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全真七子之孫不二成道記(上篇)

說起全真派和全真七子,會讓人聯想起一群身穿道袍的道士們的形象,他們行走天涯,好抱打不平,憑藉著一個七星北斗陣挫敗無數高手,真正的少有人敵。而我本人之前對於全真七子的認識,則完全來自於武俠小說裡的人物,那唯一的一名女道士孫不二,出場不多,卻常常給人衝動、冷漠且武功不高的感覺。

全真七子之孫不二成道記(上篇)

重陽祖師與全真七子(資料圖)

後來,我才知道,這些小說裡的人物,都是為了迎合故事情節而做了虛構,借用他們的名字,是為了讓讀者感覺到更真實而已。這之後,我也接觸到了一些道家的典籍,並因緣巧合地讀到了《七真史傳》,這本書講述了全真七子求道得道的歷程,看到他們每一個人在修道的過程中都歷盡磨難,在名利、財色、情慾等世間的誘惑中不斷舍離,不斷超越,以信念支持著自己的道行,直到最終成道,讓人讚歎非常!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即是孫不二的成道故事,做為全真七子中唯一的一名女性修行人,她的智慧功德,出離決心以及求道信心都堪稱楷模,極為讓人欽佩讚歎。無論我們修行的目標是什麼,這些修行人的勇氣與信心都是我們的榜樣,並幫助我們對自己的信仰生髮出更大的願心和力量。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孫不二成道記

說話山東登州府寧海縣,有個馬家莊,莊中有位馬鈺員外,心地十分善良,他樂善好施,常常幫助貧困的窮人,深得人們的尊敬,遠近有人遇到難處或是調解糾紛,也都會聽從他的意見。馬鈺的夫人名叫孫淵貞,且說這位孫淵貞孫夫人,不僅容貌端莊,心性幽靜,還酷愛讀書,乃是一位通古博今的女才子,放在現在,就是所謂的美女學霸了。淵真雖說是女子,卻不喜歡花紅刺繡,她有著男子一般的氣概和膽識,處事果斷智慧,馬員外難以決策的事情,常常會諮詢於她,經她的提醒,即能茅塞頓開,妥善解決。

全真七子之孫不二成道記(上篇)

孫不二影視形象(資料圖)

各位,這一對夫婦你道是誰?這位馬鈺,即是後來全真七子之一的馬丹陽,修道成仙后被封為“無為普化真君。”,這位孫淵貞孫夫人,即是全真七子之一的孫不二,修道成仙后被封為“玄虛順化元君”。馬鈺能夠在俗世中開始修行,離不開這位賢良的妻子,而之後的成道,亦在孫不二之後。

尋道篇

人在世上有一些事極難做到,其中有兩樣讓我記憶深刻,一個是“貧窮佈施難”,是說一個人生活在極其貧窮的狀態下還能想著去佈施幫助他人,這是很難做到的事。另一個是“富貴修道難”,是說一個人過著富貴且舒適的生活時,很難生出修道的心,常會沉溺於享樂與物慾。也就是說,生活上過度的貧窮或富貴都可能會是修道的障礙。

孫淵真夫人,正是這樣一位特殊的人,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家小姐的生活,卻沒有迷失在短暫的安逸中,她總是會思考如何突破生命裡的侷限,脫離凡塵,成為一個有道的神仙。因此,當馬員外說起自己接近不惑之年,還沒有孩子,不知這豐厚的家產將來由誰來繼承時,孫夫人則坦然地說道:“夫君,無論我們有沒有孩子,最終也是荒臺古墓,一座孤墳而已。人生在世數十年光景,如同電光石火一般轉瞬即逝,縱有無數金錢,眾多兒女,當無常來臨,也是孤零零離開,這也真是枉來人世一趟。”

馬員外聽了夫人這一番話,不解地問:“娘子,自古以來人有生必有死,哪有長生不死的道理呢?”

淵貞則回答道:“我曾經看過道書,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使真性常存,靈光不滅的修法,這就是長生之道。如果能學得此道,脫此俗身,那才不枉為人一世呢!”

“只是,怎樣才能使真性常存,靈光不滅,脫此俗身呢?”馬員外追問道。

“須得參拜師父,有師父指點,才能得此妙理。”淵貞說。

聽到夫人這樣一說,馬員外喜出望外,原來他最喜歡的就是參師訪友了。只是,人海茫茫,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師父呢?

全真七子之孫不二成道記(上篇)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資料圖)

這時,卻聽孫夫人說道:“我常常看到街巷間有一位手提鐵罐,柱著柺杖的老人,老人雖說是在街上乞討,但卻神氣清爽,紅光滿面,特別是雙眼,神光射人。他在我們這裡少說也有好幾個年頭了,不但不見衰老,容顏還顯得越發年輕了,我覺得此人定然有道。我們不如接他來家中,供奉於他,慢慢叩求妙理。”

“這有何難。”馬員外說道:“我們偌大的家園,做些敬老憐貧的事也是應該的,不管他有沒有道,都將他接來家中供奉,他吃穿也用不了多少,孤老討飯,也是可憐,我明日就去接他來家。”

