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你可以回到《红楼梦》中,你更愿意做谁?

锟铻


你好,我是微星初现,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红楼梦》中出现了很多女性形象,她们性格迥异,每个人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装点着那个深宅大院,让它变得鲜活。如果运用现在穿越剧的套路,让我梦入红楼,我希望我能成为贾探春。这个女儿形象是我在看《红楼梦》这本书时印象极为深刻,能够吸引我的一个人。

贾探春是贾政的妾氏赵姨娘所出,庶出的孩子在当年那个时代从出生之始就被烙上了“不会有大出息”的印记,加之她那个满肚子坏水儿的亲生母亲,探春的生活可想而知并不顺意。

可她却又是个要强的孩子,她不似其它的女子,一心只放在女红上,她有着比较高的文学素养,又有着精明利落的个性,让人们往往忽略了她看似不光彩的出身,被她的性格魅力所感染。

文学上的修养。探春是先提议成立诗社的人,并组织宝玉、黛玉等人写诗、赛诗,虽然从每次的诗歌比赛结果上看,探春的文学造诣比不上宝黛,但也可归于上流。从起诗社这件事情上不仅能看出探春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她很强的组织能力。

精明利落的行事风格。在王熙凤卧病期间,探春、宝钗联合执掌了一段时间的贾府管理职权。就是这个时期展露出了探春很强的管理才能。她不仅对于事务的处理颇有一番心得,让那些本打算看她出丑、趁机钻空子的人们吃了瘪,而且公私分明,即使赵姨娘来支银子也是按规矩办事,绝不有半分徇私。

最后,贾探春虽然远嫁,但却是有着比较好的结局的一个人,我认为她值得如此。

我是微星初现,喜欢读书。想要学会欣赏一本书,学会更好地生活。我刚起步,愿和你一起努力。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微星初现


小时候,看红楼梦,最喜欢史湘云,

虽然她家境后来不太好,总是喜欢到贾宝玉家住上几日,但是贾家的人都喜欢她,家母也心疼她。

我主要喜欢她阳光心态的性格,喜欢她有点大舌头管贾宝玉叫:“爱哥哥”,而不是二哥哥。最后招引林黛玉半开玩笑的学她说:你整天爱哥哥,爱哥哥的……,不知是不是吃醋了?我喜欢看史湘云每次跟姐姐妹妹还有宝玉在大观园里相聚,她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不拔尖,但是她喝醉酒倒在芍药庵的假山石头上睡了一觉,引得众姐妹围着看她取笑,她醒来以后反倒大大咧咧无所谓并,没有千金小姐扭捏作态酸溜溜,后来红楼梦中的人物,被画入金陵十二钗的画中,我最喜欢史湘云醉卧芍药庵那幅画,娇憨美丽的古典美,别有一番情趣。 还有一次下大雪,贾宝玉率领众姐妹在大观园赏雪看梅花,吃烤肉,当时连凤姐李纨都来了,唯独缺个史湘云,宝玉派人专门去她婆家接她进入大观园,有了她,才算圆满,她跟贾宝玉吃肉喝酒,被姐妹们笑话,她却振振有词说:是真名仕自风流。我们可不向你们似的假捏酸。她这种天然混成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让我记住了史湘云这个人物,用现在时下的话说,史湘云不装,活的不累。所以我一直喜欢这个人物。


魂牵梦萦那片海



想组对来选,比较好玩儿。

刘姥姥和黛玉组对,你选谁?我选刘姥姥,宁愿贱命、不愿短命。

凤姐和小红组对,你选谁?我选小红,宁原卑微、也要幸福。

宝钗和邢岫烟组对,你选谁?我选邢岫烟,宁愿贫寒些、也要老公顾家。

妙玉和李纨组对,你选谁?我选李纨,宁愿苦守、不要避世。

巧姐和惜春组对,你选谁?我选巧姐,辛苦、好过心苦。

晴雯和麝月组对,你选谁?当然选麝月,宁愿沉静些、也不掐尖要强。

鸳鸯和袭人组对,你选谁?我选袭人,宁愿隐忍、不要刚烈。

邢夫人和薛姨妈组对,你选谁?我选薛姨妈,不孝有三。唉!

