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关于2019是“乙亥”还是“己亥”的辨析

2019究竟是乙亥年还是己亥年?

1、中国的干支纪年法,已经使用了5000多年,经考证是华夏始祖之一的黄帝时期发明的,它不但纪年,而且纪月、纪日、纪时,同时还纪事;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发明或文明符号,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2、如果参观安阳殷墟博物馆,就可以看到40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上,清楚地刻着当时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事的篆书文字,堪称伟大与古老,直到现在社会,我们仍然在采用着,比如,2019是己亥年,2020是庚子年,如果自己不懂,一查万年历,就马上明白了。这个问题十分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己亥岁末,庚子年初,却成了非常复杂的大问题,这是因为,有些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在使用干支纪年的时候,出现了低级错误,硬把2019己亥年,读写成“乙亥年”,在广大听众中,造成了混乱与悬疑。

3、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直到今天,也没有废止。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圈,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为换年,而不是大年初一;而立春时间,多在公历的2月4日,个别年份也在2月3日。

4、干支符号: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符号叫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以上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相配,这22个符号,完美地组成了中国干支纪年法(包括纪月、纪日、纪时、纪事等)。

5、天干物象: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6、地支物象: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生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欣欣向荣,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消。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从以上类象,不难看出,古人发明的干支符号,是代表了自然物象,因而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上升为一种文化,又反过来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地象。

7、干支与天象:

干支符号,也是天象的概括。天干地支的产生,与北斗斗柄所指方位,也是不谋而合的。《鹖冠子·环流》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8、干支与方位:

此时,配有阴阳五行的天干地支不仅含有时间概念,还含有空间方位概念。《淮南子·天文训》就有这样的记载:东方“甲乙、寅卯,木也”,主春;南方“丙丁、巳午,火也”,主夏;西方“庚辛、申酉,金也”,主秋;北方“壬癸、亥子,水也”,主冬;中央,“戊己,四季(辰丑未戌),土也”,主季末。

9、干支与颜色:

干支还体现了自然界是的颜色,比如甲乙寅卯为木绿,丙丁巳午为火红,庚辛申酉为金白,壬癸亥子为水蓝,戊己辰未戌丑为土黄。

10、干支总结:

以上不难看出,古人发明干支符号,并非图腾崇拜,而是唯物自然的,是对自然事物的实践与总结,反映的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再用这些规律来指导生产与生活,并非某些人认为的“迷信”。

11、六十甲子:

这些干支符号,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因为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组合排列的。故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将它们归纳为《六十甲子表》,更容易记忆与使用了。

把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10个天干,配12个地支,总有两个地支,是空着的,故必须再用甲乙,来配这两个地支,这样就构成了60对不同的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则以“子”字组合,就可以得到《六十甲子表》。


关于2019是“乙亥”还是“己亥”的辨析


12、《六十甲子表》: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近年比如1995)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近年比如2019)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13、释疑:

学习了这些简单的干支知识,我们再回到前面那个到底是“己亥”,还是“乙亥”,抑或是”已亥“的问题,彻底弄个明白。

从《六十甲子表》中,我们找到12“乙亥”,看到它是和13“丙子”挨着的,也就是说,“乙亥”的下一年,必定是“丙子”!再找到36“己亥”,看到它是和37“庚子”挨着的,也就是说,“己亥”的下一年,只能是“庚子”!那么显而易见,2020庚子年的上一年,2019年,只能是“己亥”,而不是“乙亥”!

14、学习:

俗话说:缸里有粮,心里不慌。我们肚里如果装下这22个干支符号,明白它们的作用关系,就再也不会被那些专家学者忽悠了。

15、作秀:

可悲的是,如果一个演艺明星,或一个普通群众,不懂这些干支知识,尚有情可原,因为时代环境造就了他们,但如果一个“文化学者“不懂装懂”,硬是把2019己亥,说成是乙亥,那不是胸无点墨,就是附庸风雅了。话又说回来,公众人物,也非完人,专家学者,只专领域,不是全才,实在没有必要去演义专长以外的东西,否则只能贻笑大方了。


关于2019是“乙亥”还是“己亥”的辨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