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啥死磕洪都?


洪都就是今天的南昌,陈友谅之所以没有从武昌直接进攻应天,而是选择是进攻洪都,其实是有着重要的原因。


我们可以先看一看南昌的位置:


注释:

  1. 武昌为陈友谅的大本营

  2. 应天为朱元璋的大本营

  3. 江州位于鄱阳湖湖口

  4. 洪都位于鄱阳湖以南(现在的江西南昌)


因为洪都这个地方无论在谁的手中都极为致命,尤其朱元璋在夺取洪都之后,几乎掐住了陈友谅的咽喉。陈友谅想要从武昌顺江而下,可是洪都怎么办?


洪都城最为致命的一点是会切断陈友谅顺江而下的后路,这也是为什么在鄱阳湖之战前夕,陈友谅死磕洪都,而不是直接带领大军攻打应天。


鄱阳湖大战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鄱阳湖大战之前,九江、洪都(当时叫做龙兴,洪都为朱元璋占领之后改名)以及赣南的大片领土都为陈友谅的领土。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虽然是在洪都,可是在长江沿岸上的安庆、江州、武昌的等地其实都在交锋。
至正十七年九月,陈友谅夺下军政大权,开始了自己的王霸之路。
陈友谅为了尽快在长江沿线上布置防御点,出兵成功的攻占了池州。陈友谅的悍然出兵触动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经,池州为长江沿线上的一个重要的防御点,如果陈友谅占据池州之后,再伺机攻占安庆、太平,就可以直驱应天(南京),威胁到朱元璋的根基。
十月初,朱元璋下令让常遇春带领水师从铜陵出发,抢夺陈友谅所攻占的池州。
长江沿岸上的两大雄主也因为池州战的交锋,正是揭开了鄱阳湖之战的序幕。
常遇春率领水师在攻城至傍晚,终于攻下来池州,这个时候陈友谅亲自率领一百多艘战舰前来夺回池州,可是被常遇春大败,退回了江州。
至正十八年正月初,养精蓄锐两个月的陈友谅再一次出兵池州,成功攻占了这里。接下来陈友谅带领大军开始了极度疯狂的扩张之路,龙兴、瑞州、抚州、临江、吉安、赣州尽数对于陈友谅之手,整个龙兴以南的众多城池几乎全被陈友谅所吞噬。

而此时的朱元璋也在忙着在应天南部的婺州抢夺地盘,他们两个人一个人在抢夺赣南地盘,一个在抢夺浙南地盘,可是说是非常的默契。


至正十九年三月,双方势力日益壮大,开始了真正的霸主争锋局面。
陈友谅开始兵分两路进军:
  • 赵普胜从池州进攻太平
  • 陈友德从信州进攻衙州
徐达奉命迎敌,不仅打退了赵普胜的进攻,还将之前丢失的池州夺了回来。双方箭弩拔张的态势,势必要大战一番。池州丢失,陈友谅再一次带领舟师前来抢夺,常遇春料到陈友谅会前来抢夺池州,遂决定在九华山设下伏兵,同时将城中的主力军队全部撤了出来。
陈友谅攻城之际,常遇春带领伏兵从九华山突然杀了出来,陈友谅损兵一万有余,退回了江州。

至正二十年五月,越过池州、拿下太平,带领舟师进军到采石矶,同时在采石矶的五通庙登基称帝。
陈友谅的越城侵逼,让应天城内的朱元璋大为惊愕,他万万没有想到陈友谅的舟师如此之强悍。为了能够死死的守卫应天城,朱元璋决定让康茂才引诱陈友谅弃舟师上岸在江东桥会合,以此避开陈友谅强大的水师,同时开始分设伏兵,以待陈友谅:
  • 常遇春、冯国胜带领五万大军埋伏于石灰山
  • 徐达带领驻守在城门南侧
  • 杨璟驻守在大胜港
  • 张德胜、朱虎带领水师驻守龙江关
  • 朱元璋则亲自统帅大军驻守狮子山
朱元璋的层层设防,也意味着陈友谅的的进军的确给与朱元璋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等到陈友谅带领大军抵达江东桥之后,发现有诈,准备引兵撤退,此时朱元璋下令伏兵全部出击。徐达、杨璟、常遇春、冯国胜、张德胜等人纷纷冲杀出来,陈友谅因此大败而归,退回了江州。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下令徐达、常遇春带领水师先行逆江而上,主动出击攻打安庆。安庆城久攻不下,刘基力主朱元璋直接绕过安庆,出其不意的直接攻打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绕行安庆,直驱江州,毫无准备的他被朱元璋打得大败,逃到了武昌。

朱元璋趁势拿下江西的大多城池,只剩下了江西重镇龙兴,幸运的是龙兴城守将在陈友谅失败后就献城投降,朱元璋下令将龙兴改为洪都,下令李文忠、邓愈引兵驻守。

至正二十二年十月,张士诚下令让张士信、吕珍带领十万大军围攻安丰,陈友谅带领六十万舟师围攻洪都。安丰为韩林儿、刘福通的根据地,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在长江两岸发展的如题中天,正是因为北面以刘福通为首的起义势力替他死死的挡下了元军南下的通道。
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带领徐达、常遇春引兵救援安丰。可是安丰城已经被张士信、吕珍攻下,朱元璋下令重新夺回了安丰城,救出了韩林儿、刘福通,将其安置在了滁州。
而后,朱元璋引兵回到了应天,留下徐达带领攻打庐州。
可是恰恰此时陈友谅围攻洪都日久,思忖良久的朱元璋决定将徐达、常遇春调回应天,一起援救洪都。

四月二十七日,陈友谅开始疯狂的攻城计划,但是直到六月十四日依旧无法攻下洪都。陈友谅被困在洪都城外,时日颇多,必然要受到粮草的制约。
七月六日,朱元璋带领徐达、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冯国胜、刘基携二十万水师前来援救洪都。
七月十六日,抵达鄱阳湖湖口的朱元璋没有匆忙和陈友谅交战,而是下令封死了鄱阳湖的出口:
  • 一路伏兵驻军于泾江口
  • 一路伏兵驻军于南湖口
  • 另一路伏兵驻军于武阳渡


