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清朝时期的“小楷王”,打破“馆阁体”的樊笼,500年来堪称第一

都知道,明清之际,书法界尤其崇尚赵子昂和董其昌,台阁体、馆阁体盛行一时。在加上当时“文字狱”的出现,使学者噤若寒蝉,很多人开始致力于金石考究。

清朝时期的“小楷王”,打破“馆阁体”的樊笼,500年来堪称第一

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

这样的环境,导致贴学于嘉庆年间出现了衰败现象。这时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他就是郭尚先。

郭尚先,字元开,号石兰。是清朝嘉庆十四年的进士,博学多才,是清朝的股肱之臣,更是一位难得书法家,他不仅书法独特精妙,书评也颇有深度,尤其是他留下的著作《芳坚馆题跋》4卷,极具价值。

清朝时期的“小楷王”,打破“馆阁体”的樊笼,500年来堪称第一

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

他先是打破了“馆阁体”的樊笼,他的书法以晋唐传统的贴学为宗,崇尚古淡萧散的审美意趣,强调字体不可过于形式化,堪称“500年来第一小楷王”!

因此,郭尚先曾受到嘉庆皇帝的嘉许,其书风在当时的影响较大。

《清史·本传》也云:“兰石工书法,尝为仁宗(嘉庆)所赏识。”

清朝时期的“小楷王”,打破“馆阁体”的樊笼,500年来堪称第一

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

在书法方面,郭尚先尤其推崇柳公权的书法,可谓是柳公权先生的忠实粉丝。


明朝有人评说裴休的书法胜过柳公权。郭尚先对此非常不服气,他表示:裴休书的书法以整洁为胜,而柳公权的书法柳公权以圆劲古淡为主,裴休是永远超不过柳公权。

清朝时期的“小楷王”,打破“馆阁体”的樊笼,500年来堪称第一

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

由此可见,郭尚先的书评就事论事,以书论述。据记载,郭尚先的名气非常大,当时的日本、韩国也都非常喜欢郭尚先的书法,多次不远千里而来,花重金以购之。

另外,郭尚先和林则徐也是莫逆之交、挚友,

清朝时期的“小楷王”,打破“馆阁体”的樊笼,500年来堪称第一

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

郭尚先的书法,楷书学自欧阳询、砖塔铭,小楷最为精湛,可以说是清朝时期的“小楷王”;行书法颜真卿、褚遂良、董其昌,并对王献之、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王铎等诸大家有研究,以骨力胜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郭尚先的众多墨迹中,要数《黄庭内景经》艺术价值最高。

清朝时期的“小楷王”,打破“馆阁体”的樊笼,500年来堪称第一

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

《黄庭经》是魏晋年间道士养生之书,分《内景经》和《外景经》。黄庭内景经》郭尚先于1824年41岁书录此《黄庭内景经》。此时的郭尚先无论是笔法技巧还是心境都非常娴熟,

此幅书法采用小楷的形式书写,结体宽博秀雅,笔力雄浑坚实,为郭尚先的精心之作。

清朝时期的“小楷王”,打破“馆阁体”的樊笼,500年来堪称第一

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

郭尚先楷书《黄庭内景经》卷,纸本,楷书,纵36厘米,横268.5厘米,款署:“道光四年六月十四录奉,笛生四兄同年省览,莆田郭尚先。”下钤“兰石”印。

今将原卷进行1:1高清复制,从外观上看,与原作相差无几,送给各位楷书爱好者。

郭尚先的《黄庭内景经》打破了“馆阁体”的樊笼,堪称“清朝第一小楷”。是后世临习小楷、练习硬笔字的绝佳法帖,无数书法爱好者皆由此受益良多。

清朝时期的“小楷王”,打破“馆阁体”的樊笼,500年来堪称第一

郭尚先楷书黄庭内景经卷真迹复制品原大高清楷书字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