贾母和王夫人组对,你选谁?我选王夫人,宁愿傻气冲动、不要折磨子孙。

其他有些是选不了的,比如平儿人很好,可是太难熬。比如探春远嫁,真的太不容易了。

选宝琴应该不错,命好!选湘云也行,毕竟现代人不需要孤独终老。

尤二、尤三没法选,不需要那么美、又活得那么低贱。

香菱和娇杏都不选,运气太差和运气太好、还是算了。

元春和可卿也是,够不着、还是算了。

总之,不求精彩、希望过得踏实就好。


阿丹151014015


1、林黛玉: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林黛玉的美是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的美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才华横溢,有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林黛玉是个秀外慧中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有着脱俗纯真的性格和孤标旷世的才情,她并非没有料事的聪明和洞察时弊的敏锐,探春的“乖”和凤姐的“花胡哨”她一清二楚,贾府的“后手不接”之患她了然在胸。但她可从不管贾府的闲事,这除了精力和体力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她既没有入世的兴趣也不屑处世的心机。林妹妹是为自己的心而活,是大观园中的屈原,且她天性喜散不喜聚,她胸中没有富贵梦,因而也不会像宝钗那样试图扶大厦于将倾,去经营一个不散的筵席。   这样的女儿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   2、史湘云:如果说《红楼梦》 中的女子真能呼之欲出的话, 我最愿意见到的是湘云。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快乐的人物。她心意明媚,行动亦不屑犹抱琵琶半遮面,举手投足,痛快淋漓。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的大块吃肉,忘形的挥拳拇战,偶而的男儿装扮,白日里的史湘云佻达洒脱,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自见拙。但一旦意兴阑珊,也不负处子之静。   率性而为的史湘云却从不为逞一己之快而随心所欲,旁若无人。史湘云心地宽阔, 随性行事却又善解人意,有一种传统侠义的古道热肠。在群芳射覆的游戏中,香菱慌乱得毫无头绪,旁人均笑观其败。 唯有史湘云,急得抓耳挠腮、不惜私传谜底,结果作弊被当场拿获;邢岫烟,一个处身于贵族中的平民女子,和宝玉、宝琴、平儿是一天生日,别人谁也不记得,独史湘云道出了岫烟的生日,让贫寒的女子顺势过了个华诞。 这些或许是小事,但闺中又有多少大事,且又有谁肯为香菱、岫烟这类女子留上半分心呢?   史湘云对袭人、翠缕,对宝钗、黛玉,厚薄不分彼此,浑然不记自己的小姐身份。在三十一回的阴阳之辨中,翠缕的喋喋不体、史湘云的循循解答,使主仆间弥漫着一片宛如姐妹师生的 平等气息。 而史湘云如此深入浅出的思辨, 却不是那些见风落泪对月伤怀的深闺怨女望尘能及的。史湘云的善良与明智, 使她超脱了身份的羁绊,从而两袖清风、一身轻快地行走于天地之间,呈现出一种潇酒飘逸的大家风度。   史湘云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们的视野时,人们都陶醉于她的风度而浑然忘却她的庐山面目。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约最适合用在史湘云身上。她那种清朗的悠远、飞动的飘逸,那种漫不经心的和谐, 应该是史湘云永远的形象。   3、贾探春:探春在“金陵十二钗”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红楼梦》中虽然不是主角,但是我却十分的偏爱她。她没有黛玉的娇弱敏感,没有宝钗的圆融练达,也没有湘云的活泼精怪,却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果敢。   探春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和家族的命运,但她不愿意走三姐妹的道路,在时代的重压下给这片黑暗的天空扬起一道闪亮的光彩!在抄检大观园一段,探春给了王善保家的响亮的一掌,这一掌打在了王善保家的脸上,也打在了贾赦、邢夫人、王夫人等主子的脸上。打出了她心中的愤怒!也打出了对这个家族即将倾灭的无限伤痛。她自己也知道,她这一掌无论多么响亮,也拯救不了家族的倾灭,所以紧接着,她冷笑着说:“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她这一掌的背后,是更大的悲凉。这种悲凉,是大厦将倾,而无法拯救的悲凉。谁不知道春光明媚,但是“三春过后诸芳尽”,家族留给探春的,只能是一声叹息!探春空有一腔报国兴家的理想,而偏偏生于末世,长于一个腐朽的大家族中,远大抱负无法实现。这一声叹息,震荡着每一个时代的末世,激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   探春这响亮的一掌,是整部《石头记》中最耀眼、最闪亮的一道光彩,它像一道流星,虽然极其短暂,但它必将点亮每一个《石头记》爱好者的心灯,它必将划亮整个历史的长空。   4、李纨:字宫裁,李守中女,贾珠妻,贾兰母。她出身于金陵名宦之家,从小受封建礼教熏陶。