朱元璋设防细节图:


1-鄱阳湖湖口鸟瞰视图


2-鄱阳湖湖口平面视图(红色为设伏点)


朱元璋安设三股伏兵就是要彻底封死陈友谅的南北退路。

陈友谅听闻朱元璋带领水师救援,遂下令解除对于洪都城的围攻,转而携舟师进入了鄱阳湖。

七月十九日,双方在湖中康郎山展开大战,双方厮杀一番,互有胜负。
七月二十日,朱元璋号令大军继续和陈友谅交战,可是此时的陈友谅将战船铁索连舟,全部链接成了一片,朱元璋完全无法找到进攻的突破点。
适时,部将郭兴主张用火攻,同时在船上增设草兵,放置火药,穿着士兵服饰迷惑陈友谅,这些船只均由敢死队开船冲撞陈友谅的大船,这些人在接近船只的时候点燃火药,一时间陈友谅这些联结起来的战船尽数被大火焚烧,死伤惨重。
此时的鄱阳湖,湖水泛红,浮尸布满湖中。
七月二十四日,朱元璋携水师进攻陈友谅,陈友谅再次大败。

七月二十六日,眼看大势已去的陈友谅想要从湖口逃回武昌。


为此,陈友谅率领一百多艘战船想要冲出鄱阳湖湖口,可是舟师行军至南湖口的时候遇到了朱元璋的伏兵,陈友谅强行冲破防御,眼看着就要从泾江口渡江而逃。

泾江口的伏兵又冲杀出来,陈友谅被流矢射杀而亡。

最后想说的是:
鄱阳湖大战的胜利,离不开朱元璋的身先士卒,将士们的浴血奋战。

历史总探长


一、陈友谅和朱元璋是邻居,势力强大的陈友谅与朱元璋过招却一败再败,怒火冲天。

陈友谅占据了湖北、江西,他占据的是长江上游,朱元璋占据的应天(吴地)在长江下游,两个牛人做了邻居,发生冲突属于预料之中的事。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常遇春率部克池州,陈友谅派兵救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设伏九华山,俘陈部三千人,常愣爷兼屠夫不经请示朱头,直接把俘虏活埋!

陈友谅率庞大的舰队一举荡平太平,又扬帆杀向应天。结果又被朱元璋用向他投诚的陈友谅部将康茂才诈降,钓陈友谅到龙湾,被朱元璋设破杀败,陈友谅丢下两万具尸体、七千俘虏、百艘大船、数百小船,狼狈逃回江西。

朱元璋去安丰救韩林儿,苏州的张士诚骚扰元璋,元璋大怒决定进攻张士诚的庐州。陈友谅抓住朱张混战机会,倾全国之力组成六十万大军,来找朱元璋报仇!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杀奔洪都,结果洪都战役,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竟未能拿下朱元璋亲侄子朱文正、邓愈率领几万人驻守的洪都。

二、为什么朱陈要大决战,为什么又把地点选在鄱阳湖?

A朱元璋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像个美貌的少妇,长期受到邻居陈友谅这个身材魁梧的性骚扰者的欺负,而且这个性骚扰者越来越不像话,大有不把朱美女放倒蹂躏,就不快活的架势。于是至正二十三年六月,朱元璋从庐州调回徐达的部队,召集全部二十万士兵,带上徐达、常遇春、冯胜、郭兴、刘基找陈友谅玩命来了。

陈友谅更不含糊,带了两百多艘大船、六十万大军,倾巢出洞,想俘得朱美人归。

B、七月十六日,朱元璋大军到达湖口,为达决战目的,分兵两路,分别占领了经江口、南湖口,同时封锁了陈友谅唯一可以退却的武阳渡口,客观上堵塞了陈友谅的退路,把陈友谅赶向鄱阳湖!

七月十九日,陈友谅在洪都(南昌)得知朱元璋来援并封锁自己退路的情况,主动从洪都撤围,前往鄱阳湖决斗。

C、陈友谅被朱元璋惹毛了,他本可突围,但他悍劲上来了,你老朱找我决斗,相当于农民找地主老财豪赌,我老陈家大业大,一定奉陪到底!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谁怕谁?

D、鄱阳湖,北起湖口、南达三阳、西起关城、东达波阳,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南宽北窄,状如大葫芦,是理想的战场。

于是,朱元璋、陈友谅两大枭雄,拿起了拳击手套,把方圆三百里的鄱阳湖当成了擂台!





苍茫大地顾炜斌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六十万兵力与朱元璋大战,最后惨败于朱元璋的手下。而在此之前,陈友谅在朱元璋还没有到来的时候那可是狠攻洪都,以六十万兵力进攻朱元璋两万兵马。


洪都的这一次战役或许是陈友谅一生中打的最为艰难的一次战役了。为什么要这么说,陈友谅以六十万人打洪都,结果竟然八十五天都没有打下来,而且洪都里面还是弹尽粮绝,兵力空虚。到最后更是尸横遍野,都快没有活人站的地方了。

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依旧没有打下来。为了守洪都,朱文正可真的是做到了马革裹尸了。


既然打不下来那就算了,为什么陈友谅非要和洪都死磕呢?