就是這樣,馬府中請進來了這位老乞丐。

大家可知這位老乞丐是誰?他正是全真教的開創者,全真七子的師父王重陽。

原來,重陽真人得道成仙后,遵照祖師鍾離權及師父呂洞賓之命再回人間度化世人,當他來到山東寧海縣時,想起了臨別時鍾離祖師對自己的一番叮囑:“此去,遇海則留,遇馬而興,遇邱而止。”(編注:鍾離祖師的一番臨行預言暗合著天機,其中的“遇海則留”,即是寧海縣;“遇馬而興”,指重陽真人度化全真七子需從馬鈺開始;遇邱而止,邱指邱處機,他正是全真七子中最後一個被重陽真人度化的。)於是,重陽真人決定留在寧海縣。他把自己化妝成為一個手提鐵罐,以乞討為生的老叫花子,表面上穿街走巷討一口飯吃,實則暗暗探訪求道修行的人,並予以度化,恰如當年師父呂洞賓度他時一樣。

全真七子之孫不二成道記(上篇)

呂祖(資料圖)

如今的重陽真人,已修練得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有鬼神不測之機,神通具足,智慧圓明,他已知這馬員外夫妻有著修道的根基,且正合著鍾離老祖遇馬而興的預言,於是,總在馬家莊這一帶乞討轉悠,別人都認為他是一個遠方的孤獨貧窮的老者,誰能知道是神仙的變化?唯有這孫淵貞,真是天下奇女,一雙慧眼認出了一位真仙,並請進了家門,從此開啟了修道之路,並使得王重陽藉此道場陸續度化了全真七子,


求道篇

馬府中住進一位老乞丐,這中間自有一番周折,我們這裡躍過不說,只說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下,終於化解了所有障礙。二人也如願拜在重陽真人門下,學習成仙之道。師父為馬鈺取道號“丹陽”,為孫淵貞取道號“不二”,表示永無二心之意。

放下馬丹陽道長不說,單講孫不二,每日是精進修行,毫無懈怠。日子一天天過去,一晃不覺月餘,這中間,二人也向師父問道幾次,必竟在修行中,明確的理論指導是紮實的根基。這一天,二人再次來到重陽先生的住處,再次向師父問起了“性乃是先天之物”這個問題。

這裡的“性”不是指眾生的性情或個性,它指的是眾生以及萬物的最根本的本源,也是萬種修行方法指向的那個方向,在佛家中被稱為“自性”。

全真七子之孫不二成道記(上篇)

重陽祖師影視形象(資料圖)

重陽先生則答道:性本是先天一物,但是它無形無相,無法形容,更無法用語言文字去定義,只要形容了先天是什麼了,就已經不再是先天了。可是,又為了讓世人明白,只能不得已給它一個名字。

重陽先生接著講下去:“先天隨處都可證得,但要記得,不要以人心去探求先天,假若以人心探求先天,那先天是得不到的;若以道心探求先天,先天即在眼前。因為,人心已是闇昧貪求之心了,而道心卻是天良發現之心。人心的貪嗔痴愛生百病,若將人心轉為道心,以道心去探求先天,則百病不生,延年益壽,可以成佛作仙,為聖為賢。”

可見,心乃一切的根源,轉凡為聖,即是轉凡夫的貪心為聖賢的道心。

古人說:百病由心生。從生命輪轉的角度上來看,身體上的病皆是由心而來,心內的貪嗔痴愛,感來身上的酒色財氣。心內的怨恨情愛,又感來身內的種種疾病。修行,就是修心修身的過程,去除外在的酒色財氣對身心的影響和障礙,斷除內心的貪婪、仇恨與自私自利,將自我的概念逐漸淡化,直至徹底舍離,那麼,自己的本來清淨的面目也就顯露出來,證得先天本性。在這個過程中,善行是必須的資糧。

在修道的過程中,所有的執念都要被一一破除,否則,每一個執著都會成為一道障礙。孫不二即是這樣,她在一段時間的精進之後,發現自己彷彿停滯不前了,對於期間師父的兩次提醒也未能領悟,幸好有馬丹陽師兄的及時提示,她才決定找個機會再向師父問道,以求得更明確的指引。

這一天,孫不二借馬丹陽道長去母舅家去祝壽的機會,單獨來到重陽先生的茅庵前請教,只見先生正盤膝打坐,她說明自己的意願,向師父懺悔自己的愚頓,並祈望師父能再次為自己做詳細指點。

全真七子之孫不二成道記(上篇)

皓月當空(資料圖)

只聽重陽先生說道:“學道之人,要置生死於度外,破得一個死字,可為不死之人。上乘者,虛無之道也,如皓月當空萬里無雲,一絲不掛,一塵不染,只一點靈根,能奪天地之造化,可參陰陽之正理,以法煉之,可使有歸於無,以無而又生有也,能與天地同老,日月同修,此上品天仙之道也。

中乘者,秉虔誠而齋戒,奉聖真以禮拜,誦天尊之聖號,諷太上之秘文,一念純真,萬慮俱清,上格穹蒼,萬靈洞鑑,靈光不滅,一點真性,直達虛無,位列仙班,此中乘之道也。

下乘者,積功累行。廣行方便,濟人利物,多作些好事,常檢點過失,真住自可不昧,靈明原能顯著,或隱或現,與仙無異,此下乘之道也。汝自量力,願學那一乘,吾當授汝真訣。”(編注:此段引自《七真史傳》原文)

師父這一席話講完,只見孫不二抬起頭來,她看著師父,堅定地說:“弟子要學上乘天仙之道!”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