青春丧偶之后,她被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清静守节,面对贾府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俨然是一个局外人。除了晨昏定省,礼尚往来,她大部分时间幽居在稻香村中,或做点针黹,或课子读书,即使受命暂时理家,也只“按例而行”,并不“多事逞才”,以至得到了“大菩萨”的美名,小厮们也都说她是“第一个善德人”。但一旦与姐妹们走进诗的王国,她便焕发了青春。她第一个支持探春起诗社,第一个自起诗坛别号,她还自荐执掌诗坛,挥洒笑谈,诗兴勃发。她行酒令时抽得的花签是“霜晓寒姿”的老梅,她也十分喜欢栊翠庵怒放的红梅。可以说,“香欺兰惠”的梅花是这个美而不艳,洁身自好的少妇的象征。   她不轻易臧否人物,却有着自己的好恶标准。平儿受冤挨打,她首先抚慰;黛玉病笃,独有她流着泪赶去看视。以凤姐之尖利泼辣,从未有人敢当面针砭和使凤姐让步,独有她这“厚道人”却连笑带挖苦地做到了,逼得凤姐当着众人面笑着直讨饶,连呼“好嫂子”。与姑娘们嘻笑在大观园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在漫长的生涯中,她只能“竹篱茅舍自甘心”(第六十三回李纨抽得的花签诗句)。判词和《红楼梦曲》都表明,李纨晚年正当因子得贵,诰命加身之时,却随即死去,终究是一场“梦里功名”。对以一生的凄凉悲苦,换取了“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的节妇们,作者表露了沉痛的哀怜之情,实际上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摧残。   5、睛雯:作者笔下的睛雯,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她敢爱敢恨,性格如火,是红楼里极有个性的人物之一,反抗意识、人生而平等的意识,在晴雯的形象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金陵十二钗中睛雯排又副册第一,可见睛雯在作者心中也应占有一个很特别的地位。   睛雯是美丽的,晶宝剔透。“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病中睛雯亦如西子,何况健康乎!   睛雯是真实的,像“水”一样。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无所顾忌,毫不掩饰。而书中有一句对晴雯的评价:“使力不使心”。可见,她不是一个爱用心思的人。说的话,大多是不经过大脑的。她不会用心机和智谋,而只会本能地用牙齿和爪子来保护自己。宝玉对她,显然是比较娇纵的。我想,宝玉欣赏晴雯,除了其出众的美貌外,大概就是喜欢晴雯的这种真实吧。   晴雯的致命之处,就是没有学会处世的技巧。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人,尤其像晴雯这样处于比较复杂的环境中,学会处世技巧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那些饱经世事,比如贾母,或是有着慧根,比如宝玉的人,则可能会更懂得晴雯的可贵。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晴雯一生中的亮点:无忧无虑,阳光灿烂。越是美好的,就越难挽住,终不免风流云散。正所谓“命比纸薄”。晴雯不是宝玉的知己,却也是同路人。因此,宝玉痛惜晴雯,为其作诔。我想,像晴雯这样的人物,是不该在红尘中的。像这样的“芙蓉女儿”,只能生活在一个远离尘嚣的所在。   作为一个丫头,她有着出众的资本:美貌、手巧。其优秀的程度,足以让人嫉妒。而睛雯的一张利嘴,也几乎得罪了所有人,以致于听说晴雯被逐,那些婆子们个个拍手称快。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那边的人,她居然都得罪了。而睛雯就死于众人的“毁谤”。晴雯在谗言下,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逐。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冤的。金钏儿虽然也是“狐狸精”的罪名,但毕竟自己的行为也有些轻佻。四儿、芳官,也是有心笼络宝玉。独独晴雯,虽然对宝玉有一些朦胧的情感,却也“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她属于被“毁谤”,是无中生有(因为无“密”可告)。而这“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睛雯就担了这勾引宝玉的“虚名”。终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她的独特价值,不在于美丽风流,而是她的品性高洁――而世人所不容的,正是这一点。她这样的人,注定是要为王善保家的这样的恶俗小人所嫉,正所谓“高标见嫉”、“直烈遭危”。落下个“多情公子空牵念。”   6、鸳鸯:在《红楼梦》所有的丫鬟中,鸳鸯的地位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应该是当数第一的,连凤姐都称其为姐姐,她的年龄最大,地位最高,连主子都要敬她几分,这并不完全因为她是贾母的丫头,而是因为她敢做敢当,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是因为她的性格,她的见识,她的胆量。   