陈友谅失洪都完全是计策上的失误。当时朱元璋率领大军突袭九江。而陈友谅就逃跑了,于是洪都的人听说陈友谅跑了,朱元璋的大军到来的时候,自己也就选择了直接投降,将这一座孤城交给了朱元璋,陈友谅对此可是十分的愤怒。


还有就是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六十万大军打洪都,怎么也能够将洪都打下来了,更何况洪都还只有区区两万人,结果他万万没想到洪都的守城将领那么的坚强,甚至这两万人就没有准备活着回去的,最后他们靠着毅力,一直将战争拖到了朱元璋赶过来,逼迫陈友谅退兵。


是阿维啊


公元1363年7月,朱元璋率水军战舰由江西松门(今江西新建北130公里)赶到湖口,发现他的老对头陈友谅已将全部水军撤到鄱阳湖里,湖口空无一人。他不觉暗暗高兴,对身边的军师刘基说:“这呆头鹅又失算了,湖口是鄱阳湖流入长江唯一出口,我扼住了湖口,等于扼住了他的咽喉,这一仗,他输定了。”“呆头鹅”是朱元璋讥讽陈友谅的口头禅。他们原来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和元军作战中,曾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元朝政府被打垮后,他俩为争夺天下成了冤家对头。3年前,陈友谅率水军战舰从江州(今九江)沿江东下,逼近朱元璋占据的应天(今南京),企图一举消灭朱元璋。朱元璋令部将康茂才用诈降计,诱使陈友谅进入他的埋伏圈,把陈友谅打得落花流水。陈友谅坐了小船,拼死突围,才逃了条命。他的指挥船也被朱元璋夺了。陈友谅逃得仓惶,将康茂才写给他的诈降信遗于船上。朱元璋拿着这封信笑了起来:“陈友谅真是呆头鹅,愚蠢到如此地步,哪有不败之理!”但陈友谅这呆头鹅并不服输。他养精蓄锐,决心要报这个仇。不久前,他接到探子奏报,张士诚围攻红中军首领小明王,朱元璋亲自领兵去安丰(今安徽寿县)救援去了。真是天赐良机,陈友谅集中兵力60万人,决定乘虚东下,先攻朱元璋军据守的洪都(今南昌),再从九江顺流而下直捣应天,洪都统帅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他率领土卒,据城死战,陈友谅攻城三个月都没攻破。这三个月给朱元璋赢得了时间,他迅速击退了张士诚,把小明王迎到滁州居住,随即将所有能够调动的部队全部集中到应天,总计兵力20万人,由他率领开赴江西援救洪都。陈友谋久攻洪都不下,听到朱元璋来了的消息,便撤围东下,进入水面空阔的鄱阳湖迎战。

  再说军师刘基听朱元璋骂陈友谅是呆头鹅,流露出轻敌情绪,觉得有必要提醒他,就说:“陈友谅违逆天意,必败无疑。但是,他有60万兵力,我们仅20万,斗败他还得一场血战。他从洪都退入鄱阳湖,并不是胆怯,而是自恃水军比我们强大,妄图以已之长攻我之短。他造了几百艘战船,大船可客3000人,小的也能容2000人。新招募的甲士也都进行了训练,勇敢善战。

  咱们尽是一些小船,论实力比陈友谅差得多,万万不能轻敌呀!”朱元璋望着茫茫无边的鄱阳湖,但见远处水面上。陈友谅的大战舰,黑压压一片犹如湖中突出的岛屿一样,船上的灯火,映得湖水通红,隐隐约约,还传来鼓号声。朱元璋不禁皱起了眉头,他问刘基:“那么,依你之见,如何才能击败陈友谅这呆头鹅呢?”刘基说:“打胜仗的诀窍无非是勇谋二字,主公智勇双全,陈友谅有勇无谋,怎能跟你匹敌呢?”朱元璋仔细品味刘基的话,忽然大悟,拍了个巴掌,说:“对了,我们船虽小,但胆儿勇气不小,只要将士个个不伯死,又肯用计谋,就不伯陈友谅船儿大!”他转身吩咐亲兵:“弄几尾湖鱼煮煮,再开几坛好酒,把徐达、常遇春、廖永忠一干将领统统叫来,我要和他们饮个痛快!”皓月当空,朱元璋和诸将坐在小船上,饮酒食鱼聊天闲叙。晚风习习,湖水拍岸,小船在波浪里颠簸着。朱元璋指指被夜幕染得灰蒙蒙的湖水,长叹一声,说:“这回跟陈友谅这呆头鹅开战,打胜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吃鱼喝酒,输了,可要葬身鱼腹罗!”常遇春说:“主公何必叹息,陈友谅是我们手下败将,葬身鱼腹的是他!”徐达说:“主公,当今天下形势。要么主公统一天下坐龙廷,要么陈友谅独霸天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就在鄱阳湖这一仗。陈友谅无德无才,那配登九五之尊。为了主公得天下,为了黎民百姓免受战火之苦,从此安居乐业,我等愿随主公和陈友谅决一死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徐达的话,代表了众人的心思,诸将纷纷附和。有一个叫韩成的偏将,话说得急,不慎将鱼刺鲠在喉咙里,憋得红头胀脸的,朱元璋忙给他捶背,帮他把鱼刺咳出来。韩成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主公,我愿替你去死!”朱元璋笑着说:“韩成,别人都说你相貌长得像我,你怎能轻易说死呢?等打下江山,你要随我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呢!”朱元璋端起酒怀,说:“诸位兄弟,我朱某不才,没给你们带来大富大贵,这回我发誓,消灭陈友谅,一统天下后,我要在应天府大兴土木造功臣楼,让你们过神仙日子!”众将领高兴得笑了起来,情绪空前高涨。这顿舟上酒宴,可以说是战前的小型誓师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鄱阳湖中的康郎山响起了阵阵战鼓。康郎山是陈友谅的临时指挥所,他三更就命令各船煮饭,将士们饱餐之后,他就指挥战舰向湖口移动。开始挑战了。陈友谅联结巨型战船为降,楼橹高十余丈,舰队一字儿排开,用铁链连在一起,竟有十几里长,像一座水上长城。而朱元璋的水军,却尽是些小船,一些将士被陈友谅的气势吓得脸色都变白了。朱元璋坐在指挥船里,镇定自如,他望望左右将士,忽然哈哈大笑,对刘基说:“我看陈友谅真是呆头鹅,他将这么多大船首尾相接,这样不利于进退,要击破它是很容易的。”刘基知道朱元璋故意这样说,是为了鼓舞士气,也就笑着说:“我还当陈友谅有多大本事呢,兵刃来交,就联舟自保了。这时若有勇士,披坚执锐,乘小船限他周旋,他的阵势立刻就大乱,大船上的人一个个会跌下湖里去喂鱼的!”两人一唱一和,把一些将士的惧怕打消了。

