。

但知道她经常自命不凡地反驳别人,丝毫不顾及别人的心情和面子,还以为给人上了一课,得意不已。

很多时候,她的建议并没有被别人采纳。

为了刷存在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喜欢用餐的时候,大声叫服务员,稍微慢一点,就训服务员,所以我们有时尽量避开她。

她的行为,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真正有教养的人,会忘了自己的“身份”,放下了自己的优越感。

仓央嘉措说: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

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芸芸众生,生而平等,有些人只是幸运,快人一步,得到优势地位,但不代表就有贵贱之别。

家长群,烦的不是高知教授的身份,而是自以为是的指手画脚

被称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


真正的牛人,都是低调谦卑的。

时时不忘刷身份的人,就如炮仗,空无一物,所以才需要声响,给自己装点“门面”,这在无形中,恰恰暴露了自己外强中干,底气不足。

真正有本事的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对待任何人都不会托大。

胡歌近年来,凭着精湛的演技,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但他一直都保持着低调谦虚。

胡歌在金鹰节奖上获奖,对他一直尊敬的老戏骨李雪健说了:受之有愧。简单的四个字感动了无数网友,真正的谦谦君子。

从不因为自己有演技,得了大奖而托大。

《菜根谭》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骨子里有一份谦卑的人,最是踏踏实实,最能以德服人,以能力服人。

在私底下,他们不会自恃过往取得的成绩,以不卑不亢的姿态示人。

如果来往尚浅,你不会意识到他们的独特;能看到的,只有干净的外表,平和的态度,仿佛他们也没意识到自己很“了不起”。

被称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是中科院的院士、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

他就是那个不会让人觉得独特,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在科学上大放异彩,在卫星遥感领域里,当之无愧的泰斗。他因为一张照片走红网络,从照片上看,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乡下老人,穿着布鞋,普通的衣服。没有任何派头,尽管他的学术已经踏上世界领先行列,却依然衣着简单,从未炫耀。

他举止平凡,却成就非凡。

真正的牛人,并不会因身份地位而趾高气扬,更不会到处显摆,刷存在感。他们地调地做着自己的事,只求专业领域的真正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