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前几天,一位公司的创始人找老王聊天,在聊天过程中,问了老王一个问题,说“老王,为什么我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呢?”

听完这个问题,老王就深入聊了聊,这位创始人说,他们公司一位员工,32岁,去年刚刚买房,根据他和他老婆工资来说,还房贷和孩子教育等来判断,他根本不会离职。但发现自己判断错了,他选择了离职。遗憾的是,他加入了对手的公司。

老王就问这位创始人,他为什么要加入你的对手公司呢?

这位创始人立即回答:“为了钱”。

老王认为,不能用道德绑架为钱而离职的员工。因为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人压力巨大,只要是通过合法获得的收入,都是值得尊敬的。

但现在很多人,只要听说员工为了钱、因为工资低而离职,就开始用道德去绑架离职员工。很多人或事不能一棍子打死。这样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的薪酬高于同行薪酬,你的员工或许就不会离职了。

你可能说,公司不挣钱,如何给员工开高薪呢?这个问题,应该问自己吧。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针对“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的话题,老王在两周的时间,通过微信和99位职场进行交流,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比较特别,就分享给大家,也希望更多的老板们看,能明白员工的心声。

1、工资低,为钱而离职。在老王采访过程中,其中一位研究生毕业后就加入了一家公司,从基础员工,做到高级经理,最后因为工资太低,而选择了离职。

小李,89年出生,毕业于一所211高校的研究生,从基础工作开始做起,用5年的时间,成为了公司的高级经理。

但让小李不解的是,他的下属薪酬竟然比自己的薪酬高出5000多元。小李在吃饭的时候,和自己的直接老板聊了聊,他的直接老板说:“你是公司培养出来的,薪酬低一点就低一点,只要把团队带好,你的薪酬肯定会提上来的。”

1年后,小李发现自己的薪酬没有提升,就找自己的老板提出离职。在和直接老板提交离职申请时,他的直接老板说“你突然辞职,好意外啊……”

从这个案例来看,老王认为,对公司来说,出现薪酬倒挂现象实属于正常,但薪酬倒挂不能差异太大。一旦薪酬倒挂差异大,势必会引起老员工或优秀老员工离职。

你可能会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离开谁照样运营,但老王想说,你别忘记了:真正不可能离职的,往往都不是主观上愿意不愿意而是没有选择余地。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一个员工离职后,并不是招新上岗就能顺利填充其留下的坑。

录用前行政管理的时间成本,比如发布招聘信息和接收简历、筛选候选人、电话预约面试……如果再遇上几位中途放鸽子的候选人,可以说相当浪费时间了。

总的来说:从员工离职到招新,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恐怕HR比谁体会都深刻。

然而,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除了金钱、时间成本,还有HR老司机得出过很残酷的结论: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这时候的HR就像惊弓之鸟,看谁都像要离职的样子、看谁都可疑,大概就是这种状态: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唉……

作为老板,如果不重视员工的付出,认为一切的结果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这样的公司,也不值得员工热爱和付出。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很多企业在考虑设计业务员薪酬的时候,一般都是走着(总收入=底薪+提成)线路,这方式还是特别单一、激励性不够丰富,对于业务而言,激励性自然动力也是不够级全面的。另外,这种底薪加提成,激励性还是比较强,但是却存在以下缺陷:

1、底薪高、提成低;

会滋生员工偷懒心里,拿到底薪就行,根本就不去努力干业绩。底薪越高,员工越容易偷懒,正所谓高薪养懒。

2、底薪低、提成高;

偷懒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会偷懒。在初始阶段,业务员很勤奋,拼命干业绩,当收入达到他心里价位的时候,他就会选择偷懒,毕竟企业不是自己的,不会像老板那样拼命干。因此员工和老板没有达成利益趋同思维统一。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解决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级的薪酬考核体系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考核指标,比如访问量,跟踪量,考核分值等,设置小额奖励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40万每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比如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偏中间值。

3)入职一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比如说可以设置50万元每月,主要关注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制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一年平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级为高级业务员,薪酬可增加20%-30%,设置高值奖励制度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二、建立业务经理晋升机制和年终奖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员可以升级为业务经理,业务经理则对其下属采用不同的业绩平衡点,等级薪酬也将进一步提高

1)业务经理:年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的业务员,均有机会成为业务经理

2)高级业务经理:一年团队人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不包含本人业绩,第二年晋升为高级经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注释: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础上的,年终奖时可以额外奖励优秀的员工。每年的奖励分三年发放到位,如果员工离职,则不再发放奖金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三、建立更高级的的合伙人制度

比如说,高级业务员,业务经理都可以有机会成为内部合伙人,一起分享企业利润红利

个人建议: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伙人模式,再做股权激励最好。合伙人就是员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拥有公司股份,并且合伙人也不享受剩余价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余价值。我们只需要匹配好企业的分配率、员工的回报率就好了,说现实的一点,只要比员工把钱放在银行的利润高,那就可以。

合伙人模式分两种

1.公司合伙人:作为合伙人分享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

2.项目合伙人:只参与具体的项目的利润分成与责任承担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四、建立股份制与期权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经理培养年业绩达500万以上的的业务员超过10人的,就可以成为企业股东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给员工做了3-5年的合伙人以后,根据其贡献,指定不同的合伙机制,可参考以下两种

1.契约:测算公司的股本,签订股权代持合同,让那个优秀的员工成为企业股东之一

2.期权激励: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让优秀的员工不断增加公司股份

总结:现在很多企业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励政策,所以,没有让公司二婚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所以就导致很多优秀的员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绩效模式,通过使用多元激励模式,达到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企业业绩的能力。

老板认为最不可能离职的员工却离职了,公司真的离开谁都照样转?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