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3周岁的孩子,该不该教她去认字?

吴梓墨的老爹


我的观点是,认字关键的不是年龄和时间点,而是方式。只要方法得当,什么时候认字都可以。

首先为什么要认字?是为了阅读,对吧?

 

很多人会觉得3、4岁认识几千字的孩子很厉害,是“神童”。

但是,如果这样的识字“神童”,是通过在家里到处贴字,或者有的机构用闪卡的方式训练出来的识字能力。其实,孩子只是单纯的把文字当成图形来识别并记住了,跟阅读能力完全是两回事。

用“神童”来夸大这种识字效果,确实存在误导。

这样的认字方式,主要是刺激视觉的发育,刺激孩子右脑的成像。

 

而我们所说的识字,它不仅仅是一个识别图像的视觉行为,还包括对字义的理解。

所以,真正的识字,不应该机械的认字,也不用借助所谓的识字软件来完成。因为识字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获取知识,跟书本沟通的工具。

识字要像孩子学习说话一样,要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这样的字,在孩子内心才是有意义、有情感的。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建议这样认字:

1、反复阅读。我发现很多孩子最初的识字,都是因为前期喜欢让爸爸妈妈反反复复的读喜欢的绘本,以至于她们都能把妈妈讲的内容背下来了。后来,她们就会很好奇的把妈妈讲的内容,跟绘本上的字一一对应起来,慢慢的就认识字了。

或者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用指读的方式,孩子慢慢的就会把我们的发音,把故事的内容,跟对应的汉字联系起来。

 

2、生活认字。这是很简单,效果也不错的方式。

比如说,路上、地铁里面、公交站台看到广告牌,就可以给孩子读,他们开始会对那种很大的字感兴趣。

刚开始虽然他们也只是把这些字看成了图像,但是广告牌上面其实还有图画等等其他的内容,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者通过我们的介绍,把这些联系起来的时候,就能领悟这些字的意思了。

包括去逛超市,也是很好的认字方式。

小朋友肯定会认识超市里面的很多物品,不过他们主要是通过外观+我们的发音来识别的,这时候,如果有意的把食品包装上的字指给他们看,他们也会很好奇,原来我们天天说的薯片,这两个字是长这样的。从而激发他们去观察更多的包装上面的字。

总之,生活中随处出现的文字,我们都可以引导孩子去看。而所有的这些字,都不是孤立的字符,都跟孩子的生活有关系。

 

3、激发内在驱动力。

识字不是目的,而是工具。

尹建莉老师激发女儿认字欲望的方法,是通过读小说。

就是在给孩子讲到故事的高潮部分的时候,跟她说后面的故事妈妈也还没来得及看,妈妈现在很忙,没有时间看,如果你想早点知道结局的话,可以自己先去看。

孩子为了能看懂故事结局,就想办法多认字。

也就是说,孩子识字的目的是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获取知识,所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识字的原动力。

有的孩子随时随地如饥似渴的看书,我想就是因为求知欲。

 

4、学习、识字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享受。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识字,会不会很辛苦。实际上,获得知识和成长,会让他们感到高兴。

但是,如果我们常常给孩子传达,学习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识字是件痛苦和煎熬的事情,那么,孩子有可能就真的不喜欢阅读,不喜欢识字了。

又比如,同样是上幼儿园,如果跟孩子说:“假期结束了,明天要上幼儿园了,就不能玩了哟”。

和跟孩子说:“明天又可以上幼儿园了,又可以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这两种说法,可能会让孩子对“上幼儿园”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我们也可以体会一下,“别玩了,快回家啦,你今天还有20个字要学呢!”跟“如果我们今天多认识了20个字,那你就可以看懂更多的故事啦”,感觉是不是也不一样?

 

 

再分享我们孩子认字的经历: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是听音频或者经常走路的时候念三字经,没有看着书读。

后来等到她对三字经的前面一大段记得滚瓜烂熟的时候,拿到三字经的书,就根据自己背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对比着读。

那时候她自己指着书读,不知道的以为她认字了呢,其实她不认识,是背出来的只不过后来指着读多了,就慢慢认识一些了。

后来是唐诗,也是先念熟了,才去对应上面的字。

再后来是每一本书的书名,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对。

然后是一本书前面的那几句介绍语,就是一套书里面,每一本都有一段话是一样的。每读一本书,都会重复一段话,所以那段话很容易记住。

 