鸳鸯是红楼梦中具有反抗精神的一个人物,她并不像其他丫头一样,一旦有了攀龙附凤的机会,就甘心付出一切,她认为她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对于自己的感情。因而在邢夫人、王熙凤和她嫂子的连番轰炸中坚定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破口大骂其嫂一段更是叫人拍手叫绝。   三宣牙牌令,宣出了鸳鸯的风华;誓绝鸳鸯偶,誓证了鸳鸯的刚烈;无意遇鸳鸯,遇知了鸳鸯的善德。殉主登太虚,殉出了鸳鸯的悲情。所有的点点滴滴印证了警幻所言,她是一个真正的情痴,当她的真情无处可寄,无人可托时,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更忠于自己的人格,眼见得她身边之人乐此不疲的苟活在庸俗的追求中,她却独用一份自爱与真我直面一切浮华与萧索。   鸳鸯令人想起荣国府元宵夜的烟花,绚烂而落寞。而鸳鸯,她比烟花更落莫,也比烟花更绚烂。   7、紫鹃:林黛玉的侍婢紫鹃,是一个聪慧多智、倾心助人、纯洁无私的光辉女仆形像。她是那么的真诚善良,细心体贴,为人着想。所以曹公以“慧”许之。智者乐,仁者寿。黛玉思想爱走极端,她却豁达得多。她是最没有奴性的,晴雯比她尚有不如,因为晴雯努力摆脱奴隶身份,凡事争一口气,而她潜意识里就没把自己当奴隶,她是把黛玉当作自己的朋友去关怀爱护的。为帮助宝黛爱情不辞辛苦,无怨无悔。 而且是“一心为姑娘着想”,不掺杂任何个人私利,正是她丝毫不考虑自己、一心为友的侠义和品德,才赢得千百万读者的欣赏和喜爱。   8、平儿:王熙凤从娘家带来的丫鬟,是通房大丫头,凤姐的心腹,贾琏的爱妾。   平儿是美丽的:在宝玉眼中她是“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在贾母眼中她是个“美人胚子”,贾琏眼中的她“娇俏动情”??????   平儿又是美丽女人中极通人情世故的女人,上上下下打理得十分周到,恐怕是贾府中人缘最好的人。她上下应酬左右逢源,宝玉忍不住感叹到“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   平儿地位不高, 却因为是掌权人王熙凤的左帮右臂而手握实权,显示了极强的管理能力,贾府之大事物之杂,王熙凤顾及不到的事全靠平儿照应, 但她决不以权势欺人,待人宽厚,行事正派,体谅下人。   平儿心地善良。贾琏偷娶尤二姐为妾,凤姐借刀杀人借秋桐对付尤二姐、并暗中指使下人虐待二姐,茶饭只供应些不堪之物,别人都不敢理会,独平儿不忍心,总是自己拿出钱来给尤二姐买吃食,凤姐知道后大骂,但她仍然暗中照顾柔弱的尤二姐。   黛玉高雅纯洁、具有诗人气质,脱俗而不能融于世俗社会;宝钗美丽端庄、谨慎而失于伪善。只有平儿——这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色,只有她能咽下苦涩依然美丽的游走,她是《红楼梦》中唯一接近完美的女人。   9、龄官:大观园中女伶。扮演小旦,色艺双绝,个性倔强。元妃省亲时,她的唱腔和表演,作尽悲欢情状,元妃特赐糕点,因命再作两出。贾蔷命作《游园》、《惊梦》,龄官以为此两出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从,贾蔷拗她不过,只好由她意思演出《相约》、《相骂》两出。她倔强的个性,可见一斑。   龄官的性格主要是通过贾宝玉眼中与贾蔷的关系来表现的。有一日,宝玉隔着篱笆看见一个女伶蹲在蔷薇花架下,手里拿着簪子不停地在地划着土,一边悄悄地流泪。宝玉随着簪子起落看去,画来画去是一个“蔷”字,不觉看痴了。心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第三十回)后来,宝玉想起《牡丹亭·惊梦》中的一支曲子来,到梨香院请龄官演唱,才知当日隔着篱笆所见的女伶就是龄官。龄官对宝玉并不奉承,正色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我们进去,我还没有唱呢。”一会儿贾蔷提着一个雀儿笼子回来,哄的雀儿串戏,原想是给龄官解闷,龄官看了,冷笑了两声,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第三十六回)她把贾府比作“牢坑”,见出她对贾府所作所为的强烈不满。她是一个女伶,社会地位低下,但她并不屈服。她要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她的倔强个性也正是对所处环境和不公平待遇的抗议。贾蔷听了这一番话,急得起誓,当场放了雀儿,又匆匆要去为龄官请医调治。宝玉从旁看如此情景,不觉痴了,才懂得龄官划“蔷”深意。   龄官的个性,她的痴情,她对自己命运的抗议使贾宝玉对人生和人的感情有了进一步的领悟。   10、刘姥姥:《红楼梦》中的人物千余,除了并没有实质新内容的过场人物和陪衬人物外,基本都是悲剧性的。上至王侯将相、名士官宦,下至底层百姓;不分主子或奴仆,没有几个是幸运儿。或是整个人生或是某一个方面,总归是悲剧性的失败者。而从出场到终结,能够逐渐转机,稳步前进,得以高寿、善终的唯独刘姥姥而已。   刘姥姥给读者的印象非常突出。作者确实把她安排在一个特殊的地位上。他一共只出场三次,第一次到贾家打秋风,第二次参观大观园,第三次狱神庙探监,却通过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见证了贾府的兴衰荣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有许多非常值得珍惜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均能在刘姥姥身上得以体现。




