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血糖過高時,腳上會出現一些症狀,都有哪些表現?

夏洛伊伊


糖尿病患者,往往會出現口乾、多飲、多尿、乏力等症狀,有的患者因血糖比較高,會出現消瘦,有的人還會有視物模糊,頭暈,皮膚瘙癢,肢體麻木,蟻走感等症狀,如果合併有併發症則可能出現乏力,噁心,嘔吐,腹痛,呼吸有爛蘋果味。

還有一些人在血糖過高時,腳上也會出現一些症狀,那麼具體都有哪些表現呢?

1、腳部皮膚潰爛

當患者出現糖尿病足的時候,腳部皮膚就會出現一些小小的水泡,水泡破了後,由於糖尿病友本來抵抗力就比一般人更弱,更容易導致病菌侵襲,出現腳部潰瘍的情況。

如果這時候糖尿病友不多加註意,及時治療,那麼潰瘍就容易繼續發展,變得越來越嚴重,出現皮膚壞死,潰瘍附近的皮膚也會慢慢開始爛掉。

2、腳部皮膚顏色出現變化

正常人腳部的皮膚都是偏黃的,但當糖尿病友血糖長期偏高時,血液循環變差,血液流動速度越來越慢,很可能會發現腳部的皮膚顏色慢慢由正常的顏色變成了紫紅色,如果發現這一點,那麼糖尿病友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血糖繼續升高。

3、間歇性跛行

當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糖含糖過高時,血液循環也會出現一定問題,患者可能會出現間歇性跛行,患者在進行長時間行走時會感覺到疼痛,一般休息後就可恢復。但如果任由其發展,那麼很可能會影響行走,即便不走路也會感覺到疼痛。

以上就是血糖偏高時,腳部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症狀,但對於許多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僅於健康檢查或因各種疾病就診化驗時發現高血糖。所以,除了注意糖尿病可能出現的一些症狀,同時還要密切監測血糖,這樣才能夠防治糖尿病。

感謝您閱讀本文,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關注{三諾講糖},如有疑問請邀請我回答!


三諾講糖


血糖是血液葡萄糖含量的簡稱。

如果是空腹狀態的話,血糖值需要在3.9到6.1mmol/L才算正常,若是超過7mmol/L就要當心。

近幾年來,生活中血糖高的人比起以往,有增長之勢。

其實血糖高的人並不一定是糖尿病,但要是一直不降血糖,就會很快變成糖尿病。

血糖過高時,腳上會出現一些症狀,都有哪些表現?

沒有腳氣但總是很癢

要知道腳是末梢部位,這裡的血流很慢也容易沉澱血糖,而血糖會刺激血管皮膚,所以,血糖高的人會老覺得腳很癢。

腳經常突然發麻

血糖太高在腳部血管沉澱,影響到血液供應營養物質給腳部肌肉。在肌肉缺氧,血管被傷害的情況下,腳就很容易發麻。

傷口難癒合

腳上出現了傷口,但是總是不見好,持續的處於難以癒合的狀態。

腳趾變黑

腳趾的顏色是黑色的,並且伴有難聞的氣味,很臭的味道。

血糖太高要怎麼降回到正常值?

第一點:飲食療法是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基石

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不過飢過飽。

避免吃一些辛辣的食物

避免吃一些太鹹的食物

避免吃一些高澱粉的食物

這杯降糖水要多喝

每天可以喝點紫!陽!毛!尖。含多種黃酮類抗氧化物資,能抵抗過度氧化的炎症反應,是一種理想的自然降血糖飲品。而且,紫!陽!毛!尖生長在我國紫陽,是富硒基地的天然保護作物。含硒成分顯著,可降血糖、預防糖尿病,對三高人群也很有幫助。

第二點:運動療法輔助

最後就是人們最在意的運動,要想降血糖就必須要運動,但是血糖高的人,不能在早上運動。只能在晚上的時候,去做100次下蹲,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也對降血糖有幫助。畢竟,晚上血糖比較穩定,不會因為運動出現波動,還能燃燒脂肪穩住血糖。