  朱元璋见诸将都有了勇气,便命令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分率20队船舰,向陈友谅出击。陈友谅哪里把这些小船放在眼里,命令联结在一起的大船齐头并进,其势如排山倒海,撞翻了一百多只小船。战斗第一天,朱元璋吃了败仗。第二天,朱元璋的指挥船冲在前面,组织各船队向大船放箭。

  陈友谅发现了朱元璋的指挥船,便令骁将张定边围攻朱元璋,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活捉。正在和敌人酣战的徐达见情况不妙,连忙调转船队去保卫朱元璋。

  朱元璋毫不畏惧,驾船灵活地指挥战斗。正当两军厮杀得白热化状态时,朱元璋的指挥船突然在一片沙滩上搁浅,船底像被胶住一样动弹不得。张定边大喜,高声叫道:“朱元璋跑不掉了,弟兄们,活捉朱元璋赏黄金千两”!士兵们齐声呐喊,摇舻云集,把朱元璋团团围住。朱元璋指挥船上的将领宋贵、陈兆先等人,舍命抵抗,身中数十枪,先后倒毙在船头。眼看全船要当俘虏,朱元璋不由得害伯起来,背脊里冒出一阵阵冷汗。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相貌和朱元璋酷似的偏将韩成对朱元璋说:“宋贵、陈兆先都死了,为保主公脱险,我愿代死,请你快将战袍脱下,让我穿上。”朱元璋沉吟不答。这时,只听得敌军要朱元璋投降的呐喊一阵紧似一阵,流矢在船头乱飞,韩成焦急地说:“公主快听我的话脱下战袍,否则,全船将士都要同归于尽,大家都死去有什么益处呢?”朱元璋不得已,只好脱下战袍,让韩成换上。韩成把朱元璋的幅子戴在头上,深情地对朱元璋看了一眼,说道:“主公自重,韩成去了!”朱元璋很不忍心韩成去代死,但事在燃眉,不得不由他去。

  韩成冲出船舱,站在船头,高声叫道:“陈友谅听着!我朱元璋今日败在你手里,只有一死。不要再为了你我俩人,劳师动众,让天下生灵无辜被杀戳了?我今日且让你威风,我认输了,你看你看……”说到看字,扑通一声,竟投入水中去了。

  张定边以为真是朱元璋兵败自杀,连忙下令打捞尸体,好向陈友谅表功,攻势稍稍缓了下来。这时,徐达、常遇春等人听说朱元璋投水,拼命杀过来报仇,张定边只顾注意士兵打捞尸体,没防备常遇春拉弓搭箭,嗖地一箭正好射中他的额头。张定边一声惨叫,倒了下去,士兵们见主将受伤,顿时慌了手脚,无心再战,保护着张定边后退而去,徐达等人乘机向朱元璋靠扰,见朱元璋没有死,喜出望外,朱元璋命令士兵下水挖沙,推船脱离了浅滩,总算幸免于难,这时,时已日暮,朱元璋下令鸣锣收兵。 康郎山水战后,朱元璋冷静地考虑了全面情况,为了防止割据苏州的张士诚乘虚袭击基地应天府,他命令大将徐达回守应天府,及时作了正确、妥善的战略处置。后方安顿好后,他和军师刘基及诸将商议怎样才能挽回败局,夺取胜利。部将郭兴献计说:“三国时,诸葛亮破曹操的连环船,用的是火攻,我们何不用火攻破陈友谅的铁索连环船?”朱元璋说:“这办法好。不过,火攻全仗风势,顺风正好,万一是逆风,岂不烧了我们自己的船!”刘基在一旁笑着说:“主公放心,我观察天象好久了,今日黄昏便有东北风起!”朱元璋大喜,说:“军师真是诸葛亮转世,借来东风!”他决定用火攻破敌。

  黄昏,夕阳在水天之际慢慢西沉,晚霞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像铺了一湖金灿灿的绸缎。水鸟贴着水面在觅食,欢乐地叫着。湖面上吹起了东北风。朱元璋命令水军将领廖永忠、俞通海率水兵驾驶七条渔船出发。船上装满芦苇柴薪,中放火药,上置草人,伪装成水军将士,而真正的水兵则躲在草人下的挡板后面。再在各条船的船梢上系一只轻快小船,准备点火之后乘小船撤走。

  七条渔船顺风顺水,向陈友谅的大船划去。陈友谅的哨兵站在高大的船头上,先是紧张了一阵子,后来见渔船上只有几个士兵持戈而立,也就松了口气,根本没把小渔船放在眼里,他们耐心地等待渔船靠近,以便活捉生擒。

  有人把此事报告陈友谅,陈友谊赶到船头观察,发现渔船越驶越近,觉得可疑,忙命兵士射箭。谁知那渔船上的士兵直挺挺地站着,一个也射不到。等陈友谅发现那些士兵都是穿了盔甲的草人时,渔船已贴近大船。渔船上嗖嗖地抛过来数十只铁钩,牢牢地搭住大船。躲在挡板后的廖永忠、俞通海命令士兵将船中浸透了油渍的芦苇和火药硫磺点燃,然后,纷纷跳进船稍后的轻便小船,一溜烟似地撤走了。渔船里的芦苇火药烧起巨大的火焰,很快也把大船烧着了。陈友谅忙命士兵扑灭火焰,怎奈风急火烈,四面燃烧,几乎扑不胜扑。他们的大船都用铁链锁在一起,仓促间难分开,大火蔓延开来,全军乱作一团。此时,常遇春率领的战船又从两边包抄过来,那船桅上用竹竿挑着一个怪物,形如百姓盛粮的大笆斗,用芦苇和布包扎,里面贮着火药和火蒺藜,名曰“没奈何”。等靠近陈友谅船只,点燃火线,烧断悬索,“没奈何”就落入敌船中爆炸,将船炸毁。陈友谅的战船四面燃烧,变成一条火龙。天色已黑,熊熊大火把鄱阳湖映得通红,胜似那夕阳晚霞。朱元璋不失时机地率战舰主力全面出击,大败陈友谅,烧毁对方巨型战舰数百艘,斩首二千余人。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和大将陈普略均被烧死,他本人也被吓得惊慌失措,丧魂落魄。