Love66


真有可能回到《红楼梦》里,我想做小红吧。生活中,我们多数人出身都是寒微的,贵族只是少数人,那样的美差不会降落到我身上。

小红有一颗上进的心,她寻找各种机会努力进去,即使是被人骂被人啐,仍旧不改初衷有自己的坚持。

小红还有能力,凭自己的本事在众多丫头中脱颖而出。都说机会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小红就是那个时刻准备着的人。凤姐找人跑个差事,只有小红主动出来请缨。这还不算,更重要的是,v她能把平儿要传给凤姐的话说得那么溜,一般人做不到,别说是普通丫头,我想在贾母眼里粗粗笨笨的袭人都做不到。李纨当时都听傻了,什么这个奶奶那个奶奶的,只有凤姐知道,这一段话里说了四五门子的话呢。由此可以推测,一来小红本身就机灵,二来她日常生活中是个有心人,大大小小的事都留意着呢,所以办事才那么干脆利落。

要知道凤姐是个多能干的人,能被她看上的,那真的是不一般。如果换到如今,像小红这样的姑娘,在职场一定也是顺风顺水的。同时,小红不卑不亢的气度也甚得我心。


苏小妮


如果可以回到《红楼梦》中,我愿意做贾宝玉。

极万千宠爱于一身。

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来历神秘,身份贵重。贾府上下都爱如珍宝。吾本平凡,未有过宠爱,若回到过去,定然到贾府这温柔富贵乡来享享这宠爱的滋味。

天资聪颖,定当学霸。

宝玉【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如果我是宝玉,那么一定凭借这份天赋,大展身手,科举得意,尝尝状元的滋味。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宝玉是众多杰出女性的偶像。黛玉、宝钗、妙玉、湘云……每一个都是天上有,地上无的绝色女子,每一个都是才华横溢。有这些绝色才女爱慕是一种幸福。吾虽蠢笨,然只爱林妹妹一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若我是宝玉,定会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安身乐业。