小醫生大健康


血糖過高的時候腳上不一定會出現什麼症狀,因為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有應激引起的高血糖和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外傷等應激引起的高血糖,一般應激去除,血糖逐漸恢復正常,腳上一般不會出現什麼表現。



如果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升高,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以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和體徵,通常是常規體檢和其他原因看病抽血化驗的的時候才發現血糖升高的而進一步確診糖尿病的。

有典型症狀的糖尿病還是三多一少比較常見,即吃得多、喝得多、小便次數增多和體重下降。另外還可以伴發皮膚瘙癢和看東西眼花繚亂,即看東西模模糊糊。

糖尿病患者腳上出現的症狀多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的表現?

1、足部長廯,主要是真菌感染所致。

2、足部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腳的腳趾端出現輕微刺激即出現疼痛,表現為典型的疼痛過敏,另外足部遠端感覺也會出現異常。



3、糖尿病病足,主要表現為足部皮膚髮涼、乾燥、足部出現畸形,嚴重患者可以出現足部潰瘍,並可以出現破潰感染,可以引起足部殘疾,嚴重情況保不住腳。

糖尿病患者腳上出現的症狀是糖尿病併發症的表現,主要是長期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監測血糖,瞭解血糖水平控制情況,必要的時候行相關檢查瞭解有無心腦血管、腎臟、雙眼及足部等併發症,最好控制好血糖,不要讓併發症發生,如果已經發生了併發症,要積極治療,防止併發症惡化。


佳園道


血糖過高時,腳上會出現哪些症狀呢?我們先來看看血糖是怎麼回事。

首先我們來弄清楚什麼是血糖,達到多少值才算是過高呢?

血糖顧名思義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能量的重要來源。人體每天都需要很多的糖來提供能量,為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臟器的正常運作提供能量和凍梨。所以,人的血糖必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個器官和組織的需要。血糖雖好,但是不能過高,過高的血糖對我們的腎臟、神經、視網膜和心腦血管都有一定的損害。

正常的血糖值在空腹和餐後是不一樣的,空腹全血血糖:3.9~6.1毫摩/升、餐後1小時:6.7-9.4毫摩/升、餐後2小時:≤7.8毫摩/升,只要不超過這個值,就是正常血糖,如果超過了,那就是血糖過高。

血糖過高時,腳上會出現一些症狀,都有哪些表現?

1、腳部發麻

如果沒有收到壓迫的情況下,腳部會無端的麻木,就要考慮是不是血糖出了問題了,這是因為血糖偏高的時候,就會導致神經系統對血糖做出的反應,以致逐漸壓迫到四肢的神經,所以就會出現手、腳等部位麻木的現象。所以,當手腳無緣無故發麻的時候,記得測量一下血糖。

2、腳指頭疼痛

血糖過高的時候,血液就會粘稠,腳趾的微血管以及周圍神經會出現腫脹、疼痛的感覺。很容易跟走路走多了的腳部疼痛相混淆,忽視的身體發出的信號,平時需要注意,當休息狀態時,身體也感覺疲憊,腳指頭疼痛的話,就要測量一下自己的血糖,看看有沒有超過標準了。

3、腳部出現皰疹

如果腳部無故出現燙傷一樣的皰疹,也要注意血糖水平了。

對待自己的身體一定要留心,尤其是高血糖的患者,平時需要注意自己定時檢測血糖,不要等到血糖升高,身體出現症狀了才想起來測量血糖,這個時候已經對身體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所以要對自己好一點,平時多關心關心自己才對。

我是一名藥師,希望科普一些健康小知識,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覺得有用,就點贊關注,感謝您的閱讀。

中藥師說健康


說到這個話題,相信很多人會想到糖尿病足。其實患病早期可能患者感覺不到明顯改變,隨著病程進展,可出現神經病變。

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在10年以上。前期可能只是末梢神經的一些細微改變,比如,腳或者手指的指端麻木,痛感減退,當出現遠端運動神經病變時,可能出出現肌無力的表現。