我觉得三字经、唐诗认字有个好处就是,不会多一个字,也不会少一个字,所以她自己很容易去对应。

读到一句话的时候,她就发现,常常因为多一个“的”,或者少一个“的”,就对不上了,得反复读几遍,字数才刚好一样

 

这个过程,小朋友其实一点都不苦,都是她自己要求去认的,她还给我当老师,让我一个字一个字跟着她念,我就假装不会,跟着她学,这样她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上小学之前,我们孩子没有专门认过字,也没有提前上幼小衔接。现在上小学了,学习课本上的字并不吃力。

除了上学之外,课后也我们没有花时间在独立的认字上面,而是继续大量阅读,这时候,她对绘本、课外书上遇到的字越来越有兴趣,进而认识更多的字。

而且通过阅读认识的字,不是一个一个积累的,而是爆发式的增长。而且她还能明白这些字词的意思。平时说话的时候,不知不觉就用上了。



童心妈咪


我是妈妈也是老师,我想说这个年龄不应该。三周岁的孩子刚上幼儿园,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动作、细微事物、空间、画画等敏感期,在刚入园的时候我们可以做的很多陪孩子成长。

认字一般是在4周岁后出现敏感期,但也不建议教。我见过很多妈妈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一边指一边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指读,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会认识一些字,但是会剥夺他们阅读的兴趣。读书只是亲子阅读,不应该有功利性的目标。给孩子读书只是让孩子爱上读书这件事而已。

还有的爷爷奶奶买一些字卡或者一些识字的书来教孩子认字,短时间看效果真的挺好。认识很多字,可是字组合在一起却不明白句子意思。那么认字也就没有必要了。

什么时候可以认字?孩子五六岁了,想问我们这个字是什么,我们经常看见的这个字。这个时候也可以让孩子们先看看我们的象形文字,了解文字的图片和形状,然后来学习我们的常用汉字。

孩子学汉字不要拔苗助长,找准他们最需要的时间点,这样学习起来就容易多啦。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小舞老师讲故事


该不该不是大人说了算,要看孩子感不感兴趣呀!我表哥家的老大,17个月就认识黑白卡的80多个汉字,英文字母都认识,那就是学霸呀!他自己就感兴趣,自己就要学,床单上有m,他就给我指着,一遍一遍的念m,他家老二就差点,没认识那么多,老大现在7岁了,自己阅读看书都没问题,地图啥都会看,我是服了。到我儿子这,我也是想好好教他呀,可我刚把字卡拿出来,他就跑了[捂脸],马上三周岁了,10个数字勉强认识,今天给他下了一个洪恩识字,他刚看一会儿就玩儿别的了,就认识一个大写的一,但是他唱歌好,只要听两遍就会唱了。词记不住就自己编,会好几十首歌了,背诗也挺快,反正不是傻子,早晚都会,我也不着急了,准备今年让他把我和他爸爸的电话号码背下来就行了,不要拔苗助长,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我表哥表嫂都是留美医学博士,基因在那,我一个学渣美术生,从小就不爱学习,我凭什么要求他要多爱学习,孩子的苦日子还在后面呢!何必让他在本该最快乐的6年里,加入苦涩的回忆,到时候厌学了,就得不偿失了,顺其自然就好。


喵呜小花


我家大宝四岁,小宝一岁半,我觉得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我个人不建议太早教孩子认字数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让她玩,注意安全就行,小孩有特别强烈的认知欲望,对待各种事物保持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们自然而然就会学习各种知识,虽然在大人的眼中这些都是无用的,因为大人有先入为主的眼光在那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储备各种知识,不单单是识字数数,毕竟你又不需要她在这个年龄考级!





张冲同学


我家宝宝三岁了,已送幼儿园,送的是礼仪连锁幼儿园。老师有发字卡,老师有教识字,回来我也有教,可是孩子不记,我也不会强制让他认字。我认为孩子还小,3-6岁立规矩,等孩子上大班才让他识字。



广西三姐Vlog


有这个困惑的家长其实是在用成人的思维揣度孩子的世界。成年人当然很清楚字和图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字母式的语言差别更大,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其实还好一些),可对于幼儿可不一样。


在3周岁的孩子眼里,字和图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字是比较难懂的图而已。如果家长一直刻意地教孩子认字,甚至给孩子施加一些识字方面的压力,制定一些识字的阶段性任务,相反会让孩子对这些难懂的图更加望而却步。


教育孩子,需要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世界。3岁的孩子本身对这个世界就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的了解世界的欲望,因此他们会不断问“为什么”,“是什么意思”,“他在干什么”,家长能尽量耐心地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答他们的问题,就是成功的教育。