唉!臆想了这么多,都是浮云。若吾是宝玉,不会与宝玉的路,有何不同。


润杨的红楼笔记


贾母的一生是既富又贵福寿兼得的圆满一生,从侯门大千金~豪门贵夫人~含饴弄孙的老祖宗~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如果有可能,我愿意重新演绎一遍她的一生。当然只能是穿越剧的情节,也违背问题的本意,如果选择贾母,你就要接受她的年龄。古人云:“富老不如贫少”,如果让我从中非要选择一位女子去续写她的人生,我宁愿选出身贫心自贵的刑 岫烟, 书中作者寥寥已笔写出了这位女子不同于十二钗等这些薄命女子的心胸和做人的气度,只有她了解乖癖的妙玉,能作出“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的评价,她教宝玉恰当地回帖自称“槛外人”的妙玉,充分显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宝玉评价她行动如闲云仙鹤。大观园中她的穿戴连小丫头都不及,可她依然落落大方从从容容,而在写诗的才情上她丝毫不落第,她的诗句更流露出她不俗的风骨。最后她终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从而赢得了一门好亲事,从而开启了她后半生无限施展的幸福空间,我最愿意做这样一位女子。


冰壶万花筒


如果我真能穿进红楼梦,我想当贾母,因为红楼梦里只有贾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的,然后我会拒绝让小儿媳妇的姐姐进入贾家,我还会让贾琏出去给黛玉买一些进口的西洋药吃,尽量治好她的痨病。然后在黛玉第二次回到贾府的时候,马上给她和宝玉订婚,然后会赶在贾元春死之前让他们完婚。然后用我的私房钱给他们另外置办一个小园子,再给他们多置办一些房产用来出租 。贾府的丫鬟只留下袭人和紫娟,因为她们都是衷心为主的好奴才 ,别的丫鬟一律不许带进宝黛的新家,如果需要可以再给他们买几个小丫头。再指派小红的父亲林之孝来给宝黛当管家,让小红和贾云也搬进来和他们同住,让贾云帮着料理外面的生意,让小红帮着照管新府的丫鬟婆子 ,这样宝黛的生活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我还会给衷心为主的鸳鸯姑娘找一个好人家,让她早点出嫁,这样也省的贾敬再惦记她了。在封建社会,只有当了大家长才能真正的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穿进去当小姐或者丫鬟,不管是谁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还是喜欢当贾母,虽然老了点,但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天河水29209501


想当贾母!

出生成长在极胜时代,那是真正的钟鸣鼎食,阅尽繁华。她嫁得如意郎君,门当户对,儿女双全,老公也很给力,当她当上一品诰命。她比王熙凤还能说会道,伶牙俐齿的姑娘。第三十五回,薛宝钗赞美贾母,说凤姐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老太太回道:“如今我老了,哪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向凤丫头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的呢……”。她见多识广,博识广记,饱受艺术熏陶。无论收拾屋子说得出头头道道,在除夕夜听戏也能发表了一番艺术见解。

最重要的是,她精明能干,又敦亲宽厚,乐观豁达。在大家族的勾心斗角中,她积累了比凤姐更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见识过更宏大壮阔的世面,具备了更丰富有效的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她虽然没有在表面上手握大权,但是她很聪明的统治着大管家王熙风。表面上不亲庶务自得其乐的贾母,在关键时刻明锐果决、凛然不可犯。最后贾府摇摇欲坠时,家族被抄的,上上下下都惊慌失措,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贾母猝然临之而不乱,贾母说:“你们别当我是只享得富贵受不了穷的人!”大难当头,她叫人“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一一分派”。思维非常敏捷,条理非常清楚,把贾府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种人生,想想就很棒啊!




早上烟火


当然选择当林黛玉喽

我觉得黛玉身上有一种浓浓的贵族气质,她清高孤傲却超凡脱俗宛若仙子,她身世凄苦却才情过人诗冠群芳,她敏感多疑正是她高贵而又自尊的表现,她时时刻刻维护着自身的人格尊严,从不向世俗礼法低下高贵的头,她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造就了她清冷孤傲的贵族气质。

在我心中,林黛玉是整部《红楼梦》中最具有魅力的女性,她不仅成为《红楼梦》精神内涵的灵魂人物,同时也是《红楼梦》中最赋有悲剧美的女性,悲剧最动人之处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越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就越能震撼人心。黛玉之死的悲剧不光是宝黛爱情被毁灭的悲剧,同时也是人性被毁灭的悲剧。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