詳細說說侷限於下肢,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從輕到重可表現為間歇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壞疽。

所謂間歇跛行,就是患者有時走著走著突然下肢疼痛難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或者乾脆就不能行走,這是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現。



休息痛則是下肢血管病變進一步發展的結果,這時已經不侷限於行走時,甚至在休息時都會出現疼痛,嚴重時影響患者睡眠。

壞疽:糖尿病足的典型症狀。具體可表現為下肢疼痛及皮膚潰瘍,創口久久不愈,甚至皮開肉裂,腳趾逐個脫落,讓人慘不忍睹,而且,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傷口容易感染。壞疽嚴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導致殘廢。

提前做好相關檢查,可控制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常常隱匿起病,經調查顯示:30-40%的患者檢查無明顯症狀,這其實並不是好事,因為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的末梢神經感覺減退直至消失,導致當症狀暴露時,幾乎已經到了需要截肢的程度。所以相關檢查至關重要:

1、當出現糖尿病的特徵性症狀“三多一少(即飲食多、飲水多、尿量多,體重減輕)”時,要第一時間考慮血糖異常,並做相應檢查;

2、確診為糖尿病後,配合醫生的醫囑進行用藥,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3、對於糖尿病5年以上的患者,至少要每年檢查一次神經系統。常檢查的項目有:溫度覺、痛覺、震動覺。落實到方法上課概括為測試患者對於溫度、痛感的反應程度,以及利用特徵性神經病理徵去評測患者的神經功能。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我們可以通過肉眼所見,看不到的,可以通過體格檢查或電生理檢查以排除。

病變早期體檢可發現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現,如抬高下肢時足部皮膚蒼白,下肢下垂時又呈紫紅色,足部發涼,足背動脈博動減弱以至消失。

一,對症。去除危險因素,定期做相關檢查;

二,嚴格控制生活習慣,控制好血糖數值;

三,可改善局部微循環,或者應用抗氧化應激藥物等;

四,積極處理其他併發症。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持續更新相關醫學問題


汐煒醫生


血糖長期升高易損傷血管與神經,併發糖尿病足,輕者以血管、神經受累症狀為主,重者可出現潰瘍、感染和壞疽。那麼,糖尿病患者出現哪些症狀,說明已經發生足部損傷了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其發生與神經、血管損傷密切相關,症狀以感覺異常、供血不足為主要表現。併發神經病變時,會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燒灼感等感覺異常的一張;併發血管病變時,可能會出現下肢疲勞、跛行、足部皮溫下降等供血不足症狀。若未採取合理的干預措施,病情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出現足部潰瘍。糖尿病足潰瘍分為神經性潰瘍與缺血性潰瘍:若出現了神經損害症狀,潰瘍發生在足部受壓的位置如前足掌,考慮神經性潰瘍的可能性大;若出現了供血不足症狀,潰瘍出現在足背外側、足趾尖或足跟部,考慮缺血性潰瘍的可能性大;當然部分患者可能同時存在神經性潰瘍與缺血性潰瘍。糖尿病足部潰瘍繼續進展,可能會出現由淺及深的組織感染、骨髓炎、壞疽,重者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的治療相當困難,抗感染、清創、手術等措施不僅會增加經濟負擔,而且治療效果可能不如人意,因此糖尿病足重在預防。預防的首要措施是控制好血糖,避免血管與神經損傷進一步加重,建議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能耐受者可控制在6.5-6.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可控制在10mmol/L以下,耐受者可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可控制在7.0%以下,能耐受者可控制在6.5%-6.0%以下。控制血糖的同時,應定期檢查足部有無異常,包括:①皮溫有無下降,若足部長期冰冷,預示可能出現了供血不足;②動脈搏動有無減弱,主要觸摸足背動脈與脛後動脈,若搏動減弱或不易觸摸到,說明可能出現了血管狹窄;③注意有無感覺異常,進行10g尼龍絲試驗,針刺或震動覺試驗,評估有無神經受損;④注意有無畸形,出現運動神經受損時可能出現畸形,同時應注意觀察有無潰瘍。