  陈友谅气得咬牙切齿,当夜与部下计议说:“朱元璋太狡猾,用火攻折我大军无数,此仇一定要报。我见他的座船,樯是白色的,明日出战,望见白樯,大伙全力围攻,杀了他方解我心头之恨。”部众领命。次日清晨,又一次水战爆发,双方酣战三、四个小时不分胜负。陈友谅指挥水军向有白樯的船进攻,谁知,朱元璋冲在前面的战船的船樯,统统是白色的,辨不出那条船是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这是刘基的计谋,目的是为了混淆敌人视线,保护指挥船。不过,既然是指挥船,总会露出蛛丝马迹,陈友谅还是找到了它,命令士兵瞅准指挥船放火炮。这一切被警惕地注视着敌方一举一动的刘基发现了,他跃起大声呼叫:“不好,主公快换座船!”朱元璋来不及细问,急忙跳上另一条船,但闻一声巨响,原先那船已被击碎。为了挽救危局,廖永忠、俞海通两位水军将领率领6条战舰直插敌阵,他们攀登敌船,逢人便杀,见物就烧,一会儿就绕出了陈友谅军的舰队,竟然丝毫未受损伤。他们的骁勇,鼓舞了朱元璋所有将士,使他们勇气倍增,拼命围攻大船。陈友谅的战船高大,行动迟缓,经不住朱元璋将士杀一阵,烧一阵,很诀就垮掉了,士兵们不是被烧死,就是落水淹死。陈友谅至此,狼狈已极,亏得张定边拼命救护,才冲出重围。他只好收拾残余战舰撤退,不敢再战。 此后,两军开始对峙,谁也不轻易发动进攻。不久,陈友凉的两员大将又投降了朱元璋,内部不稳,力量更加削弱。陈友谅又气又恼,下令把战争中抓来的俘虏统统杀掉。朱元璋闻讯,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俘虏全部送还,受伤的还给敷上好药,从而大得人心。陈友谅军内部分崩离析。

  两军对峙这一月之久,陈友谅舰队被困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危在旦夕。陈友谅妄图孤注一掷,从湖口突围,转入长江,再奔武汉大本营。

  朱元璋早已严阵以待,陈友谅左冲右突打不开生路。朱元璋唯恐陈友谅逃走,亲自指挥追击。陈友谅边退边向朱元璋指挥船密集射箭,有一箭射中朱元璋的座椅,朱元璋下意识地惊叫一声。陈友谅以为射中了朱元璋,将头伸出船舱张望,被朱元璋部将郭英一箭射死。当朱元璋听到陈友谅中箭身亡时,高兴地说:“呆头鹅已死,天下安定矣!”庆功时,朱元璋感慨万千地对军师刘基说:“这次大战,我们以20万人马击败陈友谅60万将士,何等艰险哟。如今虽是胜利了,我们却也损兵折将了十余万人,许多猛将壮士是为我而死的呀!要不是他们舍命搭救,我早已葬与鱼腹了。”说着,泪如泉涌。


大圣鉴车


我是史海魅影,很高兴为您解答。

元末明初,两大军事势力陈友谅第一次与朱元璋在龙湾较量吃了亏之后,报仇是必须的,但是他缺少一个机会,那就静静的等待朱元璋自己犯错误一举歼灭他。陈友谅虽然背叛了徐寿辉,然而他自己却也很痛恨背叛,但是往往越怕什么越来什么,陈友谅镇守洪都(今江西南昌)的守将叛变,投靠了朱元璋。当时陈友谅的国都是江州(今江西九江),江州与洪都正常步行一天时间就能到,这么近的距离就有敌军靠近国都,换了谁都会害怕。陈友谅家门口被人占领了,他没有着急出动军队去抢夺回来而是选择了忍,等到机会成熟一举全部夺回来。

机会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机会很快的就让陈友谅等来了。

1363年,安丰(今安徽寿县)被张士诚围攻,至于这里为什么打起来,那简单的说一下。韩林儿与刘福通的红军在安丰,然而此时的张士诚投靠元朝廷,自然要帮元朝消灭叛乱。前面文章提到过,朱元璋与韩林儿属于友军,还存在上下级关系,安丰向他求救,他没有听从刘伯温的建议,率大军援救安丰。陈友谅就是等朱元璋这样的失误,在朱元璋大军救援安丰之时,他趁虚而入攻打洪都。

为什么不直接攻打朱元璋“首都”应天呢?