对于认字,如果没有家长和学校硬性的规定,孩子并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和“看小兔子喜欢吃什么”、“这幅图里的人在干什么”、“动画片里的人物吃的是什么”有很大区别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这仅仅是这个世界上他们看不懂的其中一项东西。把认字和其他事情区别开来,当做一件特殊的教学任务的,恰巧是孩子的父母。


但同时,有些父母会走入另一个极端,为了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把认字当成了一件要刻意避免的事,好像觉得识字这种活动是“不应该”进行的事,识字让孩子变得不快乐不童真了。


可这种想法,和前面我所说的,把识字和其他学习活动剥离开,有什么区别呢?还是那句话,父母才是在纠结“识字该不该”的人,孩子的世界里并没有如此严肃的区分。


从现实层面考虑,孩子迟早要走入学校,如果完全不进行有意识的识字练习,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会感受到巨大的学业压力,之前的“快乐教育”这会儿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所以,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认字是可以在家庭里进行的学习活动,但却不应该是有硬性任务、规定和目标的“打卡式教学”。


6岁前的儿童是一块巨大的海绵,在无意识地疯狂吸收周围世界的信息。识字的活动完全可以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完成。这个过程根本不需要让孩子意识到他在“学习”。


例如,到餐厅用餐时带着孩子读一读巨大的餐厅招牌,玩摇摇机前带孩子看一看玩一次摇摇机要多长时间,逛动物园时指给孩子看每个笼子前的动物名字,当孩子问你新买的快递是什么东西时给他们指读产品名称等等。


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对于字少而大,语句重复简单的绘本,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段落指读。那些字太多太小太密的绘本,就要看孩子自己是否有兴趣去了解,千万不可强求。但所有家长都可以做到的是指读绘本封面和扉页里的标题,同时找一找封面上的图画和标题有什么联系。这是一种不会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又能引起孩子阅读绘本兴趣的方法。


有些家长会在家里贴一些大幅的图文并茂的识字卡片,这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但同样,不要把认读这些卡片当成硬性学习任务。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点,结合日常生活利用这些识字卡片与孩子做一些游戏。例如当孩子今天到动物园玩了之后,在这些识字卡片里面找一找我们今天看到了什么动物。孩子主要是通过图画在玩游戏,但家长可以在孩子找到图画之后指读汉字。


长期这样做,孩子自然就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了大量的汉字。


所以,与其问“该不该认字”,还不如想一想孩子是如何自然而然学会看字的呢?而我们家长应如何辅助这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呢?


教育是一件自然的事,需要的不是教条的“应不应该”,而是最大程度的顺应孩子本能里的好奇心并加以培养。


李筱慢


有些专家认为儿童早期会数数、会背诗并不表明孩子将来的学术倾向,因为有很多证据表明,正规的学校教育开始后,那些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很快能赶上来。但也有些专家认为,提前让孩子识字,可以让他们尽早学会自己阅读,他们上学的时候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有助于他们的自尊、学习信心和兴趣。无论如何,在儿童生命的头3年中,生活环境是否充满刺激对儿童有着长期的影响,向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有助于他们的大脑发展,推动学习的十亿个神经细胞连接。多和孩子谈话,给孩子读书,播放音乐,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这些都是环境刺激。

教孩子学习应该是游戏式的、放松的,如果孩子觉得认字也很好玩,就教他认字。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学习,那样会使他形成学习是痛苦的事情这样一种印象。更不要和其他孩子比,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他学习,让他按照适合自己的步子进步。

其实,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识字最重要的结果不是孩子掌握多少汉字,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艾米尔墨


我看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认为不要过早地教孩子认字,不然孩子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认字呢?我想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

台湾清华大学幼教系主任周育如说,孩子阅读绘本有4个时期:翻书期–图片期–故事期–文字期,当孩子开始关注文字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教孩子认字了。如果错过认字敏感期,孩子的阅读能力会止步不前。当然这个文字期不是按孩子年龄来分的,而是看孩子对文字是否有兴趣。

尹建莉老师说,她的孩子没有刻意去教她认,但每次看到字都会有意无意的读出来,渐渐地孩子就会认了,所以当拿到一本书时,上面的字都会认。

因此,是否教孩子认字,取决于以下两点:

1、孩子是否想认字?我曾看过很多网友说,孩子当初想认字时没有教,现在想教了孩子却不愿意学了。所以,如果孩子想学我们就要教。不用害怕孩子以后不好好学。

2、让孩子学得轻松。之所以很多识字的孩子到后来学习不好,那是因为认字时让他有压力。如果在认字时,不要强迫孩子去认,也不要当成任务去学,就在不经意的情况,向孩子输入即可。由于孩子的记性比较好,很多字自然而然就会了。

我经常读唐诗给女儿听,慢慢地,她会发现有的字是相同的,她会兴趣大增,这时你告诉她是什么字,她会记住,下次出现时她就能说出来。

因此,不用刻意去教,顺其自然,孩子想学咱就教。


花醒育儿


3岁的小孩子,可以开始认字了吗?有妈妈说,听到很多观点说小孩子认字会阻碍想象力创造力,所以孩子想认字的时候,也不敢教。

我个人认为,孩子想认字的时候,就是识字敏感期到了,应该妥善回应孩子的需求。

我的观点是:可以教,但不是必须教。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太小开始学习认字,宝宝的大脑发育还达不到那个水平,无法理解认字的这种行为,反而会让宝宝对认字产生厌恶和排斥,不利于后期教育。

而如果太大才开始学习认字,又会错过宝宝学习的最佳年龄,让宝宝错失识字记忆的脑力高峰期,让宝宝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加吃力,时间长了会让宝宝失去自信心。

大量研究表明,宝宝从3岁起,记忆力和认知力开始逐渐快速提高,到4岁6岁之间达到顶峰,所以在3-6岁之间教宝宝识字是最佳年龄段。

也是大多是宝宝读幼儿园的时期,老师会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宝宝认字识图,家长也应当在课余时间,多教孩子认字写字,在宝宝最佳脑力发育期,让宝宝得到科学的识字教育。

对于宝宝识字认字,其实方法很简单,我总结有以下几种:

1、在家里布置一个汉字环境。可以把家具、电器、房间、墙壁上贴上相应的字卡,让孩子把汉字与实物联系起来。

2、路上指认各种招牌。有一次在车上哭急了,还是靠认招牌哄好的。

3、电视。广告里会有很多字,栏目的片头、天气预报里的城市预报,都是教孩子的机会。

宝宝和成人不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耍,而玩耍就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

宝宝通过玩耍,可使身体的各机能发达起来,学到许多知识,增加社会意识和丰富思想感情。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宝宝,对识字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帮助宝宝学习识字。

父母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应该多使用一些游戏方法,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识字。

比如说使用【猫小帅学汉字】,这个软件内丰富的故事和游戏都是孩子会非常感兴趣的,更能提高孩子对识字的兴趣。

另外,也不要急于求成,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的需要多次反复的学习才能真正学会,做父母的要耐心的陪孩子学习,不要让他感到压力。


嘿呦喂哦


我的观点是:可以教,但不是必须教。

在认字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把要教宝宝的东西放到游戏中去,让宝宝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样他会比较乐于接受。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太小开始学习认字,宝宝的大脑发育还达不到那个水平,无法理解认字的这种行为,反而会让宝宝对认字产生厌恶和排斥,不利于后期教育。

而如果太大才开始学习认字,又会错过宝宝学习的最佳年龄,让宝宝错失识字记忆的脑力高峰期,让宝宝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加吃力,时间长了会让宝宝失去自信心。

大量研究表明,宝宝从3岁起,记忆力和认知力开始逐渐快速提高,到4岁6岁之间达到顶峰,所以在3-6岁之间教宝宝识字是最佳年龄段。

也是大多是宝宝读幼儿园的时期,老师会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宝宝认字识图,家长也应当在课余时间,多教孩子认字写字,在宝宝最佳脑力发育期,让宝宝得到科学的识字教育。

对于宝宝识字认字,其实方法很简单,我总结有以下几种:

1、在家里布置一个汉字环境。可以把家具、电器、房间、墙壁上贴上相应的字卡,让孩子把汉字与实物联系起来。

2、路上指认各种招牌。有一次在车上哭急了,还是靠认招牌哄好的。

3、电视。广告里会有很多字,栏目的片头、天气预报里的城市预报,都是教孩子的机会。

宝宝和成人不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耍,而玩耍就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

宝宝通过玩耍,可使身体的各机能发达起来,学到许多知识,增加社会意识和丰富思想感情。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宝宝,对识字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帮助宝宝学习识字。

父母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应该多使用一些游戏方法,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识字。

另外,也不要急于求成,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的需要多次反复的学习才能真正学会,做父母的要耐心的陪孩子学习,不要让他感到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