與此同時,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保護足部,避免受傷,主要包括:①正確選擇襪子與鞋子,二者不能過緊,也不能過膝,以寬鬆、舒適為宜,不要選擇有毛邊的鞋襪,否則易增加摩擦引起損傷,穿前注意觀察有無異物;可能部分患者會問:鞋襪這麼講究,可以赤腳行走嗎?當然不能,赤腳行走更容易受傷。②養成洗腳的習慣,洗腳的同時注意觀察有無皮膚顏色改變,有無潰瘍形成,洗腳時水溫不宜過高,應低於37℃,洗完後注意用乾布擦腳,包括趾間區域,建議洗腳後更換娃子,原則上應每日更換;③下肢自主神經受損時可出現足部皮膚乾燥,可酌情使用油脂類護膚品;④不建議擅自修剪趾甲、胼胝或過度角化組織,應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或由專業人員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足部損傷,因為糖尿病足的損傷癒合較為困難。

綜上,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現神經損傷時,可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燒灼感、皮膚乾燥、畸形等症狀;出現血管病變時,可出現易疲勞、下肢跛行、皮溫下降、動脈搏動減弱等症狀;這兩類症狀既可單獨存在也可同時存在,重者可進展為潰瘍、感染、壞疽。由於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瘍的治療比較困難且療效欠佳,因此糖尿病足重在預防,合理控糖,定期檢查,保護足部。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血糖和血壓、血脂一樣,只是一種生理體徵,它是處於波動的,可能根據飲食、情緒、時間等多種因素而發生波動,偶爾的血糖過高並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可能只是一種短暫的現象。

我們需要小心的是長期持續的高血糖,它是各種糖尿病不可或缺的特徵,但就像我上面所說的,反過來高血糖卻不一定是糖尿病,此類患者的腳部症狀並不是絕對會出現的,但確實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

腳上有這幾種異常,可能是體內血糖“超標”了!希望重視。

1,腳部皮膚瘙癢

在血糖上升的情況下,人體血液中糖類物質含量增多,糖類物質容易給皮膚和神經帶來刺激,導致局部產生瘙癢感,特別在腳上更為明顯。所以,如果發現自己腳上的皮膚總是很癢,就有可能是血糖過高了,需要多加註意。

2,腳部出現潰瘍感染

在血糖持續升高的情況下,腳部皮膚也會受到損傷,除了抵抗力下降之外,還會受到血糖的影響而出現潰瘍感染的情況。如果短時間內發現自己的腳部皮膚有潰瘍傷口出現,而且這些傷口很難癒合,都需要高度重視,及時通過合理的治療進行改善。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避免血糖持續升高帶來身體損傷。如果糖尿病持續惡化,腳部受到的損傷會更加明顯。

3,腳部出現麻木

雙腳麻木是血糖高最明顯的一個判斷方法,其實有很多血糖高的人往往都會出現雙腳麻木的症狀,而且還伴有灼熱感,這主要是由於高糖引起的神經系統併發症所導致的,所以不要輕視雙腳麻木這種常見的現象。

4,腳部感覺度下降

如果發現自己的腳感覺度下降,對腳底一些沙子沒感覺,泡腳的時候對冷熱沒感覺,冬天腳冰涼也沒感覺等等,那麼就說明血糖值過高了,已經開始對你的腳造成傷害了,尤其是神經方面的傷害。

其實在臨床上,有經驗的醫生都明白一個道理:“任何疾病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到來,在它來臨前絕對會有一些提示”,我建議廣大患者朋友,平時做一位“細心人”,多注意下自己身上的細節,不能得過且過,早發現、早治療,延緩病情進展,避免血糖過高帶來的併發症。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