历史上有多说法,但是一点可以肯定陈友谅痛恨洪都,在他看来洪都和应天一样,在这次出击以后都会成为他的,先打哪里就无所谓了。这里交代一下,陈友谅在等机会的同时也没有闲着,他再一次发挥他的业余爱好造战船。这一次建造的战船上下三层,高数丈(一丈是3.33米),而且每一层都可以走马,也就是骑兵可以在上面灵活走动,大的船容纳3000人,小的2000人,共计60万人浩浩荡荡的向洪都开来。

不仅是陈友谅换做谁都会认为60万大军能够轻轻松松的拿下只有1万多守军的洪都。

拿下洪都,开门红也能给将士鼓舞士气。人算不如天算,陈友谅居然在洪都遇到的守军将领是朱文正(朱元璋侄子)、邓愈、薛显,除了朱文正之外,其他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朱文正虽没身经百战,奈何人家天赋异禀,即使人家经常热衷于吃喝嫖赌,但他却是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洪都有8个城门,这么多的城门都需要防守,但是在朱文正安排完以后居然还剩下2000人随机支援各个城门。不知道陈友谅在攻打洪都的时候有没有做过功课,可能因为人数差距太大都懒得做功课了,以至于他一上来就选择了邓愈守的抚州门。陈友谅选择抚州门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因为8个城门就抚州门开阔,适合大规模的人员进攻。选择了抚州门,迎接汉军的就是可怕的开端。攻城梯竖到城墙以后,上面的大石头、木头、箭矢不要钱似的纷纷落到汉军头上,死伤惨重。惨重归惨重,人还是多,既然爬不上城墙,那就把城墙直接拆了,汉军直接把城墙拆了一个大口子,但是汉军不知道的是城墙后面是火铳(明代时枪一类的火器),本来城墙的口子就不大,进来一批汉军就被火铳打死一批,汉军一时居然不敢进了。

朱文正也带人过来支援,一边补修城墙,一边与汉军作战。打了一周时间,除了死伤无数,陈友谅并没有别的收获。不仅仅如此,即便选择别的城门攻打,也只是无辜的伤亡,60万大军就这样被堵在了洪都城门的外面。洪都保卫战从四月打到六月,陈友谅一步也没有前进过,那么打了将近两个月时间,朱元璋的救兵为什么还没有到呢?不是朱元璋救兵慢,而是朱元璋根本就不知道洪都打起来了。朱文正,他的侄子根本就没有发出求救信号。

在六月初,朱文正知道洪都守不了多久了,才派人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接到求救消息以后,与刘伯温商议亲率大军赶赴洪都,同时还命令在外攻打张士诚的徐达、常遇春回师。兵合一处,共20万大军共赴洪都而来。七月,朱元璋到达鄱阳湖与陈友谅再次决战,洪都太小不适合80万人的战争,既然陈友谅喜欢水战,那朱元璋就彻底打灭陈友谅的信心,与他在鄱阳湖决战。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您揭秘更多历史故事。


史海魅影


朱元璋脱离岳父郭子兴自立山头后,率军一路高歌猛进,很快便攻占了滁州这块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但郭子兴却在与孙德崖等人的较量中落了下风,无奈之下,只好去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不计前嫌,将滁州地盘和主要军事指挥权一并交给郭子兴,自己则率军攻占了和州与集庆,并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故事便从此开始了:



陈友谅当时占据了长江上游地区,朱元璋则处于下游,形势并不有利于朱元璋。后来,常遇春率军攻克池州后,在九华山设伏,将前来争夺池州的陈友谅军击败,并俘虏了三千人左右,常遇春素爱杀降,这次也不例外,他私自下令将俘虏的三千名陈友谅士兵全数坑杀,引起陈友谅的震怒。



陈友谅率领庞大的舰队攻占了采石、太平,却在龙湾被朱元璋大败,损失惨重,陈友谅夺路(水路,坐船跑的)逃回九江。 一番修整后,陈友谅率领改进后的舰队,再次将兵锋指向了朱元璋。这次,捷报不断传来,陈友谅依靠水军优势击败朱元璋。恰在此时,被陈友谅派去镇守洪都(今南昌)的将领叛变,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派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前往洪都驻防,自己则忙于援助韩林儿和刘福通,对抗张士诚。陈友谅率部攻打洪都,本来占了绝对优势(大军据说有60万之众),却被开了挂的朱文正率部死扛了两个月。因朱文正兵少,城池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于是朱文正命令部将张子明前往朱元璋处求援。张子明情商比较高,他并没有说洪都快要不行了,而是说这时候如果朱元璋愿意回师决战,可一举消灭陈友谅。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带领麾下全部精兵良将(20万人左右),去与陈友谅一争高低。 抵达前线后,朱元璋先是将陈友谅退路堵住,陈友谅听到消息,主动率军从洪都战场赶来鄱阳湖,准备在鄱阳湖中让朱元璋葬身鱼腹。



战斗开始后,双方互有胜负,先是徐达率水军袭扰陈友谅舰船,消灭了陈友谅军前锋舰队;又被陈友谅反攻,陈友谅部将张定边曾直冲朱元璋旗舰,差点将朱元璋杀掉,最后被常遇春射伤等等。最后一次的决战中,起先败退的朱元璋利用风向逆转(东北风),火烧陈友谅舰队(此前陈友谅曾下令将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陈友谅大势已去,败逃渚溪,后于败退途中被追击到湖口一带的朱元璋军放冷箭射死。



陈友谅一代枭雄,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朱元璋打败,除了朱元璋手下能人辈出外,陈友谅自身的性格也是一大因素:此人比较记仇,而且喜欢现世现报,以致于孤注一掷与朱元璋决战,最后身死异乡。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关注!


才子八怪


洪都大战是陈友谅在和朱元璋的征战中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败笔。

为什么说这是陈友谅最好的机会呢?

朱元璋在和陈友谅展开决战之前,形势对朱元璋非常不利。不仅仅因为朱元璋人数很少,不仅仅因为陈友谅更熟悉水战,还在于陈友谅和张士诚已经联合起来,准备东西夹攻朱元璋。并且张士诚很快就行动起来,进攻安丰。安丰是韩林儿、刘福通最后的据点。如果安丰被破,朱元璋必然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友,张士诚和陈友谅夹攻朱元璋的形势,肯定会形成。

出于这样的考虑,朱元璋决定救援韩林儿。当时,刘伯温曾极力反对朱元璋这样做。刘伯温的意思是,如果朱元璋率军去救韩林儿,陈友谅一定会趁机攻击朱元璋的后方。这样一来,朱元璋将会顾此失彼。再一点。韩林儿是早期农民起义领袖韩山童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领袖。如果把他救出来,将来不好处理。不过朱元璋最后还是没有听刘伯温的,毅然出面救援韩林儿。

(陈友谅剧照)

陈友谅也就在这时候率军攻击朱元璋的大后方。

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友谅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又是陈友谅最大的败笔。为什么又说是最大的败笔呢?

陈友谅当时集结了60万大军,同时,陈友谅又是以水军出名。但是,他竟然放弃了朱元璋后方的大片地盘,尤其是不去进攻朱元璋的根据地(差不多相当于朱元璋的京城)应天,而是只把大军囤积在洪都城下,一定要把洪都拿下来。

问题是,他在洪都城下耗了85天。洪都城上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的守军并不多,也就是几万人马。但就算这样,陈友谅依然没有把洪都拿下来。直到朱元璋解了安丰之围,顺利回来应天,在鄱阳湖上扎下口袋,只等陈友谅钻进口袋的时候,陈友谅才放弃攻打洪都,转过头来和朱元璋大战。

然而,由于毫无战略部署,又严重贻误了战机,因此,最终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全军覆没在朱元璋手里。

实际上,陈友谅正确的做法,除了迅速抢占应天外,还应该早一点在鄱阳湖摆下阵势,利用丰水期,以及陈友谅擅长水军的优势,消灭朱元璋。而不是在洪都城下,耗费了大量时间,等鄱阳湖进入枯水期了,才和朱元璋决战。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不用,却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最后自取灭亡。那么,陈友谅当初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鄱阳湖之战)

其一,陈友谅稳扎稳打。

陈友谅之所以一定要拿下洪都,是因为洪都是鄱阳湖边上一个战略重镇。这个战略重镇,就像一颗钉子,钉在陈友谅前行的道路上。如果陈友谅不先拔下这个钉子,他就担心在他前往攻打朱元璋的时候,这颗钉子会扎伤他。这使得他的后方很不安全。

事实上,陈友谅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当他没能拔下洪都,率大军在鄱阳湖决战的时候,镇守洪都的朱文正果然奇袭陈友谅的身后,断了陈友谅的粮道,让陈友谅进退失据。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陈友谅不太懂军事。他不明白,战争是需要“动”起来的。只有调动敌方,才能寻找到战机,死棋才能下成活棋。也就是说,陈友谅大可只用少量兵力围住洪都就可以了,大量的兵力可以穿过鄱阳湖,攻打空虚的应天。或者干脆就不围攻洪都,直接往前打,这样,洪都的军队就会被调出来,因此就有破城的机会了。

其二,陈友谅有恃无恐。

陈友谅一直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就算在洪都城下攻了85天依然没把洪都城攻下来,他也没觉得朱元璋有多难打,毕竟他的实力太强大了。

所以,在陈友谅看来,早和朱元璋打,迟和朱元璋打,都没什么关系,无非就是早消灭朱元璋,还是迟消灭朱元璋的问题。

(朱元璋剧照)

其三,陈友谅特别自负。

因为实力强大,陈友谅就极端自负。打不下洪都,让他觉得特别没面子,咽不下那口气。因此,无论如何,要把洪都打下来。

自负的人都是这样的表现。南宋末年,蒙古大汗蒙哥打到钓鱼城下,一直没能把钓鱼城拿不下来。虽然不少人建议他先放开钓鱼城,往前打。但是,他怎么也不愿意,一定要打。就这样一直在钓鱼城下耗了大半年。最终钓鱼城没打下来,他自己被打死了。陈友谅的心态,和蒙哥是一样的。

其四,陈友谅想打水战。

陈友谅不去打应天,而是想把朱元璋引进鄱阳湖,在鄱阳湖中,利用自己的水军优势,和朱元璋对决。

事实上,陈友谅的目的实现了。但是,在进行水战的时候,鄱阳湖已经进入了枯水期。而且,陈友谅又把他的楼船用铁链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陆地搬到水里,水战又成了陆战。反而没有发挥出水战轻快灵动的特点,最终被朱元璋打败。

总之,陈友谅可以说从心理到战术,都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他最终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明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元璋和陈友谅两支农民军,为了扩大势力,进行统一,发生过争夺江西的战争。江西地处吴头楚尾,是“控蛮荆而引瓯越”和“翼蔽昊越”的战略要地,朱、陈的争夺战,洪都之战,就是是一场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对阵双方,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双方围绕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最终以朱军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朱的胜利,为建立明帝国奠定了基础。

洪都之战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企图消灭朱元漳,便挟制徐寿辉进攻应天府。并且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年号大义。这时他“尽有江西、湖广之地”。不过他在应天府,被朱元璋打得大败,只好退回江州,据守故地。

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带兵西征陈友谅,舟师从应夭龙湾出发,八月,攻下安庆,溯江西上,长驱小孤山,防守小孤山的丁普郎、傅友德迎降。朱元璋军进占湖口、江州,接着派兵攻克南康(星子县)。饶州、建昌(南城)、南丰州及临川、金溪等八县投降。”朱元璋再分兵攻下薪州、黄梅、广济、抚州等地。至正二十二年(1362)正月,朱元璋写信给陈友谅的江西行省尽相胡廷瑞,劝他投降。他投降后,朱元璋来到龙兴,入城后进行了安抚工作,取消陈友谅统治时的军需征求,取得了人民的悦服。

朱元璋

朱元璋取得龙兴后,改龙兴路为洪都府。袁州、瑞州、临江、吉安相继归属。同年五月,朱元璋用侄儿朱文正为大都督,统率元帅赵德胜、参政邓愈等镇守洪都。陈友谅“忿疆土日蹙",遂乘朱元璋安丰之行,向他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此时,应天兵力空虚,如果陈友谅顺流而下,直捣应天,必将予朱元璋以致命打击。但他却错误地吸取上次奔袭应天失败的教训,不攻应天而攻洪都(龙兴路归降朱元璋.后改为洪都府),失掉了一个有利的战机。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亲率大军,号称六十万,认为势在必胜,携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进围洪都,并分兵攻取吉安、临江、无为州诸地。洪都守将宋文正坚持八十五天,使朱元璋得以从庐州调回徐达、常遭春,并从各地调集将士,于七月间亲率徐达、常遇春、冯国胜、廖永忠、俞通海等领兵二十万前往驰援。

陈友谅剧照

围攻洪都已有八十五天的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带兵二十万前来救援,怕背腹受敌,就解围从东北进入都阳湖迎战,朱元璋舟师从松门进入鄱阳湖,。陈友谅军在鄱阳湖停留了二个月,粮食已尽。陈友谅派兵到都昌抢粮,被朱文正的军队把装粮的船放火烧了。八月下旬,陈友谅在粮尽援绝下,企图冒死突围,逃回武昌。后中流矢而亡。

参考文献:

1、 张廷玉等:《明史》

2、 黄长椿:《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江西的战争》

3、 陈梧桐:《朱元璋战胜陈友谅_张士诚的经过和原因》


季我努学社


在元末乱世中,陈友谅是长江以南实力最强的起义军,他建立的陈汉政权占据了湖北、江西大部,安徽局部,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公元1363年七月,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激战37天,最终以陈友谅兵败,中流矢死而宣告结束,史称鄱阳湖大战,此战获胜之后,朱元璋自此具备了问鼎天下的资格。

“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朱元璋

可令后世之人大惑不解的是,在鄱阳湖大战前,陈友谅原本可以趁朱元璋亲率大军进援安丰(今安徽贵池),大本营应天(今江苏南京)防守空虚之机,率大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顺江而下直捣应天,与占据江浙的张士诚两面夹击。可他却错失良机,选择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且久攻不下,一直等到朱元璋率军回援洪都,最后双方大战于鄱阳湖。

那么,陈友谅为什么会选择进攻洪都呢?首先,江州(今九江)距离洪都(今南昌)有多近呢?只有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说如果不把洪都先拿下,当陈友谅全力进攻应天之时,朱元璋的洪都驻军就极很可能趁机进攻陈友谅的都城江州。如果一旦攻击应天失利,别说端老朱的老窝,陈友谅自己的老窝能不能保住都很难说。这是其一。

其次,洪都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陈友谅占据的地盘主要在湖北和江西,而洪都是江西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时至今日,南昌仍是江西省会所在地,是江西最富庶的地区,所谓打仗其实在根本上打的是经济,因此陈友谅要先攻下洪都,稳固后方经济,之后再攻应天。这是其二。

最后,肯定人们都会感到好奇,既然陈友谅占据江西大部,那么洪都是怎么落到朱元璋手里的呢?原来,是陈友谅的部将胡廷瑞献城投降朱元璋,洪都因此而陷落。陈友谅做为元末乱世枭雄,他的发迹史是依靠背叛上司倪文俊,献头领功,成为天完国重臣。后来又杀死天完国皇帝徐寿辉,自立为帝,建立了陈汉政权。乱世枭雄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曹操说过的: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因此,他极度痛恨手下将领叛变投敌,为了杀鸡儆猴,以敬效尤,他决意攻打洪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是其三。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政治因素还是战略因素,以陈友谅一贯的行为模式,先攻洪都是他的必然选择。只是他没有预料到一座小小的洪都,竟然能抵挡住他的60万大军整整85天之久,以致于最后朱元璋率军回援。洪都保卫战也造就了一代名将朱文正,他所指挥的这场经典保卫战被载入史册,供后人借鉴和缅怀!

一杯清茗侃历史,半壶佳酿论古今。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历史茶坊


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啥死磕洪都?最主要的原因是,陈友谅为了报过去的一箭之仇,竟然放弃了大的战略谋划。说白了,这是一种赌气的举动。

首先我们来说说朱元璋和陈友谅,最早的时候都是同为农民起义军。在对抗元朝军队的时候,两个人还互助互帮,甚至还暗中皆为过同盟。


但是好景不长,两个人随着自身力量的壮大,也随着元朝在和农民军的战斗中,节节败退,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人都有了逐鹿中原的实力和机会。于是两个人从明争暗斗,转为相互碰撞和相互争夺地盘。

可能争夺应京的战斗中。陈友谅发挥其水军的优势,差点就把朱元璋给战败了,可是天不遂人愿,正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竟然退潮了,这样的话,陈友谅的大船都不能够动弹了,于是朱元璋借此机会,大胜而归,陈友谅大败而逃。

有仇不报非君子,陈友谅正是看准了朱元璋和张士诚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趁机偷袭洪都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老巢。本想一举拿下,没想到竟然打了85天,也没有攻下来,此一战役,对陈友谅士气造成了绝大的伤害,但他也给朱文正成就了猛将之名。

等朱元璋顺利收拾完张士诚之后,朱元璋挟胜利余威,率领25万得胜之师,一路向北,浩浩荡荡,向陈友谅发起了最后的决战。

陈友谅也不傻,一看洪都打了85天都没有干下来,于是,就带领大小舰队号称60万大军 全部转移到鄱阳湖,等待朱元璋的到来,以逸待劳,决定最后的一击,来报最后的一仇。



按说,这是陈友谅所选择的战场,而且他又充分利用好他的水师具有的优势,这一场报仇复仇之战,应该说陈友谅怀着必胜的把握,在那里等待着朱元璋送上门来挨揍,竟然被打败了。

两人开战之初,应该说陈友谅占有绝对的优势,他高大的轮船和朱元璋小船打起来几乎就是坦克对自行车的战斗,但实际上,他也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把大船还用铁链给连起来,就是就是这个错误,终于被朱元璋抓住了弱点,利用火攻。最后再一次火攻连营的赤壁之战再一次出现了,这是天不助陈友谅呀!



所以说朱元璋应该就是陈友谅天生的克星吧。

这倒霉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